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O 活動與新聞報導

2022 年 12 月 22 日,22:47

B 閱讀C 出版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
中國陝西省最北部,有一個府谷縣。前天12月20日,府谷縣公布當天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是2,849人。
同一天,中國的國健委公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總共新增確診病例3,101例。
府谷縣人口26萬人,佔全中國人口14億人的萬分之二,染疫確診人數卻佔了全中國百分之九十二。
除了府谷縣之外,全中國只有252人「陽了」。
但這和網上看到北京、上海大批大批的人哀號自己或親友染疫,又各地瘋搶各種藥品的情況很不搭。
同一天,國健委公布全中國「無死亡病例」,但這和外媒、網上看到各地殯儀館、火葬場突然比過去平日暴增好幾倍的火化件數相比,也是很不搭。
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都在擔心中國不透明的染疫及死亡人數會造成新的危機。
一旦短時間內中國有幾億人染疫,會給病毒形成變種的機會,再造成新的傳播。
世界其他地方都在解封,準備迎接新的未來的此刻,大家又要因為中國不知會演變出什麼新的病毒而屏息。
2.
也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出版了記錄2020至2022這三年發生在臺灣的事:《記疫》。
2020年9月,清大的林文源教授來找我,談到他參與國科會一個計劃,負責做了一個「記疫」網站,一直在搜集臺灣社會各方面在應對這場疫病的思考和行動。接著他希望再邀請專家學者來參與討論,再出版一本書。
當時世界許多地方雖然都在疫情的煎熬之中,但是臺灣防疫有可觀的成果,社會也處於相對比較自在的狀態,所以許多人都已經開始用一種接近「總結」的語氣在歸納疫情,甚至也很快就有書出版。
但是林文源教授和他的工作團隊一直持續進行資料的收集、研討的進行。不久,我們就進入了2021年5月的疫情破洞風暴,接著開始新的階段。
所以這本書的出版時機,一再延後。
出版的範圍也一再擴大。不只在準備演講和書,除了網站還有Podcast,並且林文源教授從國科會又找到支持,請CNEX 製作了一部共三集的紀錄片《記疫臺灣》。
整個計劃累積了數百個組織與上千名作者的參與。
這樣,一直到2022年的12月,隨著台灣社會全面解封,進行了三年的這個計劃也終於確定可以告一段落,《記疫》也出版了。
3.
《記疫》的副標題是「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綜論臺灣抗疫之路的思辨軌跡與局勢演化,深刻記錄三年疫情的多面社會現象與省思,從試煉中累積臺灣社會未來面對重大危機的共同基礎。
整本書分八個主題:「經濟與科技新常態」、「後疫情時代的自然、生態與風險」、「後疫情社會的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心靈與情感的新日常」、「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防疫第一線新日常」、「後疫情國際衛生治理與臺灣定位」、「後疫情共同體的心理社會價值」。
每個主題分「記疫風景」、「人社分析」與「行動記疫」三個單元,從數百個組織與上千名參與作者中集結了22位學者及數十名作者的寫作。
4.
人類只要還存在,還在前進,就不可能不受疫病的衝擊。對於這種衝擊,有些人看作是攻擊,所以要以消滅病毒為目標;有些人則看作是提醒,由病毒來提醒人類一些該注意的事、該調整的作為、該改變的面對世界的心態。我屬於後者。
但不論是把病毒帶來的衝擊看作是攻擊還是提醒,有一件事應該是共同的。那就是要記住教訓。只有在我們記住教訓之後,才可能在未來再度遭受打擊或提醒時,能以比較小的代價再往前邁進。
從這個角度看,「記疫」這個書名很有力。而林文源教授為這本書寫的序,題目是:<「記疫」有三種練習>:
* 記疫做為「集體參與」的練習
* 記疫做為「共存」的練習
* 記疫做為「認識在地」的練習
這也把這本書的核心要點都說明了。
如果大家都能「記疫」,那即使我們面對接下來還會繼續變異的病毒,仍然會因為做好這些練習而比較有應變的底氣,不致於自陷危局。
慶幸我們在臺灣可以「記疫」。
中國的國健委公布,12月20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等,總共新增確診病例3,101例。無死亡病例。 這和網上看到北京、上海大批大批的人哀號自己或親友染疫,又各地瘋搶各種藥品的情況; 以及外媒、網上看到各地殯儀館、火葬場突然比過去平日暴增好幾倍的火化件數相比,都很不搭。

 

 

12月20日,中國陝西省最北部的府谷縣當天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是2,849人。 府谷縣人口26萬人,佔全中國人口14億人的萬分之二,染疫確診人數卻佔了全中國3,101人的百分之九十二。 除了府谷縣之外,全中國只有252人「陽了」。

 

 

 

記疫」這個書名很有力。而林文源教授為這本書寫的序,題目是:<「記疫」有三種練習>: * 記疫做為「集體參與」的練習 * 記疫做為「共存」的練習 * 記疫做為「認識在地」的練習 這也把這本書的核心要點都說明了。 如果大家都能「記疫」,那即使我們面對接下來還會繼續變異的病毒,仍然會因為做好這些練習而比較有應變的底氣,不致於自陷危局。 慶幸我們在臺灣可以「記疫」。

 

 

2022 年 12 月 21 日,23:18

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世界盃決賽的轉播,看不到梅西目睹決勝球入網的直接反應,只在新聞報導中看到說他跪了下來。今天找到這支影片看到了。在2分鐘的地方。
影片剪得也很好。
YOUTUBE.COM
RARE Camera Footages of Lionel MESSI & Argentina That Worth $1 Billion 💰
Lionel Messi and Argentina celebrating victory in the World Cup Final 2022 in Qatar. After beating France on penalties, with the great battle between Messi a…

2022 年 12 月 19 日,23:19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火車,它不只是硬殼,不只是會轉動的機械,它其實是承載了在這個島嶼上大家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記憶。所以我一直不覺得我只是在拍火車,我一直覺得我在拍台灣的故事。」
蕭菊貞是熱情的人,所以她會用全付的感情以文字書寫,用影像記錄,也為她投入的事情奔波。
因為她家住花蓮,在新竹清華大學教書,在台北有各種工作進行,又不時在台灣其他各地有新生的計劃發生,所以是一個道地的鐵路重度使用者。
五年前,她得知台灣環島鐵路最後一段南迴線要電氣化,所以就又給自己多了一個工作:為南迴鐵路即將消逝的鐵道地景和即將停駛的火車留下紀錄,也同時挖掘台灣這條最美麗又最危險的鐵道興建故事,和前線鐵道員不為人知的生死挑戰。
現在她的紀錄片《南方,寂寞鐵道》攝製完成,要進行後製及發行上片,正在進行集資計劃,邀請大家一起延續台灣這段動人的故事,一起復甦台灣人對鐵道文化的集體記憶,書寫島嶼上共同的文化!
「還沒有上車的旅客,請趕快上車」。

2022 年 12 月 17 日,22:13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2月18日,星期天,在台北、台南各有一場活動。
》台北
下午兩點半在國圖三樓,《從易經談維摩詰經》的分享會。
維摩詰是大居士、大慈善家,在出世與入世間圓通無礙,因此以在家居士說法,卻能折服眾多羅漢乃至菩薩;他周旋於世間各處,出入自在的風采與能量,更成為典範。
也因此,《維摩詰經》自古就吸引文人雅士傳誦,包括王維、白居易、蘇東坡等等。
疫情持續,天災人禍不斷的時代,人心憂懼不安,正是修習維摩詰的本事以從容應對,進而旋轉乾坤普濟眾生的好時機。而劉君祖新著《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正是引入這部經典的方便入門。
▍劉君祖《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新書分享會
■時間|12/18(日)14:30pm – 16:30pm
■地點|國家圖書館 3F 國際會議廳
■主講|劉君祖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
■主持|王蘭生 (國父紀念館館長)
■嘉賓|林安梧 (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山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
————
》台南
下午兩點半在政大書城,我會講<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十個月。這十個月來,軍火戰場上炮火不斷,訊息戰場上各種攻防更是激烈萬分。
俄羅斯不斷地以各種手段和說辭為他們的侵略合理化、正當化,以各種抹黑、攻擊試圖矮化、醜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降低他的影響力。
而澤倫斯基也使盡渾身解數要以各種方法反擊,把他和烏克蘭人民的意志及聲音傳達出去,擴大影響力。
我們應該看清這場戰爭真正的戰場,不在陸地、海洋或天空,而在人的心智和意識。這也有助於我們思考這對正在面對中國威脅的臺灣有什麼參考意義。
▍活動資訊
|時間|2022/12/18(日) 15:30-17:00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
|講題|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講者|郝明義 (大塊文化 董事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現場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
12月18日,星期天,在台北,下午兩點半在國圖三樓,《從易經談維摩詰經》的分享會。 維摩詰是大居士、大慈善家,在出世與入世間圓通無礙,因此以在家居士說法,卻能折服眾多羅漢乃至菩薩;他周旋於世間各處,出入自在的風采與能量,更成為典範。 也因此,《維摩詰經》自古就吸引文人雅士傳誦,包括王維、白居易、蘇東坡等等。 疫情持續,天災人禍不斷的時代,人心憂懼不安,正是修習維摩詰的本事以從容應對,進而旋轉乾坤普濟眾生的好時機。而劉君祖新著《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正是引入這部經典的方便入門。 — ▍劉君祖《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新書分享會 ■時間|12/18(日)14:30pm – 16:30pm ■地點|國家圖書館 3F 國際會議廳 ■主講|劉君祖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 ■主持|王蘭生 (國父紀念館館長) ■嘉賓|林安梧 (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山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

 

 

18日,星期天下午兩點半,在台南政大書城,我會講<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十個月。這十個月來,軍火戰場上炮火不斷,訊息戰場上各種攻防更是激烈萬分。 俄羅斯不斷地以各種手段和說辭為他們的侵略合理化、正當化,以各種抹黑、攻擊試圖矮化、醜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降低他的影響力。 而澤倫斯基也使盡渾身解數要以各種方法反擊,把他和烏克蘭人民的意志及聲音傳達出去,擴大影響力。 我們應該看清這場戰爭真正的戰場,不在陸地、海洋或天空,而在人的心智和意識。這也有助於我們思考這對正在面對中國威脅的臺灣有什麼參考意義。 ▍活動資訊 |時間|2022/12/18(日) 15:30-17:00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 |講題|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講者|郝明義 (大塊文化 董事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現場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

 

 

2022 年 12 月 17 日,21:13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今天下午參加活動,聽一位紀錄片公司董事長說他北京公司十名員工全數感染,和他們來往一家公司一百名員工百分之八十感染。
晚上打電話給兩名北京朋友,他們兩家所有的人也全都感染。都是發生在近一星期的事。而他們預期北京的真正高峰在未來兩天,接著會往上海等其他地方蔓延。
「現在比封控的時候還嚴重,街上根本看不到人,北京成了空城了。」朋友說。
再查一下最近國際媒體的報導,紐約時報說北京感染病例激增,「不是封城,勝似封城」; BBC駐北京記者說,一周感染人數破千萬。
這個情況下看國民黨立委在說「台灣疫情比中國嚴重」,實在令人好奇他們的認知系統為什麼如此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