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10 月 5 日,22:24

P 隨筆

四年計劃

新的出發。「團隊:影響台灣近代歷史的那些人」紀錄片計劃,成為公視4K攝製的先聲。

這個紀錄片計劃分四集,主題分別是:日據時代的戶口調查、土地改革、美援、WTO,將立足於詳實的史料研究,用四年時間來完成。

今天製作團隊聚餐。左排由遠而近是陳思宇、譚端兩位製作人、黃思嘉製片、鄭慧玲導演。還有一位導演與攝影指導未到。
右排由遠而近是翁健鐘、許雅玲兩位企劃編輯。我是監製,也會參與相關書籍的出版。

很高興將與這個團隊一起工作四年,為台灣紀錄片做個新嘗試。一定可以學習很多。晚上我們在水牛書店吃得很豐盛。他們自釀的啤酒很好喝,結果喝得有些醉意。

祝大家順風開展!


2016 年 10 月 5 日,10:03

P 隨筆

Q: 請問你平時修習佛法的課程是如何安排的?平日生活中你會念佛嗎?

A: 沒什麼特別課程。就是要隨時檢查自己的念頭有沒有背離金剛經講的重點;碰到走不出的迷障,就向觀世音菩薩祈禱。

2016 年 10 月 4 日,10:30

P 隨筆

唯色和她父親澤仁多吉的《殺刧》,是一部用攝影記錄西藏文革的珍貴作品。2006年,文革四十周年時,這批歷經艱辛才得以運出中國大陸的照片,經由我們編輯出版。

十年過去,今年是文革五十年,《殺刧》出版了修訂版,我們同時也很高興賣出了英文版版權,這部巨著可以為世界上更多的人閱讀。而今天,看到《紐約時報》就唯色和《殺刧》做了一篇報導。

唯色和她先生王力雄,現在都無法出國。希望他們能看到這些訊息並開心。

力雄、唯色: 握手。

The writer Tsering Woeser interviewed people who appeared in photographs her father, 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ficer, took during…
NYTIMES.COM|由 LUO SILING 上傳

2016 年 10 月 3 日,19:37

P 隨筆

「老園丁決定繼續他無窮盡的長途賽跑。」

出版了楊逵的《綠島家書》後,昨天終於等到有一大段完整的時間可以不中斷地讀完。寫序的吳叡人說的很好:「它是台灣人精神史上的一冊希望之書。」如果你覺得「精神史」的說法太大,也可以說這就是一本可以帶給每個人的希望之書。

請看這一封信:

「親愛的絹:

「好久沒有來信,很念。昨天我從你給你大哥的信裡看出你苦悶的影兒,卻弄不明白其原因,心裡很著急。因大哥碰上了困難,你不願加添他的負擔是對的,但總應該把你的心事告訴我呀!爸將永遠不致成為老頑固的,相信能夠了解你們年輕人的心,你卻對爸爸沒有信心了!爸是經歷千辛萬苦還自若的,無論什麼事都不必怕我煩惱,不會的。弄不明白原因而瞎猜才是糟哩!你快把詳情告訴我吧,以爸的經驗能夠幫助你解決問題也說不定。千萬不要一個人悶在心裡,這是不衛生的。下面給你媽的信,你好好觀察她看過後反應如何,詳細同你自己的問題一塊寫來好嗎?
四十八‧五‧十六」

看起來,這就是一個父親寫給子女,想要為子女解煩去憂,提供建議的家書。
但是如果把背景拉開來看,知道寫這封信的人是一位政治犯,關在綠島,每次對外通信的內容不能超過三百字(違規就要被罰三個月不能寫信),所以這其實是寫在一個筆記本上,從未曾寄出過的家書呢?他知道子女遭遇的苦惱(其中許多還是因為他這個身陷監獄的父親而起),而他不但沒法提供協助,連這封信其實都從沒寄出過呢?

從這個背景讀《綠島家書》,不能不感受到楊逵帶給我們的溫暖。有人可能會以為這是楊逵自己的自言自語,紓解心情的一種途徑,只能如此。但,真不只如此。因為把所有這些未曾寄出的信前後連貫讀一遍,我們會發現其中的溫暖與希望,絕不是給自己打氣、自我鼓勵用的。那是只有在一種真正相信自己並不被囹圄所困,在一種「自在」的狀態下才能寫出來的信。

所以這真是給每一個人看的「希望之書」。「老園丁決定繼續他無窮盡的長途賽跑」,每個人也都當如是。

尤其難得的是,有些書的序言都是可以略過不看的,但是這本書,從楊建、向陽、吳叡人的序,到附錄裡吳晟的詩、楊翠的文章,和楊逵的家書形成一體,每個人都有一個真誠的補敘的角度。而一直到讀完楊翠的文章,放下書,陽光下的遠山也就益發青幽。

推薦大家讀這一本《綠島家書》。

明天晚上,10/4 (二) ,晚上有一場《綠島家書》的座談,歡迎大家參加。

時間:10/4 (二) 19:00-21:00
地點:臺灣大學新生教學館502教室
講者:向陽老師(詩人、北教大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吳叡人老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6 年 10 月 3 日,10:22

P 隨筆

今天蔡英文總統開始她每周一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了。昨天林濁水寫的這一篇,可以同時參考。摘其結論部份的一段話:

『在不作為的8年中,民進黨能夠執政,條件,1是民眾對馬總統和國民黨的執政太失望了;2是民進黨不做不錯;3是民進黨的縣市長很爭氣,撐住了場面;4是更重要的,民進黨在1990年代和這兩年白色公民運共同創造出來的一些主流價值使今天的民進黨可以坐享其成。

『如今民進黨的迴避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已經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了。例如黨主席說當前的憲政體制是施政的「羈絆」,卻仍堅持不進行憲改,提的方案是「再一次整理、協調和整合決策機制。」然後每周召開涵蓋黨、政、國會丶地方首長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也就是在既有的制度上再外掛一些關心憲政的人縐眉的體制外機制的意思。這樣的作法的民進黨對照起1990年代的民進黨,兩階段的民進黨還可以算是同一個黨嗎?』

329民進黨過了一個低氛低迷的30歲生日。329當天本來計劃回到30年前創黨大會地點的圓山飯店盛大慶祝,但是遇到了颭風來襲…
TW.ON.CC|由林濁水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