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2 月 9 日,16:48
P 隨筆
【風雪之中】
看到一張照片很有感覺,就作了一首曲子+MV。
和在寒冷中的朋友分享。
【Excel 的米開朗基羅】
上一次我看到使用 excel的達人,他是用來做簡報,真是看得讚嘆不已。
這一次看到這位堀内辰男先生用excel 來繪畫,真是超越讚嘆,只能說有志者事竟成,不可思議。
『現年 77 歲的日本阿公堀内辰男,17 年前剛退休的為了開創新生活,於是添購了電腦,但礙於專業繪圖軟體太高昂,他便開始利用文書軟體 Excel 創作。…..
『堀内辰男的作品多以自然景色為主,例如花、樹木、山海等,許多作品都刊登於自身的網站當中,現在也有開設電腦繪圖教室,讓更多人體驗 Excel 繪圖的樂趣。
『他坦言曾經受到許多人的批評,像是「為什麼要做這麼沒用的東西?」、「笨蛋嗎?」但他的堅決走自己的路,終於獲得了世界的關注,被譽為「Excel 界米開朗基羅」,更於 2017 年 9 月獲日本政府頒布 Ageless 勳章榮譽。』
請看這篇報導。想跟他學的人,請看他的個人網站:
http://pasokonga.com
【那就請退回行政院吧】
賴院長說現行《勞基法》已經不符時代需求,應該全面翻修,我很同意。
目前是在舊思維上一修再修,疊床架屋,頭上加頭,搞得各方人仰馬翻。
為了一勞永逸,立法院就退回這一版修法,請行政院儘快提出符合時代精神的《勞基法》版本吧。
【夢想有保存期限】
1.
十七歲左右的時候,你有沒有抉擇過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做過。
除了高中畢業要從韓國要來台灣讀大學這件事情是更早就決定的之外,進入高三那年我面臨了一個意外的抉擇。
在那之前我都一直準備報考理組,以物理系為第一志願,但是有一天校長找我,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和他單獨談話。
他跟我說:因為我拄拐杖行動不便,所以即使考上,到了台灣也可能面臨學校不收,要再回韓國的可能。
校長給我看當時的招生簡章上,確實有對殘障者設了限制的字樣。他的建議是要我轉文組。
我去跟其他一些到台灣讀過大學的老師打聽,他們也不清楚詳細情況。
有一位老師就鼓勵我勇敢一試,將來到了台灣再跟學校理論。
我考慮了一陣之後,選擇了以確保能來台灣讀書為最優先,就同意轉到文組,一年後來台灣讀了商學系。
說起來有點反高潮的抉擇,但那確實是改變了我一生的抉擇。
2.
初見,何達睿不是個話多的人。
尤其在他父母的陪同下,我本來沒有預期從這位少年口中聽到太多吐露。
但是情況和我想的不同。
我問他為什麼會有想寫一本書的念頭,達睿沒什麼猶豫地開始講他的故事,然後很快就把在座的人都捲入他那澎湃迴旋的情緒。
一個就讀明星高中的學生,只因為他參加國際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培訓落選,刺激了他設定了一個新的人生旅程。他決定要休學一年來東山再起,拿下這個國際競賽的金牌,再去申請攻讀 MIT麻省理工學院。
他跟我講這個過程的時候,已經實現了所有他原先設定的目標。但是他說著說著自己當時跟別人,包括自己父母講出這個夢想的時候所遭遇到的反對與冰冷的眼神,仍然激動地哭了起來。
而後來,達睿在書中用文字描述了他孤獨的心情:
『我國二的時候,初學程式兩個半月,就拿下全國第三名。那時,我發現了自己的天分所在,就好像騎士拔出了石中劍。但是,當我高一下定決心想要拚資奧金牌時,排山倒海而來的竟不是加油聲,而是冰冷得近乎鄙視的眼神。騎士想要為理想和夢想而戰,身邊的人卻不支持。』
達睿的抉擇,是很有高潮的抉擇。
3.
《我的未來,自己寫》是何達睿寫他這個過程的書。
一如他做出那個別人看來瘋狂的攻取資奧金牌的抉擇,是他規劃自己去申請MIT 的路程的一部份,寫這本書也是他早已準備好要做的事情。
為什麼?
最重要的,是他要實踐對自己的定義。他在書裡是這麼寫這個定義的:
『三年前,我還是個普通的高一學生,正從一個國中小屁孩一點一滴地過渡成所謂的「乖巧好學生」。學期成績單上,班任導師給的評語:「個性耿直」,寫的其實是我常把老師當同學,口無遮攔、有話直說,和老師的對話十分活潑,卻又常無意間踩到「頂撞師長」的那條紅線。「學業優良、認真負責能力佳」,其實是一位還沒看見人生志向的小高一,卻又某種程度上相信這個升學主義的體制,能指引出通往某處的道路;其實是我敷衍也好、熬夜也罷,為了一張總是班排前十但不曾前三的成績單,總是想辦法在最後一刻趕上死線(deadline),最後一個週末開始讀段考。以上特質都十分常見,因此無法準確地詮釋我這個人;最能定義我自己的,其實是一顆熱愛資訊和好故事的心。』
何達睿熱愛好故事,是因為他喜歡看日本動漫畫:
『不管是血脈賁張的戰鬥場景,還是酸酸甜甜的校園戀愛,或是光怪陸離的異世界生活,我都能看得很開心。不過,雖然動漫作品的種類這麼多,我打從心底欣賞好故事的原因,不外乎一個問題:「為什麼主角總是能夠那麼勇敢地堅持自己的信仰,那麼勇敢地實行自己認為對的事物?」』
也因此,他相信《鋼之鍊金術師OP4 – Period》中所說:『不在乎來自現實的異樣眼光/也要向前對抗的勇氣/並以悲憤的力量改變/即將來到身邊的命運』,設定了一個五百天的計畫,打一場場的硬仗,逐漸累積勝場數,也逐漸扭轉周遭人們的態度,從反對轉為祝福,再轉為支持、進而看好。
『騎士超群的實力,終於使身邊的人都信服他。於是騎士乘載著眾人的期盼,邁向最終頭目戰…….並在最後一刻使出致命一擊,拿下了勝利。』
然而,何達睿說:他站在國際資奧的頒獎台上,全場都看著他胸前的金牌,卻只有他自己看得見金牌背後,耀眼的五百天追夢之旅。
『我看過夠多的動漫畫,足以衡量這個故事有多精采。而且不管是小頭目戰或大頭目戰,我經歷的都是超級緊張刺激的「最後一刻逆轉勝」——剛好可以拍成兩季。我打從心底知道,我不能讓這個故事隨著我的消逝而消逝。我必須對它負起責任。』
他希望講出這個故事,讓自己成為下一個追夢人的墊腳石。更重要的是:
『這本書出版的那一天,這趟追夢之旅,將畫下階段性完美的句點。而我的人生,將在地球彼端展開新的一頁。未來,我或將遇到挫折,感到灰心喪志。但是,當我回頭望向時間軸的彼方,這個一生僅此一次的旅程,必將再次鼓舞那時的我,讓他和現在的我一樣,感動落淚。』
4.
今年10月,我去波士頓看達睿。他帶我逛了MIT,我們一起吃了頓海鮮。
當時他已經來了一個多月,對MIT 的課程和文化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他談MIT 大一學生不分系,所以他自己也在探索各種新的知識領域。
達睿讀的雖然是 computer science,但是談起他的探索,他的眼睛閃動著光芒。
我就跟他說:「所以你將來也不見得就是要成為一個 computer science的專家。」
達睿說:當然,他在MIT申請書中寫下的最後一句話就是:「I will make the best of my life to create more great stories.」(我將窮盡一生來創造更多好故事。)
5.
《我的未來,自己寫》,是達睿寫的第一本好故事,就是要告訴大家:「夢想,有保存期限」,所以,要實踐就趁早。
書裡面他詳細地解說了自己五百天計畫的進程,以及過關攻略方法。
我覺得那不只是給想拿資奧金牌的人參考,不只是給任何還在面對考試的人的參考,也是給我這種回憶自己十七歲時候的抉擇也正在繼續做自己抉擇的人參考。
一方面因為那是非常好的方法,非常好的故事。
另一方面也因為準備要實踐夢想的時候會看到冷冰的眼神,那是不論什麼年齡都會碰到的事。
【如果他可以】
在一個政府一年就可以殺掉307位新聞工作者,全球媒體自由指數調查180個國家中排名177的地方當自媒體記者,是怎麼個情況?
在一個漫畫家嘲諷政府首長的貪污兩手骨頭就被砸碎,歌手發表作品成為革命之歌,就成為河裡「一具喉部割開、聲帶外露,緩緩飄流的屍體」的地方當自媒體記者,所為何來?
在一個內戰7年,即使各方估算戰爭死亡至少40萬人,政府官方媒體上卻只是指控兇手是恐怖份子的地方當自媒體記者,被期待的是什麼?
今天瀏覽報導者網站,看到這篇越洋採訪敘利亞那位被無國界記者選為2016年度記者的阿布杜拉(Hadi al-Abdullah),很感動。
今天是個各種媒體空前多元又蓬勃的時代,也是「真相」從未如此破碎難解的時代。但是看了阿布杜拉所做的事情,覺得低沉的心情揚升。
阿布杜拉做的事情是:在敘利亞那個化學武器和空襲交織之地,在阿薩德政府軍、革命軍、ISIS、蓋達、伊朗、俄羅斯等內外各種勢力交相壓迫和爭取之下,他仍然堅持走自己的路,不但報導戰爭情況,也報導女權運動、兒童教育、百姓的各種掙扎;不但做報導,也在不同城市的地下室裡為男女老少上課,包括剪片、寫稿、媒體識讀、歷史。
如果阿布杜拉可以在那個地方做這麼多事,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努力。
謝謝劉致昕的這篇報導。也推薦大家一讀。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