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L 人物

2022 年 12 月 20 日,22:35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P 隨筆
「這是我的夢體——我用它在夢中行走。」
1.
「前衛音樂教母」、「多媒體實驗家」、「文化間諜」、「藝術情報員」,這麼多稱謂集中在一個今年75歲的人身上,實在令人心嚮往之。
蘿瑞・安德森( Laurie Anderson )為許多台灣人認識的,可能始自於她和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合作、於2017年在美國麻州當代藝術博物館(Mass MoCA)所展出的虛擬實境(VR)作品《粉筆之房》(Chalkroom)。(後來其擴增版本《沙中房間》於2017-2018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但她是從1970年代末出道。四十年來一路穿越素描、音樂、繪畫、裝置藝術、影片、雕塑、電子設計、電腦軟體、歌劇與舞台劇等各種創作領域。早在1980年,她就以創作的電子音樂 O Superman 攻下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第二名的位置。今天聽這首歌,仍然可以感受到豐沛的創意。
總之,安德森早在二十一世紀高科技勃興之前,她就因為對新媒體深感興趣,成為使用科技創作出嶄新藝術形式的先驅者,從此身兼音樂家、表演藝術家、作曲家、小說作家與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在音樂和純藝術之間自在遊走。
2.
不過,她說自己雖然從畫家和雕塑家起步,跨越這麼多創作領域,但所有創作的根源都是故事:「它們才是真正的引擎。故事和字詞是我的最愛。」
也因此,有了《我在洪水中失去的一切》這本書。「這本書就是關於我要把故事和字詞放進作品裡時,曾經使用過的許多不同手段。」
之所以出現這本書,是因為世界上並沒有「故事博物館」或者「敘事藝術博物館」這種存在,而安德森覺得她有很多件視覺作品被當成純視覺藝術作品展出,卻忽略了這些作品實際上與字語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所以,「這本書所寫的就是這種創作的發展過程,以及圖像與故事間的相互催化作用,還有我們用來呈現這個世界的多種符碼。」
3.
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安德森匯集了她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藝術作品集,涵蓋了素描、畫作、手稿、多媒體裝置、表演藝術和電影等各類型作品,貫穿了她開創性的40年藝術生涯。其中有一些文字與作品過去從未公開亦未曾出版。
而最重要的是,她極為坦誠地把自己的創作拿出來,最心思振動的最原始點開始回憶、剖析、旁引、評論,最重要的,講出她的創作故事,以及只有她說得出來的話。
「看著文字、看見文字、閱讀文字、理解文字, 並把它們連結到思想與事物。
有些文字是由光、由記憶所打造出來——而當它們被大聲朗誦出來時——則是由聲音與空氣所構成。」
4.
和她合作密切的黃心健說:「蘿瑞・安德森非常具有原創性,而且她的創作經歷,幾乎就是一部現代紐約與美國的藝術發展史。」
而《我在洪水中失去的一切》是有多層次的書。
是給前衛藝術創作者的書,是給任何藝術創作者的書,也是給任何創作者的書。
也是一本給普通讀者的書,因為安德森一直用文字、圖像,來談論我們每個人可以如何探索自己感官,以及心靈。
只是,讀這本書確實有個挑戰。
一方面她每個故事都寫得動人,令人覺得需要就像躺在海灘上安靜地一路讀下去;但另一方面她講故事過程裡旁徵博引的各種資料都豐富如一波波的海浪,所以又不斷地想起身跟著那些波浪去享受衝浪之樂。
也因此,她說「這是我的夢體——我用它在夢中行走。」是對的。
只有在夢中可以同時安靜地讀著書,又同時駕御衝刺在浪濤之上。
特別設計的書盒,構成外書封。拉出來的書另有一個封面。

 

前言的結尾處。

 

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安德森匯集了她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藝術作品集,涵蓋了素描、畫作、手稿、多媒體裝置、表演藝術和電影等各類型作品,貫穿了她開創性的40年藝術生涯。其中有一些文字與作品過去從未公開亦未曾出版。 而最重要的是,她極為坦誠地把自己的創作拿出來,最心思振動的最原始點開始回憶、剖析、旁引、評論,最重要的,講出她的創作故事,以及只有她說得出來的話。

 

「看著文字、看見文字、閱讀文字、理解文字, 並把它們連結到思想與事物。 有些文字是由光、由記憶所打造出來——而當它們被大聲朗誦出來時——則是由聲音與空氣所構成。」

 

 

2022 年 1 月 27 日,21:00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P 隨筆
我很早就認識唯色,也是她多年來的出版者。自2006年起陸續出版唯色的書,包括《殺劫》、《西藏記憶》、《西藏火鳳凰》等,本來以為對她夠熟,認識也夠多,但是到今年1月出版了她的新書《疫年記西藏:當我們談論天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讀這本新作的時候,我發現在我面前徐徐而談的這位作者,展現和過去大有不同的面貌。
一如過去唯色筆下始終貫徹著她對西藏的熱愛與感性,然而卻多了比過去更深也更廣的面向。
譬如她寫天葬師的那篇文章,最早動筆的初稿是在1999年,其後歷時二十多年才定稿。
又譬如,在全球性的疫情中,唯色以她藏人的視角來詮釋疫病下的西藏;更從歷史的角度來檢視傳染病在不同政治環境中的解讀與意義,其中特別提到六世班禪喇嘛羅桑華丹益希前往燕京為乾隆帝祝壽,由於拒絕接種,感染天花圓寂的歷史,在中原和藏人的史觀間的差異。
唯色的先生是以《黃禍》、《我的西域,你的東土》等書而聞名的王力雄。多年來,王力雄在中國因為政治因素而被禁止出境。而唯色遠早於王力雄之前更多年就已經無法出境。近兩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唯色在中國所感受到的束縛更可想而知。然而,看她所寫的《疫年記西藏:當我們談論天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我卻感受到她已經透過寫作找到了另一種自由,在她一向的感性中更擴增了寬濶的厚度。
今天這一集影片的最後,有唯色、王力雄在去年底大塊文化二十五週年慶的特別傳來的祝福影片,在此與各位讀者們分享。

2022 年 1 月 25 日,21:55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即使面對國家暴力的威脅,唯色始終不改其堅定意志,透過文字與攝影帶領世人看見西藏近代的血淚劫難。她的新書《疫年記西藏》從歷史上的天花疫情對西藏的影響切入,談現在中國的地緣政治及漢人霸權,描寫漢人數百年來對西藏始終粗暴的政治手段,殖民侵略剝削的意圖從來未變,現代的西藏甚至成為被消費的符號,文化帝國主義持續摧殘那片雪域高原。
「談起新書創作的緣起,唯色透露自己在疫情期間在家讀書,恰恰讀到六世班禪不幸因天花於北京圓寂的故事,而他的命運對西藏造成深遠的影響,而且延續至今。⋯⋯」
本周四晚上九點2525Plus續曲也談這本書。
STORM.MG | 作者:風傳媒
看見西藏》「我在自己的故鄉成了流亡者!」藏人作家唯色沈重呼籲:現在台灣有自主權,一定要牢牢守住-風傳媒
「現在台灣有自主權,一定要牢牢守住,不然哪天就會變得像我們一樣,變成在自己的故鄉、自己的家園成了流亡者。」 藏人異議作家唯色藏人作家茨仁唯色長年透過書寫為那些受到強權壓迫的藏人發聲,紀錄真實的西藏,代…..

2022 年 1 月 22 日,13:33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P 隨筆
一行禪師1月22日今天在故鄉越南順化歸原寺遠行了,享年95歲。
一行禪師1926年生,16歲出家,被稱為「世上最有影響力的佛教高僧」之一,當之無愧。
他不只是臨濟禪宗第四十二代、越南了觀禪師第八代傳人,有深厚的佛教傳承底蘊,尤其能透過與歐美宗教、學界、社會人士的多方交流,以深入淺出的闡述,把佛法普及到西方,以及全球。
他曾在1960年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讀比較宗教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講學。期間他也持續參與推動反戰運動。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自此離開越南,流亡法國,在法國南部創立禪修中心「梅村」,宣揚正念生活的藝術長達四十餘年。
2018年,越南政府終於允許一行禪師回到故鄉歸原寺。而他也終於得在那裡圓寂。
大塊文化很榮幸自2015年起引進一行禪師的作品,陸續出版「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怎麼坐》、《怎麼吃》、《怎麼愛》、《怎麼走》、《怎麼鬆》、《怎麼吵》、《怎麼看》、《怎麼連結》。
一行禪師對佛法、禪的詮釋本就簡明易懂,這一套「跟一行禪師過日常」系列,更是透過一般人生活裡的起居坐臥、喜怒哀樂,讓人可以方便地體悟佛法,得到心靈的平靜,進而對生命感受到新的層次。
感謝一行禪師。

2022 年 1 月 18 日,21:06

L 人物M 漫畫與小說P 隨筆
本來今晚還想繼續耍廢,後來想想還是振作一下寫一篇胋文。那就講講前天晚上讀整理出來的書。
翻出一個紙袋,是一位年輕朋友說他送我的三本漫畫書。其中兩本都不怎麼喜歡,就不說了。但意外的是,有一本《荒木飛呂彥的漫畫術》,太精彩了。
荒木飛呂彥是創作出《Jojo 的奇妙冒險》的人。他寫的這本漫畫術真把自己壓箱功夫傾囊相授。而事實上不只是所有畫漫畫的人該讀,所有寫小說的人,說故事的人都該讀。
看維基上對他的介紹中有一段寫他「每天早上十點起床,星期日繪製分鏡稿,星期一至四完稿,星期五和六休息,不熬夜。以此作息持續了十年以上的時間。」
真是模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