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5 年 10 月 10 日 – 之 3

P 隨筆

韓國家庭主婦、江國慶、10月10日

今天看了一部韓國電影《回家的路》(집으로 가는 길 Way Back Home, 2013),改編真實事件。一個家庭主婦因為先生幫朋友背書貸款破產,所以在她先生另一位好友的介紹下「跑單幫」去法國想賺點錢。結果她不知情地帶去的是毒品,在海關被逮捕。整部電影講的是這個語言不通的女子在獄中受的折磨,以及最後她先生如何營救她回家。

主角受苦的關鍵在韓國駐法大使館。大使館裡的官僚氣太重,當她被輾轉送到偏遠的監獄之後,不肯提供翻譯的協助。主謀在韓國國內被逮之後供認主角只是帶貨的人,她自己並不知情,這份證詞本來可以解救她,可是寄到巴黎後卻錯被銷毀。電視台要報導,他們不但恐嚇媒體,又去恐嚇當事人。等等。

我看著電影,想這真不只是韓國的事,任何國家的駐外單位對每一個滯外遇上問題的公民都應該抱人溺己溺之心,才能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
後來再想,這又哪只是駐外單位才該有之心?才該避免的事?哪只是一個家庭主婦誤觸法網才會碰上的問題?哪只是一個公民求救無門才會發生的問題?
這是每一個人都可能碰上的問題,也是政府只要有官僚習性,就會處處製造的問題。能多坐一些冤枉牢而還能踏上回家之路的,根本就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

今天民報有一篇羅承宗的文章,寫「今年 10 月 10 日,適逢遭司法冤殺的中華民國空軍飛虎第 629 梯次義務役士兵江國慶 40 歲冥誕紀念日。再次回顧這件台灣跨世紀的司法冤殺案,舉凡:刑求逼供、濫行起訴、有罪推定、罪疑唯重、恣意審判、迅速殺人滅口、護短包庇……等,所有違反近代法治國家刑事司法程序的荒謬、醜陋情節,大抵皆可在江國慶冤殺案裡找到蹤跡脈絡。10 月 10 日雙十日若要對台灣人有任何意義的話,或許政府層峰可認真考慮把司法節移到江國慶冥誕這天,讓『10 月 10 日江國慶日』成為司法人永難磨滅的恥辱印記,以茲警惕。」

也推薦大家一讀 <10 月 10 日 國慶冥誕紀念日>:http://www.peoplenews.tw/…/b6187a38-1c85-40f8-bc55-903f4b85…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5 年 10 月 10 日 – 之 2

P 隨筆

周六早上,本來排好時間整理這幾天的訪問筆記+回信+寫自己的一篇文章+給別人一篇小說稿的意見+給一個動畫創作的意見+準備下周去法蘭克福的工作+打蘋果汁喝…..

結果實際發生的卻是始終爬不起來,賴在床上看電影+吃鳳梨酥。
落差太大了。
也因為落差太大,就乾脆再賴一賴吧。

2015 年 10 月 10 日 – 之 1

P 隨筆

「我感興趣的是人類發生了什麼事,人類在我們自己的時代發生了什麼事」

Svetlana Alexievich,以她的報導文學得到今年諾貝爾獎的肯定,也是羅素之後第一位以 non-fiction 寫作而得獎的作家。

在端傳媒上看到一篇她的自述,這麼開始:

「我是為了觀察丶細微差別丶細節而尋找生命。因為我對生命感興趣的,不是事件本身,不是戰爭本身,不是切爾諾貝爾本身,不是自殺本身。我感興趣的是人類發生了什麼事,人類在我們自己的時代發生了什麼事。人如何行事,如何反應。他身上有多少是生物的人,有多少是他時代的人,有多少是人類的人。」

我不只是記錄事件和事實的枯燥歷史,而是在寫一部人類情感的歷史。
THEINITIUM.COM

2015 年 10 月 9 日

P 隨筆

這是關於貧窮、貪婪還是無知的故事?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報導文學《車諾比的悲鳴》,寫那場核災的開場就令人震動:

「我不知道我應該說什麼故事—關於死亡還是愛情?也許兩者是一樣的?我該講哪一種?我們才剛結婚,連去買東西都會牽手。那天晚上我聽到聲響,探頭望向窗外。『他說:反應爐失火了,我馬上回來。』我沒有親眼看到爆炸,只看到火焰。所有東西都在發亮。火光衝天,煙霧瀰漫,熱氣逼人。他一直沒回來…」

早上起來讀著亞歷塞維奇得獎的報導,同時看到另兩則相關的新聞:

「營運三十年的核三廠,昨遭立委鄭麗君踢爆,反應爐的圍阻體支架,竟然這兩年才被發現沒有確實焊接,原能會昨承認核三廠兩個反應爐,各有五十餘處纜線或儀控管的支撐架未焊接至預埋板處,且核二廠兩反應爐也各有約四十餘處未焊接。核工專家痛批,原能會和台電根本拿人命開玩笑。」

還有一則是:

原能會製作的核能宣傳影片《原來如此》,對「輻射塵」作出的解釋是「核災所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像灰塵一樣飄浮在空中,接觸到人體皮膚時,只要用水就可沖洗乾淨;落在衣服上時,只要脫去衣服就可以避免遭受輻射污染」。

當然,這一則新聞又讓我想起今年八月初新聞曾報導洪秀柱在 1995 年立法院質詢當時原能會主委許翼雲所說的話:「許主任委員看來十分年輕,不知年齡多大?似乎經常接近輻射,會有保持青春的效果,如水仙花經適度的輻射照射後,可延長花期。」以及「研發適度輻射,以促進美容,永保青春,即是開發輻射,於民生需要上,降低民眾對輻射的恐懼。」

在台灣面臨的所有問題和危險之中,我個人覺得最嚴重,難以承受的還是核災。但許多人總覺得經濟發展為重,核能安全為次。
如果有一天台灣當真發生核災,真不知那到底是關於貧窮、貪婪還是無知的故事。

相關新聞鏈接:

「車諾比的悲鳴」 像末日童話 http://bit.ly/1LpJZaM

扯 核二核三反應爐 逾百處焊接不實 http://bit.ly/1Nr5SNH

原能會宣導「輻射塵像灰塵洗掉就好」http://bit.ly/1OojPw6

原能會製作的核能宣傳影片《原來如此》http://bit.ly/1JVLQmE

柱姐曾說「研發輻射促進美容……」http://bit.ly/1VIcnQB

2015 年 10 月 8 日 – 之 2

P 隨筆

本週日 (10/11) 晚上八點 TVBS 56 台「看板人物」,談我一些經歷,還有新出的書。
上次接受方念華訪問,是 2007 年,當時我剛出版《那一百零八天》,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八年。
節目裡他們問我這幾年怎麼面對一些風浪,我說很感激那一百零八天裡曾經和死神打過照面。因為有那次經驗,所以後來遇到再驚險的情況,我都會告訴自己:別怕,你跟死神打過照面。
歡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