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M 漫畫與小說

2019年2月22日,三十年後

M 漫畫與小說

0.
今天2月22日,有個特別的意義是,1989年,30年前的今天,星期漫畫創刊。

晚上,我請了創刊號鄭問外的兩位作者麥仁杰和曾正忠,以及其他後來曾經在星期漫畫上發表作品的作家阿推、傑利小子、平凡等人。

小麥進來就說:「怎麼有點黑社會聚會的感覺。」
阿忠進來的時候,大家都鼓掌,他退出漫畫江湖太久。

1.
我跟大家說,今天主要是兩件事。
一件是星期漫畫創刊三十周年,一起聚一下。

另一件,是想請大家幫我解開盤旋心頭一個多月的一個疑問。

這個疑問起自於一月在安古蘭漫畫展。

當時我接受訪問,介紹台灣1960、70年代的漫畫審查,導致本土創作萎縮,給盜版日本漫畫趁虛而入的黑暗時期,但也再導致其後1980年代中期台灣本土漫畫出現「文藝復興」的風潮。

不只一個人問我:那這些文藝復興的台灣漫畫家仍然是受日本漫畫的影響才出現的嘍?

我都回答:當然他們有看日本漫畫,但是以鄭問的作品來說,你可以看出那是完全橫空出世,完全和日本漫畫無關。而當時台灣許多其他創作者也是如此。對方聽了之後,也都承認。

可我心頭也就升起一個疑問。
那個時期台灣到底為什麼突然有那麼多光芒奪目的漫畫家同時出現?到底是哪些因素形成?

是什麼力量推動他們在之前的黑暗時期看了那麼多日本漫畫之後,卻各自完全不受日本漫畫的影響,走出自己極具特色的創作?

我自己想了些可能,但是拚不出一個滿意的答案,所以一直想回台灣之後找這些當事人來請問一下。

2.
我不必說我們中間談論的過程了。
簡單說一下最後歸納的結論。

第一,在1987年台灣解嚴前夕,整個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國民黨長期統治之下蓄積了要尋找突破口的巨大能量。漫畫是其中之一。

第二,台灣漫畫創作者正是在之前的黑暗時期看了大量日本漫畫,所以決心另走自己的路。

第三,雖然不是所有的漫畫家都出自復興商工,但大量漫畫人才出自復興商工。今晚大家算一算,敖幼祥、鄭問、曾正忠、 阿推、麥仁杰、蕭言中、陳弘耀、傑利小子、平凡,按年齡前後都出自復興商工。
復興商工訓練了他們紮實的繪畫、美術功力,但是卻壓抑他們不能畫漫畫(直到今天都沒有漫畫系),這是猛燒其柴火卻不給出口,他們只能自己尋找轟然的爆發。

第四,他們各自頭角崢嶸,但又互相觀摩、刺激,發展出不同的風格,到1980年代解嚴前夕媒體鬆動,開始出現漫畫版面、漫畫雜誌,就形同搭起舞台,讓他們盡情發揮,也讓他們互相觀摩、較量,各自異軍突起。

感謝大家今天幫我解答了心頭的疑問。

3.
回想那個時代,真是台灣漫畫的黃金時期。

敖幼祥的皮皮、烏龍院。
蔡志忠的中國歷代經典。
鄭問的刺客列傳。
曾正忠的花心赤狐。
阿推的九命人。
麥仁杰的鳥人、零代傳說。
朱德庸的雙響炮、醋溜族。
陳弘耀的一刀傳。
蕭言中的童話短路。
傑利小子的黑白俱樂部。
任正華的修羅海。
老瓊的蔡田。
Coco 的二馬。
孫家裕的嘻遊記。
…….

(疏漏沒提到的請見諒,並請提醒補列)

真幸運是那個時代的讀者又是出版者。

4.
趁現在還是2月22日,先把今晚的聚會和緣由貼出來。
曾正忠還提醒我:2月22日也是國際貓節。(不過我回來查一下,是日本的貓節。)

也再次向所有的漫畫家致謝。

創刊號。牽猴子拍鄭問紀錄片時找到的,說拍完送我紀念。
不好意思貼了一張曾正忠閉眼的照片。要換,可是現在的fb搞得我不知道要從哪裡換照片。
30年後,請創刊號兩位作者麥仁杰、曾正忠簽名。馬利代表鄭問一起。
我的背後曾正忠、湯皓全(大塊總編輯)、傑利小子、Sunny (阿推的太太)、阿推、陳淑芬、平凡、麥仁杰、黃健和 (為漫畫家服務的飛腿黃)。— 和曾正忠、湯皓全、胡覺隆、 Pumpkin-Sunny Chen、阿推、 Aho Huang、陳淑芬、 平凡和麥仁杰。
也請傑利小子、阿推、sunny、平凡和陳淑芬、黃健和一起簽名留念。

把握最後兩天機會

M 漫畫與小說

【把握明天和最後兩星期的機會】

今天中午到故宮去和植羽午餐,然後請他做了一次鄭問大展的導覽。上次來是開幕,只能匆匆地走馬看花,這次決定趁展覽再兩個星期就要結束,趕快來仔細看一遍。

看了兩個小時之後,真是收穫良多。有很多過去不知道的鄭問創作上的細節,譬如李牧那一張竟然是用打火機燒出來的;也綜合體會了鄭問創作上的特色,譬如構圖、色彩、材質的相互搭配。

鄭問已經把繪畫的各種筆、紙、墨、顏料運用到極致,所以不能不再嘗試各種說來異想天開的可能,火燒、舖沙、油沾,甚至連塑膠袋的粘貼都用上,以便刺激他想像圖像與意象結合的新可能。

鄭問是天才,也是狂人。他畫漫畫,也在一格格的畫中探索藝術的前沿。

許多細節都不是從紙本書上可以領略的,只有到現場看展覽,並且一定要聽導覽的解說。除了導覽的解說外,現場有個區域播放鄭問技法解說的影片,也不能錯過。所以請務必把握9月17日結束之前的僅有機會。

在南部實在沒法上來的朋友,則請把握明天9月1日的機會。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系列座談,明天有一場開在高雄。下午三點到五點,在誠品高雄大遠百店。主題是「鄭問編劇與編輯對談」,座談的人有鄭植羽、洪雅雯和我。

我們會努力和大家分享我們看到的鄭問創作之路。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65913403477441/

這張李牧的圖,背影的山巒就是鄭問用打火機燒烤出來的。

圖像裡可能有3 個人、室內

和植羽跟他老爸合照一張。這是鄭問1997年在工作室裡的照片。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和室內

植羽解釋畫架前有個鏡子,是漫畫工作者用來看自己表情構圖用的。

這張介子推的圖,人物細節以外的圖,是用油漆放在水裡再用紙去沾上來的。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鞋子

阿鼻劍這張封面之作,是我最熟悉的。但之前我都是以為用亞克力之類畫的。完全沒想到是用水彩畫的。

並且鄭問是用土黃和橘色打底之後,再用清水清洗出圖的層次。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和室內

植羽說這是他老爸最愛的紅豆筆。

圖像裡可能有1 人、站立、天空和戶外

幫植羽在故宮大門口外拍一張。他工作兩個月下來,瘦了十五公斤。

我跟他說:結束之後可千萬不能放鬆。

圖像裡可能有1 人、雲和文字

《人物風流:鄭問的世界與足跡》系列座談,明天有一場開在高雄。下午三點到五點,在誠品高雄大遠百店。主題是「鄭問編劇與編輯對談」,座談的人有鄭植羽、洪雅雯和我。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65913403477441/

「漫遊武俠世界--阿鼻劍」2008台北國際書展座談會

M 漫畫與小說

阿鼻劍 

主題:「漫遊武俠世界--阿鼻劍」座談會

講者
鄭丰(陳宇慧《天觀雙俠》作者)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阿鼻劍》編劇)

主持: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輯)

時間:2月15日(星期五)18:30~20:00

地點:台北國際書展一館主題廣場

十八年來漫迷千呼萬喚,已經絕版多時的《阿鼻劍》漫畫第一輯〈尋覓〉第二輯〈覺醒〉終於要在台北國際書展時重出江湖。

《阿鼻劍》是國內漫畫創作的傳奇之一,同時也是鄭問的漫畫創作轉捩點,《無間道》導演劉偉強曾說:「《阿鼻劍》是一部極具詩意的武俠漫畫!」。鄭問獨特的水墨畫法,將武俠漫畫帶入了新的層次;而編劇馬利(即郝明義先生)則將原本武俠小說的元素精彩地串連重組,並融入發人深省的佛義,使得這部武俠漫畫有別於一般武俠的刀光劍影,有了更深的意涵。

《阿鼻劍》的編劇馬利將在國際書展與《天觀雙俠》作者鄭丰對談中國武俠文化精神,歡迎大家一起來重溫武俠舊夢。

《阿鼻劍》座談會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