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2 月 3 日,23:08
P 隨筆
喘口氣。繼續努力。七個小時後就大功告成了。
這件事情實在太扯。
夏立言說他「當然知道今天開始」,可為什麼昨天新聞說我們政府官員在急於打聽今天是否會開始中轉的時候,他不出來說一聲呢?
年輕的力量進國會。二十七人裡有了五個人的開始。甘巴迭!
今天正式就任立法委員。
我將帶著長期推動的理想、跟夥伴一起奮戰的議題、不同領域累積的經驗,在未來四年國會的任期內,全力以赴為台灣打拼。
我不會忘記所有人民對改革的殷殷期盼,也不會忘記過去在街頭上那些對美好願景的想望。請大家繼續跟我們站在一起,同時也監督我們。我會秉持初衷,用心做好!
⋯⋯更多
前幾天,苗博雅寫了一篇<台北城市美學,關鍵在執政團隊的腦袋>;今天,新聞說<文史團體嗆:柯P別在日本打台灣的臉>,談的都是柯文哲競選市長期間和當選之後,對處理歷史建築的立場前後不一,上任後更以「屢次『尊重文資審議結論』為由,作為拆除文資建物的擋箭牌。」
他們談的重慶南路一段現址彰化銀行重慶分行,令人感慨尤多。
摘一段苗博雅寫的重點:「該建物興建於1929年,日治時期是日商「辰馬商會」的營運點,終戰後轉變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1947年2月27日,台北發生緝菸血案。2月28日,民眾前往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群聚抗議,爆發第一波衝突。
「是的,彰銀台北分行,就是228事件的首波衝突點。當時衝突畫面甚至被《紐約時報》紀錄,成為228事件著名的歷史影像。有此歷史,辰馬商會的文資價值自不待言。台北市文化局也早已在2012年列為「歷史建築」。
「既然已是歷史建築,還有什麼問題嗎?問題就在於,柯市府的文化局在2015年4月竟通過了彰銀提的13層大樓改建案,僅要求彰銀保存『立面、騎樓』。
「想像一個畫面:未來,台灣人看到的228事件首波衝突點,僅剩一片『立面』和『騎樓』,後方是13層商業大樓。這該是何等的「城市美學」見證,告訴後代子孫,我們這代人的轉型正義多麼失敗,一家公股銀行的「活化資產」重要性大過228事件重要遺址的保存,見證開發至上的思維如何侵蝕這個城市所剩不多的文化資產。」
<台北城市美學,關鍵在執政團隊的腦袋>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aipei-urban
<文史團體嗆:柯P別在日本打台灣的臉>
http://udn.com/news/story/6655/1478305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