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J 核電與能源

2016 年 12 月 5 日,10:41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如果「非核家園」是一場戰役,那現在政府的戰略、戰術和主帥都出現問題。

先說戰略。

「非核家園」的目標雖然說是在2025年,但真正的關鍵點在明年 。這好比歐戰雖然要打下柏林才結束,但是關鍵點在諾曼第登陸。諾曼第登陸不了,後頭的免談。同樣的,明年台電核一核二可能全停,加上有許多新舊發電機組交替,供電管理要特別注意。明年渡得過,「非核家園」就實現了三分之二;渡不過,2025也很暗淡。

正因為明年是「非核家園」的諾曼第之戰,從現在到明年五月這短短六個月還不是用電高峰的期間,正該是政府全力備戰,監督台電改善電力供需管理的黃金時間。然而,僅有的這麼一點寶貴的時間,現在政府卻用到《電業法》修法上。

政府應該把如何改革台電,解決缺電風險當作戰略,然後看怎麼修《電業法》來當戰術。但是現在政府卻把《電業法》的修法當戰略,然後以為修了這個法之後就可以解除缺電風險。

事實上,《電業法》再怎麼修,如果不先改革台電經營管理上的問題,仍然會一直喊缺電。

台電夏天會喊缺電,秋天也會。前一陣子像大林這種老舊機組出問題喊缺電,而未來即使林口電廠的新機組完全啟動,仍然可能因為輸配電線配合不上送不出電來而喊缺電。現在說太陽能發展不足所以喊缺電,但是如果台電的太陽能饋線問題不解決,絕大部份仍然是兩個月來一次手抄表,那將來太陽能裝置容量擴大得越多,瞎子摸象的可能還越大。

林全院長說:「台電球員兼裁判,不可能發展綠能」。他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就算要另外發展綠能,仍然要先改革台電球員兼裁判的角色。

關鍵的六個月時間裡,迴避對台電的改革,卻把心力用到《電業法》修法上,就是戰略錯誤的問題。

戰術上出的問題,是要修《電業法》,卻始終講不清為什麼要這樣修、修了有什麼好處。

有一次,我當面問林全院長為什麼非得現在修《電業法》不可。

他的回答是:像Google就希望在台灣開發綠能,但是因為投資大,所以必須在自用之外,還可以對外銷售。所以他說:《電業法》不修,Google沒法對外賣電,也就沒法吸引Google來台開發綠能。

但是,看Google對外的說法,他們在台灣並沒有這些準備,甚至還都沒有購買綠電。

那政府這次修法要鼓勵開發綠能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企業?

政府應該以實例來說明:《電業法》修法之前,這類企業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有哪些?修法之後,可以做的事有哪些?期待他們在自用發電之外還賣多少電?是否也要歸到再生能源躉購制度之下?賣電的時候怎麼跟台電競爭?

然後,政府期待這次修法之後,到明年五月底之前到底可以增大多少綠能?可能彌補明年多大的供電缺口?

這些都不講清楚,造成各種不同立場的人都一致主張退回法案,不足為奇。

主導修法的單位是能源局,這本身也是個戰術錯誤。

「開放台電」的結案報告裡,我們指出台電的管理問題之沒法改善,有一個原因在於直接負責督導台電的能源局,「看起來卻像是幫台電在圍事的小弟」。這次台電工會代表在公聽會上說,能源局和他們是「同一國的」,可以當作旁證。

所以我們在「開放台電」結案報告裡認為:由能源局這樣本來就擺脫不了舊有問題的人來擬這個《電業法》的修法版本,主觀上我們就打一個問號。何況,要修法,「需要謹慎以對,不論就能源政策、中央及地方的參與、台電本身適當的處理,需要更透明而完整的討論。」

這次公聽會有學者批評《電業法》的修法是被台電綁架,也不足為奇。

主帥的問題,則顯示在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上。

最近政府一面說一定會在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一面又說如果明年缺電,就要重啟已經停機的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機組,就是決心不足。

想想看,艾森豪會在發下豪語一定要打下柏林的同時,又說諾曼第如果打不下來就暫時退回來嗎?

也正因為決心不足,所以會增添亂局。

十月份,出現一個奇觀:「非核家園」的政府官員,講話的立場竟然像是「擁核」政府官員,說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是「被政治性停機」,所以造成供電缺口。

這樣,同一段時間會看到商業總會理事長說「在綠電可以穩定供電以前,不能輕易廢除核電廠」; 又看到江丙坤出面建議,要解決缺電危機,應該重啟核四,就都又不足為奇。

明年夏天的用電高峰,不到六個月就要來了。台電為了做用電需求管理而推出的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推一個月才達到萬分之5的目標,連媒體都在批評台電推廣不力,卻不見政府官員要求台電如何改進,也可以看出主帥打這場戰役的決心不足。

時間實在緊迫。再不調整,小心「非核家園」實現不了。

(本文發表在12月5日的《自由時報》

 

http://opentaipower.net/?p=538#more-538

2016 年 11 月 24 日,10:30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林全對核電的記憶力不好

林全談的重點是:明年夏天缺電的話,會重啟核一核二廠已停止運轉的機組。

說他記憶不好的第一個理由是:才沒過多久,他就忘了今年六月那場風波、其後他和「開放台電」小組花了兩個月開過的會,以及他回應我們結案報告說要做的事情

「開放台電」結案報告很清楚地提醒林院長:台電一直在喊的「缺電之狼」,其實共有十匹狼在作祟,目的就是希望造成一種膝蓋反應:他們一喊「缺電」,你就想到要找「核電」。這樣一來可以掩護核電繼續存在,二來那些應該被改革的十個管理問題也就可以繼續躲在暗處逍遙。所以,要解決缺電危機,首先得解決這十匹狼。

否則,報告裡寫著:「如果我們任由這十頭狼繼續存在,那可以說,我們不但可能缺電,並且台電根本就會成為一個製造缺電的機制。」

當台電本身就是製造缺電機制的時候,不但夏天要喊缺電,秋天也可能喊缺電;不但大林電廠老舊鍋爐出問題可能喊缺電,新的林口電廠機組全部啟用還是可能會喊缺電;不但 。

現在,沒看到林全要解決缺電十匹狼的行動,就準備在明年夏天再重複今年六月的戲碼,是否覺得遍地烽火還不夠多?

說林全記憶力不好的第二個理由,是他身為行政院長,忘了如何督導他的屬下。

今年六月會爆發那麼大的風波,是因為有屬下給林院長看了四張他說看不懂的紙,相信了只能重啟核一。但後來我們的發現已經證明這是誇大危機,有人把屬於台電調整歲修機組的問題一路拉抬成非重啟核一不可。林全已經要求明年起不能發生這種事情,但是今年誰該為製造這場風波負責,從沒看林院長追究過。

本來想他可能是謀定才後動,但是到了十月份,很奇怪地看他手下一名政務委員因為台電一個老舊機組故障,就又喊起「缺電」危機。不但如此,他還放言核一廠一號機和核二廠二號機都是「被迫政治性停機」,才造成供電缺口。

核一廠一號機停機是除了把手還有燃料池爆滿的問題,核二廠二號機是避雷器爆炸原因還在調查中。一個打著非核家園旗幟的政府閣員,不知強調核安的重要,竟然說這是「被迫政治性停機」,這種心態和國民黨擁核政府的官員有什麼不同?林院長坐視這種發言,不是忘了怎麼督導他的屬下,就是忘了現在是民進黨執政。

還不只如此。同樣也是那段時間,台電推出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但新制推出滿月僅501戶申請,「佔目標用戶萬分之5,離台電內部設定每月2萬戶目標也差很大」。這個現象,連媒體都在批評台電推廣不力,「別再把好球打歪、再用『恐嚇』、『警告』、『呼籲』渡過每一次供電危機」,卻不見林院長要求他的閣員責成台電如何改進。

台電不肯用心推廣時間電價,正是十匹狼裡排名第一,「不做需求管理」的那頭狼在作祟。而台電老舊機組及那位閣員發言的問題,至少呈現缺電十匹狼裡另三匹狼的踪影。

林院長一直強調非核家園會實現,並說他明年夏天重啟核一核二的理由是:「現在是結構轉型期,明後年是轉型關鍵,過了就可供電無虞」。但是如果台電推廣新制時間電價達成率只有萬分之五都可以我行我素,如果閣員的心態本身就有問題,轉型只怕是空中樓閣。

戒毒的人,不能說熬不過去了,先再吸兩口再繼續戒,同樣地,既然要向非核家園邁進,就別回頭張望已經停用的核電機組。更何況,別忘了,核二廠一號機燃料棒護套破損的危險,從十月開始就曝光,到林全的訪問刊登出來後,原能會更有人爆料相關單位欺瞞的內幕。核安危險已經是在進行式,如果重啟老舊有問題的核一核二機組爆發問題,那已經完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有要如何向國人謝罪?

為免林院長再忘記,我就再提醒一遍:不先解決台電的缺電十匹狼,哪一年都免不了喊缺電的危機,哪一年都免不了一喊缺電就要呼叫核電。

不論是為了應急渡過明年夏天,還是要真正實現非核家園,都請面對缺電十匹狼,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重啟危險的老舊核電機組,不是負責任的政府該考慮的選項。

現在到明年夏天還有大約半年時間,敬請不要蹉跎。

(本文發表於11月24日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1124/996061)

 

http://opentaipower.net/?p=535#more-535

2016 年 10 月 27 日,10:03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下次蔡英文可以問張忠謀的問題

蔡英文回應了張忠謀前天的發言。其實這只是她該有的基本動作。我建議她下次遇見張忠謀,不妨多問他一個問題。

張忠謀講蔡英文政府重視的「創新、就業、分配」政策有「主軸矛盾」。

看新聞,張忠謀發言的重點有二: 第一,「創新就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 第二,在「沒有成長」的前提下將難以解決「就業及分配問題」,所以「不能忘了半導體等過去所推動的產業,否則即使新產業未來通通成功,也補償不了舊產業的衰退。」

張忠謀的說法有些奇怪。

說「創新就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可台積電30年前也是靠著「創新」起家的,那麼張忠謀是承認台積電就是造成台灣今天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還是說當年台積電的創新沒有問題,今天創新的人就都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

說「即使新產業未來通通成功,也補償不了舊產業的衰退」,那是說只要舊產業不衰退,台灣新產業通通失敗也沒關係?還是說台灣的經濟成長、就業和分配永遠只能靠舊產業?

台積電不是對台灣沒貢獻、不重要,半導體產業不是對台灣沒貢獻、不重要,但他們的問題是三十年來一直獨佔政府的三千寵愛。寵愛了三十年之後,我們政府的問題是一直拿不出其他新的產業政策。如果經濟發展像接力賽跑,台灣從輕工業、石化工業,跑到半導體和電子業的這一棒,就再也沒有可以交棒的新產業了。

個人可以在企業裡一直當老英雄,國家可沒法一直倚賴單一的舊產業當支柱。跑了三十年,台灣的經濟成長還是只倚靠半導體和電子業來當僅有的明星產業,不但是過去政府的失策,也是台灣整體要面對的巨大風險。現在政府遲來的覺醒要提新產業、提創新,張忠謀應該以過來人的立場多分享心得,多提建議。否則,政府講新產業講創新都還結巴、蹣跚之際,像他這樣三十年來享盡各種政策好處的人就馬上說「創新就是分配問題的罪魁禍首」,可能有失身分。

如果張忠謀當真覺得台積電當年的創新也和台灣今天的分配問題相關,有很多彌補的事可以做。

不說別的,別再一直向政府抱怨電不夠用。

台積電享受了那麼多年租稅的好處、便宜水電的好處,賺那麼錢,別光是讓百分之八十都進了外資股東的口袋,也該想想怎麼回饋培養他們的台灣本土。

最起碼的一步,台積電應該自己設電廠自發自用。這是不必等電業法修法就可以做的事。台電董事長朱文成說張忠謀跟他問過自己發電的可行性,朱文成也說可以提供一切協助、搞定,不知為什麼不做?

更何況,台積電是台灣指標型的世界級企業。世界級企業就該跟上世界級的潮流。去Apple的網站看看,會發現他們多麼自豪於和他們合作的夥伴在世界各地使用自己的再生能源。未來兩年內,鴻海在鄭州生產iPhone 手機的工廠要建0.4 GW的太陽能機組就是一例。台積電用電量那麼大,每年光買2億度綠電是不夠的,怎麼不問問鴻海為什麼要這麼做?怎麼做的?

所以我建議蔡英文下次遇見張忠謀,就提醒他一下政府要推動綠能,問台積電要不要自發自用。

參考閱讀
小英以創新是世界趨勢 回應張忠謀「主軸矛盾」/ 上報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375

核電,以及工商大老應該做的事
http://opentaipower.net/?p=412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6 年 10 月 1 日,10:26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開放台電」與開放政府

「開放台電」的源起,在於今年六月初,行政院長林全表示,有鑒於5月31日台電就供電吃緊,有缺電危機,因而準備重啟核一廠一號機,造成軒然大波。最後蔡英文總統出面,強調「非核家園」政策不變,不會讓人民在「缺電」與「核電」中二選一,風波才平息。

同一時期的民調顯示,台灣有六成的人不信任台電,而民進黨政府才上台不到半個月,就在如此重大的政策上搖擺不定,因而我寫信給林全院長,希望由民間來進行這個「開放台電」的研究計劃。

「開放台電」的全名是:「開放台電 解開『缺電』之謎」。而整個計劃有兩個重點:一,要求台電開放52項資料,當作持續會議和研究的基礎;二,透過這個過程,來破解「缺電」之謎。

就「缺電」之謎而言,我們設定了短期和長期兩個焦點。短期焦點,就是今年5月31日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林全想要重啟核一廠一號機,惹出偌大風波?長期焦點則是想𨤳清:是否「缺電」就必須訴之於「核電」,繼續這個兩分法的爭議??

經過兩個月,這個計劃完成,結案報告及所有相關資料都放在網站上。最近看到廖英凱的《郝明義的「開放台電」留下了什麼?》(以下簡稱「廖文」),議論我們的工作方法。我撰寫此文,一方面擇要回應,一方面也說明一些和「開放政府」有關的背景信念。

林全手上的四張紙

在廖文對我們所發現的「缺電十匹狼」的評語中,我很高興看到他並沒有否認這「十匹狼」的存在,並肯定我們「確實促成部分資料揭露,以及部分公開資料有更完整清晰的解釋」。

而該文對「十匹狼」最重要的質疑,在於「發現其跟52項開放資料間的邏輯關係不夠緊密」,以及「有部分批評顯得不合時宜,或資訊含量太低。至於與政治或政策相關的結論,也與相關會議上所花費的諸多時間心力無關。相對於過去環保或能源倡議團體累積的論述,本計畫在許多議題上並沒有更多突破。」

在這些陳述裏,我認為比較遺憾的是:廖文忽略了我們「破案」的事實。

如前所述,我們研究「缺電」的一個焦點就是:5月31日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得林院長想要重啟核一廠一號機?就這一點,我們在結案報告的第二、三章分別說明了我們的發現和經過。

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林院長曾經說,他是因為看了屬下提供的四張紙的報告,而做了那個決定;他也很樂意讓我們看看那四張紙來研究。當時其他官員說涉及機密,而我們又堅持只看公開的資料,所以沒能看。

後來,我們是透過台電公布的編號22-1附件證明,5月31日那天備轉容量率緊張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3.14GW 的機組大修。所以我們在結案報告(第三章)裏很不客氣地說:

「這些主管台電的官員,從能源局長到經濟部長到政務委員,為什麼不是質問台電為什麼要在尖峰用電期排這麼大規模的大修,反而是要鼓動林院長去啟動核一廠一號機?新政府剛上台的政務委員和經濟部長到底是怠忽職守,還是才上任十天就已經受既有的文化影響了?」

而林院長在8月31日對我們結案報告所做的回應裏,第二點正是確認了我們所言:

「針對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況,我也特別要求台電注意歲修時間的安排,因應氣候劇烈變化,不應該將歲修時間排在用電尖峰的月份。台電也表示明年提早至5月20日完成歲修,避開高用電量時間,避免造成今年5月31日供電吃緊的情形再次發生。」

事實上,不論經濟部,還是其他為台電說話的人,後來的辯解都集中在今年異常高溫提前到來,所以當時已經排定的歲修調整不及。且不論這些辯解有其漏洞,以及未來到底該如何安排歲修排程,至少沒有人否認5月31日的供電緊張,主要原因就在於那天有3.14 GW的機組在歲修。

「開放台電」要解開的第一個「缺電」之謎如此破案,有清楚的線索、證據,還有當事人的承認,廖文中卻完全沒有提及,令人遺憾。

核電利益裙帶

「開放台電」要「解謎」的另一個重點,是想𨤳清是否「缺電」就必須訴之於「核電」。

5月31日的供電緊張,既然是只需要檢討歲修計劃就可以改善的事,為什麼一路誇大為「非啟動核一廠一號機不可」,很耐人尋味。

長期以來,政府與台電一說「缺電」,就要端出「核電」;一說不要「核電」,就要端出「缺電」。到了2008年馬英九即將上台之際,台電更進一步,竟說除了核四,還需要另外再加十個核電機組,換句話說,台灣需要十八個核電機組。所以很多人說「核電」綁架了台電。但怎麼綁,到底是誰在綁,沒有人說得清楚。

這次我們在研究過程找到一絲線索,循線而下,發現經濟部之下,有一個許多歷任部長、次長和其他部會首長擔任過董事長的中興顧問社,其轉投資的子公司和孫公司在承攬台電的核電業務。我們在結案報告第三章《狼與黑手》專寫這件事情和其影響──尤其是經濟部和原能會這兩個台電的主管監督機關,都縱容所屬單位去承攬台電業務,破壞政府治理的原則和倫理。

所以,林全院長在8月31日回應的第一點就說:「對於『開放台電』研究團隊所揭露,各界質疑經濟部、能源局,與中興顧問社、中興工程、吉興工程的從屬關係,以及監督者承攬被監督者業務之不當,我們已經在8月19日(換下原董事長施顏祥)任命中興顧問社新任董事長曾參寶,請他進行評估與檢討。……我們要求他必需重新檢討過去中興工程顧問社及其子公司與台電之間在核電資源利益分配上的從屬關係,杜絕不當利益群帶聯系」(應為「裙帶聯繫」,原本新聞稿誤植)。

這是台灣四十年來第一次有行政院長正式承認:政府部門及其單位之間,有核電的不當利益裙帶聯繫,並且宣示要杜絕。

這個里程碑的大事,在廖文中被淡化,是我感到的第二個遺憾。

廖文承認我們有「針對政府策略、政府與台電周邊組織的關係和批評」,但他質疑這些發現是「非來自於52項資料或會議上的額外發現」。此外,他也認為這些發現沒有新意,說去年就有立法委員質疑台電與包商吉興工程顧問的關係。

中興顧問社和經濟部與台電的錯綜複雜關係,雖然不是從52項資料中發現,但卻是訪問台電董事長朱文成過程中聽出線索所追查而出。說這是「額外發現」而貶低其價值,應不恰當。

至於說之前就有立委質疑台電與吉興的關係,好像我們在重炒冷飯,更有失公允。看結案報告裏整理的廠商關係圖就知道,吉興不過是「中興顧問社」的孫子輩轉投資公司而已,兩者哪能相提並論?並且立委質詢,廠商也只是虛應,不是這次由行政院長證實核電利益「裙帶聯系」之存在,並且矢言改革的意義所能比擬。

總之,我們認為「開放台電」工作結果中最重要的兩點,事實上也是林全院長回應中最突出的兩點,在廖文中卻不見或淡化,是我覺得遺憾的地方。

「不做需求管理」和「V接電壓器」

我們結案報告「結論」所列的「缺電十匹狼」,其相關的證據都寫在結案報告的前三章裏。一般讀者也可以看我另寫的一篇簡要版本。另外,台電公布的52項資料,有些文件名稱和編號和原來有差別,我們也另外整理了一個對照清單

廖文其他看法,我不一一回應,但有兩項可以特別說明一下。

第一,是廖文提到台灣行政院2012年才核定智慧電網總體規劃,所以目前給用電佔六成的高壓電用戶裝好智慧電表,只剩四成的低壓電用戶沒裝,必須兩個月手抄一次電表,如果因而指台電「不做需求管理」,「似乎過於嚴苛」。

事實上,我們不只是指出低壓電用戶沒裝智慧電表的問題,我們同時也指出:高壓電用戶,台電雖說都有裝智慧電表,「但是沒有針對用戶分類,所以與需求管理決策或內部績效考評等攸關決策之資訊,目前均無。也因此,台電也無法進行研究用電行為模式。」光從這一點來說,講台電不做需求管理,也不為過。

第二點說明,和「V接電壓器有關」。

廖文花了相當篇幅,敘述我們對台電提出有關「V接電壓器」的質疑,但也指出以此為例,「有些問題雖然拋出卻未充分闡述;當台電初步回應後,『開放台電』小組也未能再行追問釐清。」

陳謨星博士是「開放台電」顧問團成員,他一直認為台電使用太多「V接電壓器」而有可能造成「漏電」嚴重及其他問題,所以希望研究小組向台電提出這個問題。

而我們在結案報告中,為什麼沒有對台電的回覆繼續追問,其答案就在廖文所提的問題中。

為了𨤳清這個爭議,我們希望回到由數據講話的基礎,所以「研究小組在最後一次與台電的會議上,曾請台電提供『北、中、南各地各有多少具 V 接電壓器,佔各地變壓器的百分比例是多少?每具 V 接電壓器的 KVA 各有多少?可能造成的不平衡有多少?』」而「台電回應指出:現有方法與人口稠密的日本相同,據文獻指出損失率僅有 0.0796%。雖然使用三具單相變壓器或一具三相變壓器供電能提升效率,但因變壓器體積龐大,會影響街景與公共設施配置。」

所以,台電沒有具體回答問題。我們要的是全台灣到底有多少這種V接變壓器,其數量、百分比,以及各自的KVA,但台電回答的主要是V接變壓器的性能與效率。因此,這個討論卡在那裏導致「資訊含量太低」,不是我們的問題。

事實上,陳謨星博士對台電的回應也提出了意見,只不過到8月31日才給我,我也在9月1日特地寄信給台電朱文成董事長,請台電再回覆。但因時間因素,來不及寫進結案報告。現在我也把給陳謨星博士的追問,和我給朱董事長的信,都另外整理貼在我們官網上,請大家參考。

在「V接電壓器」與台電漏電的議題上,我感受到廖文有想要追根究柢的急切。這的確是件重要大事。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先要求台電正面回覆陳謨星博士要求的數據。

卡邦故事激發的研究策略

廖文有很多地方在討論「開放台電」研究小組成員的背景。雖然不像另外一些人,質疑「沒有電力背景的人怎麼來查缺電」,但還是可以看出他對成員過於集中在「財務」和「管理」方面的疑問──尤其在李慕約和方儉退出之後,「成員立場的同質性,可能會影響結論的廣度與周延」。

其實,這是我從開始就設定的方向。我是從1930年代,美國政府如何對付芝加哥黑道超級老大卡邦(Al Capone)得來的靈感。司法系統一直想辦他,卻找不到證據,因為卡邦黑白兩道通吃,芝加哥警界都是他的兄弟,被他買通。最後美國政府從財政部查稅的途徑下手,逮到他逃稅的證據,把他送進監牢。   今天在台灣要查台電的問題,也有類似困難。有關電的生意,台電都獨家壟斷。先不說和台電有生意來往的人,即使學界也不能不讓他三分。

我參與反黑箱服貿的時候,看到很多學者站出來發聲,頂著很大的壓力。但是這次做「開放台電」,才發現這個壓力只大不小。原先同意公開支持我們的學者,下一次聯絡就退縮了;還有人願意支持我們,提供協助,但堅持不能公開姓名。   台電被核電幫綁架,核電幫的勢力又人人皆知,誰敢站出來挑戰?一般人要挑戰,他們就說你沒有專業;專家要挑戰,他們就說你不懂最新發展、沒有數據。到目前為止,學電,而又敢在檯面上站到台電對面、核電對面叫陣的學者,海內外加起來也寥寥無幾。

所以,我們從開始就決定要走不同的路。就像對付卡邦,要改走查稅的路;對付台電,也要改走查他們管理之路。因此我們要查的重點就是:台電身為一個企業,有沒有做好「需求管理」(用電)、「供給管理」(發電和輸配電),以及如何做供需有缺口時(停電)的風險評估和管控。

方儉是「開放台電」研究計劃中不能不提的一個人。最開始,當我想到要走不同的路的時候,第一個找的人就是他。他的想法和我不謀而合,並且在初始階段設定研究方向的時候,貢獻良多。但偏偏在離我們要結案前十天的時候,因為我對方儉在一封信裏提到他另有「佈局」的話有了疑問,要求他做利益揭露,他寧可選擇退出

廖文對方儉有不少質疑,最後也因而有這樣的評語:「這一以公眾福祉為出發點的公民研究,在計畫尾聲卻有個別成員被質疑有牟利陰影,殊為可惜。」

我直到今天都不明白方儉的「佈局」是什麼,也不想預作結論,只是他這樣做的結果不只給「開放台電」研究計劃帶來莫大干擾,對他自己想必也有影響。但我確定他並沒有看到或拿走什麼機密資料,否則我相信台電會第一個跳出來舉報。

負責數據處理的李慕約,則是在研究計劃剛開始沒多久,因為無法參與每週與台電進行的實體會議,就退出研究小組。因為是開始階段,李慕約也和我仔細討論過如何為他的退出聲明等善後,所以沒有引起什麼爭議。

這樣看,到最後階段,我們研究小組成員的同質性是很高,但這並不違反我們一開始就設定從財務、管理著手的策略和方向。何況,任何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團隊合作。就像在職業球賽中,明星如林、各有風格的球隊,經常不如團隊凝聚、密切合作的球隊。

就這一點來說,我感謝研究小組裏李宗黎、林蕙真、陳季芳三位不受最後階段種種動盪影響,堅持到最後完成工作的夥伴。也感謝監督團裏的陳謨星、王塗發、徐光蓉、劉黎兒等各位,他們也是和研究小組一起工作到最後,一起完成了解謎任務,交出結案報告。

「開放台電」可以分享的事

最後,廖文雖然指出「開放台電」許多值得改進之處,說這是一個「尚難被視為值得效法的範例」,但卻也肯定這是一個「實踐開放政府的勇敢嘗試」,並承認「因『開放台電』而起的『台電開放機制』與『台電黑客松』,人們對資訊揭露的重視,以及對機敏資料的判定和保護的相關辯證,才是『開放台電』彌足珍貴得以長期影響社會之處。」

我雖然感謝這些肯定,但是我對「開放台電」到底能留下什麼,可能還不如廖文所寫的那麼樂觀。

正如廖文所說,要「推動資訊揭露、開放資料,與開放政府願景」,還有重重迷霧與障礙。廖舉例說,他自己身為「經濟部政府開放資料諮詢小組的民間委員」,向能源局索取一份與過往核能政策有關,六月以前還可以在網路取得的資料,現在卻被拒絕。這個例子說明,「開放政府」不但往前有障礙,還可能隨時會倒退。

以我自己來說,我雖然肯定林全院長以直球對決的方式,要杜絕核電利益的裙帶聯繫。但是他的決心和執行到底能推進到什麼程度,目前我能說的也只有「審慎地肯定」。

而我們發現「缺電十匹狼」之後,往好處想,如果大家努力,將來不但短期電力調度不會成問題,連提前實現「非核家園」都是可能的事。可是,也正像結案報告中所說:「如果我們任由這十頭狼繼續存在,那可以說,我們不但可能缺電,並且台電根本就會成為一個製造缺電的機制。」

所以我不敢說「開放台電」能留下什麼;我只能說:我希望「開放台電」能分享什麼心得。

這個心得還是和我這幾年所相信的一樣:今天的時代和世界都在劇變,過去的遊戲規則被打破,過去的資產變負債;在這麼大的變局中,民主社會裏的人,光想依賴自己選出來的政治人物解決所有問題,不切實際——不論他是總統還是市長。

所以,如果自己當真認為某個社會議題是緊急、重要的,那就該親自投入、督促政治人物來改善。中央級的議題就和中央政府,地方級的議題就和地方政府。不要怕自己的力量不夠、人手不足,更不要怕挑戰權威,在一切公開、透明的立場上,邀請大家一起參與來推動更開放的政府,也監督他們不要倒退。大家需要參與政治,和政治人物一起協同合作,是台灣民主政治發展來到今天這個階段的必然。

我們親身參與改善社會的過程,不只是在享受民主發展的成果,也是對社會的回饋。希望更多人投入自己關切的領域,為這個社會共同努力。

(本文發表於9月29日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929-opinion-rexhow-OpenTaipower/)

 

http://opentaipower.net/?p=527#more-527

2016 年 9 月 28 日,10:39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陳謨星回覆台電有關 V 接變壓器的意見

由於台電迴避我們的問題,沒有提供這些數據,所以陳謨星博士對台電的回應也提出了他的意見,只不過到8月31日才傳來,我們也在9月1日特地寄信給台電朱文成董事長,請台電再繼續回覆。但時間因素,來不及寫進結案報告。

以下是9月1日當天給朱董事長的信,以及陳謨星回應的內容。

 

朱董事長:

我25日請教為何台電網站上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何再度有頁面的數據不一致,多謝台電已經回覆我作了修正,之後再生能源占比統一為9.8%。

我也已經把這一段寫進結案報告的修訂版。再請指教。

另,有關台電回覆V接變壓器的說明,我已轉交陳謨星博士。
http://data.taipower.com.tw/opendata02/apply/file/d051001/0809/%E7%B7%A8%E8%99%9F8-1%E9%99%84%E4%BB%B6R0.pdf

他也要我轉交他的回應意見如附件。想您與他很熟,可請直接聯絡。

由於我們開放台電的工作到9月1日也全都完成,所以在此向您致謝。這段時間和台電同事一起工作,受益很多。

如有什麼事情,再請寫信給我。

感謝,並祝
如意

Rex

附件:陳謨星對台電回覆V接變壓器說明的回應

陳謨星對台灣電力公司配電部門的回答,有六點。

第一點,真理是,一個完全平衡的電力系統,如果裝上VV連接的變壓器,這個系統就完全變成不平衡了。

台電說,裝VV連接變壓器,和系統平衡與否無關,請他們拿出證據來。
也許我可以解釋他們是怎麼回事。台電根本從來不考慮平衡與否,因為從我所知,台電對於 ABC 三線上,哪一個用戶接在哪一條線,根本沒有資料。台灣的配電線路,在作業時,哪條線方便,就接哪一條線,每月收了電費也無法知道哪一條線路是成長或減少。所以,一個不平衡的系統再加VV連接,也不過是更加不平衡,當然就不算一回事。

第二,看台電的說明,好像知道他們配電損失是多少。如果是,請他們拿出證據。如果算出來的,請把詳細計算辦法交出來。如果是量出來的,請告訴我們如何測量出來。基本上,要算一個不平衡的電力系統的系統損失的話,不但要算 ABC 三線,每一條線的損失,並且必須算到地線與地上漏電的損失、變壓器的「鐵損」,還有至少三次的「斜坡損失」。至於如果是量出來的話,那請詳細告訴我是怎麼量出來的。

第三,配電線路的不平衡集合起來,會影響高壓線路的不平衡,高低壓線路,所有三相馬達會因而多耗電。要知道,三相馬達會耗多少電,不是台電講的那麼小。每一個馬達因為負序所多耗的電,完全要看馬達是用在什麼地方,譬如風扇、抽水、壓縮,constant torque,variable torque 等等,都不同。同時,馬達是在full load、overload、light load等等,也不同。再者,台電配電部門所量的電壓只有長度,沒有角度,並且,那些電壓是經過變壓器 tap 調整以後的電壓 。照我看,配電部門全是外行。

第四,台電一方面說缺電,其實一方面又在丟電。尖峰時缺電最多,但尖峰時丟電也最多。但台電從不承認。如果台電真不承認他們有丟電,請他們書面寫下他們從不丟電。我看到他們書面後,會設法提出反證,讓他們無話可說。
第五,2001年的核三廠事件,差一點使南台灣全部報銷。核三事件第一警報,是負序電驛(relay) 的動作,但台電說與負序無關,完全是開關毛病。最近的核二廠事件,是因為零序電驛 動作,但台電又說與零序無關,完全是避雷器毛病。台電不但丟電,還要玩命,現在是不是要仔細看看,台電不平衡對於台灣老百姓的安全與經濟。

第六點,台電的VV連接,當然不是台電發明的。我可以告訴大家,美國德州人口和台灣相同,面積比台灣大五十倍,像德州的西瓜田需要抽水灌溉,為了經濟,其配電線,二十英哩到五十英哩常見,最長的配電線路有七十英哩。在這種不得已情況下,所以德州也有用VV連接。阿拉斯加面積比台灣大百倍,人口僅三十萬,那個地方的配電,更是不得已要用VV連接的送電辦法,即使線路損失高達50%也得忍受。而台電說,日本人有用,所以台灣就可以用,我覺得有點肉麻。

 

http://opentaipower.net/?p=511#more-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