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 人物

2025年1月7日 22:1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

1.
今天早上進公司,看到桌上有一個盒子。
我想起那是昨天有人來送給我的一盒司康。因為我不是司康迷,所以沒帶回家。
我拿了一塊之後,就分給同事吃。
結果吃下去之後,要後悔怎麼沒多拿一塊都來不及了。
2.
送我司康的人,是11/11活動裡抽中我幫忙算鑽石生命靈數的一位女士。她昨天來,這是她帶的一盒伴手禮。
進入2025的前後,我簡直忙到自己都無從想像。昨天更是從早到傍晚,連續四場內容不同的大場面會議。
所以到五點鐘還要幫人算鑽石生命靈數的時候,我倒沒覺得累,反而覺得咻~~總算可以鬆口氣。
而結果是,除了幫她算得很愉快之外,也有很多收穫。
3.
她的生命劇本是5,導演拍攝手法也是5。真是熱愛冒險,不按牌理出牌,不惜為愛走天涯的代表。聽她講了實際的人生後,真是果然把這個數字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過她的第一主角是冷靜沉思的7,潛意識主角和平衡演員都是6,理性演員是3,所以後來際遇、心情都可能呈現另一種相反的狀態。
因此,本來她工作都是獨來獨往,並且跨越大地區移動、變動,但近年來趨向穩定,並且越來越重視團隊作業。我聽她談自己的工作,雖然只是公司裡的主管,但不折不扣是只有老闆才會有的思維和格局。
她說任何工作,都需要熱情投入。
她在服裝業工作。所以她對手下的業務說:我們賣的衣服材質是沒有生命的,但是因為穿它的人而有了生命;工作也是,工作本身看起來是很無聊的,但是因為做的人而可以高潮迭起。
她講的另一點也很棒。
她說:一般都叫「業務助理」。但她為了激勵手下,決定把這個職位改變稱呼為「業務管理」。一字之差,使那人表現得天差地別。
我好奇她這麼大格局的思維怎麼來的,發現原因和她人生第三幕子題是4/22脫不了關係。
4/22有建構大事業的潛力。最後我就給了她怎麼再善用這個數字的祝福。
4.
很開心昨天有這番對話,讓我在忙了一天之後感到沒那麼疲累。
也感謝她送了我那麼好吃的司康。
明後天我找個時間自己去買。
#鑽石生命靈數

2024年12月31日 19:31

A 工作C 出版L 人物P 隨筆

今天晚上,看還沒有要下班的同事從冰箱拿出自己存放的各式飲料要慶祝2024年最後一天,就也分了半罐汽泡酒一起同樂。感謝大塊、大辣、大製造所有同事,感謝所有作者,感謝所有支持我們的協力公司,尤其支持我們的讀者!為了回報大家,今晚我也去工作、催稿!(也會去吃一頓!其實太多久沒喝酒,現在已經半醉了。)
大家新年快樂!

2024年12月26日 19:17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F 文化相關L 人物

1.
今年九月,我們和劉振祥決定要出版他拍《戀戀風塵》的相關攝影作品之後,最重要的挑戰就是找誰來做美術設計。
要出版的這本書的重點,不只是《戀戀風塵》這部電影上市近四十年來從沒有完整披露過的劇照,還有阿祥拍攝大量電影畫面之外的人物和工作照。
就編輯的角度,我可以馬上想出劇照部份如何展現的調性,但是工作照如何編輯的調性是另一件事。尤其如何把這兩者融合得天衣無縫,需要非常細緻的拿捏。稍微處理不好,會把整本書的調性亂掉。
所以,我和阿祥討論找誰當美術設計的時候,就跟他說:那找劉開來做吧。
阿祥睜大了眼睛說:能找他出山來做,當然好!
2.
想到找劉開來做,不只是因為相信他有能力處理我想到的那些挑戰;相信他能給這本書的視覺帶來獨特的美感;也不只是因為想到劉開之前就和這部電影所有的那些淵源。(他和侯孝賢有過很多合作。)
也因為大致在《戀戀風塵》上演的1980年代中期,我也和劉開有兩年時間密切合作。
那時我在《生產力》雜誌工作,劉開在《中國時報》上班,幫我編的雜誌跨刀。每個月一次出刊前就到他和玫憶當時還在永和的家裡熬夜,出來看天色從魚肚白而轉亮的記憶,到現在還很鮮活。
不知是不是這些因素綜合發酵,讓我一下子想到劉開。而完全沒考慮到他已經隱退江湖多年。
3.
真正讓我確認是怎麼回事,是十月七日那一天。
當天劉開和協助他的蕭士淵來,我請他們和阿祥一起晚餐。
我們交換了初步工作方法後,談到另一個課題,就是書名。
劉振祥並不想這本書只是一本讓人想到那部電影的書。所以不希望直接用到電影的全名。
想書名是件有意思的事。
有的時候踏破鐵鞋也想不出來,有的時候就突然信手拈來。
那晚是後者。
我幾乎是不假思索地跟他們說,我想到了書名,並且連副標都想好了。
風塵前後:一部電影、一個攝影者、一個時代的風塵。
4.
侯孝賢拍這部電影又立下他導演工作,以及臺灣電影史的一個里程碑。
劉振祥以一個剛從軍中退伍,初出社會第一個工作的年輕人拍這部電影的劇照,就一鳴驚人,不只改寫臺灣電影劇照的定義,也為他自己以攝影記錄臺灣的人生開啟澎湃的序幕。
那是解嚴前後,從硬體到軟體,從政治到社會,從經濟到生活到娛樂,臺灣全面在變動的時刻。
大約那個時候有一個冬天的早上,我站在松山機場和民權東路交叉口等紅綠燈,覺得空氣中有什麼東西在微微震動得臉皮都有感覺。
真是風塵前後。
5.
因此出版這本書有很多希望。
希望能完整為劉振祥從沒完整公布的這部電影幕前幕後的作品,一次展現,讓讀者有一場視覺的饗宴。
希望這本書的美術、裝幀設計,以及精緻、到位的印製工法,能體現紙本書籍的美感與價值。
更希望大家透過劉振祥鏡頭裡記下的臺灣的那些時刻,書裡那些人所浮現的時代氛圍,重新不只回顧那個時代的臺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也能思索我們可以給自己的未來發生些什麼。
畢竟,現在也是風塵前後。
6.
感謝所有參與那個時代的人。
感謝所有參與出版這本書的人。
#風塵前後
劉振祥

劉振祥對印出來的照片上的粒子很滿意。說那絕不是數位相機的感覺。
劉開重新出山的設計。
10月7日晚上的晚餐會後,和劉振祥和劉開。很高興那天想出「風塵前後」的書名。
侯孝賢拍這部電影又立下他導演工作,以及臺灣電影史的一個里程碑。
劉振祥以一個剛從軍中退伍,初出社會第一個工作的年輕人拍這部電影的劇照,就一鳴驚人,不只改寫臺灣電影劇照的定義,也為他自己以攝影記錄臺灣的人生開啟澎湃的序幕。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要出版的這本書的重點,不只是《戀戀風塵》這部電影上市近四十年來從沒有完整披露過的劇照,還有阿祥拍攝大量電影畫面之外的人物和工作照。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那也是解嚴前後,從硬體到軟體,從政治到社會,從經濟到生活到娛樂,臺灣全面在變動的時刻。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因此出版這本書有很多希望。
希望能完整為劉振祥從沒完整公布的這部電影幕前幕後的作品,一次展現,讓讀者有一場視覺的饗宴。
希望這本書的美術、裝幀設計,以及精緻、到位的印製工法,能體現紙本書籍的美感與價值。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更希望大家透過劉振祥鏡頭裡記下的臺灣的那些時刻,書裡那些人所浮現的時代氛圍,重新不只回顧那個時代的臺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也能思索我們可以給自己的未來發生些什麼。
畢竟,現在也是風塵前後。
(照片取自劉振祥臉書)
感謝劉開和玫憶,及蕭士淵,為這本書的設計定下許多高規格標準。感謝大製造的塗思真,沉著地完成印製上相對應的高規格執行。
也要感謝本書執行編輯陳秀娟完成高規格任務。
拿到書的第一天,正好阿祥來公司。耶!

 

2024年12月21日 19:35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24圖像小說祭在今天開幕。大辣和信鴿書店共同主辦,三十五家出版社、書店參展。小野部長說以前文化部支持文化活動,都是指導單位,但是他改爲獎勵單位。這次有比利時、法國、日本漫畫家等來台共同參與,我很高興和五十嵐大介拍照,見到好久不見的歐陽應霽。也和國內諸位漫畫家相聚。
阿和說開展他終於鬆口氣,信鴿Sophie微笑的表情更是盡在不言中。謝謝Sophie相助。
也謝謝小野部長還特地買一本Toby King 托比王支持新人創作。
●活動時間|2024/12/21(六)~12/22(日) 11:00~18:00
●活動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 紅磚屋西5館、光點華山影像穿廊、2F多功能會議室
●活動票價|市集、展覽免費參觀,部分活動收費
信鴿法國書店 Librairie Le Pigeonnier 大辣粉絲團dala p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