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3 月 9 日,18:35

P 隨筆

昨晚工作到很晚,睡前看了報導者這一篇文章。一方面很感性地講了復仇者王薇君放下她的恨的故事;一方面很理性地點出了許多復仇者放不下心事的癥結之一: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給的協助仍以金錢補償為主,並不會陪著家屬走過每個程序,整個司法體制宛如逼著受害者家屬在痛苦的折磨裡,還被繁瑣的行政程序耗盡僅剩的力氣,結果受害者家屬只會更加怨懟司法,而渴望動用私刑來解決仇恨。」

推薦一讀。

Ps: 在手機上,banner照片上「異中求同」四個字底下的王薇君簽名看得到,但是用筆記電腦卻看不到。不知是什麼原因。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death-penalty

今年3月王薇君與與廢死聯盟共同召開記者會,發表新書《隱形的吶喊》,呼籲政府傾聽受害者家屬心聲。這顯然是台灣廢死運動或被害人權益運動史上的某種「里程碑」,也是讓社會輿論回歸理性討論的新契機。
TWREPORTER.ORG|作者:報導者 THE REPORTER

2016 年 3 月 8 日,08:39

P 隨筆

黃丞儀今天這一篇「《政治案件檔案法》不容再拖」講到了重點。摘一段他的結論如下。我認為尤其應該注意他所說「並且透過法律將國民黨黨部的檔案一併徵集」這一句話:

『這次「憲兵扣押政治案件文書」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還有許多威權時期文書,散落在政府各個角落,其中絕對大多數可能因為已過保存年限,而面臨銷毀;即便流落私人手中,日後政府恐怕還要花大筆納稅人的錢,將原屬國家的檔案買回,令人感到無奈。

『若要談轉型正義,第一步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徹查威權時期各種軍事、情治、司法、人事、保防檔案,並且透過法律將國民黨黨部的檔案一併徵集,交由國家機關保存、整理、研究、公開,在歷史真相與第三人隱私取得平衡,重昭正義。籲速通過《政治案件檔案法》,設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才落實轉型正義的要務。』

《政治案件檔案法》不容再拖
bit.ly/1LNhACo

2016 年 3 月 7 日,20:15

P 隨筆

今天《自由時報》的社論,提出以台積電為代表,而需要我們深思的一些問題:

1. 台灣金融帳至去年第四季已連22季淨流出,累計金額2,375.7億美元…….反觀至去年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連同其新台幣存款餘額共折計2,522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59%。至今年一月底,外資持有台股約三成。

2. 台積電是台灣的龍頭企業,但去年稅後盈餘的3,065億元,大約八成歸於外資。

3. 因此,這篇社論的結論是:「台灣經濟想要再起,除了產業再造,仍須讓國人重拾信心,停止資金外逃,以本國資金動能扶植國內產業提升競爭力,最重要的是,讓企業的獲利能由國人共享。」

但是要做到最後這一點,希望《自由時報》能再做個追蹤報導,詳細地分析一下:

a. 台積電如此受到外資熱愛,除了其高獲利之外,還有哪些其他因素?

b. 在台積電巨大的稅後盈餘裡,是否隱藏了哪些台灣社會共同支付的成本或代價?

c. 外資如此喜愛購買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許多公司的股票,卻不喜歡來台灣直接投資,讓台灣吸引外國投資的能力落得和北韓齊名,原因何在?

但不論怎麼說,《自由時報》願意碰觸台積電的問題,還是很難得的。

<台積電八成獲利歸外資 台灣還剩什麼?>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65558

2016 年 3 月 4 日,18:25

P 隨筆

馬勒說他早年當上一家劇院的指揮的時候:「我踏進劇院門檻的那一刻,感覺如同一個人正等待著上帝的震怒。」

後來他對排練的嚴苛「引發了同等憎恨和尊敬」,原來是因為他一早就感受到自已有一位大老闆的督策。:)

晚上去聽他第六交響樂之前有感。本來這個天氣出門一件皮夾克就好,想到也可能引起馬勒的震怒,就乖乖穿上西裝再外帶一件大衣。

2016 年 3 月 3 日,07:50

P 隨筆

從標題到內容到行文風格,我原以為這是一篇翻譯的外電。讀完後,因為對二代移民也成為川普(香港譯為「杜林普」)最忠實支持者的分析想再多找些相關報導,才注意到這是端傳媒自己的記者寫的。

從這一篇報導來看,端傳媒的企圖、格局、人才資源和實際工作效果,都確實和華文世界其他媒體大有不同。

「超級星期二」前,我按下了維吉尼亞州一棟豪宅的門鈴,想知道杜林普怎樣從一個笑話,變成「攬票神話」。
THEINITI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