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23 年 6 月 8 日,22:02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在船的甲板上,風吹起了男人的頭髮。他閒適地斜坐著,騰了左手在椅背外。
倚靠在他椅子扶手邊的女人,應該是預料到風大,先戴了頭巾。
秋天的陽光很亮,他們都戴了墨鏡,眺望港口的群帆之外。
然而,這並不是一張富有人家的渡假照片。
他們坐的船不是昂貴的遊艇,是一艘驅逐艦。
那一年是一九六二年,照片裡的兩人,是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與他的夫人賈桂琳,人稱賈姬。
年輕的時候,甘迺迪風流成性,韻事不斷。他想當記者的時候固然如此,到他從政當選眾議員之後,也一時沒有想要成家。
直到一九五二年,甘迺迪認識了當時二十三歲,是攝影記者的賈桂琳,才終於有了結婚的願望,次年結成連理。
賈桂琳顯然很崇拜甘迺迪,他對賈桂琳也很著迷。
賈姬跟他一樣機智,還能彌補他欠缺的幽默,並且帶來他所沒有的優雅。
甘迺迪的父親,老約瑟夫.甘迺迪共生了九個孩子。他本來栽培老大,也就是小約瑟夫.甘迺迪從政,但不幸的是,這個大兒子在二次大戰從軍時陣亡,於是改而安排二兒子,也就是約翰.甘迺迪接棒。也因此,甘迺迪雖然走上了政治之路,有一段時間一直生活在哥哥的陰影之下。
所以甘迺迪和賈姬相戀、結婚之後,從更深層的角度來說,甘迺迪從此走出他哥哥的陰影, 不再受制於老爸,也不再是一匹孤獨的狼。
這張照片攝於他們婚後九年的九月,甘迺迪就任總統還不滿兩年。
他們搭的驅逐艦名「小約瑟夫.甘迺迪號」(USS Joseph P. Kennedy Jr.)正是紀念甘迺迪的哥哥。
這是美國羅德島州新港市附近海域。
再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甘迺迪和賈姬這對總統伉儷將天人永隔。
6月10日星期六下午三點,image3 非常圖像空間有一場甘迺迪攝影展的講座,歡迎大家來參加。
請大家參觀許多精彩的攝影,也聽一下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以及六十年之後為什麼需要重新認識這個人的理由。
▋重新認識甘迺迪的理由 ──《甘迺迪:美國願景》攝影特展分享講座
■時間:6月10日(六)15:00 – 16:30
■講者:尹麗喬博士、江啟臣立法委員、郝明義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5樓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感謝陽信銀行贊助。
◎報名請見留言處

2023 年 6 月 3 日,22:42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我對小時候的記憶並不多。在有限的幾個畫面裡,有一個是我父親有一天回家,跟我母親說,「甘迺迪死了。」一個和我在韓國童年生活一萬個竿子也打不到的名字,就這樣鑽進了我腦袋。那天,連帶我還知道了「暗殺」這個說法。事後算一算,那是1963年的事,我才七歲。
後來長大些,看了一部電影,是甘迺迪二戰時從軍,在一艘魚雷快艇上作戰、脫險的故事。電影情節記得不多,但我卻記住那艘快艇的名字 PT-109。也因此,有一段時間,每當聽人說起甘迺迪的事蹟,我都會帶著一點得意地反問:「那你知道他當兵的時候服役的船叫什麼名字嗎?」
再又長大些,會讀英文小說,知道了亞瑟王和圓桌武士的故事,學到了Camelot(卡美洛,亞瑟王的王宮和城堡)這個字之後,又體會到為什麼新聞裡提到談到甘迺迪短暫主政三年期間的白宮也被稱之為Camelot。兩者都是菁英薈聚、繁華盛開,卻又急速凋謝,給後人留下永遠喟嘆的傳奇。
2.
進了出版業這麼久,我當然不是沒有想過要出版甘迺迪的傳記。只是寫他的傳記太多了,拿不準怎麼取捨,在什麼時機點上出。
本來我一直希望等到有關他被暗殺的真相,或起碼所有檔案都公開之後,再找一本適合的。
然而,1992年美國曾經立法要求行政部門必須要在2017年之前公布此案所有情資,但直到今天都沒有實現。
川普任內,曾經解密好幾千頁文件,但其他的仍然以國安之名封存。2021年,拜登總統又公布了1,500頁文件,但還是把其他的保密。去年年底,拜登又宣布將在2023年6月(對,就是這個月)再公布一批,然而還是會有2,545件只公布一部份,515份文件完全不公開。
當年雖然有華倫調查委員會做了結案報告,但懷疑另有陰謀的聲浪一直不絕,不是沒有原因。
而一個風華正茂,帶領美國國力趨向全球顛峰的總統,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刺,完整的來龍去脈卻成了跨世紀之謎,不可思議。
也就在這些背景之下,當去年尹麗喬博士介紹我出版甘迺迪家族所編的《甘迺迪:美國願景》時,我覺得等到了一本適合的書。
3.
《甘迺迪:美國願景》,是甘迺迪的外甥史蒂芬.甘迺迪.史密斯(Stephen K. Smith)擔任共同主編,在他百歲誕辰時候出版的書。
他們按甘迺迪生命各個階段,以及相關重要事件和議題,分了七章,邀請世界各國和甘迺迪有關聯的四十四位人士撰文。我們固然能看到卡特、季辛吉、哈維爾等政治人物、保羅.克魯曼等經濟學家,也會看到諾曼.梅勒等文學家,以葛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 為代表的社會運動家,以勞勃.瑞福為代表的演藝人士,以達賴喇嘛為代表的宗教人物等各個不同領域的撰稿者。
非常難得的,是四十四位作者談甘迺迪的時候,沒有什麼重複之處,他們各自以帶著感情又保持客觀的文字評述甘迺迪在各個領域的事蹟,並且以互不重複的角度串連起一部甘迺迪的傳記。
這樣再搭配精選的三十一篇甘甘迺迪關鍵時刻的精彩演講,加上重現當年時空的大事年表,還有以名攝影家Jacques Lowe 作品為代表的六百張珍貴照片,就形成一部方便即使在二十一世紀之後才誕生的讀者,也方便認識甘迺迪置身的時代氛圍、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做了些什麼事。
4.
讀這本書,我覺得編者最重要的是希望讀者能了解甘迺迪這個人。
書的七章主文開始之前,有一篇喜劇演員康納.歐布萊恩(Conan O’Brien)的文章;書的結尾,有一張還沒當總統之前的一張甘迺迪照片,形成一條線索。
確實,甘迺迪是很難被了解,也很容易被誤會的一個人。談起他,很多人最先想起來的可能就是:他是一個結合財富和權勢巔峰的家族的政二代,結合外貌和頭腦的媒體寵兒,政治嗅覺靈敏並且因勢利導影響全球局勢的人物。
然而,事實上他人生原來的目標是成為一個生活不受拘束的記者(也所以花邊新聞不斷)。而他也確實有當記者的才質。二戰結束後他採訪英國大選,斷言邱吉爾會輸掉大選,沒有人相信,結果卻跌破大家眼鏡。他不是嬌生慣養的政二代,自小就有怪病纏身,但二次大戰時服役進入海軍,在太平洋和日軍作戰時受過重傷,拿到英雄勳章(PT-109的電影所本)。但是背傷使他日後經常要站著工作才能舒緩疼痛。
而他從政,是因為他父親最早安排他哥哥進入政壇但是在二戰中戰死,他是被遞補接棒的。
甘迺迪本來講話、演講都沒有魅力。但是他經由苦練,成為美國最會演講的總統之一。甘迺迪的就職演說,名列美國總統最經典的四大演說之一。(另三場是傑弗遜進行的首次總統就職演講、林肯的第二次就職演講、小羅斯福的第一次就職演講。)
美國總統除了要會演講,是否風趣、幽默也是大家關注的。這一方面儘管今天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雷根,但是在康納.歐布萊恩眼中,真正並肩名列第一的是兩個人:林肯和甘迺迪。「我所說的幽默感,源於悲劇和歷經風雨之後的信念,那就是──人類,以及我們所塑造的世界,有著深層的缺陷和顯而易見的荒謬。看清楚這一點需要一種自我反省式的幽默…….如果一個人認為我們在地球上的生活既無比美麗而又無比淒慘,那麼他就需要這種幽默來容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這就是約翰.甘迺迪的幽默。」
也因此,康納.歐布萊恩說他最喜歡甘迺迪的一句話就是:「世上確鑿之事有三: 上帝、人類的愚昧和笑聲。前兩個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力,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做到第三個。」
這樣,我們再對照全書最後一張照片,感受就會更不同。
甘迺迪獨自走在一片野地,側首眺望遠處。那是1959年,他當上總統的前一年。風,吹起他的頭髮。
5.
2023年是甘迺迪遇刺死亡六十周年。這一年出版這本書唯一的中文版,對台灣讀者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我認為有兩個。
一個是今天動盪的世局和甘迺迪置身的時代相仿,我們面對諸多挑戰,不論是如何捍衛民主、如何面對政黨之爭、如何在戰爭邊緣維護和平、如何保護人權和環境、如何務實地邁向美好的未來,都可以參考甘迺迪當年在面對這些挑戰時候所堅持並實踐的信念。
另一個則是,甘迺迪有關戰爭與和平的觀點。書中有三篇談和平的演講。我自己覺得最精彩的是他認為「真正的和平一定是很多國家的產物、很多行動的總和。它一定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止的,隨著每一代人所面臨的挑戰而不斷變化。因為和平是一個過程,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這段話應該是台灣今天每個人都該讀的。
6.
6月6日起,我們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五樓的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從《甘迺迪:美國願景》六百張照片中,精選了24張辦一個特別攝影展。
由這些放大了的名家攝影作品,及照片背後的相關說明,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認識甘迺迪。
6月10日星期六下午三點,有一場講座,也歡迎大家來參加。
▋重新認識甘迺迪的理由 ──《甘迺迪:美國願景》攝影特展分享講座
■時間:6月10日(六)15:00 – 16:30
■講者:尹麗喬博士、江啟臣立法委員、郝明義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5樓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
感謝陽信銀行贊助。
◎報名請見留言處
一九四三年,所羅門群島,海軍中尉甘迺迪在指揮魚雷艇PT-109。在他執行第三十一次任務時,日本驅逐艦撞沉了這艘魚雷艇。兩名船員犧牲,甘迺迪帶領其餘人脫險。 這也是我小時候看的那部電影的情節所本。 /攝影者不明 © Corbis Historical

 

一九六一年一月。 在甘迺迪的白宮任職期間,很多攝影師都拍攝到他彎腰俯向辦公桌的照片,他經常是站著而不是坐著,這是為了減輕他的背部舊傷的疼痛。 /攝影:雅克.洛(Jacques Lowe) © Estate of Jacques Lowe

 

甘迺迪總統和夫人賈姬。就職典禮當晚。 雖然賈姬參加了三場舞會後在凌晨一點離席,甘迺迪則參加了全部五場舞會,就職典禮後的次日凌晨快四點時才回家,而早上九點,他就需要開始任職後的第一天工作(一個週六),召開白宮工作人員會議。 /攝影:保羅.舒策(Paul Schutzer) © Photo by Paul Schutzer

 

書裡最後一張照片。 甘迺迪獨自走在一片野地,側首眺望遠處。那是1959年,他當上總統的前一年。風,吹起他的頭髮。 這是在他最喜愛的海恩尼斯港。 /攝影:馬克.肖(Mark Shaw) © Mark Shaw / mptvimages.com

 

 

2023 年 5 月 25 日,22:48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今天去高雄參觀2023放視大賞,開幕典禮和展示作品都充滿年輕世代的活力。三位曾經從這個大賞出發,而創業或工作有成的人回來給校園裡更年輕的人鼓勵,發言都誠懇而切實。
很高興遇見陳其邁市長、智崴集團歐陽志宏董事長、老友Vick, 還有許多大學校長及教授。
陳其邁市長致詞時說未來一定是屬於坐後排的而不是坐第一排的人,確實如此!
展位上看到一些很耀眼的創作,非常厲害!

向所有參賽、參展的同學致賀,也期待與同學合作的機會!……

2023放視大賞展覽
✷ 展覽:2023.05.25→ 05.27
✷ 時間:9:00-17:00
✷ 地點:高雄展覽館 南館 #免費參觀
開幕前表演

 

得奬者之一

 

開幕式

 

陳其邁市長致詞時說未來一定是屬於坐後排的而不是坐第一排的人。

 

與陳其邁市長。

 

與智崴集團歐陽志宏董事長。

 

與雲林科技大學視傳系黃雅玲教授。

 

與南台應用科大楊正宏校長(前排右一)、黃基正董事長(前排右二)及其他師長。

 

與Vick Wang

 

這個作品很厲害!

 

後來去參觀一種NerF技術產品,我也試玩。

 

出來的效果。

 

 

2023 年 5 月 20 日,21:09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今天下午黃湘玲帶參加的人一起進入畫植物的世界。
她一直說,既然她可以在53歲開始繪畫,每個人都可以,繪畫是每個人都有的天賦。
我說的確每個小孩都會畫,那為什麼後來卻不會畫了呢?
她說是「比較心」。小孩長大,有了比較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會放棄。
所以她鼓勵就算完全沒畫過畫的成年人,只要放下比較心,就可以畫了。
我聽了她的話之後,就跟著其他人一起也拿了筆和紙,放下所有的心思,畫了起來。
畫了快一個小時,有了自己的一幅畫。
很開心。
感謝今天所有的出席者,其中有人做設計,有人畫圖但沒畫過植物,也有人完全沒畫過。黃湘玲說她自己畫畫的時間都不夠,所以一向拒絕開繪畫課來教別人。
今天她例外和這個小班分享了自己畫植物的心得、方法,和撇步。
五月在双融域的三場合辦活動告一段落,感謝這段時間所有支援的夥伴!
我們另外整理短片等分享。
大家周末快樂!

2023 年 5 月 17 日,21:57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教育部昨與國際同步發布二○二一年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結果,台灣學生整體表現成績平均五四四分,在全球四十四個國家/地區,與瑞典並列第七,雖較去年前進一名,是史上最好,但成績也較前次略降十五分,且是高成就者略降、低成就者略升。
「而台灣故事體平均分數明顯較說明文分數低,代表學生從文章中感受情緒的能力,比從文章獲取知識能力來得差。專家認為,未來應將高層次思考的閱讀策略向下延伸,強化學生同理心、換位思考的能力。……
「所謂故事體是附帶插圖的短篇小說或故事情節,測驗學生是否理解故事中感受和想法;說明文則是附帶圖表,內容涵蓋科學、歷史訊息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