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8 年 3 月 23 日,23:13

P 隨筆

【今年台灣在波隆那的大書】

時間很快,2018年的波隆那書展又來了。去年我們在波隆那以 Museum of the Fantastic 為主題,今年的台灣館則以 Library of the Fantastic 為主題。而今年台灣館的視覺焦點之一,是一本寬達一公尺的大書。

從1989年至今,前後三十年台灣入選波隆那插畫獎的畫家有六十位。這本書裡收集的就是他們的作品,有些畫家聯繫不上則只列出名字。從2000年開始,每年都有人入選,很厲害!

明天台灣團就要出發。先貼一些前幾天展前記者會的照片。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這是排在卷首,1989年第一次入選的徐素霞的作品。

 

圖像裡可能有10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

記者會上,文化部丁曉菁次長和書展基金會趙政岷董事及Page、柯倩華,與各位畫家。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大書的封面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內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三十年六十位畫家的目錄。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2 蘇阿麗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1 鄒駿昇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05 川貝母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06施宜新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4 洪意晴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5 徐銘宏作品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2016 黃郁欽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7 鄧彧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安哲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林廉恩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吳欣芷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劉旭恭作品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劉韻竹作品

 

2018 年 3 月 21 日,21:02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連支持核二廠2號機的人都這麼說的話】

反對核二廠2號機重啟的人,已經指出這個機組在停機600天之外再重啟運轉的違法之處。現在連支持核二廠2號機重要性的人都指出原能會如果拿不出證據就該讓它永久停機了。

請問政府為什麼還在裝睡呢?

『若原能會無法舉證它在「105年5月16日核二廠2號機發電機避雷器故障肇因分析與修復計畫」發生後的1年內,有明確依據《核管制法》第24條第3項,所發放的「核准」公文,法律的評價就是,不論這一部機組實際上安不安全,也不論這一個國家有沒有缺電或空污嚴重,對不起,機組就是要進入永久停止運轉的狀態了!…..

『筆者雖然也支持核二2號機對於台灣能源供應安全與經濟的重要性,但法律歸法律,政治歸政治,法治之根本不能忽視。也呼籲原能會,應扮演核能獨立管制機關之角色,拿出依據《核管制法》第24條第3項發給台電公司的明確「核准」公文,以平息此一爭議。 』

近期政府決定讓核二廠2號機「再轉」,引發台灣政壇上重大風暴。目前媒體討論焦點,多著重在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是否破功?政府是否是因為對近…
TW.APPLEDAILY.COM

2018 年 3 月 20 日,21:41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年輕人的聲音應該再大一些】

聯合報的願景工程訪問我。我還是從不同世代的海洋思維與陸地思維之相異,而談各自應有的思考,以及為什麼需要交集。兩個不同思維可以如何交集、合作之處,我印象中似乎要比現在報導中整理出來的還多一些。

先摘錄其中一個針對年輕人的段落:

「假如台灣上一個世代對青世代有什麼虧欠,我認為是上一代沒有創造一個環境,讓年輕人得以在網路上創業工作、製造財富。上一輩太過於熟悉製造業、金融業等其他行業,許多企業大老早在網路時代之前就嶄露頭角,沒有碰過網路這件事情,政府的補助也未能及時到位,以至於台灣錯過了發展網路經濟的契機。

「相較於過去年輕人的徬徨,現代年輕人還多出一份結構性的不足。而在這份不足之上,年輕世代更面臨社會演進的臨界點。

「為什麼台灣老闆創業所累積的方法,過去可以傳承、可以用,到現在卻不能用了?因為過去累積的東西到了臨界點。換句話說,過去覺得可以一代代將就的問題,終於到了一個無法將就下去的的地步,卻要由這一代人去解決面對。

「何況,年輕人還面對薪資倒退,創業困難,房價攀升,甚至高到每一代人都難以苟同的惡況,我能夠體會他們的不滿。或許談不上道歉,畢竟這不會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幾代人的共業,但我能夠理解他們的憤怒。

「到了這個點上,最重要的是要彼此了解,討論如何共同去解決問題,上一輩不能再去想我就是這樣長大的、為什麼過去可以,年輕人現在卻不聽。

「我也不覺得年輕人頹廢,正所謂人不輕狂枉少年,就連胡適之當年也有執迷不悟,成天打麻將的時候。我覺得年輕人的聲音不是太大,而是不夠大。

「我認為,年輕人要對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夢想有更積極的想像。他們既然知道上一輩的人落伍,沒法相信,就更要知道這個責任只要在自己身上,更要相信問題只有自己可以來解決,以證明老一代的觀念做法是不合時宜的。

「年輕人如果真的相信以前的做法都過時了,就更要認真的想所期許的未來是什麼,我的世界、我的環境,我成家之後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如何讓那樣的環境成真。而要勾勒出有別於過去的方法,年輕人唯有不斷的思考與閱讀,別盼著老一輩的指引。」

對世代差異,前國策顧問、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比喻,兩代人活在截然不…
VISION.UDN.COM

2018 年 3 月 18 日,14:30

P 隨筆

【夢想開始起步的書店】(增補版)

1.
你如果愛喝酒,又愛買書,希望手裡的錢能買到多一些書,會怎麼做?
Only 的作法就是開一家書店,自己有了書店老闆從出版社進貨的折扣,自然就可以多買些書了。

你如果在證券業工作,但是卻辭了工作想進文化事業,最好的可能是什麼?
Pegg 是去逛書店,成了Only的客人,然後又加入書店,成了他長期合作的搭檔。

今年一月我第一次遇見Peggy的時候,並不知道他們兩個人在十多年前有這些故事。

2.
那天去新竹的水木書苑,向友善書業的獨立書店同業簡報 image3 的出版計劃,接著聽大家的建議。會上我認識了Peggy,又聽她說她們去年新開的書店就在附近,我臨時起意就過去了。

那是我第一次去 或者 書店。就獨立書店來說,首先是空間的大小、裝璜,完全出乎我意料。還破天荒看到獨立書店有方便輪椅上下樓的電梯,以及空間獨立的無障礙洗手間。而複合店的概念、風格、方法、品質,也全都令人印象深刻。

當天Only 和 Peggy 都不在,我從代表招呼我的一位Ivy 那裡大致知道這兩位之前就有長期經書店的經驗,而「或者」則是在一位科技老闆支持下新開的。這兩位到底是怎麼累積出經營書店的品味,又怎麼結合科技界的投資者重新出發,讓我充滿好奇,期待著有機會再來一次,聽一下故事。

3.
昨天周六下午,終於因為 image3的巡迴演講來了或者。講後,也和Peggy以及上次沒碰上的Only一起喝了茶,聽了他們一路的過程。

簡單說,Only 李昕燁在2003年最早開的書店就是新竹的「草葉集」,Peggy 朱培綺則是第二年加入。之後「草葉集」改了四次地址,在4.0時代搬到內湖。從創立草葉集開始,Only 就想把書店做到複合店的極致。他愛喝酒又愛音樂,渴望「複合」可想而知。但是因為資源不足,撐到2012年還是收場。之後Only 去做空間設計賺錢,Peggy 則在原址更名為「註書店」,經營成一個讓人可以去住的書店。

Only 是個很斯文的人。輕聲細語,表情不多,看來很低調的人。但他的興趣和所長,很廣泛。喜歡音樂可以理解,但是聽他說曾經很愛喝酒,愛到最後要戒的地步,這麼激情的愛好卻和看到的人聯想不到一起。

開頭寫他最早開草葉集的動機,也許放大了一些,但根本上的浪漫則可以想像。

Peggy的話則相對多。但是從她當年離開證券公司之後先去日本玩,把自己的口袋放空,再來想怎麼進入文化事業,那種浪漫也就不必多做解釋。而她一直參與獨立書店的各種組合,固然是為自己的生存需要,但也可以體會到她對公共事務的關心。

3.
在草葉集4.0 收起來的時候,他們在網上給讀者的告別信上留下了各自的手機號碼。4年後的2016年,Only接到了一位做工業電腦起家的陳先生電話。科技業出身的陳先生因為在日本參觀蔦書屋有感,想在新竹地區也開一家有特色的書店,上網瀏覽訊息尋找人才,發現了他們那封信。

Peggy說,其實那段時間一直都有許多行業的人想找他們開書店,但聽來大多像是有錢人想做某種文化漂白,所以都沒答應。但是陳先生來接觸之後,他們感受到是真有長期經營的誠意,後來就陸續同意加入了。

於是,或者在去年五月開幕。有他們兩個人對書的熱情,十多年的經驗和心得,以及對心中理想書店的夢想,再加上科技業者的資金,這個書店既是獨立書店,又在經營的格局上與許多獨立書店截然不同,也就其來有自。

現在,Only 從草葉集創立的時候就念茲在茲的有特色的複合式書店,歴經十幾年之後,終於從夢想開始實現。他是或者的總經理,也負責另外一塊設計的部份。

Peggy 則是負責企畫內容與對外。兩人搭配的默契,自然流露。

我問他們店名為什麼叫「或者」。Peggy說就是希望讀者進來之後,能有多種「或者」的選擇,希望來書店的人都可以自在,或坐或讀,或寫或聽。而來的人,也或讀者或作者,都有。

Only說他們準備在新竹地區再開兩家店。今年年底會開第二家。

4.
至於這家書店到底有什麼特色呢?今天星期天,下午有空的話,最好親自去一趟。

或者,就讓我導覽一下吧。

圖像裡可能有樹、植物和戶外

或者書店,在竹北的一個客家文化園區裡。對面就是一個小公園,旁邊也有辦市集的地方。
這是昨天下午的光景。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入夜時分的大門口及櫥窗。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進了書店,右手邊有一個展覽空間。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之感。。這是我今年一月去參觀的時候。展覽的牆有兩面,這是一面。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另一面。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或者的書區分類有自己特有的理念。所以在書區一開始就有個大立面來解說。

 

圖像裡可能有表格和室內

文創商品,有自己的一區,在書區裡也有結合。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和室內

書的平台區,從桌面到立牌展示,都是可以自由移動,調整空間。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書架的陳列,就呼應他們特有的書籍分類概念。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牆面的小展覽。這是一月拍的,所以有年味。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和室內

Only和 Peggy 很重視書店提供的閱讀與購買體驗歷程。所以準備了各種不同的閱讀空間。這是一種。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站立和室內

還視讀者的人數凖備不同大小的空間。這是一人閱讀的空間。空間雖小,因為左手邊就是大落地窗,外頭又有林木,沒有侷促之感。— 和 Peggy Ju 。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

Only說這是兩人區。主要聽音樂。他很喜歡音樂,經營過一家公司代理歐洲音樂。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和室內

這個區專門放詩集。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這算四五人區吧。是榻榻米。旁邊一個透空的窗和隔壁的活動區相連。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和室內

沒有活動的時候,窗帘拉起,兩塊空間有通透之感。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室內

活動區是木板用幾層階梯架起來的。三面玻璃,大面積,是小孩跑上跑下的好地方。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這個多出來的沖水按鈕是非常貼心的設計。坐輪椅的人,有時候不需要坐上馬桶,那麼為了去按馬桶附近的按鈕反而不方便。多這一個,很方便。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通往二樓。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有一台輪椅使用的升降機。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大家坐著、表格和室內

二樓有一大區是面對公園。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微笑中、室內

二樓的空間設計,也處處可以看到空間可以重組的巧思。這位是一月份幫我們導覽的Ivy,她以前台北的出版社工作,現在搬來竹北居住。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表格和室內

餐飲區旁邊的廚房。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菜單設計得很用心,一本大冊子。打開來第一頁是琳瑯滿目的啤酒選擇。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餐非常好。素的關東煮,色香味俱全。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我記得一月點的是羅宋牛肉湯,整盤餐點可口又健康。

 

圖像裡可能有飲料

當然也喝了啤酒。

 

圖像裡可能有10 個人、室內

那個木板高架的活動區,昨天下午我演講的時候,分階加上座墊或椅子的情況。真是多功能區。

 

圖像裡可能有16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講後和大家自拍一張。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微笑的人、眼鏡

蔡明灑(左),多年推動閱讀。上個星期天在台南巧遇,昨天她和一些朋友來。我答應她下次去她們的朗朗書屋。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眼鏡

這一位讀者說他大學時期閱讀《工作DNA》,留下深刻印象。我說你現在還在讀大學的樣子啊。他說哈哈哈,謝謝了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特寫

這一位是高中老師,管理圖書館。我說台灣的圖像閱讀到中學階段斷裂的問題,她深有同感。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眼鏡
這一位讀者說她一直沒找到書店位置,抵達的時候剛結束。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Only很斯文。輕聲細語,表情不多,我拍了好多張才拍到他帶著笑容。他是總經理,也負責設計部份。他的興趣和所長,很廣泛。一直希望能經營有特色的複合式書店,歴經十幾年之後,終於夢想開始實現。
昨天我聽說他愛喝酒又戒酒,對他的酒經也很好奇。Peggy 則是負責企畫內容與對外。兩人搭配的默契十足。

為什麼叫「或者」,就是希望讀者進來之後,能有多種「或者」的選擇。
Peggy說:「希望來書店的人都可以自在,或坐或讀,或寫或聽。而書店,是作者與讀者相會之處,來者除作者讀者,也有學者創作者等,人文薈萃。」
圖像裡可能有5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和室內
昨晚離開的時候,和Only和 Peggy以及他們兩位同仁合照。

Only說他們準備在新竹地區再開兩家店。今年年底會開第二家。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這是今年一月八日我第一次去或者書店,因為Only 和Peggy 都不在,所以留給他們的紙條。

昨天去還是同樣的感覺。推薦大家一去。

地址是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2018 年 3 月 17 日,22:11

P 隨筆

【我違背了宮本武藏的教誨】

春節期間去日本,收穫之一是認識了宮本武藏的文武雙全,也對他的一些自我鍛練之道肅然起敬。其中有一條是「莫做無謂、無用之事」,令人心生嚮往,於是看新聞看到八卦的就直接略過。

今天在竹北演講結束後回台北的路上,我看看手機上一大堆中國兩會上藍衣女記者對紅衣女記者翻白眼的新聞。

開始我都略過不看。可是實在每個媒體到處都有,所以就克制不了還是打開來看了一則。這一下看了文字報導又看影片,看了兩女的表情又看後面那個男的表情以及他發誓藍衣女的表情絕對不是因為他放屁而起,結果就在車廂裡哈哈大笑起來。好久沒笑得這麼大聲。

真違背了宮本武藏的教誨。
可是,真的也太好笑了。

むさしさん, 申し訳ありません

一名紅衣女記者在「部長通道」向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提問,旁邊一位藍衣女記者連翻白眼表示不屑。紅藍大戰引爆網絡。
B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