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9 月 28 日,21:09

P 隨筆

「南方故事」的開始

從前年開始,我搭高鐵來往南部的次數多起來。去年因為演講多,尤其下半年,更密集。
也就在來來往往中,我比對在紐約的生活,有些感觸。
住紐約的人,上下班搭地鐵、轉火車,單趟一個小時之內都是近的。一個半小時,會吭聲。兩個小時的,才比較夠得上抱怨的資格。

我想,兩個小時,不就是高鐵台北到高雄的距離嗎?這麼說,台灣全島也不過這麼大,就距離來說,哪該分什麼南北,根本全都在一日生活圈之內。

我總喜歡想到什麼就去嘗試一下。所以這個想法的本身,就刺激了我想要來高雄設一個辦公室看看。

去年有一天我到高雄演講,晚上回家後被衣領的污漬嚇了一跳,貼了篇文章感嘆中南部的空污,高雄人這樣怎麼活。有一位網友回應,大意是說你們台北人講風涼話,把空污都留南部。我說冤枉,北部兩座核電廠的核廢料爆滿,我們的苦惱一點也不少。但這樣又多一個誘因,使我想再多了解高雄和南部人的生活是怎樣。

當然,再來一個刺激是李瑾倫。她是大塊的作者,以前認識的她,就是安安靜靜地在創作,在照顧她動物。但是瑾倫到高雄這些年,風生水起,從只是自印自銷一些畫作卡片,而蛻變成擁有七家商店,橫跨繪畫、製造、貿易、零售、連鎖商店運營的企業經營者。並且還持續做她的動物照護,把動物照護也延伸出了新的範圍。去過她駁二的本東倉庫的人,都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高雄的水土,到底讓瑾倫這個北部來的人發生了什麼神奇的變化?我本來就在好奇,加上瑾倫看到我去高雄,就熱情地邀我也一起來,所以又多了一個讓我想去高雄的原因。

最後,這些年,我除了一直在做傳統的出版之外,也一直在做數位及國際化的出版嘗試。並且我又相信:今天的國際化與在地化必須並行。而如前所述,以台灣今天有高鐵等方便的交通工具而言,雖然不必分什麼南北,但實際上各地各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樣貌,有不同的在地特色,有不同的「分眾」。在出版本來就要面對分眾需求的今天,我需要去實地了解不同地方的分眾需求。

所以,經過一年多的思考後,我決定從今年八月起,在高雄設立第一個台北以外的辦公室,每個月我自己至少在那裡工作一天,親身做一些過去一直只在想,卻沒有嘗試的事情。

我寫出了這個計劃後,很快就收到許多熱情的回應。有本來認識,但不知道是高雄人的朋友,來給我指引;還有素昧平生,聽說了之後就堅持要見我,帶我了解南部,提供一些資源的人。當然,瑾倫就不必說,在她的協助下,我們高雄辦公室就設在她的撥撥橘工作室樓上。

我本來只是想去南部,但是去了之後到底要什麼並不清楚,只是想總要先跨出一步看看。而真跨出了之後,發現果然有些事情必須是你要實際去動一下,才會有感覺。

經過這兩個月的接觸和消化,我想做的事比較明朗了。

首先,我們的辦公室名稱確定為大塊文化的「南方創作中心」。這裡說的「南方」,指的是以高雄為據點,但包含台南、屏東、台東,以及澎湖。

初期想做的事情裡,有一件是這樣的:每個月有一天,我和李瑾倫會把整個下午的時間空出來,和一些如果需要我們建議的創作者見面。創作的領域初期以插畫、繪本等圖像為主,視情況再加入其他領域。瑾倫從創作的角度,我從編輯和出版的角度。

那天晚上,我們會在一個地方辦一個現場+網路直播的活動,邀請(不限於插畫、繪本的)各領域創作者與文化工作者,就不同的主題來對談,活動名稱就叫「南方故事」。現在我們選擇高雄的MLD 台鋁 書店來共同主辦前六個月第一期的活動。

10月1日星期六晚上7:30 ,我們會先辦一個暖場座談,主題訂為「創作就從南方開始!」,先由我和瑾倫兩個人談,講我們感受到的南方魅力,以及為什麼我們想做這件事,計劃怎麼進行這件事講得更清楚,好方便有興趣的人準備參加。

歡迎大家出席,並且大家告訴大家。
時間:10/1 Sat. 19:30-21:00
地點:MLD台鋁 Reading Forum(高雄市前鎮區忠勤路8號)
報名: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84471618323104/

(奇怪,剛才貼一則,所有的圖片都一下子不見了。重貼一次)
(結果第二次貼的圖又都不見了)

10 月1日

週六 19:30 · 高雄市
172 人有興趣 · 68 人會參加

2016 年 9 月 28 日,11:44

P 隨筆

這幾天忙,昨天有颱風假,好不容易趁機把要回應端傳媒上的一篇文章寫好,剛給了柏文 Albert Tzeng.

交稿後看新聞,才發現這次胖颱梅姬竟然造成這麼大的傷害。驚人。柏文說他也忙了一夜,才剛以為可以休息,引收到我的稿子。我跟他說,我的就不勞他再費神編輯,文責自負。

現在出門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吃的。

【連線報導】胖颱梅姬暴風圈昨撞上台灣陸地,強風豪雨肆虐全台,台中梧棲更飆出17級強陣風、創氣象站在該處設站38年來新高,宜蘭山區光一天就灌入…
APPLEDAILY.COM.TW|作者:蘋果日報

2016 年 9 月 28 日,10:39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陳謨星回覆台電有關 V 接變壓器的意見

由於台電迴避我們的問題,沒有提供這些數據,所以陳謨星博士對台電的回應也提出了他的意見,只不過到8月31日才傳來,我們也在9月1日特地寄信給台電朱文成董事長,請台電再繼續回覆。但時間因素,來不及寫進結案報告。

以下是9月1日當天給朱董事長的信,以及陳謨星回應的內容。

 

朱董事長:

我25日請教為何台電網站上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何再度有頁面的數據不一致,多謝台電已經回覆我作了修正,之後再生能源占比統一為9.8%。

我也已經把這一段寫進結案報告的修訂版。再請指教。

另,有關台電回覆V接變壓器的說明,我已轉交陳謨星博士。
http://data.taipower.com.tw/opendata02/apply/file/d051001/0809/%E7%B7%A8%E8%99%9F8-1%E9%99%84%E4%BB%B6R0.pdf

他也要我轉交他的回應意見如附件。想您與他很熟,可請直接聯絡。

由於我們開放台電的工作到9月1日也全都完成,所以在此向您致謝。這段時間和台電同事一起工作,受益很多。

如有什麼事情,再請寫信給我。

感謝,並祝
如意

Rex

附件:陳謨星對台電回覆V接變壓器說明的回應

陳謨星對台灣電力公司配電部門的回答,有六點。

第一點,真理是,一個完全平衡的電力系統,如果裝上VV連接的變壓器,這個系統就完全變成不平衡了。

台電說,裝VV連接變壓器,和系統平衡與否無關,請他們拿出證據來。
也許我可以解釋他們是怎麼回事。台電根本從來不考慮平衡與否,因為從我所知,台電對於 ABC 三線上,哪一個用戶接在哪一條線,根本沒有資料。台灣的配電線路,在作業時,哪條線方便,就接哪一條線,每月收了電費也無法知道哪一條線路是成長或減少。所以,一個不平衡的系統再加VV連接,也不過是更加不平衡,當然就不算一回事。

第二,看台電的說明,好像知道他們配電損失是多少。如果是,請他們拿出證據。如果算出來的,請把詳細計算辦法交出來。如果是量出來的,請告訴我們如何測量出來。基本上,要算一個不平衡的電力系統的系統損失的話,不但要算 ABC 三線,每一條線的損失,並且必須算到地線與地上漏電的損失、變壓器的「鐵損」,還有至少三次的「斜坡損失」。至於如果是量出來的話,那請詳細告訴我是怎麼量出來的。

第三,配電線路的不平衡集合起來,會影響高壓線路的不平衡,高低壓線路,所有三相馬達會因而多耗電。要知道,三相馬達會耗多少電,不是台電講的那麼小。每一個馬達因為負序所多耗的電,完全要看馬達是用在什麼地方,譬如風扇、抽水、壓縮,constant torque,variable torque 等等,都不同。同時,馬達是在full load、overload、light load等等,也不同。再者,台電配電部門所量的電壓只有長度,沒有角度,並且,那些電壓是經過變壓器 tap 調整以後的電壓 。照我看,配電部門全是外行。

第四,台電一方面說缺電,其實一方面又在丟電。尖峰時缺電最多,但尖峰時丟電也最多。但台電從不承認。如果台電真不承認他們有丟電,請他們書面寫下他們從不丟電。我看到他們書面後,會設法提出反證,讓他們無話可說。
第五,2001年的核三廠事件,差一點使南台灣全部報銷。核三事件第一警報,是負序電驛(relay) 的動作,但台電說與負序無關,完全是開關毛病。最近的核二廠事件,是因為零序電驛 動作,但台電又說與零序無關,完全是避雷器毛病。台電不但丟電,還要玩命,現在是不是要仔細看看,台電不平衡對於台灣老百姓的安全與經濟。

第六點,台電的VV連接,當然不是台電發明的。我可以告訴大家,美國德州人口和台灣相同,面積比台灣大五十倍,像德州的西瓜田需要抽水灌溉,為了經濟,其配電線,二十英哩到五十英哩常見,最長的配電線路有七十英哩。在這種不得已情況下,所以德州也有用VV連接。阿拉斯加面積比台灣大百倍,人口僅三十萬,那個地方的配電,更是不得已要用VV連接的送電辦法,即使線路損失高達50%也得忍受。而台電說,日本人有用,所以台灣就可以用,我覺得有點肉麻。

 

http://opentaipower.net/?p=511#more-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