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K 健康/醫療/社會

2024 年 4 月 28 日,21:27

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今天去一家開了三十多年的醫療器材店,和老闆聊天。我問他最近生意如何,他說競爭激烈、利潤微薄,過去做一萬元的生意賺的錢,今天要做七萬元才抵得上。
我說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可以想像,可是現在做七萬元生意才抵得上過去一萬元很難想像。
他說是啊,看看我騎的scooter,說:「像你這台車,過去我賣一台就賺飽了。現在簡直只能賺個手續費。」
我安慰他:「你這也是功德生意啊。」
出來後兩個感想:一,今天真是什麼生意都不好做。二,臺灣身障者的便利和福利確實改善很多了。
大家都加油吧。

Keep reading

2023 年 7 月 3 日,20:33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L 人物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P 隨筆
在台灣的MeToo聲中,我想起選擇結束自己生命來明志的林于仙。
今天7月3日,正好是她去世三周年。
1.
我和林于仙通過一次話。
2015年,我因為要寫長照相關的文章,向相關專家請教有沒有年輕世代樂於以長照做長期生涯規劃的人。因而被介紹當時去日本專門進修失智症患者照護的林于仙,在網路上訪問過她一次。
雖然沒見過面,通話就可以感受到她是個陽光女孩。
五年後,2020年突然在新聞上看到林于仙在新北市衛生局工作地點跳樓自殺,非常吃驚。
後來看她臉書上的遺書和一些報導,許多場景是很令人扼腕的。

Keep reading

2023 年 7 月 1 日,23:01

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1.
「世上有三種人。會魔法的巫師、不會魔法的麻瓜、還有妄想自己會魔法的神經病。我始終認為自己是第二種人,用合乎邏輯的方式,將古人的經驗重組然後拿來應用。但是在其他人眼裡,要不認為我精通各種魔法,就是認為我在裝神弄鬼自欺欺人。
「我建議讀者朋友們或許可以放鬆心情,帶著獵奇的眼光閱讀本書。接下來的章節,您將會看到許多匪夷所思,近似於鄉野奇譚的玩意兒。準備好了嗎?我要開始說故事了。」

Keep reading

2022 年 12 月 22 日,22:47

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中國陝西省最北部,有一個府谷縣。前天12月20日,府谷縣公布當天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是2,849人。
同一天,中國的國健委公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總共新增確診病例3,101例。
府谷縣人口26萬人,佔全中國人口14億人的萬分之二,染疫確診人數卻佔了全中國百分之九十二。
除了府谷縣之外,全中國只有252人「陽了」。
但這和網上看到北京、上海大批大批的人哀號自己或親友染疫,又各地瘋搶各種藥品的情況很不搭。
同一天,國健委公布全中國「無死亡病例」,但這和外媒、網上看到各地殯儀館、火葬場突然比過去平日暴增好幾倍的火化件數相比,也是很不搭。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都在擔心中國不透明的染疫及死亡人數會造成新的危機。
一旦短時間內中國有幾億人染疫,會給病毒形成變種的機會,再造成新的傳播。
世界其他地方都在解封,準備迎接新的未來的此刻,大家又要因為中國不知會演變出什麼新的病毒而屏息。
2.
也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出版了記錄2020至2022這三年發生在臺灣的事:《記疫》。
2020年9月,清大的林文源教授來找我,談到他參與國科會一個計劃,負責做了一個「記疫」網站,一直在搜集臺灣社會各方面在應對這場疫病的思考和行動。接著他希望再邀請專家學者來參與討論,再出版一本書。
當時世界許多地方雖然都在疫情的煎熬之中,但是臺灣防疫有可觀的成果,社會也處於相對比較自在的狀態,所以許多人都已經開始用一種接近「總結」的語氣在歸納疫情,甚至也很快就有書出版。
但是林文源教授和他的工作團隊一直持續進行資料的收集、研討的進行。不久,我們就進入了2021年5月的疫情破洞風暴,接著開始新的階段。
所以這本書的出版時機,一再延後。
出版的範圍也一再擴大。不只在準備演講和書,除了網站還有Podcast,並且林文源教授從國科會又找到支持,請CNEX 製作了一部共三集的紀錄片《記疫臺灣》。
整個計劃累積了數百個組織與上千名作者的參與。
這樣,一直到2022年的12月,隨著台灣社會全面解封,進行了三年的這個計劃也終於確定可以告一段落,《記疫》也出版了。
3.
《記疫》的副標題是「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綜論臺灣抗疫之路的思辨軌跡與局勢演化,深刻記錄三年疫情的多面社會現象與省思,從試煉中累積臺灣社會未來面對重大危機的共同基礎。
整本書分八個主題:「經濟與科技新常態」、「後疫情時代的自然、生態與風險」、「後疫情社會的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心靈與情感的新日常」、「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防疫第一線新日常」、「後疫情國際衛生治理與臺灣定位」、「後疫情共同體的心理社會價值」。
每個主題分「記疫風景」、「人社分析」與「行動記疫」三個單元,從數百個組織與上千名參與作者中集結了22位學者及數十名作者的寫作。
4.
人類只要還存在,還在前進,就不可能不受疫病的衝擊。對於這種衝擊,有些人看作是攻擊,所以要以消滅病毒為目標;有些人則看作是提醒,由病毒來提醒人類一些該注意的事、該調整的作為、該改變的面對世界的心態。我屬於後者。
但不論是把病毒帶來的衝擊看作是攻擊還是提醒,有一件事應該是共同的。那就是要記住教訓。只有在我們記住教訓之後,才可能在未來再度遭受打擊或提醒時,能以比較小的代價再往前邁進。
從這個角度看,「記疫」這個書名很有力。而林文源教授為這本書寫的序,題目是:<「記疫」有三種練習>:
* 記疫做為「集體參與」的練習
* 記疫做為「共存」的練習
* 記疫做為「認識在地」的練習
這也把這本書的核心要點都說明了。
如果大家都能「記疫」,那即使我們面對接下來還會繼續變異的病毒,仍然會因為做好這些練習而比較有應變的底氣,不致於自陷危局。
慶幸我們在臺灣可以「記疫」。
中國的國健委公布,12月20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總共新增確診病例3,101例。無死亡病例。 這和網上看到北京、上海大批大批的人哀號自己或親友染疫,又各地瘋搶各種藥品的情況; 以及外媒、網上看到各地殯儀館、火葬場突然比過去平日暴增好幾倍的火化件數相比,都很不搭。

 

 

12月20日,中國陝西省最北部的府谷縣當天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是2,849人。 府谷縣人口26萬人,佔全中國人口14億人的萬分之二,染疫確診人數卻佔了全中國3,101人的百分之九十二。 除了府谷縣之外,全中國只有252人「陽了」。

 

 

 

記疫」這個書名很有力。而林文源教授為這本書寫的序,題目是:<「記疫」有三種練習>: * 記疫做為「集體參與」的練習 * 記疫做為「共存」的練習 * 記疫做為「認識在地」的練習 這也把這本書的核心要點都說明了。 如果大家都能「記疫」,那即使我們面對接下來還會繼續變異的病毒,仍然會因為做好這些練習而比較有應變的底氣,不致於自陷危局。 慶幸我們在臺灣可以「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