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玻璃心和感光紙的作用

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玻璃心和感光紙的作用】

今天下午《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的新書發表會,我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很鈍感的,像我。另一種則是很敏感的,像吳曉樂。

她在書裡說自己是這樣的:

「對妳而言,人情寒暄底下的伏流,不知道為什麼,妳就是能聽見那些微弱的潺潺聲響。…..只要心思緩緩沉降,仔細凝睇眼前的光景,那些人與人之間的乖離與疏和,彷彿鳥,妳辨見了尋常人看不見的顏色。」

發表會上她說本來這種敏感讓她覺得自己是玻璃心,不知怎麼是好。但後來讀了一本書,發現作者的玻璃又要比她更細碎不知多少,於是才「第一次那樣鮮豔地察覺到,這世俗之上,有一些志業恰好專屬於那些,心如同感光紙的人。」

讀過曉樂之前著作的人,看我引用她這些句子,應該會體會到她這次寫得有什麼不同。

沒錯。這本書的文字,有著和前兩本不同的吸引力。

曉樂說她這本書和前兩本不同,有意寫得很偏。她說的「偏」是說非常自己,非常女性的角度。可是我從拿到書之後就放不下手。一方面是因為她寫得誠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文字的引動。

譬如,看她寫自己的敏感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可能妳的幅寬只比尋常人才多上一公分,但生命中眾多哀樂就跟著那一公分,如同爆滿的廣告傳單,隨著取遞而散落一地,不多看一眼都不行。」很渲染。

再看一段她怎麼寫自己月經的感受:

「曾有男人試著要我形容這份感受,我答,如同脊椎被從中抽了一節,有些臟器得不到足夠的支撐於是沉墜,壓迫起妳的下腹,身體全數的肌肉為了應付這位移而過度緊張,不時傳來惱人的痠刺感,最後連頭也無可厚非地泛疼了起來。」很精準。

下午新書發表會之前,我避雨去了一家飯店,讀曉樂的書。出來的時候飯店一位侍者幫我開門,看到我Scooter上放的書,問我這是誰寫的。

我說是很好看的一本書,看他還想問什麼,我就送他了。
祝那位先生讀得愉快,也希望大家讀曉樂的這本書各有享受。

後記:我剛才本來剪了一支這本書的「歌舞片」也貼在臉書上,但是因為沒注意到解析度不夠,所以很快又刪掉了。等重做之後再貼出來。

星期六,如果你偏偏不喜歡的話

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星期六,如果你偏偏不喜歡的話】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 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金庸小說《白馬嘯西風》結尾李文秀的這句話,是吳曉樂新書書名的靈感來源。而英文書名 But It’s Really Not for Me 則從另一面呼應。

新書簡介裡這麼寫著:

「對於理想人生的歌頌,似乎只有一種曲風。…..你以為那是老調,老調卻在新時代不斷重彈。…..吳曉樂以細緻誠摯的眼光,由世紀之交女性的成長經歷、見聞感受出發,寫社會,寫家庭,也寫自己,藉二十一篇散文刻畫光亮後的暗影、暗中的微光,記下世界予我們的顛顛簸簸、坑坑疤疤,同時認認真真地提問:

「那些很好很好的,可不可以不要呢?能否准允我們唱起新曲,走不同的路?…..」

而推薦人楊隸亞說得很好:「吳曉樂的散文質地,像有人在暗桌下伸腳過來勾你。一勾就中。有些人勾到地老天荒腳抽筋也沒用,這是天分啊。」

六月一日,星期六,下午三點,在誠品信義店三樓 Forum,有《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的新書發表會,邀請每一個不想重彈人生單一曲風的人參加。

新書發表會詳細資訊請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305940682982064/

 

去年十月就攤開來的戰略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看看五月美國的這麼多動作,再回頭看看去年十月彭斯的演講,他們有一套很清楚的戰略。

戰略的起因說得很清楚:

『北京正在以更為主動和脅迫性的方式動用這種力量,干預美國的國內政策和政治。

『今天,中國共產黨政府正在獎賞或脅迫美國的工商企業、電影製片廠、大學、智庫、學者、記者、地方、各州和聯邦政府官員。

『最惡劣的是,中國發起了前所未有的行動,以影響美國公眾輿論、2018年選舉和2020年總統選舉前的環境。…….

『北京還在採取步驟,利用自身經濟槓桿和巨大市場的誘惑力,對美國商界施加影響力。

『北京如今要求在中國經營的美國合資企業在公司內部建立他們所謂的「黨組織」,讓中共在聘僱和投資決策上擁有發言權甚至否決權。…..』

戰略的內容也完全攤在桌面:

『在我們回應中國的貿易行為之際,我們將持續要求與中國建立自由、公平和互惠的經濟關係。我們將要求北京打破貿易壁壘,履行義務,全面開放經濟,就像我們開放我們的經濟一樣。

『我們將繼續對北京採取行動,直到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的行為永遠消失。我們也將繼續堅定立場,直到北京停止強制技術轉讓的掠奪性作法。我們將保護美國企業的私有財產利益。…..

『為了推動我們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願景,我們正和整個區域中與我們有著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建立更強的新連結,從印度到薩摩亞皆是。我們的關係將源於夥伴關係的尊重,而非統治。』

後面還有一句話很有意思。彭斯在強調美國將堅持到底之後,還特別加了一句:『中國應該知道,美國人民及兩黨民選官員都很堅定。』

兩黨。

CNA.COM.TW|作者: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今天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發表演說,批評中國從安全到貿易等各領域都展現侵略態勢。以下為彭斯演說的全文翻譯。

17天裡發生的事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5月8日,美眾院無異議通過《2019台灣保證法》。

5月13日至21日,國安會秘書長李大維訪問美國,「並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舉行台美斷交後首次雙邊國安顧問會晤,台美雙方高階官員也首次一同與台灣邦交國官員舉行正式會晤。」

5月25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正式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

相關新聞:

台美關係的提升已讓藍營的傾中策略破功
http://bit.ly/2K4pw5K

台美舉行斷交後首次國安顧問會晤 http://bit.ly/2YTmtBT

北美事務委員會正名 涉外人士:3個首次意義重大
http://bit.ly/2X5RIsR

從文字到圖像的兩晚

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昨天晚上在紀州庵和嘉義大學的 王清思教授對談杜威及他對今天的意義。王教授是研究杜威的專家,聽了受益很多。

她引用杜威在1894年一封信裡的話:「當你想到數以千計的學童在芝加哥的學校裡,年年這樣地被摧殘,就足夠讓你想要走出家門,好比加入拯救軍部隊一樣,在街上狂呼救人」。
看台灣今天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昨晚回家後,就再讀一遍《杜威的三十二堂課》。

今天晚上在 王大閎書軒 DH Café 聽 Croter Hung洪添賢 從《鱷魚的一天》和《大開眼界》談繪本中的生命色彩,他從漫畫與繪本之分,談到繪本裡文字與圖像的作用,準備得熱情又誠懇。我也因為他今天提到羅蘭巴特的一些觀點,勾起想多了解一下這個人的興趣。

很豐富的兩個晚上,感謝兩位講者,以及所有參與的聽眾和讀者。

 

星期六晚上 在王大閎書軒 DH Café。左邊這位是Croter。

 

星期五晚上在紀州庵。昨晚講完後忘了和聽眾合照。中間這位是王清思教授。右邊是會後一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