Category: C 出版

2021 年 7 月 9 日,22:31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大辣這個月出版了一本很特別的書。
【做工的人也推薦】
「我的人生很無聊,只是打了一萬隻雞雞」——讓涼圓也可以發聲
文/ 林立青 (《做工的人》作者)
圖/ Crystal Kung Art
近幾年來,台灣的書市出現一波職人書寫,多半是來自於作家的親身經歷,寫下自 己的工作職場變化,人際應對和各行各業之中的「潛規則」,既打開了視野,也能夠看 到以往不為人知的文化,諸如大師兄、盧拉拉、王國春、姜泰宇、一線三、條子鴿等, 過去鮮少人可以搞得清楚的「內部」和「心聲」都隨著出版的問事帶來了改變。
因為是自己的故事,說起來時主觀感情很重,很能夠感動讀者,進而同理,在讀完 以後,眼界變得開闊,這些作者的出現帶來了一股各行各業的親自現身說故事,比記者 蹲得更久,比學者懂得更深。
這股風潮終於等到了涼圓的出現,涼圓的身分特別,她既是性工作者,又不是過 去傳統形象中的為錢下海或者拜金,涼圓給了台灣社會一個當代的性工作者故事和生命 經驗,她不是因為家裡欠債而下海,也不是因為拜金而淪落風塵,而是「打手槍是我那 時候能選的最好工作」,這種誠實的說法可能顛覆許多人的想像,也打破傳統男性文人 對於女性的幻想,加上她生動的描述及獨有的,對於性事的觀察,甩開了過去媒體的伺 機窺探,學者的反思在反思角度,而是光明正大的直接說出來,大小啦、快慢啦、長短 啦,什麼的信手捻來就是一篇又一篇的分析觀察,夾帶著極強大的現實感,例如多少錢、划不划算、時間要花多少、奧客風險如何。
這些是過去很難見到參與其中的人願意站出來現身說法的,台灣的社會對於性好奇卻又不肯承認,想要理解卻又被怕他人指指點點,尤其在女性身上,好像預設了各種假 想的人物:要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絕口不提這段「賣身」經歷,彷彿說出來以後,這個人就被刻上印痕,再也不能被當作正常的女人看待,會是「髒」的。
所以有大量的文字詩歌戲劇,都是用男性角度去看,編造一些故事,吸引同情,女 性是被寫、被欣賞、被當作有價值的,萬不得已才要踏入,身世堪憐,遭逢變故,不然就是拜金以後要被當作是下場悽慘,只能等待人老珠黃。
談到這個話題時,我想到的是「那運動員呢?哪個運動員不是滿足人對於體能的需 求和想像突破?哪個運動員又可以到年老還保持巔峰體力?」為什麼對於從事性工作的人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卻感到害怕而非欣賞?
好在我們有涼圓,那是一個真人,在台灣長大,有屬於台灣的經驗和人生,同樣喜 愛動漫、閒聊八卦,她說的故事無從辨別真假因為獨一無二,她的文字直接告訴你當代 職場充滿歧視,所有的待遇都不好,打手槍雖然被歧視,但至少是個「誠實的工作」, 銀貨兩訖,提供台灣男人最需要,最原始的生理需求服務。
只是這樣的作法也讓她後來被歧視,從同事主管,到後來自己身邊的朋友,多少人都對於性工作者有所迴避與排斥,這讓她謹記在心,卻也讓她想著有朝一日,應該把這 些故事記錄下來。
或許是看得多了以後,她擁有了獨特的抗壓力和幽默,能夠將性的痛點赤裸裸的翻 出來嘲弄,她說起話來和文字一樣靈動活現,每次幾個朋友出來聚餐時,她總能立刻侃 侃而談,大方豪爽地分享瘦身、手術和各種生活中的瑣事,她上Podcast能逗得大家笑出來,上節目也總是人氣高漲,票房保證,她能夠直接點名男人的惡習,會拉著女生告訴 她們如何應對各種奇怪的男人嘴臉,自我介紹時,說「我的人生很無聊,只是打了一萬隻雞雞」一句話讓所有男人瞬間句點,無話可說。
這本書寫的故事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她自認為自己是手工業者,踏實認分的打著 一隻一隻的雞雞,賺取她的「手工費」,有需求才有存在,她解決男人們的需求後,誠實的告訴你這是她的選擇,她有這樣一段的人生,她打著一支一支的手槍來養活自己。
我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對於性工作有興趣的人,看看裡面的職場,同事和客戶之間的互動、較勁,並且記下這些潛規則。
那是從未有人公開出現說明的世界,也是另一個台灣。
————————————————————————
博客來獨家限量簽名書】
隨書附贈一款水晶孔X 手槍女王自白書 圖文金句明信片
#做工的人 #性感槍手 #手槍女王 #博客來 #八大行業

緣起

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緣起】
教宗方濟各寫的《讓我們勇敢地夢想》,開啟了我們看待COVID-19風暴及其病毒許多嶄新的觀點,體會我們真正的危險和機會。
為了使這本書方便為更多人閱讀和討論,我從 7 月 5 日起,按主題寫一系列 18 篇文章,也錄製成 Podcast 和影片。
今天是18集專題的第二集,主題是〈驅動世界運轉的背面〉,可以在 Facebook 這邊閱讀文章與觀賞影片,也可以透過其他平台第一時間接收新的集數,內容是一致的。
🎧 Podcast 連結
SoundOn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2 :驅動世界運轉的背面】
1.
教宗提醒我們說:造成 Covid-19風暴的這個病毒 ,它可能只是帶給我們帶來一個驚醒,並且它可能是在邀請我們共同思考一些問題。譬如:世界今天種種經濟、社會、生態上的危險,會不會是同一個根源所產生的呢?而我們可能提供的解答,會不會可能也就是同一個呢?
我們來看看,教宗他所認為今天世界種種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今天趨動世界運轉的力量,是商業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
我們相信市場化有助於貨物、服務的流通、創造就業機會,因此使一個社會有種種發展。
而市場化的下一步一定是追求自由市場,市場的自由化。
然後追求市場的自由化再下一步發展,不可避免地一定是全球化。
而全球化的推動,也不可避免地會造就財富的全球化。
教宗說:他並不是反對市場化 ,他反對的是市場中心的放任主義。
也就是說,「凡是對市場好的,就必定對社會好」這種觀念。
他所反對的是:「必須讓財富毫無阻礙地流通,社會才能繁榮」這種觀念。
他反對的是:「經濟發展跟倫理脫鈎,結果出現經濟的達爾文主義 也就是不問過程 , 一切只看最後的優勝劣敗。」
2.
就天主教宗的立場,他會說出反對經濟發展跟倫理脫鈎這樣的話,是非常自然的。
但教宗方濟各特別的是:他不只如此。他同時又非常完整地分析,然後講出非常犀利的觀察。
譬如,他說:所謂的「自由」市場,其實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點都不自由的。尤其是對越是貧窮的人,他在自由市場裡越是沒有選擇的機會。
又譬如,他說:今天許多被媒體捧為天緃英明,多麼成功了不起的許多企業家,其實背後都是巨額的公共投資的科研跟教育的成果,只是被這些企業股東給收割了果實而已。
教宗說:今天大家都忽略了這些,只追求財富的成功,所以財富成為了個新的偶像,更激化了所有事情滾動。其結果就是全世界今天最頂端的百分之一的人,卻掌握了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財富。
3.
在財富發展的這件事情上 去年我們出過一本書叫做《誰偷走了你的財富》 這本書可以輔助說明教宗對財富全球化這件事情的觀察
全球化當然有助於貨物、服務、人的流通 但事實上真正體現也享受到全球化最大好處的 是財富的全球化。
因為其他的人、事、物的全球化流通,總是會受到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只有財富的流通是不受任何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它是真正可以在彈指之間就完成的。
所以有本事、有本錢把財富進行全球化的人,他們所享有的機會和好處是其他人所完全沒法想像的。他們可以把財富進行各樣各式的躲避、隱藏、轉換、變身,不斷地把自己的財富滾雪球地越滾越大。
《誰偷走了我們的財富》這本書分析、蒐集了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有錢人怎麼玩財富全球化的這個遊戲。相形之下,玩不起這個遊戲的人,財富相形之下都巨幅縮水,所以形同財富被偷走。
而教宗要強調的是:大家把財富當作新的偶像來追逐,自然也就會追逐一種商業、經濟發展的無止境的成長。因此他也舉了聖經裡巴別塔的故事。
巴別塔的塔愈蓋愈高,需要的人多、磚頭多,而那個磚頭建造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如果有工人在那個過程裡面掉了手裡的磚,那就要停工,然後要被鞭打一頓 。
而教宗說:今天我們在追求無止境成長的企業,也很像是在蓋巴別塔,只是今天在排隊等當工人的人更多,人的價值也比磚頭更不值錢。今天你出了狀況,工都不會停,直接就會有排隊排得很長的人馬上接手。所以在這個過程裡,到底是人重要,還是磚頭重要,已經不是大家所考慮的。
全球化發展造就了新的要蓋建巴別塔的人,又把大量的人變成排隊要蓋巴別塔的奴隸的景像,教宗在書裡描寫得非常生動。
4.
這樣一味追求經濟成長 到底會發生什麼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人掉進了錢眼,就只顧著看得到錢,也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掃盡自己和錢之間的所有的障礙。
因此一定會權、錢結合。因為和權力結合,是能把自己跟錢之間的障礙掃除的最快的途徑。而只要和權力的人結合,當然也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需要注意、關心弱勢的人。
此外,大自然本來就是以各種天險,設下了對人類發展的某種限制跟制約。可是人類掉進錢眼(之後,為了追求無止盡的成長,他就會開發各種科技工具來突破這些天險, 也給生態帶來巨大的破壞。
所以我們知道要設法讓船可以穿越北極,但卻想不到伴隨而來的氣候劇變,會給世界各地帶來洪水、森林大火。也因此,我們會讓地球高達一百萬種的生物瀕臨滅絕的危險,自己卻不自知,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所以只要眼裡只有錢,就會產生一種心態跟行為模式,也就是為了讓經濟的巴別塔愈蓋愈高,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犧牲的。
只是在這個過程裡,大家會忘記兩件事:
一個是:地球的資源是屬於全人類的,不是屬於少數幾個人的。
另一個是:光靠市場和經濟的成長,它沒法滿足我們需要同時達到的兩個目標:
一個是如何靠著比較永續、比較節制的生活方式,來讓大自然得到休養的機會。
再一個就是,如何照顧現有的經濟體系所傷害、所排擠的民眾,讓他們的生活不致匱乏。
用教宗的說法也就是說:在蓋巴別塔的過程裡,怎麼重視人而不是磚頭。
我們忘了這兩點的話,全世界各地感到被剝奪的人會產生反彈的力量,會出現反全球化的民粹風潮,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更多資訊】
讓我們勇敢夢想 – 18 集的主題列表:
疫情時代的美好生活提案,購書連結:
大  塊:https://bit.ly/361oDVm

 

和一位編輯的對話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和一位編輯的對話】
1.
「盈志,七年裡你已經出了五本卡繆的書,明年還有兩本,說說到底是怎麼開始的?」
一開始並不是想出版卡繆作品,而是我想讀卡繆的《反抗者》。那時候,將近十年前,因為反核四、士林王家拆遷、大埔強徵、洪仲丘事件、反服貿、三一八事件,義憤之下需要思想與閱讀的來源。在那時得知卡繆有本著作叫《反抗者》,於是我去尋找,但沒找到還有流通的版本,只有一個四十年前的譯本,只在某些圖書館有少數存本。因為我自己很想讀,想要有一個符合當代語感的譯本,在找了一些關於此書的資料和評論之後,便開始著手洽談翻譯《反抗者》。
編輯《反抗者》的最後階段,剛好踫上三一八事件,我就是上班編稿,下班把稿子帶到青島東路、濟南路上,就著路燈接續看稿。
「啊?那我怎麼沒有在那裡見到你?」
三一八那時立法院旁人山人海的連電話訊號都很弱啊。太多手機。
2.
「後來又怎麼繼續的?」
《反抗者》出版後,邀請撰寫導讀的沈清楷老師到書店演講,我也到幾個場合談這本書。談書的方式我不是直接解釋書裡的思想,而是與讀者分享為什麼我們需要這本書、為什麼卡繆會產生反抗思想,因為這些準備,也讓我覺得應該要把卡繆反抗思想前一階段的荒謬思想大致理解一遍。也是因為自己想閱讀,希望有更適合當代讀者閱讀的版本,所以又找嚴慧瑩合作翻譯《薛西弗斯的神話》,讓卡繆的思想脈絡可以更清晰。
3.
「《異鄉人》又是怎麼出來的?」
本來以為出版《薛西弗斯的神話》和《反抗者》(後來有組成「卡繆思想套書」出版)之後應該暫時告一段落,但意外的旅程總是開啟新風景。前幾年出差到美國舊金山,到舊金山當然要去逛當地的地標「城市之光書店」(City Lights Bookstore),一進書店門沒多久,就在書架上看到陳列推薦當月出版的新書:Looking for The Stranger,這是關於卡繆如何寫出他一鳴驚人作品《異鄉人》的故事,我立刻把書拿到櫃台結帳。回國後,看了一點書讀了評論,就決定買下版權翻譯出版這本《尋找異鄉人:卡繆與一部文學經典的誕生》。此書的作者艾莉絲.卡普蘭是美國耶魯大學法文系教授,她的法國文學研究也往往得到法國學界的讚賞。既然要出版《尋找異鄉人》,是不是需要再出版一本新翻譯的《異鄉人》呢?幾經考慮,決定重新翻譯最多人認識的卡繆作品《異鄉人》,與《尋找異鄉人》一起出版,我們再重新探尋這部經典作品一次。
出版《異鄉人》和《尋找異鄉人》之後,我不由又想到卡繆兩個完整系列的創作。正當在心中思索這個念頭之際,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開始爆發,很快便決定要出版一部能展現當下人類處境的《瘟疫》新譯本。到此時,卡繆的荒謬系列和反抗系列已經有過半出版,而剩下的是卡繆創作的最初——戲劇,卡繆在大學時便開始參加劇團。我也了解劇本在台灣讀者間並不討好,但卡繆的戲劇作品善用角色間的衝突來試煉他的中心主題,不跟台灣讀者介紹這些卡繆的經典,難以全面展現卡繆思想與創作,因此便決定將兩個系列都完整出版。
4.
「說說我們版本的《瘟疫》和其他版本有什麼不同吧?」
這是全新從法文直譯過來的版本。譯者嚴慧瑩在法國念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時,卡繆一度是她專攻的對象,對卡繆作品有自己的熱愛和研究,而不光只是譯者與譯作的關係而已。
大塊文化與嚴慧瑩長期合作翻譯卡繆作品,依出版序目前已經出版:《反抗者》、《薛西弗斯的神話》、《異鄉人》、《瘟疫》與《正義者》,後續還有《卡里古拉》及《誤會》,在翻譯上有一致性的優點,也是台灣第一次根據卡繆自己規畫(根據1947年6月的卡繆札記裡的記載)創作的不同系列階段來整合出版。
我們已經出版反抗系列(Le cycle de la révolte)三部曲:《瘟疫》+《反抗者》+《正義者》。明年將會出齊荒謬系列(Le cycle de l’absurde)四部曲,除了《異鄉人》+《薛西弗斯的神話》之外,還會再出版《卡里古拉》、《誤會》,這就出齊了卡繆作品中完整的兩個創作系列。
5.
「你走的這條路,真是編輯可以走也應該走的路啊。」
這是一個從一開始只是想讀一本書,卻沒有書可以讀,只好從頭做起洽談翻譯出版,到後來被作品與作者吸引,想要讀到完整的面貌,就變成了兩系列七本書的計畫(再外加一本《尋找異鄉人》)。

讓我們勇敢夢想18之1—-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C 出版F 文化相關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讓我們勇敢夢想18之1—-當病毒是信差的時候】
1
去年我們出版了一本書,《全球化的過去與未來》。
這本書指出,人類的全球化可以分為七個階段。而越到後來當然是進行得越徹底。
但也就在今天全球化最大化的同時,人類也一手製造了三個災難。一是地球暖化,二是從空氣到海洋到陸地的各種污染,三,則是給大量各種各類的生物造成瀕臨絕種的危機。有多少種呢?多達一百萬種。
而我們顯然是不會反省或剎車的。
越有辦法的人類,越享受全球化在生產、消費、旅遊、財富管理上的好處。
就在疫情爆發的前一年,人類一手創造的AI 來到一個高峰。我們幾乎是以造物者自居了。
然而,接著COVID-19 就爆發了。
突然,原來以為絕不可能倒退的全球化,就這麼停頓了。
突然,不論大國、小國,不分窮人、富人,大家都為那肉眼看不見的病毒束手無策,最好的自保之道是把自己鎖在家裡。
2
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場橫掃全球,造成大家驚恐的疫病?
第一個角度,當然就是這又是病毒來襲,啟動了一場和人類的戰爭。一切就等人類開發出更新的醫藥科技,來戰勝病毒。
但是否可能也有第二個角度?
就是這個所謂病毒,但實質上本身就是一種微生物的東西,其實是一個信差,代表被人類破壞的地球,代表被人類壓迫到瀕臨絕種的一百萬種物種,來傳達一個訊息呢?
來提醒人類不要光顧著自己可以當造物主的得意,停一下無止盡開發的腳步,無邊際的全球化腳步,給地球,也給那瀕臨絕種的一百萬種生物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呢?
我是相信第二個角度的。我是個佛教徒。《金剛經》裡說,一切眾生,包含了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等等。所以當一切其他生物都敵不過人類,只能瀕臨絕種的時候,由一個極渺小極渺小的微生物出場,由它來傳達訊息,請人類住手,請人類反省一下,是十分合理的。
現在我們很高興出版了天主教宗方濟各的《讓我們勇敢夢想》。
教宗在書裡並沒有用「信差」這個詞,但他解釋的角度相同。
3
教宗這麼說:
這個世界早就存在著各種驚恐和痛苦。
有大量因為戰爭、飢餓而死亡的人….
有因為對商業活動無止境的膜拜而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浩刧…..
但是大部份人都只顧自己生活在舒適和安逸之中,對一切視而不見。
COVID-19經過了快一年半的時間,在全球造成了390萬人死亡。
而光是2020年前七個月,全球餓死的人就有370萬人。
因為戰爭而死的人,還不在內。
所以,教宗認為這個世界早就存在著各種疫病,這次來的COVID-19只是其中之一。它唯一特別的,只是蔓延不分先進後進國家,有了全球性的知名度,為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它的存在而已。
COVID-19出現之前,許多人自以為生活在安全與舒適之中,但其實是困在一個只知自我中心的迷宮中。迷宮中的人,對其他人的痛苦視若無睹,對自己身邊的危險也麻木不覺。
而COVID-19帶來的,其實是一個讓事實終於由濁而清的瞬間,把我們從置身險境卻習以為常的麻木中驚醒過來。
所以,面對這場疫病,教宗認為最不需要的也最不應該的,就是期盼事情過後可以重回過去的「常態」生活。
他認為,這場疫病在邀請我們共同思考一些問題。其中之,就是:
會不會,我們所面對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挑戰,其實都只是同一場危機的不同面向? 會不會,這些挑戰有著同一個答案?
4
教宗用一個非常開闊的視野來解釋天主創世。
他說,天主創世從來不是一個靜態的結果,而一直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動態過程。
所以他講,這個世界從過去到現在,都始終處於創造的進行式。
也因此,他還說了講一句話:我們是世界的共同創造者。
就在這樣的角度下,所以教宗也主張,每個人都需要勇敢地夢想,不論多麼覺得自己渺小的人,都應該相信自己是可以有能力推動改變這個世界。
教宗強調他們宗教裡面,信仰裡面相信的那種「溢流」的時刻。也就是相信有些事情到了一定的時候,大家的努力就共同會爆發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5
接下來,每個星期一和星期四的晚上九點,我會為大家整理、閱讀《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的心得和重點,也補充我的觀察,並且加上發生在臺灣事情的對照。
前面六集我們會總結這些問題,教宗所看到的問題跟這個解方;第七集我會整理一些,我訪問臺灣的專家學者,整理他們對臺灣下一步的建議。
然後在第八集到第十八集,我會介紹臺灣的一些獨立書店。
因為在教宗主張我們每個人要走出迷宮,而走出迷宮的關鍵的就是走出自我中心,去看看世界的邊緣。
在我的行業裡面,獨立書店就相當於「邊緣」。所以我希望能夠把在獨立書店的這個邊緣所發生的事情,介紹給大家。看一看以獨立書店為代表的這些人,他們是在怎麼樣地夢想,他們怎麼樣實踐他們的夢想,以及他們的勇氣是怎麼來的。
謝謝大家。
讓我們一起共同勇敢地夢想。

2021 年 7 月 5 日,16:25

C 出版F 文化相關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今天晚上九點要播出「讓我們勇敢夢想」第一集。苗栗的「銅鑼灣微光書旅」老闆賴世若在我們獨立書店群組裡貼出他製作的三張照片。
趕快和大家分享,也再當今晚的預告。: )
他說「那樹是銅鑼新興景點銅鑼龍貓伯公, 薜荔樹附生在土地公上形成特別的龍貓形狀,加上一旁守護的號稱土地公樹的朴樹,形成特別的地景。」
晚上九點見。
感謝世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