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 人物

2024 年 1 月 10 日,23:37

G 政府與政治L 人物P 隨筆
1.
台北市的大安區,可以說是整個台灣的縮影。
這裡有台灣繁華的商業活動,也有大量文教機構和人口;有最新的豪宅,也有數十年沒變的老舊民宅。
這裡有許多保守的中產階級,這裡也是台灣一代代衝撞威權體制的民主力量的起源和傳承地。到今天,大安區還保留著殷海光故居、紫藤廬這些代表性地點。
不過,大安區也有不同於台灣之處。
解嚴之後,即使台灣的政黨輪替都三次了,但是有深藍鐵票區之稱的大安區始終不動如山。
也因為國民黨對大安區是囊中之物太有把握了,所以光最近就做了兩件在其他區很難想像的事。
一是2022年蔣萬安就任台北市長,邀請大安區的國民黨立委林奕華當副市長的時候,特意把林奕華辭立委的時間安排得不必補選,結果讓大安區有一年多時間成了全國唯一沒有區域立委的選區。換了其他政黨在其他選區,會在乎選民的觀感而有顧忌,但是國民黨在大安區不必。
二是這次立委選舉,國民黨又推出羅智強代表參選。從2018年羅智強才剛在大安、文山區當選台北市議員第三天就宣布要參選總統開始,到他後來要參選台北市長,又後來甚至辭掉市議員職位把戶籍遷到桃園參選挑園市長,他一再證明自己根本不把服務大安區選民放在心上,只把選民的支持當成眺高望遠的跳板。換了其他其他政黨在其他選區,要在原地再提名這種政治人物出來選立委會有忌憚,但是國民黨在大安區不必。
國民黨相信大安區選民一定會買單,相信他們在大安區所謂派個西瓜出來選都會贏。
而這次國民黨終於感受到苗博雅緊迫的壓力後,羅智強要鞏固深藍鐵票的方法,就是把發生在新北市幫派進入校園引發的少年殺人案,移花接木到苗博雅身上大打對廢死的仇恨牌。

Keep reading

2024 年 1 月 2 日,07:30

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L 人物P 隨筆
1.
每一個政治人物的背後,都有一個女人。
苗博雅背後的那個女人,是他媽媽。
在阿苗新書發表會那天見到苗媽媽的時候,我先是愣了一下。
因為之前去她們家訪談,苗媽媽是一個穿著輕鬆家常服,熱情又健談的婦女。
而我眼前這位衣著、打扮、淡粧,別有品味的女士,不時閃過只有多年職場才有那種幹練的眼神,乍看真是另一個人。阿苗稱之為林小姐的另一個人。
苗媽媽是雲林西螺人,當初是鬧了家庭革命才嫁給苗爸爸這個外省廣東人第二代。所以阿苗很小就有爺爺奶奶住台北,外公外婆住西螺,兩地語言、生活習慣都差異很大的記憶。
而苗媽媽選擇要持續當一個職業婦女的決定,對阿苗的成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尤其在阿苗幼稚園讀大班,苗妹妹又出生之後。
2.
那個夏天,苗媽媽每天早上去上班的時候,本來打算把阿苗放在爺爺奶奶家,下班再帶他回家。
但是聽阿苗說去爺爺奶奶家天天看電視,吃飯、睡覺,不想去之後,苗媽媽決定把他送去一間圖書館。苗媽媽每天早上八點半的時候騎車去把他放下,等九點圖書館開了門再進去。
阿苗說在圖書館那半年時間,讓他把兒童閱覽室裡面的書都看過一次之後,再跑去成人閱覽室裡面找可以讀的書。
很早啟蒙閱讀,不只為阿苗日後的說話、課業連軌,更重要的是像阿苗所說,「小說讓我思考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
所以阿苗說,「成長過程裡面,影響我形成今天模樣的人裡,首先應該說到我的媽媽。」

Keep reading

2023 年 7 月 3 日,20:33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L 人物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P 隨筆
在台灣的MeToo聲中,我想起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來明志的林于仙。
今天7月3日,正好是她去世三周年。
1.
我和林于仙通過一次話。
2015年,我因為要寫長照相關的文章,向相關專家請教有沒有年輕世代樂於以長照做長期生涯規劃的人。因而被介紹當時去日本專門進修失智症患者照護的林于仙,在網路上訪問過她一次。
雖然沒見過面,通話就可以感受到她是個陽光女孩。
五年後,2020年突然在新聞上看到林于仙在新北市衛生局工作地點跳樓自殺,非常吃驚。
後來看她臉書上的遺書和一些報導,許多場景是很令人扼腕的。

Keep reading

2023 年 6 月 16 日,22:44

E 人生回顧L 人物P 隨筆
今天下午在首爾的會議中,接到簡訊說林佩芬去世了。心情震盪。
大塊草創時期,她給我很多鼓勵,後來也把她代表作之一的《努爾哈赤》交給我們出版。
她移居北京之後,我去北京的時候不時會見到,但是從十年前我不去對岸之後,就少了見她的機會。只是我們年齡相仿,今天忽然聽到她走了的消息,感觸良多。
但很清楚的,《努爾哈赤》既有佩芬身為歷史學者嚴謹的考究,又有她身為小說家寫人物寫故事的身手,還有她身為滿族寫這個故事的熱情和決心,結合起來就成為歷史小說的一流精品,這個領域的代表作。
紀念一個人,莫過於讀她的書。對林佩芬也是。
佩芬,感謝留下《努爾哈赤》,以及諸多支持。
🙏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