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23 年 7 月 3 日,20:33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L 人物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P 隨筆
在台灣的MeToo聲中,我想起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來明志的林于仙。
今天7月3日,正好是她去世三周年。
1.
我和林于仙通過一次話。
2015年,我因為要寫長照相關的文章,向相關專家請教有沒有年輕世代樂於以長照做長期生涯規劃的人。因而被介紹當時去日本專門進修失智症患者照護的林于仙,在網路上訪問過她一次。
雖然沒見過面,通話就可以感受到她是個陽光女孩。
五年後,2020年突然在新聞上看到林于仙在新北市衛生局工作地點跳樓自殺,非常吃驚。
後來看她臉書上的遺書和一些報導,許多場景是很令人扼腕的。

Keep reading

2023 年 7 月 2 日,23:24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不是武士。
不是棒球。
不見惡童。
不在未來的時空。
是現在的東京。
是一個年過半百,理著平頭,養一隻鸚鵡,做事井井有條,在漫畫界默默耕耘了三十年的資深編輯。
然後他突然離職,開始了故事。

Keep reading

2023 年 7 月 1 日,23:01

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1.
「世上有三種人。會魔法的巫師、不會魔法的麻瓜、還有妄想自己會魔法的神經病。我始終認為自己是第二種人,用合乎邏輯的方式,將古人的經驗重組然後拿來應用。但是在其他人眼裡,要不認為我精通各種魔法,就是認為我在裝神弄鬼自欺欺人。
「我建議讀者朋友們或許可以放鬆心情,帶著獵奇的眼光閱讀本書。接下來的章節,您將會看到許多匪夷所思,近似於鄉野奇譚的玩意兒。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說故事了。」

Keep reading

2023 年 7 月 1 日,20:00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任何雜誌走過四十年,本身就是里程碑的大事。文訊當然更是如此。不只因為這是一本相對而言在商業運作上比較不好使力的刊物,更因為從開始創立時期到後來的經營體制有過巨大的轉型。
文訊不僅存活並健康地繼續走著,更一直沒有偏移主線,卻又能在變動中優雅地轉身、變身。於是,它一方面以自己累積的底蘊補充今天臺灣社會所需要的文學研究能量,同時又能散發和當前時代氛圍自在呼應的光采。
而這一切又都是在主事者勤勉、誠懇地匯聚涓滴資源而完成,而繼續進行中。
恭喜也感謝李瑞騰前七年打下的基礎,和封德屏其後三十三年的熱情和堅持。

Keep reading

2023 年 7 月 1 日,17:05

P 隨筆
台北市夏天36度氣溫也可以披毛衣加圍巾的人,應該沒有第二個人了吧
(補充說明:攝影光影的關係,看來好像汗濕透了。並沒有,幾乎滴汗沒有。開始的時候我是因為怕夏天的冷氣房,所以進冷氣房都帶一條圍巾加披一件外套,後來逐漸習慣,連出了冷氣房也不拿下,結果十幾年下來就成了習慣。現在在大太陽底下也無所謂。)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