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5 月 4 日,11:14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分享五四和杜威的「原音」】
今天是五四,並且是一百周年。
我們出版了四本書,其中有三本和杜威相關,一本是五四運動期間關鍵五十篇文章的重現。
想要這麼出版,主要和我身為讀者的一段探索有關。
一九一九年春天,杜威本來在日本講學,五四前夕臨時受邀來到中國,結果發現自己正在見證一個關鍵時刻,也深為中國所發生的一切吸引,於是改變了講學計畫,最後停留了兩年兩個多月,直到1921年7月才返美。
五四影響了杜威,杜威也影響了中國。五四的旗手之一胡適,本來就是杜威的弟子,深受其影響,到目睹杜威來華之後所捲起的千堆雪,他說:「從中國與西洋文化接觸以來,沒有一個外國學者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有杜威先生這樣大的。」而蔡元培也稱杜威是「現代孔子」。
為@Openbook 閱讀誌寫了一篇文章,談這段探索經過,也談為什麼杜威的思想,即使在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對台灣的我們,以及全世界的人都是警鐘長鳴。摘錄一段如下:
『因為他對民主和教育的信念,正好對照出此刻我們遭遇困境的根源。
『杜威認為人類社會所有衝突的根源都是一群人的利益和另一群人的利益發生衝突。而回顧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就是在追求「發展共同生活」。換句話說,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往來、相互溝通、產生關係、發生影響。如果能「發展共同生活」,就比較可能事先化解衝突;有衝突時也比較可能溝通。
『所以杜威認為的「民主」是這樣的:「一個社會若能妥善安排所有成員平等地參與全體的共同利益,並且在與其他群體互動中彈性地調整制度,就可以算是民主的。」
『這麼看的話,就知道過了一百年之後今天的台灣,即使我們早已經是華人世界民主化的代表,但其實離「民主」的距離還多麼遙遠;而世界上許多其他「民主」歷史更悠久的國家之陷入泥淖,也莫不是因為日漸背離了杜威所揭示的「民主」社會的原則。』

2019 年 5 月 3 日,22:01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余英時日前在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寓所接受專訪時直言,中國政權是台灣面臨的最大威脅,但台灣一般民眾不了解,只覺得中國很有錢,為了賺錢必須和中國妥協,「那就看你要妥協到什麼程度,如果妥協到政治上都不顧的話,我想台灣將來就會變成第二個香港」。』
不知道有誰可以請以馬英九先生為代表的國民黨諸位有意參選總統的人,看一下余英時談五四的這一篇報導?

2019 年 5 月 2 日,20:36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鱷魚的一天】
鱷魚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從這個疑問開始,所以這支短片的音樂就想到用了懸疑風。
image3 五月新書之一。
————-
⚈ 《鱷魚的一天》(Professione Coccodrillo)
——Giovanna Zoboli 著、Mariachiara Di Giorgio 繪
★ 2018年法國女巫獎
★ 2018年義大利Premio Luigi Malerba最佳圖畫書獎
★ 2018年義大利Premio Andersen年度最佳無字圖畫書
★ 2017年德國國際青少年圖書館白烏鴉獎
★ 2017年美國芝加哥公共圖書館最佳書籍
★ 2017年美國亞馬遜網站最佳書籍
『詼諧、幽默、睿智、富有想像力的精彩無字圖畫書。
讓圖像帶我們穿梭大城市,看見渺小而獨特的自己。 』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