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23 年 5 月 1 日,13:50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曾聖光的母親⋯在返抵國門當天的記者會上強調:「他(曾聖光)無法忍受,做不到袖手旁觀。這就是他的執著,讓我感覺有一種人,寧願為信念犧牲,也不願活在不公不義的世界」。
⋯⋯⋯⋯
烏克蘭台灣論壇把曾聖光稱為「永垂不朽的台灣英雄」。烏克蘭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列日科(Oleksandr Merezhko)轉推寫道:「榮耀歸於英雄!我們絕不會忘記曾為捍衛烏克蘭、台灣和全世界自由與民主而犧牲性命的台灣英雄(曾聖光)。」
烏克蘭勇氣勳章表彰處於生命危險之際,拯救人們和有價值物品的勇氣及英雄主義行為。該勳章由1996年時任總統庫契馬(Leonid Kuchma)設置,不分國籍皆可獲頒此勳章。

2023 年 4 月 29 日,22:01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疫情三年,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
自己在家下廚,親手調理飲食的人多起來,是一個例子。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越來越多人親近植物。
不只在窗台增添花葉綠意的人多,在自己陽台、院落栽出茂密林木的人也多。
在疫病隔離出的孤寂中,植物成了心靈療癒的最好寄託。更別提還有越來越多人更務實地對待植物,讓自種自用的食材也成為身體營養最安心的來源。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和古碧玲討論後,決定把5月6日的對談主題定為「在樹與花之間的力量—-植物的生命力講座」。
2.
我們對談的第一個方向,會是如何從真實生活裡體會由植物衍生的美感、美學,接納植物開放給每個人的啟示。
古碧玲認為植物在提醒我們三個「去中心化」。
第一個,是去「人類的中心化」—不以人類為萬能,而重新認識看似柔弱的植物的力量。
第二個,是去「植物的中心化」—不限制自己欣賞植物的眼界。
第三個,是去「掌控的中心化」—體會植物與後代的關係,父母以新的視野看待子女的養育。
3.
我們對談的第二個方向,會是如何從繪本閱讀中體會許多創作者為什麼喜歡透過植物來敘事的用心,感受植物圖像故事的美感與啟發。
為什麼人類對自由的追求,以《藍色大樹》這樣的故事來表現的時候特別有力;為什麼人類對於愛情的憧憬,以《白花之愛》這樣的故事來表現的時候特別動人。
4.
最後,我們會回到森林中的秘密,從《尋找母樹》的科學新發現,探討為什麼植物在地底下互相連接、滋養,以及最後為什麼其實萬物都相互聯接,以及每個人可以從自己窗台上、陽台上做一件事開始,就可能給自己的命運打開了新的門戶。
5.
5月6日的這場講座地點,在101大樓5樓的双融域多功能廳。這個廳有一面長達9公尺的寬銀幕牆。可以表現超長寬幅的壯觀畫面,也可以表現多格相聯的說明畫面。
今天中午我特別去現場測試一下如何使用,接下來幾天要好好思考在我們進行對談的過程中,如何善用這個特殊空間設備,從圖像及影像上把植物的力量呈現出其他演講地點表達不出的效果。(這個周末要做的事可真的是太多了。^^)
6.
這場講座的講者之一古碧玲,是《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所以,用比較嚴肅的角度介紹她,就是「先後任職於政經媒體、網路、廣告、基金會等,常用文字傳遞想法、溝通理念,偶寫藝評,更想用植物、畫畫與世界對話。長期關心生態環境。」也是《不知道的都叫樹》的作者。
用她自己比較自在的角度介紹,則是:「自許各界局外人,雜看雜學雜讀,自己思想;生活重心為食物、讀物、植物與藝術,既怕吵又過動,好美好奇好勝怕無聊,喜新戀舊。」
沒聽過她談植物之美與力量的人,請不要過這一場。
即使沒聽過她談植物之美與力量的人,也請不要錯過這一場。我和她在三十多年前結識,前年疫情期間也承蒙她指點,多少也開始了一段我在陽台上和植物一起的生活。這樣我和她對談起來,應該會有些不同的火花。
尤其在九公尺長的寬銀幕展現圖像和影像的加持下,希望能給大家留下一些特別的印象。
歡迎大家下個星期六,5月6日來聽這一場「在樹與花之間的力量—-植物的生命力講座」。
相關報名資訊在下方。
▌講座日期:2023/5/6(六)15:00~17:00
▌主題:「在樹與花之間的力量—-認識植物的生命力」
▌地點:双融域AMBI SPACE ONE(台北101五樓 觀景台售票口旁-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7號5樓)
▌主辦單位:大塊文化、科文双融、双融域AMBI SPACE ONE
▌票價:350元。用101大樓當日消費發票可折抵100元。
▌購票:1. 網路購票連結請見留言區。2. 可現場購票。
*歡迎企業、團體、旅行社洽談專屬優惠方案或團購需求,即刻電洽双融域:02-2700-2118分機305或307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
101大樓5樓的双融域多功能廳。這個廳有一面長達9公尺的寬銀幕牆。可以表現超長寬幅的壯觀畫面,也可以表現多格相聯的說明畫面。

 

今天中午我特別去現場測試一下如何使用,接下來幾天要好好思考在我們進行對談的過程中,如何善用這個特殊空間設備,從圖像及影像上把植物的力量呈現出其他演講地點表達不出的效果。 這張圖取自伊朗畫家Amin Hassanzadeh Sharif的作品《藍色大樹》。

 

古碧玲認為植物在提醒我們三個「去中心化」。 其中之一,是去「掌控的中心化」。

 

最後,我們會回到森林中的秘密,從《尋找母樹》的科學新發現,探討為什麼植物在地底下互相連接、滋養,以及最後為什麼其實萬物都相互聯接。

 

古碧玲,是《上下游副刊》總編輯、全民食物銀行協會理事長。所以,用比較嚴肅的角度介紹她,就是「先後任職於政經媒體、網路、廣告、基金會等,常用文字傳遞想法、溝通理念,偶寫藝評,更想用植物、畫畫與世界對話。長期關心生態環境。」 用她自己比較自在的角度介紹,則是:「自許各界局外人,雜看雜學雜讀,自己思想;生活重心為食物、讀物、植物與藝術,既怕吵又過動,好美好奇好勝怕無聊,喜新戀舊。」

 

世界無從掌握的事太多。幸好,每個人可以從自己窗台上、陽台上做一件事開始,就可能給自己的命運打開新的門戶。 前年我在黃湘玲和古碧玲的指點下,也開始了和植物接觸的生活,也有了插花的嘗試。

 

▌講座日期:2023/5/6(六)15:00~17:00 ▌主題:「在樹與花之間的力量—-認識植物的生命力」 ▌地點:双融域AMBI SPACE ONE(台北101五樓 觀景台售票口旁-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7號5樓) ▌主辦單位:大塊文化、科文双融、双融域AMBI SPACE ONE ▌票價:350元。用101大樓當日消費發票可折抵100元。 ▌購票:1. 網路購票連結請見留言區。2. 可現場購票。 *歡迎企業、團體、旅行社洽談專屬優惠方案或團購需求,即刻電洽双融域:02-2700-2118分機305或307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

 

疫情三年,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 自己在家下廚,親手調理飲食的人多起來,是一個例子。 另外一個現象,就是越來越多人親近植物。 不只在窗台增添花葉綠意的人多,在自己陽台、院落栽出茂密林木的人也多。 在疫病隔離出的孤寂中,植物成了心靈療癒的最好寄託。 更別提還有越來越多人更務實地對待植物,讓自種自用的食材也成為身體營養最安心的來源。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我和古碧玲討論後,決定把5月6日的對談主題定為「在樹與花之間的力量—-植物的生命力講座」。 (古碧玲的插花)

 

 

2023 年 4 月 27 日,23:00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位於台北101大樓五樓的双融域,將於4月29日(六)起,上演「在樹與花之間—-花艷.花宴」的沉漫式動畫體驗。這可以說是擴大版的「植物情人」動畫體驗,其中由夢想動畫再新增加了「夢想花」的部份,讓觀眾有更豐富的體驗。
今天下午,先在双融域舉辦了記者會。我致詞的時候,說這件事情發生在双融域特別有意思。因為双融域自我期許要融合科技與人文,而夢想動畫和大塊文化在這個沉浸式動畫體驗的合作本身就是科技與人文的結合,現在發生在双融域,格外有意義。
双融域空間有高雄場地的三倍大,體會起來的感覺又不同。黃湘玲隱居花蓮玉里,本來只是在一張張畫紙上的作品,成為書之後,轉化為沉浸式動畫體驗,再由高雄而台北,固然是她自己的神奇之旅,也給所有堅持內容價值的人鼓舞。
非常感謝促成這些機緣的一切,以及跨界夥伴們帶來的能量與活力!高雄產策會的夥伴,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及他的團隊,双融域副執行長周琍敏、Fina及她們的團隊,都讓我學習太多。感謝。
五月在双融域還有主題書展,並有三場講座與活動。會再另文介紹。
沉浸式動畫體驗資訊如下:
————————————
【光影沉浸影院】在樹與花之間—花艷‧花宴
▌演出時間:4/29~5/7, 5/12~5/14, 5/19~5/21, 5/26~5/28
12:00~21:00(最後入場時間:20:00)
▌地點:双融域AMBI SPACE ONE(台北101觀景台售票口旁)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7號5F
▌票價:$250元
持台北101觀景台當日票券享免費觀展
持台北101購物中心當日消費憑證享加購優惠$100元(限現場購票)
—————————————
「植物情人」的部份之一。

 

「植物情人」的部份之二。

 

「夢想花」的擴增部份。

 

與(左起)双融域副執行長周琍敏、夢想動畫林家齊、「植物情人」作者黃湘玲。

 

同時,我們在双融域也有一個主題書展:「在樹與花之間—植物與女人的生命力」。

 

主題書展展區之一。

 

主題書展展區之二。

 

與双融域周琍敏(右)、Fina.

 

媒體訪問。

 

記者會後豐盛的餐點。

 

Happy Hour.

 

黃湘玲致詞。

 

 

2023 年 4 月 22 日,22:01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往東半公里處的亞當斯河岸上,白樺有三十公尺高,加拿大馬鹿、鹿和白靴兔也吃了它們的樹枝和嫩芽;海狸用防水的莖蓋窩;松雞舒服地躲在葉叢裡;吸汁啄木鳥和啄木鳥在樹上挖洞,之後貓頭鷹和鷹再來接收。這些卓然而立的白樺吸收了冰河水,河裡的水因為秋天產卵的鮭魚而染紅。……
「捕食產卵鮭魚的熊,每天大約會把一百五十條鮭魚帶進森林。樹根吸收了腐爛鮭魚的蛋白質和養分,樹木所需的氮有超過四分之三由鮭魚提供。樹木年輪中的氮來自鮭魚還是土壤,清楚可辨,因為海魚體內有大量的氮十五同位素,是可用來追蹤木頭中鮭魚養分含量的自然示蹤劑。科學家利用樹木年輪氮含量的每年變化,便能找出鮭魚產量跟氣候變遷、砍伐森林、捕魚方式改變的相互關係。一棵雪松古木可能含有一千年的鮭魚洄游紀錄。」
2.
在陰天的星期六下午,想到今天是世界地球日,我去找出《尋找母樹》這本去年出版的書。吃著巧克力脆片冰棒,很快就沉入了。
一如去年OPENBOOK 年度好書評審所言,「 這是一本重要的知識書,也是溫暖而充滿著愛的故事書,結合森林科研的回憶錄。」
而作者把森林、熊、鮭魚的生態樣貌和循環寫得那麼迷人又清楚,只是這本書要講的故事和知識的入口之一。
更大的一個入口,則是這本書說明了「森林為什麼不只是一大群樹而已」,一步步帶我們看到林木之間其實存在著一個錯綜複雜、互相依賴的生命共同體。
就像人類社會裡有母親會照護自己的子女長大,與隣家共同互相照拂,森林中的樹木也有「母樹」的存在。
「現代社會以為樹不具有跟人類一樣的能力,認為它們沒有照顧幼小的本能,不會互相療癒,也不會關照他者。但現在我們知道母樹確實會培植自己的後代。花旗松能認出自家幼苗跟其他家族或不同種樹的差別。它們互相交流並送出碳(組成生命的要素),不只給自家幼苗的菌根,還有群落的其他成員,以利維持群落的完整。它們對待幼苗的方式,就像母親把自己最好的食譜傳給女兒,把自己的能量和智慧傳給下一代。紫杉也置身於這個網路中,跟一輩子的同伴互相連結,也跟我這樣大病初癒或只是偶然穿過林間的陌生人建立關係。」
作者對這個網路的發現,打破了「競爭是森林中唯一重要的植物互動」這個觀念,被譽為里程碑之作,從此改變人類與森林、樹木和其他物種互動方式的認知。
3.
作者蘇珊‧希瑪爾(Suzanne Simard)出生於加拿大,目前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森林系的森林生態學教授,研究森林有機體網路的先驅。
而她在這本書給讀者的另一個入口,是她個人的生命歷程。
我們看到她如何成長於一個伐木世家,如何被森林吸引而成為「森林偵探」,進而成為一名科學家,發現樹木之間藉由地底的隱密真菌網來回傳送的訊息 ,再進而發現母樹的存在,「母樹釋放的能量有如浪潮一樣豐沛,有如陽光一樣強烈,有如山上的風一樣難以抵擋,有如保護孩子的母親一樣所向無敵。 」
她不只帶我們走進森林的各個隱蔽的角落,用最生動的文字把森林表層、地底的景像、氣味呈現在讀者眼前,也讓讀者同時看到她如何奮力工作、研究的同時,身為一個母親,又如何經歷罹癌、離婚、出櫃介紹自己的女朋友,以及面對子女的心路歷程。
她把自己對「母親」角色的探索,和對「母樹」的尋找,交織成一個許多層次和面向的故事。
4.
而這本書的核心訊息是:「世界萬物都彼此相連 — 森林和草原,土地和水,天空和土壤,靈魂和生者,人類和其他生物,無一例外。」也因此,作者說:「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 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我很高興看到她在書末提到的建議:「如果你住城市,在陽台上放個盆栽。如果你有院子,打造一座花園或加入社區園地。」或者,「去找一棵樹——屬於你的樹。想像自己跟它的網路相連並與附近的樹合為一體。打開你的感官。」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讀了《尋找母樹》,讀的過程共吃了兩根冰棒,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