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6 月 23 日,20:40
P 隨筆
我昨天晚上已經新開了一個 「開放台電 」OpenTaipower 的粉絲頁。
有關「台灣電力供需情況公民調查研究」計劃的相關新聞,以後就以這裡為主要發佈地。歡迎光臨。
剛才把今天下午向林全院長簡報的slide 內容貼出來了。相關新聞稿,陳季芳很快會完成。
6月23日下午四點半的簡報檔文件,先傳上。新聞稿即送。

我昨天晚上已經新開了一個 「開放台電 」OpenTaipower 的粉絲頁。
有關「台灣電力供需情況公民調查研究」計劃的相關新聞,以後就以這裡為主要發佈地。歡迎光臨。
剛才把今天下午向林全院長簡報的slide 內容貼出來了。相關新聞稿,陳季芳很快會完成。
6月23日下午四點半的簡報檔文件,先傳上。新聞稿即送。
前天行政院約我今天下午四點半和林全院長開會。因為是個內部的會議,所以他們事前不發採訪通知,事後也不發新聞。
我說尊重他們,因此也不在事前透露,但是基於公開、透明原則,事後必須向大家說明經過及結果。行政院同意。
今天開會到六點半結束,剛回到辦公室整理一下。至遲在八點半整理一份說明給大家。請稍候。
這幾天想的談的寫的都是和電力、台電有關的事,工作方式都是不斷的網上跨地聯絡的skype、Bluejeans、What’sApp 等工具,實在需要清靜一下。
打開這個月出版的《靈魂的場所》,真好。很感謝李清志教授願意讓我們出版這本書。
『「Less is More.」(少即是多)這是極簡主義現代建築大師密斯的名言。
『然而網路時代資訊紛雜,台灣人又習慣喧囂、誇張、充滿裝飾的表現形式,使得人們幾乎很難靜下心來思索。
『建築人文學者李清志多年來走遍世界各地探訪經典建築,有些建築或場所不僅外觀特出或結構巧妙,更能產生奧妙的空間氛圍,讓身處其中的人內心獲得安慰、靈魂沉澱安定。』
其實,一本書也是一個建築。也是靈魂的場所。李清志想必也是想傳達這個訊息。打開這本書也就隨他找到靈魂的場所。
我知道他充滿以這本書和讀者分享的熱情,所以舉行了多場演講,也有讀者熱情的回應。這個月偏偏我的時間總是撞期。像這個周日六月二十六日他在紀伊國屋有一場,我本來要去,又正好要當關鍵評論網一個活動的評審。
之前我讀他一篇文章,講他每天早上在咖啡館裡寫作的情景,看來應該先努力設法在哪天碰上他去的那家咖啡館一見。:)
李清志本周日活動訊息請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07188382871335/
《靈魂的場所》書在這裡: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16753
昨晚晚睡,今早起來打開電腦本來還有些睡眼惺忪,看到一封來訊,眼睛亮了起來。
又是一位不願披露身分,但是願意在解開台電「缺電」之謎中大力協助的人。這已經是兩天裡的第五人了。
而正在寫此文的此刻,也又接到一位。
謝謝大家的熱心呼應與支持。因為目前還在準備階段,我還沒時間與現有工作伙伴討論細節,且容我稍晚聯絡。
今天自由時報所提到的台灣資料科學協會理事長陳昇瑋,經我詢問後同意透露身分。他是我上個星期六去g0v 黑客松認識的。陳昇瑋也在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工作,7月14~ 17 日會辦2016 台灣資料科學年會。他昨天看了報導後,主動表示願意協助。十分感激。
我在想,等計劃正式啟動之後,一定會產生更大的雪球滾動效果,有更多人參加協力工作。這本來就是今天這個時代的特色。
今天自由時報有一系列報導,請參閱。
缺電?郝明義:大家來調查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02988
台灣智庫民調︰6成民眾不信任台電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02959
王塗發:缺電 多是台電恐嚇手法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02960
檢討台電資訊不夠公開 政院:儘快安排林、郝會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737866
電力資訊公共財 不容挾電自重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002961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