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8 年 2 月 19 日,22:27

P 隨筆

【好酒沉甕底,最後見真章】

這次在東京騎Scooter最不方便的就是晚上進不去居酒屋。過去記得的一些美好的小酒館只能封進記憶。

今晚不甘心,在有樂町車站頭頂是轟隆轟隆車響的一間居酒屋,看到他們戶外小巷子邊上有擺桌子,總算找到了落腳處。

點了清酒和一些小菜,本來只是想吃個情境,但越吃越進入佳境,最後意外地迎來了一道超出點菜時候沒預期的美味。

有興趣的話請跟我一道看看。

當真是好酒沉甕底。不到最後不見真章。:)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開始的時候上的燙清酒和送的小菜。是小章魚拌的。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接著上了芥茉海膽和泡菜魚卵。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再上醃漬小菜和涼拌海菠蘿。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再上蒸蛤蜊。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再上一條烤魚。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坐著、食物和室內

最後迎來了一個鐵盒子。老闆娘要我們千萬不能碰,她會來處理。蒸了好一陣子,冒出熱氣。……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最後盒子打開,裡頭是一大鍋蒸蠔。點菜的時候以為只有幾隻,沒想到這麼一大鍋。十分美味。換算起來,這一大鍋只有600元台幣。在東京點什麼吃的都覺得貴,但是這一道菜真可以說是價廉物美了。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坐下和室內

吃喝地點就在這個小巷子裡。旁邊桌的客人剛離開。

 

圖像裡可能有1 人、室內

這家店外有個招牌,上書每人付 1,580日元可以無限暢飲90分鐘。但限星期一。為什麼不是周末呢?應該是周末大家都會放開喝,店老闆受不了,星期一的話再怎麼無限暢飲大家都會節制,店老闆才划算吧。

 

2018 年 2 月 19 日,09:20

P 隨筆

【六覺燈的十根棒】

昨晚朋友請吃一家関西地區常見,東京少有的炸物。都用棒子。她問我要吃十根還是二十根的套餐,我說只能吃十根。

十根食材各有不同,從蝦到章魚到磨菇。我沒有一一記清,但有各拍一照。都很好吃。

尤其那一碗生菜沙拉棒,配這些炸物有紅花綠葉之效。

餐廳名字很特別,叫「六覺燈」。

六覺燈的十根棒,有點打禪七的味道。:)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表格、食物和室內

這是蝦~~~

 

記得好像是章魚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這是魚?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這是牡蠣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蔬菜棒。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忘了是牛肉或豬肉棒。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好像又一種鮮魚棒吧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也是一種海鮮棒。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三節大顆毛豆。被我先吃掉一節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某種肉和蔬菜的和餡

 

2018 年 2 月 18 日,10:24

P 隨筆

【打火機、慢火、壁爐、營火】

1.
認識人的過程,有很多種。

有一種是初見令人驚異,但逐漸越見反而趣味越少。
有一種是初見印象不深,但逐漸越見越見深度。

和這三個人見,是另一種。
這三個人指的是張柏韋、陳慕天、林宗諺。
另一種,是指初見就印象很深,逐漸越見越有層次。

2.
我第一次見他們,大約是去年此時,林大涵介紹的。

他們做了個成功的群眾募資計畫,要做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五課的「美感教科書」。
「美感教科書」,顧名思義,就是要把教科書做得有美感,視覺上有新的享受,也就啟動學生新的學習興趣。

我本來以為是要幫他們出版這五本新型態的教科書,但見面之後發現當時他們的五本教科書都近於完成,主要是想另寫一本和他們為什麼要做這個計畫的書。

這三個年輕人給人的初見印象,就是很聰明、充滿熱情,也很急切。像是在黑暗的屋子裡擦地亮起打火機,看到一張張線條分明的臉。

3.
之後我們進入工作階段。
開始並不順暢。我看編輯雅涵和他們光是磨工作方法就花了很久時間。

他們三個人原來想趕快出版這本書的急切,也因為一些外部因素的變化,而不得不慢下來。一路從原定去年六月延到今年二月。

也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認知到他們在做五本教科書之前,其實還有過先做一本國文課本,之後再兩本國文課本的前置步驟。

這樣,我又看到他們帶著靭性的一面。
火還是火。但比較像是看到他們圍坐在一起慢火煮飯。有火有煙,他們在邊熬邊煮。耐性很好。

4.
他們初稿寫完之後,我們又見了一次。

原來,我想要出版這本書,一是這個計畫本身的吸引力,一是感受到他們透過對教科書改革而要推動的教育改革。

但是看了他們寫好的初稿之後,發現這本書的吸引力又往前也往深各走了一步。

往前,是可以看到這三個年輕人的成長背景,以及這個計畫如何早從他們在交大讀書的時候,在一間三個人坐在一起都略顯擁擠的宿舍小房間裡就開始規劃起來的過程。

往深,是可以看到他們要做的也不只是教科書和教育改革。他們想改變的是:台灣社會對視覺語言和美的感受,並透過這個過程了解年輕人可以如何以小博大,以槓桿原理推動社會的改革。

我們討論的那一天,我跟他們也說明了構思已久的 image3 品牌計畫。因為 image3 所想填補的也正是台灣圖像語言一大塊空白與斷裂之處,當作一個新的美學教育的起點,彼此的想法相互呼應,大家都感到甚為振奮。

我感到他們像是冬日壁爐裡的火。熊熊的,很溫暖。

5.
他們在書裡是這麼回顧事情的發生:

「2013年是躁動的一年,從年初的反 旺中媒體壟斷,到七月的洪仲丘事件, 30萬人走上凱道;八月大埔強拆案發生,學生與怪手的畫面常駐新聞版面; 到九月馬王政爭赤裸的上演,對生活中的不滿與不公,默默地長出整片的荒煙 蔓草。十一月一日,齊柏林導演的紀錄片《看見台灣》正式上映,透過空拍機, 台灣人終於再次看到我們珍愛的土地 ──她的美麗令我們驕傲,但同時那些傷痕累累也格外令我們憤怒與心碎,一股渴望改變的情緒,充斥台灣人的心。 」

正好,在那一年的夏天之前,他們三個人各自有機會去過歐洲不同國家參訪、當交換學生。張柏韋荷蘭、陳慕天丹麥、林宗諺瑞典。這段時間的遠行,給他們「不只是視野上的經驗與精彩,更多的是一種對自己乃至於國家的反思」。

也因此,當2013年的社會氛圍感染他們,也想做些事情的時候,他們在宿舍裡想到要使台灣成為「一個更為舒適的國家」,而他們想像的,就是「未來透過對美感教育的重視,在國際化的浪潮下,美感能夠真正的成為台灣的競爭力,孩子擁有更廣袤的視野,懂得與更多人溝通合作,並且在這樣的過程中保有自信。」

而寫這本書的目的,他們就是留下一個真實的紀錄。「 記錄著夢想與現實的距離,寫下這三年 多以來的每一個無知與學習,揭露每一個轉捩點的思考歷程,每一個犯過的錯 誤掉進的坑,每一刻的苟延殘喘與輾轉反側。 如果你也相信改變,你也希望改變,你也看到這世界有太多需要改變, 那麼或許我們可以一起斗膽仰望星空。」

6.
今年除夕夜剛進新年初一,我寫了一則貼文,談「創意,就是在有限的條件之下創造」。http://bit.ly/2EKxHSI

他們三個人做的事情,正是創意的一個範例。

當他們決心要改變台北的美感,讓台灣成為一個更為舒適的國家之後,當然想到對於只是三個大學生的他們,是多麼困難的挑戰。

他們討論了許多切入點之後,除了確認要做的事情得有「耳濡目染」與「相對低成本」兩個特點之外,還希望能做到「普遍性」:

「台灣現行的美感教育管道之一,就是美術館、博物館等展覽與演出,然而這都碰上一個問題,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等量的擁有這樣的資金與人力,當然,一間好的美術館或是策展的經營,必然得考量到消費人口之基數,因此無法避免的造就了城鄉差距,或是貧富差距之下所導致的教育資源的落差。我們也希望能彌補這一點的不足。」

這樣經過幾輪的篩選後,教科書成為他們呼之欲出的答案。

「教科書的使用是被國家憲法所保障的受教權一環,每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民,都可以也必須擁有教科書。其次,書籍呈現的平面設計,其實是很多設計與藝術表現的入門,也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設計種類……

「教科書成為美感教育的最佳媒介,還有一項特別的原因……東方文化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普遍給了我們一個充滿書本的童年,文化上我們更加的與書為伍──以教育部民國 103 年(2014 年)公布的12年國教總綱,國小至國中各年級部定課程節數/高中應修學分數乘上40週計算,國小到高中的12年間,大家就至少要和教科書相處12,760小時。我們期待這樣的傳統價值觀,可以成為一個借力使力的媒介。

「或許那本塵封在童年記憶裡的課本,就是我們在尋找的答案。就從課本開始!我們做得到!」

讓台灣每一個學生在12年上學時間裡,書包裡都能裝著有如美術館帶給他們的美感體驗,完全能同時滿足「耳濡目染」、「相對低成本」、「普遍性」這三個要件。

於是,「2013年九月,在新竹一間小小的豆漿店餐桌上,我們將菜單翻過來,認真地寫下未來半年的計畫策略圖。」

他們所實踐的,正是在有限的條件與資源之下卻能不受其拘束,進行大破大立的創造。

7.
今年台北書展的時候,他們三位來大塊沙龍講了一場《書包裡的美術館》,看著他們在台上彼此歡樂又自然的對談和互動,和過去跟他們開會時候看到的(比較拘謹的)樣子又不同,加上看了我們為這本書做的短片之後,我忽然又有一比。

他們讓我想到營火。
他們是在營火旁開心地又叫又跳的一群年輕人。

是啊,他們今年也不過才大學畢業了三年啊。

8.
今天是初三。
不論你過年期間一直泡在書裡閱讀,還是準備收假重新調整注意的焦點,都請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包裡的美術館》,接受這三個年輕人的邀請,一起仰望星空。

很榮幸認識他們,與他們一起工作。

@相關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ell/videos/1543633772407913/

✦ 博客來 :: https://goo.gl/LzWgaF
✦ 誠 品 :: https://goo.gl/ubNVCg
✦ 金石堂 :: https://goo.gl/cjUjCh
✦ 讀 冊 :: https://goo.gl/mEM7rS
✦ 大 塊 :: https://goo.gl/LjSTrc

張柏韋 (Wayne Chang)、 陳慕天、 林宗諺 (Tsung-Yen Lin)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微笑的人、眼鏡和戶外

(由左至右)林宗諺、張柏韋、陳慕天。在我們製作的影片裡,這三個人讓我想起營火邊的年輕人。的確是,他們才畢業三年。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讓台灣每一個學生在12年上學時間裡,書包裡都能裝著有如美術館帶給他們的美感體驗,完全能同時滿足「耳濡目染」、「相對低成本」、「普遍性」這三個要件。
《書包裡的美術館》所實踐的,正是在有限的條件與資源之下卻能不受其拘束,進行大破大立的創造。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大家坐著和室內

今年台北書展的時候,他們三位來大塊沙龍講了一場《書包裡的美術館》,他們在台上彼此歡樂又自然的對談和互動,簡直可以當綜藝節目的主持人。

 

圖像裡可能有7 個人、微笑的人

沙龍結束後,和他們三位及其他協助過他們的人一起合影。

 

圖像裡可能有條紋

他們所做的五本教科書的封面。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國語課本的內頁之一。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英語課本的內頁之一。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

數學課本的一些頁面示意。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自然課本的內頁之一。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社會課本的內頁之一。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不論你過年期間一直泡在書裡閱讀,還是準備收假重新調整注意的焦點,都請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包裡的美術館》,接受這三個年輕人的邀請,一起仰望星空。

購書短網址

✦ 博客來 :: https://goo.gl/LzWgaF
✦ 誠 品 :: https://goo.gl/ubNVCg
✦ 金石堂 :: https://goo.gl/cjUjCh
✦ 讀 冊 :: https://goo.gl/mEM7rS
✦ 大 塊 :: https://goo.gl/LjSTrc

楚楚一餐

P 隨筆

【楚楚一餐】

我十年沒來東京,這次來帶了Scooter。好處是可以去許多過去沒去的地方,包括搭地鐵,但壞處是太多居酒屋、餐廳的座位都太小太擠,scooter進不去。所以今晚在寒風中看到一家店招「楚楚」,又竟然scooter開得進去,真是太高興了。

店小,裝潢精緻,真是一如其名「楚楚」。結果引起我想完成一件事情的念頭。

我吃東西很急,也很容易就吃得一桌狼籍。今晚看到餐布紙那麼「楚楚」,就想試試吃完全程仍然保持餐布紙如新。

吃完後,雖然還是有些漬㾗,但算是很難得的一次成績了。不過小心翼翼地吃,前後竟然也花了三個小時。

我有逐步拍下餐布紙的變化。真是楚楚一餐。

忘了說,剛進餐廳的時候,老闆送上熱毛巾。在外頭被寒風吹了一陣子之後用那沾了精油香氛的熱毛巾擦臉,才真是發現熱毛巾之可貴。

其實這家店也不是多高檔,不過只是代官山地鐵站附近巷子裡一家小店。但一家小店的精緻就能讓我這個吃相不佳的人頗思改過,很厲害。

 

店主人舖上的餐布紙,讓我想試試全程保持乾淨,點滴不染。

 

清酒端上來了。

 

章魚海帶小菜上來。

 

吃完了,換上醋拌海參。我繼續保持乾淨。

 

加上酒蒸蛤蜊。

 

換上炸河豚。仍然很乾淨。開始擔心何時會破功。

 

加上雞肉火鍋+白飯+小菜。

 

火鍋煮得差不多了。到這時為止我的餐布紙還保持一塵不染。

 

最後吃完後撤走全部餐具。左上角被湯碗沾了點油漬,中間也有一點。不過這簡直可以列名我生平吃得最乾淨的幾餐之一了。

 

楚楚的門口。在代官山地鐵的一個出口旁不遠處。

 

 

第 8 號牌 Strength

P 隨筆

【第 8 號牌 Strength 】

2月8日 image3 在台北書展的發表會結束後,有一位年輕女士來找我。她自我介紹是 Feelingillustration,是畫家也鑽研塔羅。Feeling 除了表示對image3的支持之外,也送了我一張塔羅牌,表達祝福。

她送的是第 8 號牌 Strength (力量)。

我順口說:「謝謝你的好意。但是我是否可以換一張?我自己來抽一張?」

Feeling說好,就把牌收回去合起來洗了一下,要我自己抽。

我自己抽了一張。結果還是那張 第8號牌 Strength。

我對塔羅牌一無所知,但是看這樣抽出來的還是這張牌,也就勾起了好奇。這兩天趁著比較空閒,就寫信請教她是什麼意思。

她回答這是種「以柔克剛」的力量,並大致解釋:

「一個柔弱的女子要馴服獅子,靠的絕不是蠻力,而是耐心及勇氣,
「能夠不疾不徐的前進,代表心中的想法很堅定,
「因為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裡,所以能克服困難。
「獅子同時也代表心中的恐懼,能夠克服恐懼時,必能更堅定地達成目標。」

她也寄了一張古傳的塔羅牌給我看,還提醒我女人頭上有個「無限」的符號。我自己看這張古傳圖,覺得還有一種「柔以伏剛」的味道。

「以柔克剛」,剛柔之間還有相進退之感。「柔以伏剛」,則有本當如此之感。

看完古圖再看Feeling的圖,看她的雖然沒有那個無限的符號,但是那通往天上或來自天上的河流應該也是同樣的意思。

這兩張圖讓我收穫很大。過去,我覺得「力量」的意義,就是面對問題與恐懼的時候迎上前去,正面博鬥,分個勝負。

而塔羅的這張 8 號 Strength 牌,讓我體會到「力量」就是「百煉鋼化作繞指柔」。

謝謝Feeling介紹我認識生平第一張塔羅牌。也和大家分享。

 

Feeling 畫的 8 號 Strengh 牌。

 

古代塔羅牌的8 號 Strengh 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