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

2025年8月28日08:31

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
(中央社首爾27日綜合外電報導)韓國國會今天通過法案,禁止全國學生在校上課期間使用手機或其他數位裝置。反映愈來愈多人對於年輕人重度使用社群媒體所帶來的影響感到擔憂。
綜合路透社及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韓國朝野共同推動這項法案,來控制智慧手機成癮的問題。有愈來愈多研究指出,這類問題帶來有害影響。法案將自明年3月新學年開始時生效。
⋯⋯⋯
韓國教育部去年所做的調查發現,約37%的國高中生表示他們的日常生活受到社群媒體影響,也有22%的國高中生在無法登入社群帳號時感到焦慮。

2025年8月17日22:14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
1.
今天下午溫約瑟新書在台北光點活動開始之前,同事來跟我說,場外有兩位韓國來的觀光客,很好奇這是什麼書,什麼活動,問我可否協助解釋。
兩位年輕小姐進來後,我說:「簡單說,這位作者是一位今年26歲,大學音樂系畢業的軍事도사。
她們一聽就懂了,也很驚奇:「哇,我們今年也26歲,是『同甲』吔!」
我就和他們三位同甲一起自拍了一張。
 
 
2.
도사 (發音「Duo-Sa」)的漢字,其實就是「道士」。
韓國人說一個人도사,就是說他很厲害。
下圍棋厲害,就是圍棋도사。賭博厲害,就是賭博도사。
도사比我們說的「達人」還多了點什麼。當然嘛,道士嘛。
我覺得年紀輕輕的溫約瑟能破解共軍基地,寫出《 請支援搜尋!你也可以用公開資訊破解共軍行動!》,就真的是個도사。
 
 
3.
很多人感嘆網路時代的年輕人不讀書。但是網路時代的年輕人用自己建立知識的途徑,也可以做出過去時代的人做不到的事。
溫約瑟使用Google Map,加上網上公開的大量資訊,淘沙瀝金破解的共軍信息部隊,不只在台灣立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在國際上也是。
只靠「讀書」,是做不到這件事的。
這是他展示網路時代的人,用網路時代的方法建立自己知識系統的有利之處。
不過溫約瑟也同時展現了另一點。
那就是網路時代的人如果能具備過去時代傳承下來的一些基礎,擁有一些「古典」知識的基本功,又可以如何在網路時代更加如虎添翼。
他讀高中的時候,老師教他彈鋼琴,告訴他「你彈得有多慢的時候,才能彈得有多快」,不只引發他去讀了音樂系,也給了他日後能沉得住氣孤獨地在電腦前搜尋共軍基地的動力。
 
 
4.
今天全場八十多個座位早就預約爆滿。我在開場致詞的時候先問了一下出席的人有多少人是先前認識溫約瑟的人,結果幾乎沒有。
我說:太好了。大家就是溫約瑟這本書希望接觸到的人。
我們就一起來吧!《 請支援搜尋!你也可以用公開資訊破解共軍行動!》
今天現場還有精彩的兵推。
感謝林穎佑教授、湯廣正、馮艾立的出席。
感謝所有出席的讀者。
 
 
 
 
 
 
 
 

2025年6月7日21:44

B 閱讀C 出版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
我們徵文「防護未來」及「超越未來」的活動,現在編好以電子書形式出版,免費讓大家下載。為了方便讓越多的人使用越好,現在先提供最方便下載的PDF版。接下來再提供其他形式。
1.
這本書,並不是針對竜樹諒所預言 7 月 5 日大災變的逃生之書。
預言固然有值得我們參考之處,但我們不該活在預言中。
活在預言中,那一天之前可能過於驚慌;那一天之後可能 可能過於鬆懈。
而這本書的重點是,我們該如何持續面對異常變化的地球 與氣候璄境,從政府到個人注意到容易忽視,但又刻不容緩的 防護意識,升級防護、彼此照拂!
2.
進入 2025 年之後,光是過去三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就看 到 3 月底緬甸、曼谷的 大地震、4 月下旬土耳其伊斯坦堡地震、 5 月初智利德雷克海峽地震,以及 6 月初日本北海道的地震。
至於異常的高、低溫,異常的冰雹、暴雨等情況,更不知 凡幾。
因此,我們希望大家的注意力與其放在 7 月 5 日到底是否會發生什麼事,不如在平日持續注意地球和氣候環境的變化, 以及做好如何應變的準備。
3.
本書共分三大部份。
�Part 1 專家訪談
有專研臺灣地震地質的專家陳文山教授談地震預防的重點,專研海嘯防災體系的吳祚任教授吳祚任教授談海嘯預防重點,以及曾經有 921 災後安置觀察經驗的吳崑玉先生談災後注意事項。
我們希望這些訪談能讓讀者看到一些該注意事項的大方向。
Part 2 預防與應變
這個部份我們希望能夠非常實用,談細節。共有
災前準備、
身邊環境安全檢查、
個人避難包準備、
個人防災卡準備,
以及地震應變重點。
我們是整合國內以衛福部為代表的各政府部門的防災手冊內容,並參考日本東京都「災害時需特別關懷者防災行動手冊 製作指針」(2022 年 1 月修訂版),整理出來的。
其實,任何災變發生時,最需要協助的還是各種身障者、 重病或特殊疾病者,以及需要照顧的孕婦及嬰兒等。所以這個 部份也有各類災變時需要特別照顧的特殊族群避難要點。
Part 3 徵文
徵文的源起,在於想請社會大眾提供值得參考的個人觀點。
收錄在本書中的分兩個部份,一個是談如何防護未來的觀點,選了林政宏、阮茗鈺兩位的投稿。
一個是如何超越未來的觀點,選了林子豪、于翎、Wolke Lin、橘君四位的投稿。
他們各從不同角度,說明了自己的省思,提供參考。
4.
最後,我們在書後附錄也整理了國內各政府機關的防災避 難相關參考資料網站,請讀者也各就自己縣市去查看。所有行 動準則還是以政府公布的為準,本書的內容,包括我們所訪問、 編輯的,或徵文來稿的,僅供參考。
歡迎大家下載。https://bit.ly/3Tbd9qT
歡迎大家讀後提供回饋意見到0705Beyond@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