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04 年 3 月 5 日

C 出版E 人生回顧P 隨筆
2004年,我寫了《故事》。主要透過和池復榮老師的交往,回顧我在韓國居住、成長的歲月,也把池老師曾經在中國成長的過程,做雙線的陳述,然後從中觀察中、韓文化的比較。
我曾經以為在高中畢業後,與池老師的故事就告一段落。但沒想到在二十五年後,她還是給我上了很多課。

Keep reading

2002 年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我是史坦利.庫布利克的粉絲,也是 《2001:太空漫遊》的忠實擁躉,自己也編過名為 2001 的雜誌,所以在商務印書館任內,簽下 《2001:太空漫遊》的翻譯授權之後,見獵心喜,就自己接下了翻譯的工作。
這部書的翻譯本來就不容易,加上我又只有白天的工作餘暇才能做,真讓我吃足苦頭。最後又要請出馬莊穆教授才幫我解決了很多問題,沒有廖立文的協助也完工不了。
最後很榮幸成為這本書的出版者與翻譯者。尤其書裡有一段話描述原始人的困境:

Keep reading

2001 年 7 月

A 工作E 人生回顧P 隨筆

2001年,我們成立了一個新公司 Net and Books,也開始推出主題書系列。原先,試刊號的時候,是想做月刊,但後來改為主題突出的雜誌書。多年後回首再看這些書,每一本當時怎麼發想的,如何編輯的,還都鮮明一如昨日。這個尺寸,記得我是在過敦化南路和忠孝東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想出來的。張士勇的美術設計,增加了每一本書的生命。I am very proud of them.

Keep reading

《越讀者》前言:從一艘新奇的太空船談起

B 閱讀

2007年1月,報紙上有一則小小的新聞,談的是一種有別於美國航太總署(NASA),由私人發展的新太空船概念。我循著線索,上網去了那個新聞焦點的源頭「藍色原點」(Blue Origin),看到主事者以這樣的開頭寫了一封信:

「我們正在很有耐心,一步一步地,設法降低太空飛行的成本,以便可以讓許多人都可以使用,並且可以讓我們人類更盡情地繼續探索太陽系。」
Keep reading

附 錄 一個出版者對二十一世紀的一些想法

A 工作

寫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未來回顧二十世紀的時候,會如何總結呢?
我的總結是:科技的世紀。
人類進化至今所發展的科技,主要都在本世紀完成。二十世紀主要的戰爭與和平,痛苦與歡樂,又和人類在本世紀所發展的科技有關。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