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24年9月13日,22:12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永劫不死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精神上的不朽。」
三十六歲就去世,死後超過一甲子被人刻意遺忘的黃土水,終究證明自己的先知。
黃土水(1895-1930)是第一位留學日本學習美術的臺灣學生,也是第一次有作品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臺灣藝術家(前後共入選過四次!),被譽為「點亮臺灣現代美術曙光的天才」。
黃土水留下來的雕塑作品雖然不多,但是每一件都深深體現著他所說的:「雖然講藝術無國境的差別,佇任何所在攏會當創作,毋過終其尾猶是會懷念家⼰出世的⼟地。咱臺灣是美麗的島嶼,閣較予⼈懷念。」
他英年早逝,二戰之後臺灣又因為在國民黨主政之下對本土意識的壓抑,所以黃土水這個名字就長期湮沒於種種政治禁忌之中。直到近四年來北師美術館和國立臺灣美術館接續三場展覽,才讓許多臺灣人再度或首度認識這位活躍於百年前的藝術先驅,也重新被他所留下來的雕塑作品所震撼。其中〈甘露水〉得以重見天日的過程和背後的故事,尤其震動人心。
去年黃郁欽創作了「日治時代臺灣人物」繪本系列第一本書:《兩撇喙鬚醫生——賴和》。《寂寞的天才—黃土水》則是黃郁欽的最新著作。
黃郁欽說他有感於百年來重要的臺灣人物,史料佚失多,傳承傳頌少,使得當代臺灣人、新生臺灣學子都不熟悉我們自己的先人和我們自己的歷史。因此他創作本系列皆以臺文書寫,同時附上臺語朗讀音檔以及全書華文翻譯。不管成人、兒童,或親子共讀,都是非常適合的讀物,可以一窺黃土水雖短但璀燦動人的一生。
此外,在美術畫面表現上,為呼應黃土水的雕塑家身分,作者全書採用採拼貼技法來組織畫面。塊狀的紙張顏色,剪貼的樸拙邊緣和線條——這些拼貼的畫作經過照相掃描後,不管是人物或是場景,邊緣多了一點陰影,更具立體感,讓全書視覺上呈現不同於手繪的趣味。
黃郁欽表示:「繪本是許多孩童認識這個世界最初的方式,我希望透過繪本讓孩子們對這些臺灣歷史人物留下印象,開啟他們的好奇心,進而對這些人物有更深入的認識。」
他說也說,「我希望讀者不限於兒童,也包括所有還沒機會認識他們的人,大家一起重新建構屬於臺灣的歷史和文化精神。」
是臺灣人,攏應該知影黃土水是啥人;做伙來用這塊土地的語言來認捌黃土水!
—————————
《寂寞的天才──黃土水》各地新書分享會
💁‍♂️ 主 ​ 講 »» 黃郁欽

#宜蘭場|9/14(六)14:30-16:00
地 ​ ​ ​ 點|嶼伴書間(宜蘭縣壯圍鄉大福路二段335號2F)
報 ​ ​ ​ 名|https://reurl.cc/OrvDZD

#新北場|9/21(六)15:00-16:00
地 ​ ​ ​ 點|誠品生活新店4F光合廣場(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三段70號4F)
報 ​ ​ ​ 名|https://reurl.cc/oy7453

#新竹場|9/22(日)14:30-16:00
地 ​ ​ ​ 點|故事畔(新竹縣竹北市勝利十二街276號1樓)
報 ​ ​ ​ 名|https://reurl.cc/RezDpg

#高雄場|10/05(六)16:00-17:30
地 ​ ​ ​ 點|小樹的家繪本咖啡館(高雄市苓雅區林南街16號)
報 ​ ​ ​ 名|建置中,敬請期待

#臺中場|10/19(六)14:30-16:00
地 ​ ​ ​ 點|梓書房(臺中市西區福人街89號)
報 ​ ​ ​ 名|建置中,敬請期待
黃郁欽

2024年9月11日,20:28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今天金鼎獎頒獎,感謝評審對《種子和風》、《有蚱蜢跳》的肯定,得以❝ 榮獲圖書插畫獎 ❞
大大恭喜王妤璇和吳睿哲!也感謝楊士毅對《種子和風》的共同參與!
┈ ┈ ┈ ┈ ┈ ┈┈ ┈┈ ┈ ┈ ┈ ┈ ┈
🌱《種子和風》#王妤璇 得獎感言金句:
┈ ┈ ┈ ┈ ┈ ┈┈ ┈┈ ┈ ┈ ┈ ┈ ┈

「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曾經在探尋自我意念,身旁也會出現相伴旅程的其他角色,所以當我看見這文本的時候,也看到了一部份的自己。」

「跟著故事的發展,我試著用顏色以及造型來表達情感的流轉,書中可以看見隨著種子它的心境轉換、色彩是會不斷流動的,初期會有豐富多變的地景,也有幽暗的情感轉折,最後透過成長理解呈現出溫暖開朗的色調。」

「這對於繪畫創作者來說,是很大的肯定。」

┈ ┈ ┈ ┈ ┈ ┈┈ ┈┈ ┈ ┈ ┈ ┈ ┈┈
🦗《有蚱蜢跳》#吳睿哲 得獎感言金句:
┈ ┈ ┈ ┈ ┈ ┈┈ ┈┈ ┈ ┈ ┈ ┈ ┈┈

「我從小到大身長在一個喜歡分類與定義的社會,但我認為很多事情沒有標準答案;
我很感謝每一個向我回饋的讀者,看懂的或看不懂的都好。」

「身為一個作者,我的工作就是把話說出來,交棒給讀者把話接下去。」

「在這個快速嘈雜的年代,能用自己的步調做一本書,是很不容易的。」
✰…✰…✰…✰…✰…✰…✰…✰…✰…✰
期盼大家都能持續透過閱讀,支持臺灣優秀的創作者✨✨✨

※ 圖片截自第48屆金鼎獎頒獎典禮 Live直播
🎖️📖 金鼎獎|#金鼎獎|#有蚱蜢跳|#種子和風|#大塊文化|#image3

2024年9月11日,14:39

A 工作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各位朋友:
近年來,臺灣創作的Picture Books 和 Comics 在相關的國際大獎,及國際版權的銷售上,迭創佳績。
文化部今年起辦理 Books from Taiwan(BFT) 2.0 文化黑潮之拓展臺流文本外譯計劃,劃分「文學/非文學」,及「漫畫/童書與繪本」兩大類來徵件,挑選具有國際版權銷售潛力之臺灣原創出版品,予以翻譯並加多方向推廣版權銷售。
現在2025年Books from Taiwan 2.0第一期的徵件期程自9月6日起開始,至10 月7日截止,也將在9月12日下午舉行徵件線上說明會,下午2點到3點是「文學/非文學」類,3點到4點是「漫畫/童書及繪本」類。
在3點開始的「漫畫/童書與繪本」類說明會上,除了解釋報名機制外,我也會整理最近訪問幾位國際專家的意見,請大家參考這些專家對臺灣 Picture Books 和 Comics 創作者如何更進一步打進國際市場的建議。
我訪問的人有:
Picture Books類
Grazia Gotti (波隆那兒童書展顧問),數十年觀察國際Picture Books創作趨勢,對臺灣的創作有特別的關心。
Davide Cali(圖際知名繪本編劇),與世界各國創作者有豐富的合作經驗,以及銷售國際版權的心得。
Comics類
Loo Hui Phang(布魯塞爾ESA Saint-Luc大學漫畫系教授),長期創作並評論,也是用兩年時間協助《OKEN:詩的端倪》成為今天面貌的重要推手。
Didier Pasamonik (法國著名漫畫評論家),長期觀察國際漫畫創作趨勢,也關注臺灣的漫畫創作環境。
希望這些建議對有興趣進軍國際市場的創作者有所助益,即使今年一時還沒有作品參加的人,也可以及早進行明年或未來的準備。
謝謝大家。
附註:明天線上說明會的報名方法: https://bit.ly/3XlIk4z
文化部的徵件說明,連結在這裡:https://bit.ly/47oVgLu
郝明義 謹啟

2024年9月7日,22:42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O 活動與新聞報導

「名人書房」詹慶齡訪問了蘇經天博士,談他所寫的《新AI 與新人類》。
《新AI 與新人類》是我們去年九月出版的。這一年來,在我陸續接觸一些和AI相關的知識的過程裡,非常受惠於蘇博士寫這本書所提供的一些基礎。
蘇經天從腦神經科學的專業出發,不只從包含科技但不限於科技的層面透視了AI 核心觀念及作用,也回頭對人類可以如何審視自己、展望未來,有架構性的建議。
對我來說,在了解人類如何幫助AI 進行認知壓縮與知識還原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從出生到長大到今天,原來也無時無不刻不在進行認知壓縮與知識還原,充滿趣味及啟發。
謝謝慶齡的訪問。請大家看一下蘇博士現身說法,也推薦大家讀《新AI 與新人類》。
名人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