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混亂的時代聽一個冷靜而溫暖的聲音

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他是胡適的老師。胡適著名的信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是受他影響的。

他是五四期間「德先生」、「賽先生」觀念的化身。

他是中國近代門戶開放和西方接觸以來,曾經對中國影響最大知名度也最高的西方學者。

他就是杜威。

我先在2006年出版他寫的《民主與教育》,看他談教育談民主談兩者的關係,大開眼界。

杜威一百年前就能指出教育的這些盲點:「新型工業在興起,舊的工業也有革命性的劇變。因此,如果為了得到效率而受教育,效率的模式又定得太確切,結果就會落空。…….」

他也能在一百年前就指出民主的真正意義是這樣的:「一個社會若能妥善安排所有成員平等地參與全體的共同利益,並且在與其他群體互動中彈性地調整制度,就可以算是民主的。」

所以當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也是杜威抵華一百周年的時候,我們出了四本書,其中三本都和杜威有關。

這個星期五,五月二十四日晚上七點半,在紀州庵,我和王清思教授對談杜威。

王教授是研究杜威的專家,五月四日也剛去芝加哥大學參加過紀念杜威抵華一百周年的活動。

我們希望能介紹杜威這個人,以及他的思想在百年後的價值,為什麼值得今天的人還注意。

我記得曾經看杜威說過:他一生沒有說過不經思索的話,顯然是個極為冷靜的人。但是看他的演講、寫的文章,談多麼理性的主題卻又能讓人體會到一種溫暖。

混亂的時代,我們聽聽這個百年前冷靜又溫暖的聲音說些什麼。

歡迎大家參加。

詳細演講資料請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82668458884066/

相關閱讀:
分享五四和杜威的「原音」 http://bit.ly/2JxK4nP

(照片後排左起是胡適、蔣夢麟、陶行知、張作平,前排史量才、杜威夫人、杜威 來源:http://bit.ly/2X3NguG)

 

 

的確大開眼界

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大開眼界》,是烏克蘭Romana Romanyshyn 和 Andriy Lesiv 兩位在《聽見聲音》之外,另一本同時得到2018年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繪本大獎的書。

能把視覺解析如此,真的是大開眼界。

MV 的音樂,用了一個跟創作者走一趟迷宮的感覺。

星期六,5/25(六),18:30,在王大閎書軒 DH Café,有一場 Croter談這本書的講座。很期待。歡迎大家參加。

988 次觀看

image3

|image3|五月新書|啟動觀看的藝術|

翻開書頁,透出光亮,
看見生命在圖像中誕生。

⋯⋯更多

別錯過了大事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紐約時報的報導,總是能寫得切實,又畫龍點睛,尤其是開場。這一篇也是。

「中國花了將近二十年時間打造一道數位長城,單邊阻絕境外企業像谷歌和臉書進入,卻允許自己的競爭者殺出境外向全世界擴張。

「現在川普總統從另一邊把把這道長城封起來了。」

谷歌昨天宣布不再對華為提供某些服務,真是何等驚人的大事。但台灣媒體只顧得還在幾個總統候選人的民調起伏上大作文章,實在不應該。

NYTIMES.COM
The White House’s hard-line approach threatens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wo technology worlds, further isolating one-fifth of internet users.

ABC新解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過去幾年來,由於外企面臨嚴格限制,本地競爭者實力增強,加之成本上漲,外企已發現在中國製造或銷售產品的吸引力下降。川普去年加徵的關稅給了許多企業轉向別處的最終理由。

『你可以稱它為「ABC」供應鏈,即「除中國外的任何地方」(anywhere but China)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CN.NYTIMES.COM
廣闊市場和增長前景曾幫助北京在華盛頓和華爾街贏得盟友。但隨著貿易戰持續,美國兩黨都贊成對華強硬,一些昔日商界盟友袖手旁觀,許多企業考慮離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