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12 月 1 日,21:14
P 隨筆
過去大家都說國民黨執政時有種特異功能,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集中到反對方陣營。看來民進黨也越來越學會了這種特異功能。
《電業法》修法顯然就又是一個例子。能把這麼多反核、擁核的人都呼喚出來反對這樣草率修法,不簡單。
過去大家都說國民黨執政時有種特異功能,可以把所有的人都集中到反對方陣營。看來民進黨也越來越學會了這種特異功能。
《電業法》修法顯然就又是一個例子。能把這麼多反核、擁核的人都呼喚出來反對這樣草率修法,不簡單。
南方故事#3 忽遠忽近
上次在高雄的南方故事座談結束時,我們跟現場的朋友說,12月份的南方故事,我們應高雄市文化局之邀,到駁二去舉辦。當天有文化局的藝術家特展開幕,我們同時致賀。
這次我們的主談人是幾米。之前他為了要講什麼而在那裡傷腦筋,我和瑾倫討論過後打電話給他,請他就講創作的痛苦和喜悅。也可以搭配上當天藝術家特展的活動。幾米就同意了。⋯⋯
12 月17日
對岸放出的錄影+TVBS的新聞
林濁水寫的這一篇,看了讓人感到一陣陣寒意。
習近平給宋楚瑜的到底是十分鐘或一分鐘,其實並不重要。別忘了,去年的博鰲,所謂正式的蕭習會,習近平也不過和蕭萬長講了四十五秒。
重點是宋楚瑜到底有沒有自己誇大?有沒有捏造「兩岸有默契不公開宋習互動的照片」?以及政府有沒有自己查究事實的能力。
林濁水說:現在中方把兩人會面時習只顧和別人講話,不理站在一旁的宋楚瑜的影片丟在網路上瘋傳,「看到這影片我們才恍然而知宋方面為什麼不給我們看現場照片而瞎掰個雙方有不公開照片的默契這個令人想不通的理由的真正原因」
而他也質問了政府的國安團隊:
「其實不必等到北京把令台灣尷尬萬分的錄影丟到網路上,在20日當天總統府就應該有所警覺氣氛不對才對。因為在休息室習宋會的尷尬場面在20日總統府雖然還看不到,但是一個同樣令台灣人尶尬的錄影總統府是不可能看不到的,那就是TVBS的一個會場上<宋楚瑜、習近平零互動>的現場直播新聞。(TVBS:APEC開幕 會場上宋楚瑜、習近平零互動)
「TVBS的這段現場,在開會過程中全程監控的國安團隊難道會沒有一個人看到嗎?如果看到,不會心痛和憤怒?如果會,不質疑宋楚瑜報回來說的開會前在密室中那麼親熱的習近平現在這麽無禮合理嗎?
「如果不感到其中的強烈反差,整個國安團隊的遲鈍程度實在太難想像了;如果發現到反差,卻選擇相信宋楚瑜而不相信自己親眼所見影片,則更是無厘頭;如果發現有問題,那麼即使沒有辦法制止宋楚瑜繼續瞎掰下去,不怕會穿幫造成反作用,那又是太沒有判斷和決策能力了,知道了後至少不應該還把他找來總統府一起開香檳慶祝他令台灣人痛心的全壘打吧。為什麼還繼續把戲照錯誤的版本演下去非要撞山撞到底不轉彎?到底又是為什麼?這一切完全沒有辦法令人了解。 」
這些話是講得很重的。
最精彩的婚姻平權發言選
這兩天看支持婚姻平權的發言,很多精彩之作,在這裡記一下:
.謝淑薇/最一劍封喉:「同志是美國牛還是日本輻射產品?竟然還要例外立專法……….!?」。
.張懸/最有歷史感:「婚姻在人類漫長歷史的演變,從血親婚、買賣婚、童養媳、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經過無數種演變,才讓我們終於活在一夫一妻的自由戀愛制度。在同性婚議題上,『所謂少數人,只是相對在這時空的少數,不會是歷史的永遠少數』,在理解法律前,一定要先理解這些過程。」
.李烈/最有責任感:「會讓地球滅絕的不是同志,是人類、是在座每一份子,我們都有責任」。
. 許毓仁 Jason Hsu/最有法律感:「什麼叫做民法修改了以後就不會叫父母、叫夫妻了,請問一下,在訂合約的時候,當你訂甲方和乙方的時候,你叫你的對方是在叫甲方、乙方嗎,我們在講的是人的價值,而不是法律的枷鎖。」
.蔡康永/最佳轉述或最意在言外:「雖然法律難以改變人們的偏見,但是法律不可以為偏見服務。」
.陳芳明 Fang-Ming Chen/最直指高層:「蔡英文在當選前的公開承諾,如今已經在黨內變成七折八扣了。以民進黨的執政優勢,應該可以在立法院順利通過婚姻平權法案。蔡英文無需站在總統的高度,也無需從黨主席的高度,只要站在女性的立場,就應該讓婚姻平權法過關。如果婚姻平權法案沒有通過,就把我當做傻子吧,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支持民進黨了。」
.Tonyq Wang/最直白:「你他x的民進黨搞什麼?你推不了是一回事,你把事情搞砸的亂七八糟是另一回事。你真的覺得這叫收尾跟下庄嗎?你們家的柯建銘在那邊說什麼瘋話?法務部在那邊搞什麼爛攤子?這樣做你是想前進還是想後退?」
.聶永真 Aaron Nieh /最攤牌的:「我們此時此刻就在等執政黨跟法務部做正確的事,做不怕失敗的事;正義沒有鄉愿的空間,法律絕對禁止為偏見服務,你們的政治生涯對我們一點都不重要,就算你今天輸了選票也要最好他媽的贏得一個讓全世界尊重的歷史。」
.呂欣潔 Jennifer Lu/最具年輕世代觀點:「對40歲以下的世代來說,婚姻平權不只是同志的事情,更是一個能彰顯台灣民主價值,以及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社會的重要體現。」
請繼續補充精彩之作。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