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8 年 4 月 26 日,18:15

P 隨筆

【漫步】

image3 五月份新書《漫步》出版了。

《漫步》原名Promenade,是韓國作家 李炡昊( 이정호)作品, 是2016年英國世界插畫大獎(WIA)專業書籍類最高榮譽獎得主。

李炡昊一向對於超現實主義繪畫手法有極高的興趣,不僅深入研究比利時藝術家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的視覺語言,德國藝術家昆特・布赫茲(Quint Buchholz)也帶給他不少啟發。這本《漫步》就是他向布赫茲致敬之作。

整本書洋溢圖像的魔幻寫實,以心靈之眼體悟生命本質。請大家共同進入這個奇異詭麗的世界。

4月27日(五)晚上七點半,我在小小書房會講一場《漫步在圖像語言的世界》。歡迎參加。

相關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0918985042543/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2018 年 4 月 25 日,21:19

P 隨筆

【意外的兩難】

本來決心今晚不看漫畫來當開胃菜,直接開始工作,尤其要先解決一件心腹之患,就是上個星期做的一份採訪筆記和資料一直處於失蹤狀態,遍尋不著。

我再仔細地把床頭和客廳翻找了一遍沒發現之後,看到還沒看的一堆漫畫就還是先拿一本看看休息一下再找。沒想到我要找的東西就藏在那堆漫畫底下。我明明沒動過,怎麼躲到那裡也很神祕。

但現在問題來了,一方面這些漫畫讓我找到了筆記,好像還是該看一看,另一方面好不容易找到了筆記,該開始工作了。

意外的兩難。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年 4 月 25 日,10:04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坐視台電『無責任』狀態的後果】

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能源政策要打破「兩迷一混」>之下篇。

原能會、經濟部這些上級單位混淆監督責任,使得台電為所欲為。

舉例來說,在用電尖峰時段,台電不但自己不思舒解壓力,還阻撓別人提供的協助:

『更誇張的是:明知用電壓力高,供電機組的更新又落後,台電本該在緊張時刻積極向汽電共生業者調度供電,但他們不但不做,還在業者主動願意供電時拒之於門外。去年815停電事件,中油董事長陳金德請辭後透露:中油有2座共0.2G 的汽電共生設備,「他擔心台電供電捉襟見肘,主動提議要租給台電使用,但2次主動徵詢都遭台電拒絕」。』

這是因為只有持續製造缺電的恐嚇,才符合台電的最大利益,他們也才有主張繼續蓋電廠,尤其核電廠的理由。

『而最新的狀況是,隨著台電不斷製造「不要空污,就要核電」的話題,現在連環保署長都提出「深澳和核四一起公投」的議題,完全入殼。如此下去,2025「非核家園」的口號喊得再響,都難免破局。外商的不樂觀,不是沒有原因。

『民進黨坐視問題惡化,將來可能因為能源政策的崩盤又丟掉政權是他們自己的事,但如果讓核電復辟,是我們所有人的事。因此還是要給民進黨政府幾個建議』。

本文之上篇請見:https://bit.ly/2qVvRX3

郝明義/「開放台電」聯絡及協調人和台電相關的第三個病根是:「混淆監…
TW.NEWS.APPLEDAILY.COM

2018 年 4 月 24 日,22:15

P 隨筆

【吃了胸口發熱的開胃菜】

因為昨晚吃了那道激烈的開胃菜之後總體的工作進展還不錯,所以今晚回家也決定吃一道開胃菜。

挑了松本大洋的《花男》。

如同最後茂雄看到那一球飛出去說胸口會發熱,看的人當然更是。甚至會跟著花男大聲叫出來:「只要你相信我,我可以一口氣喝乾海水、也能讓盛夏飄雪啊!」

真是熱血漫畫,熱血人生。

一個媽媽囑付小學三年級卻老氣橫秋的兒子,去探望多年前離家出走三十歲還像小孩一樣的老爸。
大家都知道那個老爸所有的生命都在為一個棒球夢燃燒,
但沒有人知道在那個夢的最底層還藏著一個深切的期待。

不能破梗說太多。就快看漫畫就是了。

你會哭的。

 

圖像裡可能有畫畫

這句話一定可以編出主題曲。

 

小三的兒子要出發去探望三十歲的爸爸。媽媽告訴他那是個孩子。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這個兒子酷不酷啊!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看這套漫畫就「像觸電一樣霹哩趴」啦!

 

圖像裡可能有畫畫

這種動感!

 

圖像裡可能有畫畫

這麼高的晴空。

 

圖像裡可能有畫畫

這麼意外的發現。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花男!快看吧。

@博客來 https://bit.ly/2HnntJW
@誠 品 https://bit.ly/2Hn6VBU
@金石堂 https://bit.ly/2HlSaiG
@讀 冊 https://bit.ly/2vF3Url
@大 塊 https://bit.ly/2KctreA

2018 年 4 月 24 日,07:36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迷信供給與迷信核電這一對孿生兄弟】

今天在蘋果日報發表<能源政策要打破「兩迷一混」>之上篇。

因為深澳煤電廠和核二廠2號機重啟的爭議,賴清德院長要到立法院報告能源政策。但是民進黨執政兩年來,在能源政策上始終有個盲點,就是逃避面對台電應有的改革。事實上,不改革台電,卻想有新的能源政策,是緣木求魚。

任何事情都要先面對過去的病根,才可能思考未來的解方,面對台電也是。

台電的病根有三。

第一個是:「迷信供給」。

寫台電如何「迷信供給」,我是用一個問題開頭的:

「每逢清明、春節的連假期,高速公路都會有頭尾兩天的高峰塞爆期。請問我們是要設法疏散這兩天的交通流量,還是因而就要多蓋幾條高速公路?」

第二個是:「迷信核電」。

台電不但迷信供給,還特別迷信核電的供給。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的時候,台電在預期核四可以啟用,全台已有八部核電機組的前提下,還估計「未來至少可以再增加十部核電機組」,相當於再增加五座核電廠。

台電對核電有這麼大的雄心壯志,本身就站在「非核家園」的對立面,也站在全球性綠能潮流的對立面。

「迷信核電」和「迷信供給」是台電的孿生兄弟。只要這一對孿生兄弟在,不論要推動「非核家園」或再生能源,台電的陽奉陰違都可以想像。

郝明義/「開放台電」聯絡及協調人因為深澳煤電廠和核二廠2號機重啟的爭…
TW.NEWS.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