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9 月 2 日,20:40

P 隨筆

【十年之約 + 認出光速小孩】

1.
2007年我出版《越讀者》之後,到許多校園去和同學分享過這本書。其中,台中文華高中那一趟印象特別深刻。

不僅是因為他們事前有很用心的準備,也因為同學回饋的意見裡,有特別打動我的。有位同學所說的一段話,清楚地從學生的現場補充了她們的心境,因而後來我在演講裡一再引用:

『在升學主義的巨浪中載浮載沉的難民,抱著的只有讀書這塊浮木。但若能踏上陸地,誰也不願再帶著這累贅。雖然大家都明白在下次大浪來時一樣得緊攀它,但沒有人會想在呼吸自由空氣的時候,觸碰那被考試浸得腐朽的木頭。』(楊賀鈞同學)

2.
我也在那時認識了潘如玲老師。文華高中有許多老師參與那次活動的舉辦,潘老師負責聯絡和策劃。

之後我們斷續保持了十多年聯絡,期間再見過兩面。我知道她教學多年,一直對教學保持很大的熱情。有一年,她甚至申請休假,把大半時間用來去各個學校觀摩其他老師的教學情況。

但直到這次看到她寫的《認出光速小孩》,才真正體會到她為什麼保持那麼大的熱情,遭到困難和瓶頸是什麼,以及鼓舞她前進的是什麼。

潘如玲是從學生現場的另一端描述了現實。她之所以說「光速小孩」,是因為有感於2000年前後出生的孩子,在方便的網路、影像及其他豐沛的資訊環境下成長,讓老師面對的環境產生巨大的改變:

『2000 年前後出生的孩子,學習狀態變了,當下直入,又時時變動的頻率來了, 沒辦法拿模組、拿公式去推廣⋯⋯這群孩子,我習慣稱他們為 「光速小孩」。你如果要知道他當下在哪裡,最好先知道你自己在哪裡,因為他們會看穿你。

『光速小孩認真不認假,能引動他們學習動機的東西只有「真實」。』

也因此,潘老師觀察到要和這些光速小孩溝通,當老師的最重要的特質要是「真實」:

『而這個真實來自個人生命體驗後創造的能量場,說白話就是,你有A,你才有機會傳遞A,你若沒有A,卻硬要傳遞A,孩子會一眼看穿,更別說跟著學習。嘴上一套手裡一套的時代結束了,不合一的東西讓心分裂,光速孩子拒絕分裂,他們要現出更真實的 自己,而且沒在怕的。只有當越來越多大人言行如實,光速孩子才會自動從虛擬世界出來,開始與天地人連結。』

照潘如玲的觀察,光速小孩雖然名為「光速」,卻又有點像金剛經所說,「名光速,非光速」:

『光速小孩聽起來速度很快,其實只「快」在生活。

『但他們生命頻率其實不講快,而是精準。太多孩子跟我說他們很喜歡精準的看自己,然後會生出一種非常敏銳的頻率。我問他們如何進入這個頻率,他們的答案幾乎都是「讓自己靜下來」,他們說這樣會重新回到最原始模樣。然後會有動力。也就是說,平常看來到處趖來趖去的孩子,只要得到機會精準看自己(層層探入冰山下自己的念頭),而不是散漫的吸取外在訊息(比如昏看 一整天的手機),那個驚天動地的頓悟力量會來幫助日常單調學習時的堅持。』

所以,《認出光速小孩》全書分三個部份。

第一部份,是潘如玲就她多年的教學經驗與反省,清楚地分析教改來到今天,學校現場的實況。為什麼那麼多老師日益感到挫折,和學生的距離越來越遠。其核心問題就是學生已經是要求真實對話為最重要的「光速小孩」,但是教育當局和太多老師卻仍然只想用自己的「一套」來強加到孩子身上。問題的解方,就在老師如何真正「認出」光速小孩,以及他的需求;而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老師先真正認出自己。

第二部份,是潘如玲就她自己個人生命的經歷,談她如何有三次認出自己的機會。其中,2012年她生活裡的忙亂與困境讓她產生種種巨大的問號,而因為遭到接觸到馬雅曆法,她不但得到讓自己安定下來的力量,並且其後又逐漸把心得應用在教學上,和其他老師分享,也用來和學生進行真實的溝通。

第三部份,則是她挑選了二十個學生和老師的例子,來說明大家如何透過印記能量「認出」彼此的過程。

3.
我沒有當過中學生的老師,但是我很相信潘老師所說的「真實」的重要。

在2001年出版的《閱讀的風貌》裡,我寫過這樣一段話:

『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三個使命,必將有鉅大的變動。

『由於閱讀的界面不再是紙張;由於知識的內容變動急劇;由於閱讀的方法不再侷限於文字;由於負責教學的「虛擬老師」永遠一天二十四小時待命又永遠耐心;由於網路上的知識整理與檢索系統都方便到另一個層次,因此,就知識的「授業」和「解惑」來說,人類將為網路所取代的可能性太大了。

『網路這是在把我們帶離真實世界。

『不過,真實世界裡的學校一定還是需要存在的,而老師真正的任務,將在「傳道」──網路世界以外,以身作則的人格教育。除了「博學於文」之外,顧炎武對讀書人曾經歸納的另外四個字「行己有恥」,可以視為人格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

『這是網路在提醒我們要回到真實世界。』

「傳道」是什麼,「行己有恥」是什麼,說來也許很空泛,但是有一點卻一定是很實在的。那就是「真實」。而回到真實世界的目的是什麼,當然就是要真實。

真實,是「傳道」、「行己有恥」的立足點。
不真實,嘴巴傳再多道,講再多行己有恥,做出來的還是被人看穿。

只不過,過去被人看穿的時間可能會拉長,看穿的人會有限,但是今天在網路時代,在光速小孩的眼睛之下,看穿是一眼的事。只不過太多大人仍舊還以為世界是過去的,可以關起門來、扳起臉來就為所欲為。

所以潘老師在《認出光速小孩》裡所談的學校的現況,以及老師「真實」的重要,我雖然沒有擔任過教職也感同身受。

她說的馬雅曆法,我則完全沒有接觸。但是我相信以她真實的體驗,有那麼大的熱情想要與其他老師、同學分享,可以為即使沒有接觸的人也能參考。

我看她寫的那些「認出」的案例,其實可以透過馬雅曆法認出,也可以透過其他方法認出,只看老師是否真正意識到真實面對學生,也面對學生真實的重要。

4.
當年潘老師在休假,各地觀摩教學的時候,就曾跟我說過有些心得想整理成一本書。

歷經十年之後,很謝謝她有了寫書的構想後,就和我聯絡,現在終於有了成為她出版者的機會。

最後,看這本書的時候,有一點也很意外。

潘老師很喜歡《越讀者》這本書,是一開始就可以感受到的,不然當年她不會邀請我去文華高中演講。當年演講結束之後,她也告訴我有很大的收穫。

但直到這次我看她在書裡寫到一些經過,才比較實際體會到她的感受。潘老師把2007年閱讀《越讀者》和聽我那次演講的經驗,也列為她三次認出自己的機會之一。潘老師說那啟動了她的閱讀能量,然後自發性地開始了兩百多場「為班級多孵一個夢」的演講。

非常榮幸。

2007年到文華高中,和(左起)潘如玲老師、蔡美瑤老師、謝鳳玲老師兩位老師的合照。

很多老師參與,潘老師負責聯絡與策劃活動。

 

圖像裡可能有11 個人、小孩

2007年,我去文華高中講完《越讀者》之後,和同學的合影。潘如玲老師告訴我,照片裡和我說話的這位同學,現在已經在中國大陸當醫師。

時間好快。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

十年之後,2017年《越讀者》出版增修版,我再到文華高中和許多老師有一場分享會。會後和潘如玲老師及當年另一位陳勇延老師合影。陳老師已經去興大附中當校長,這次又特地回來。

我看來白髮蒼蒼,潘老師則年輕活力依然。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在2001年出版《閱讀的風貌》裡,我寫過一段話,講網路時代的各種便利,一方面把我們帶離真實世界,另一方面其實又在提醒我們要回到真實世界,並特別以學校和老師的角色,都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來舉例。

潘如玲老師在《認出光速孩》所談的學校的現況,以及老師只有在自己「真實」的前提下,才可能和學生溝通,否則會被一眼看穿,正好和我的說法相印證。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認出光速小孩

@博客來 https://goo.gl/aq2HQ8
@誠品 https://goo.gl/JbXHPx
@金石堂 https://goo.gl/BgqGkT
@讀冊 https://goo.gl/aHbgpm
@大塊 http://smarturl.it/6111NF038

 

Comments

Previous
2018 年 9 月 2 日,11:58
Next
2018 年 9 月 3 日,20:35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