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7 年 7 月 21 日,12:21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國發會對「全面檢視『前瞻計畫』」的來函及我的回函】

我出國的前一天,看到國發會寄來了一份公函。因為是紙本,我只好掃描了一份帶在旅途上看。台北時間7月21日早上我回他們一函如下。他們的來函,我也把掃描檔一起貼出來。其中畫紅線的,和我回他們的內容有關。
————————————————————————

致:國發會陳添枝主委
副本:行政院秘書長、唐鳳政務委員
自:郝明義
時間:中華民國106年7月21日
函號:RH1060721-1
密等:公開

主旨:回覆貴會7月14日 「發國字第1060020662號」函

說明:

1.貴會7月14日來函說明,針對「全面檢視『前瞻計畫』」於國發會網路平台所提各議題之個案內容,「後續將按前揭時程規劃內容於本 (106) 年7月15日前提供台端,同時公開於本平臺。」

來函附件資料中也有兩次提到「未來 (7月15日) 也將以第一期的個案計畫內容,作為資料提供標的,並進行後續處理」,以及7月15日將於平台「將行政院院會 (7/6) 通過擬送立法院之第一期預算編列情形及各部會補充相關評估審查資料等併同公開與提案人」。

但收到來函之後,一直到今天(7月21日)還沒看到以上說是要在7月15日公布的這些資料。到目前為止,貴會在本平台上的回應只有6月22日及7月13日兩次,如附件截圖。

2.來函提到有附件一與附件二,然而不但沒有註明何者為一何者為二,還另有來函中沒有特別標註的一份「本會初步回應」,不知這算是一份什麼文件?又,如果是貴會正式的「初步回應」,為何不公布在「全面檢視『前瞻計畫』」平台上?如果不是正式的「初步回應」,附在給我的公函裡算什麼意思?

3.不論貴會這份「初步回應」算是什麼文件,以目前所見,雖然說明文字較多,但仍然是輪廓性的描述,離我們原始提議要求政府就實際各個項目回應的內容,都相差甚遠。這裡,再說明一次我們要求的是什麼:

「請行政院編列前瞻計畫各項目的相關部會,就其所提各個計畫及預算的編列,詳細說明以下內容,並送立法院審議:
「1. 該計畫項目立案之原由及背景。該計畫項目如果由先前某計畫變更而來,說明其原由。
「2. 該計畫項目所需預算?錢從哪裡來?中央與地方分配之比例?
「3. 該計畫項目的目的及效益?
「4. 該計畫有否進行社會影響評估?
「5. 該計畫有沒有可以配合或替代的非工程手段?
「6. 該計畫有沒有過往類似的成功或失敗案例以供借鏡?
「7. 該計畫預期創造的就業機會」

現在既然行政院會已經把新版前瞻計畫的第一期預算已經送進立法院,並且已經都有各部會「相關評估審查資料」,那就請將各個計畫項目按以上我們提出的七個問題逐項回應。

4.來函提到8月1日以前,「視提案人回應結果,由相關部會內部進行研析及可行性評估是否有進一步再調整,必要時邀集利害關係人以協作會議方式徵詢意見」。

就這一點,請了解:基於尚未見到上述貴會應該在7月15日公布的資料,所以我們無法在8月1日前提出任何回應。
另,如果需要邀集協作會議徵詢意見,請事先說明會議主題、貴會及政府相關單位有哪些人出席,以便我們也了解該有哪些相關的人出席。

5.對於公函寫法,有些提醒。政府公函,理應以精準、便於理解為原則。除了前述來函附件連編號、性質都不註明,造成閱讀與理解之不便之外,文件中還有地方仍然把前瞻基礎建設稱之為「8年計畫」。這些問題出現在國發會這種單位發出的公函中,實在令人遺憾。

6.還有一個提醒:貴會7月14日這份公函只以紙本寄送,造成各種不便。因為是貴會是周五寄,隔了周末,到周一才寄到,我看到時已經是周二7月18日早上,再加上只有紙本,要閱讀與直接引用內容都不便。

長期以來,我寄信給政府單位,都是以電郵及掛號信並寄。現在政府應該不缺可以協助貴會公務數位化的專家。公函如果至少能同時寄一份PDF文件,可以加速大家的工作效率。

附件:(見附圖)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2017 年 7 月 20 日,15:42

P 隨筆

【漫長的29個小時之後】

為了參加聖地亞哥漫畫展,我從台北時間19日早上10點開始飛,飛了十一個小時到洛杉磯,轉機誤點,等了七個小時才再飛聖地亞哥。到了飯店,放下行李,馬上去會場,因為今天有預展。

預展到晚上九點結束,但是周邊飯店還有配合漫畫展放映的電影。我看了一段之後,實在太餓,就去覓食。折騰到剛才回到飯店,終於有機會躺下來休息一下,算一算這是一連29個小時之後才得休息。

晚上吃的那家餐廳,派場很好,菜很難吃。但是最後上的甜點很有意思。我看它名字叫Baked Alaska,就好奇一試,一上來真是夠五六個人吃。冰淇淋在上,甜餅在下,最底下是酒。然後把酒燒起來,像是冰山在燃燒。

在聖地亞哥烤阿拉斯加,今晚的最後節目。

現在我要開始逐漸把亢奮的精神放鬆下來,準備休息了。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和文字

 

2017 年 7 月 19 日,15:36

P 隨筆

【吳清友與誠品】

誠品的吳清友董事長走了。

誠品是1989年初創立,我是在1988年下半進入時報出版工作,可以說是同時開始新的事業發展階段。

從那時直到1990年代後期,真是台灣出版的黃金時間。我寫過一篇文章談其中的原因。(請參閱http://rexhow.com/works/?p=359)

簡要說起來,那段時間出版產業的外部大環境有:

1. 台灣的經濟好,不但列名「亞洲四小龍」,還是為首,「台灣錢淹腳目」,大家的口袋麥克麥克。

2. 解嚴,長期的政治禁忌消失,社會禁忌(如同性戀)也是。許多領域裡的許多議題,都有人有興趣討論,以求彌補過去戒嚴時代只能風聞或傳說的不足。

3. 媒體開放,從報紙而電台而有線電視,提供了比過去更多可以探討閱讀相關課題的版面與節目。這些版面與節目的內容、人物與主持人,往往又回過頭來成為書籍內容被閱讀。

4. 大家渴望教育體制的改革。教改開始啟動,本意是還給學生在教科書與考試參考書以外的自主閱讀探索。

5. 電腦硬、軟體普及。各種電腦排版工具風行,使得圖書的編輯、設計出現種種新的可能。

出版產業本身的內部環境有:

1. 金石堂以連鎖書店與排行榜的模式,首開風氣之先,從規模上展開台灣連鎖書店的新局,走入台灣的各個角落。

2. 台灣的著作權法修訂,加上美國「三○一條款」而逼來「六一二」,先是從法律上迫使台灣的出版業者不得不和國際出版業接軌。

3. 台灣的新書出版種數,大量增加。單書銷售成績,也產生突破性的變化。

4. 不只上游出版社更加熱絡於出版,中下游對書籍的認識、了解與解釋,也充滿熱情。

在這樣的氛圍、環境正在剛啟動的1980年代後期,誠品閃亮登場,以其獨特的品味,先從風格上展開台灣零售書店的新頁,繼之以二十四小時經營等突出的特色帶引先是連鎖書店的新風潮,再來引領台灣生活風格的新風潮。

回顧起來,是台灣社會和整個出版產業成長到剛好搭出一個舞台,讓誠品這個明星登台大放異采;誠品也形成另一個舞台,為台灣的生活風格、出版品、作家、藝術家,帶引出讓大家綻放光芒的機會。

所以吳清友會在那個關鍵的時間點上創立誠品,固然有時代的有利條件,但他能看清那個時代的氛圍起而行,其中的眼光和魄力,非常人所能及。

眼光之外,吳清友用人之能,也不能不提。他不只在創業階段信任、善用廖美立成為佳話,後來誠品一路吸引也培養出大批優秀的人才,不只成為誠品茁壯的動力,也為台灣社會,尤其文化、出版關聯產業增添了許多充滿創意與活力的生力軍。

這麼多年,我和吳清友見面的時刻,主要都在公開的活動上。單獨的談話只有兩次,一次是他來我們公司,一次是我去他的辦公室。

去他辦公室那次,談完後我們一起去敦南誠品。當時我還身體輕靈,拄拐杖而沒坐輪椅,結果上階梯時滑了一跤。吳清友嚇了一大跳,後來敦南誠品就架了輪椅斜坡道。

到誠品十八周年的時候,我受邀上台致詞,發現他們在講台前緣準備了一條很特別的輪椅坡道,因為和講台長度等寬,完全感覺不到陡斜。會後我就寫信給吳清友,感謝他周到的用心。

吳清友驟逝,當然不只是誠品,也是台灣出版產業和整個社會的損失。

寫這篇短文向吳清友與誠品所做的事情致謝,也祝旻潔無縫接手,為誠品推展出更新的局面。

(附圖:我正好在18日一早去逛敦南誠品,拍下的一張照片。)

 

2017 年 7 月 19 日,09:35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不能任憑指鹿為馬,混水摸魚下去】

在前瞻計畫上,如果說在野國民黨的精神錯亂或裝瘋賣傻到了一種奇異的程度,那民進黨政府的不知羞恥為何物也到了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

柯建銘總召,能把前瞻條例沒有落日條款的大紕漏硬扯為批評的人是「新民粹」,堪稱現代版的指鹿為馬。

林全院長,前瞻條例在立法院沒接受一句話的質詢,前瞻計畫同樣戲碼重演,又一直不肯接受民間或時代力量邀請的「討論」,準備把如此重大又充滿爭議的施政計畫就這樣雲淡風輕地帶過,是不折不扣的混水摸魚。

指鹿為馬加上混水摸魚,說民進黨政府是不知羞恥為物,不是苛評。

昨天有家媒體問我,現在前瞻計畫的質詢既然被國民黨這樣毫無章法地攪亂,林院長又不肯面對「討論」的邀請,報紙是否可能提出書面「質詢」,如果要問,可以問哪些問題。

我想了一下,覺得至少可以問1+11個問題。1是我自己的,11個是別人的。

林全院長為了前瞻條例接受報導者訪問的時候,有這麼一段問答:

問:關於前瞻計畫的決策過程,外界有一說是3個月完成,相較於國外重大建設長達多年的討論,顯得很倉促?

答:我不太清楚為什麼郝明義先生說3個月,他是從總統講話那天開始算,但是這計畫不可能是由總統發動,總統講的話一定是我跟他講,那之前已經醞釀很久,我們有把握的時候才對外說明。
至於什麼時候醞釀,這個也很難講,計劃裏面有很多是520之前已經在執行,陸陸續續不同時間點發生,有些早做,有些晚一點做。
http://bit.ly/2tdHEyO

所以我的問題是:既然之前八年八千億五個領域的舊版前瞻計畫說行政院準備了三個月太草率,他們不服氣,那請問現在這個四年四千億八個領域的前瞻計畫,新加了食安、少子化、人才培育三大領域之後,行政院怎麼只用了日曆時間也不到一個星期(算工作日更短)就端出來了?

舊版前瞻計畫那五個領域,行政院裝模作樣還辦了些公聽會,現在新加這三個領域,你們是辦了公聽會還是聆聽了民間什麼意見?
說三個月倉促,林院長不服氣,那現在這一個星期請問怎麼說呢?

至於11個問題,我指的是立法院預算中心提出的那些綜合評估的問題:http://bit.ly/2tbd3lE

這些問題,每個問題都值得緊盯行政院提出他們的回應。而我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是四、六、七、八條:

四、地方政府爭取前瞻基礎建設項目,允宜審酌財政狀況量力而為,並應遵守公債法自償性債務之規定,以維財政紀律

六、以特別預算辦理各部會部分延續性計畫,致計畫經費分列總預算及特別預算,難窺整體計畫之執行全貌及效益,允宜建立併同管考機制

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多為跨年度之重大投資計畫,允宜依預算法規定列明全部計畫內容、計畫期程、總經費及各年度分配額

八、為利政府整體資源得以妥善統籌分配運用,允宜謹慎評估規劃各項公共建設計畫,並應加強管控執行進度,以確保計畫如期完工

最重要的,這十一個問題可不是在野黨提的,不是民間提的,而是立法院的幕僚單位「預算中心」提出來的。

行政院沒有理由不回應。民進黨立委,加上蘇嘉全院長,沒理由不重視。

但媒體問的話,要先用點功。這11個問題往下探得深一點,有許多「殺著」,預算中心這個幕僚單位是不會明講的。媒體要追,只有把這些「殺著」都發掘出來,才不致於讓政府又矇混過去。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2017 年 7 月 18 日,16:40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Q 前瞻條例

【立法院預算中心發出的警語,並向他們致意】

這兩天,有些媒體報導了一份對行政院新提出來前瞻計畫第一期預算的評估報告。這份報告裡,警語連連,幾近直白地指出第一期預算的種種問題。

媒體也說了提出評估報告的這個單位的名字,但只有簡單的「立法院預算中心」幾個字,引起我的好奇。我打電話請教林濁水這是個什麼單位,他跟我說「預算中心」和「法制局」都是立法院編制之內的幕僚單位。

我說,那他們能對政府強推前瞻計畫提出如此直言不諱的警語,很不容易啊。

林濁水說的確。

我很好奇這個預算中心是怎麼作業,可以發出如此獨立的聲音,本來想訪問他們是怎麼工作,怎麼決定這麼正式提出對前瞻計畫和政府不同立場的評估意見,但是他們說身為幕僚單位,需要謹守分寸,不能對外發言或接受訪問。

我說我完全理解,因此在這裡向他們致意,也把這個預算中心提出的評估報告的重點再列在底下,希望不論是提出前瞻計畫的行政院,還是一路護航的民進黨立委,都再看一下立法院這個幕僚單位是怎麼和各位說的:

「壹、綜合評估部分

一、前瞻計畫為近年來較具財政紀律控管機制之特別預算,惟每年度平均舉債流量比率之彈性規定,恐衝擊以後年度總預算債務舉借流量,債務舉借計畫允再行妥為規劃,執行情形則應充分揭露

二、歷年未列入債限之債務舉借數高達1.46兆元,部分年度甚至多於總預算債務舉借數,引發債留後代疑慮

三、排除債限之特別預算宜研擬償債配套措施,以維財政紀律

四、地方政府爭取前瞻基礎建設項目,允宜審酌財政狀況量力而為,並應遵守公債法自償性債務之規定,以維財政紀律

五、屢藉特別條例之制定提出特別預算案,已使特別預算常態化

六、以特別預算辦理各部會部分延續性計畫,致計畫經費分列總預算及特別預算,難窺整體計畫之執行全貌及效益,允宜建立併同管考機制

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多為跨年度之重大投資計畫,允宜依預算法規定列明全部計畫內容、計畫期程、總經費及各年度分配額

八、為利政府整體資源得以妥善統籌分配運用,允宜謹慎評估規劃各項公共建設計畫,並應加強管控執行進度,以確保計畫如期完工

九、以往特別預算對公共建設效益重視度不足,且忽視完工後營運管理,允宜引以為鑑

一0、歷次特別預算公共建設計畫修正次數較多,恐影響計畫之執行,允宜研謀改進,並避免重蹈覆轍

一一、以前年度以特別預算推動公共建設存有閒置或低度利用情形,或因急迫及人力無法負荷,致發生浪費公帑情事,允宜檢討並避免類此情形再度發生」

報告網址在這裡:http://bit.ly/2u3VK7m

本頁需使用javascript功能進行圖片置換特效之用,您的瀏覽器不支援script語…
LY.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