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8 年 2 月 5 日,22:42

P 隨筆

【大塊展位位置和書展第一天活動】

今年我們手氣很好,展位位置抽到緊對主題國館的六米主走道上。這裡也把第一天,以及整個書展期間我們的活動內容都貼在這裡,方便大家參考。

天氣這麼冷,大家就一起來書展取暖吧。:)

2/6(二),我們自己主辦的活動有兩場:

16:00-17:00【大塊沙龍】休息和不閱讀都是技能——談《用心休息》/講者: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18:00-19:00【大塊沙龍】解密猶太教育的力量——《猶太教育的千年傳承》新書講座 /講者:曾宗盛(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助理教授)

此外,第一天也有一場日本今人舍來辦的和幾米對談的講座,是明天下午4:30 到 5:45,在主題廣場。日本辦這個活動很慎重,除了來找大塊幫他們聯絡幾米之外,書展前還特地再來實地磡察。所以在這裡也推薦一下。

祝大家第一天收穫豐富。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年 2 月 5 日,21:43

P 隨筆
郝明義Rex How 分享了 image3 的貼文

【台北書展要開始了】

今天下了飛機回家休息一下就去了台北書展布展現場看一下正在布展的同事。

轉貼一張 image3 在大塊沙龍像是畫廊的貼文。和 image3 相對的,是幾米的畫展,另文再貼。

順便提一下,明天 16:00-17:00 我要在大塊沙龍講一場「休息和不閱讀都是技能——談《用心休息》」。對,你沒看錯,是「不閱讀」。歡迎。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大家站著

image3 新增了 3 張相片

2月5日

【台北書展現場之1】

明天台北書展開展,今天大家忙著布展。大塊沙龍𥚃有image3 的畫展。現在看到裱起來的畫,太美了!

請大家明天來現場看!

 

2018 年 2 月 3 日,22:24

P 隨筆
1,301 次觀看

image3

image3 的書,只有拿到實體書的本身,親自打開閱讀,才能體會到創作者投入的熱情,用圖像語言敘述的動人故事,以及每一頁畫面都是藝術品的傑作。

《藍色大樹》是我們第一波六本書之一。還沒有看到書的人,請先看我們的影片,用局部特寫、中景、遠景等各種不同的角度來體會一下可能的閱讀經驗。

music: Spring by ⋯⋯

更多

2018 年 2 月 3 日,14:12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不再是遙遠的少數人的問題】

在巴黎的飯店一早醒來,準備今天好好出去逛逛,趁天還沒怎麼亮先看看前兩天 何榮幸 (Jungshin Ho)寄給我還沒時間看的報導。

這個專題除了圖解簡介與短片之外,還有八篇報導,每一篇都值得讀。

想想看,二十年前多少報導在讚美「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這個大手筆投資?多少人把六輕當成台灣經濟的出路?

我在寫《大航海時刻》,提出陸地思維與海洋思維之別的時候,說很多陸地思維的人想不通過去都這樣過來的事,為什麼現在就不行了?

六輕正是一個例子。過去可供污染的環境還夠大,你的生產設備還夠新,所以相對而言暴露的問題就不那麼尖銳,當然就可以撐,但這麼多年後環境已經被污染到無以復加,你的設備又老舊了,當然就行不通了。

從六輕的問題,可以看出台灣諸多累積的環境問題的根源所在。包括核電。

總之,就是過去可以習以為常,行得通的,對不起,現在積累到臨界點,行不通了。

可是,就像這個專題報導裡所寫的,

『豎起在環境難民面前的那道銅牆鐵壁,叫做「傲慢與粉飾的科學」。

『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測不到?測到了也不算數?因為這是一場中央部會為難地方政府的科學戰爭;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沒有定論?學者之間爭論不休?背後則是產學聯手製造的科學煙霧彈。

『「難民」並非有家歸不得,而是走也走不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所以,正如報導裡有一篇文章所提醒的:六輕問題已經大到政府管不了,所以只有我們自己大家一起共同監督。

二十年前,台北的人可能覺得雲林的人抗議六輕只是遙遠的少數聲音,現在應該知道那「遙遠的少數」問題已經是影響所有人的大問題了。

解決空污,不能再忽視六輕的這個環節。

謝謝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的追蹤報導。大家加油!

六輕帶來的GDP太重要了,拚經濟如雷貫耳;環境難民的呼喊,無人聽…
TWREPORTER.ORG

2018 年 2 月 2 日,16:40

P 隨筆

【暴食】

沒有暴飲,卻有暴食。昨天到了巴黎餓著肚子工作到下午三點才吃第一餐,結果蝸牛、淡菜、鵝肝醬下肚後不到四小時,晚上又有人請吃大餐。

我實在吃不下什麼,只好點了一道最清淡的干貝。

吃到今早起來到現在也不覺得餓。因為晚上又要赴一個餐約,就準備一路等到晚上再說了。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夜晚和戶外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