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 隨筆

2021 年 6 月 10 日,07:19

P 隨筆
今天是星期4。
經過了星期2「聆聽的力量」,星期3「觀看的力量」之後,星期4的「4」是「理性的力量」。
4,這個數字的形狀就像把旗子牢牢地插在地上,提醒我們不管聆聽、聯結了多少資源,觀看、發想了多少創意,現在到了要理性地思考、整理,並且牢牢實實,一步一腳印實踐的時候。
所以4 提醒我們要練習、掌握的就是「理性的力量」。
要把自己聽到、看到所有的想法,整理出一條條的計劃;
計劃要按步就班,井然有序地一步步推進;
推進的過程要非常堅定又務實,隨時注意現實的草根。
因此我選了這山岩的圖。從星期3的極目萬里的天空,回到地面。
山岩的屹立不搖,稜角分明,充分代表了4 所代表的理性的力量。
鍛練理性的力量,就是要整理事情的脈絡,有力量整理出化繁為簡的計劃。
要非常享受這個過程裡要承受的繁雜,能一直平靜地不斷地推論再歸納,歸納再推論,反覆進行,直到最後整理出的計劃一目了然。
又要非常腳踏實地,堅定不移地實踐計劃。過程中遇到困難就遇山鑿山,遇河渡河。享受其中始終井然有序的美感。
而所有的計劃和秩序,都靠數字來體現。數字是理性力量的根據,數字也是理性力量之美的展現。
所以,星期4到了,就提醒自己:有哪些事情該做好計劃還沒做?有哪些計劃做了一半零零落落?有哪些計劃還沒法用數字來體現?
因此,在公司裡,4也代表管理。是主管的人,就好好思考如何透過計劃的推行來管理眾人;不是主管的人,就好好思考如何管理好自己手邊的計劃。
不是上班族的人,即使你在創作藝術、創作音樂,照樣可以享受4的樂趣和美。
音樂不都是數字?
何況,檢查自己存款也是要看數字。:)
今天晚上9點再見。
星期4快樂。
做計劃快樂。
務實地推進快樂。
看數字快樂。

2021 年 6 月 9 日,22:00

P 隨筆
朋友給我開了新功課:「去學拉胚,自己創作一些有特色的器皿花器!一舉兩得,又可以玩泥巴,又可以有花盆!」
這真是為了喝牛奶要去養母牛啊。

2021 年 6 月 9 日,07:23

P 隨筆
最早的人會看天,看星星。
後來人的移動範圍大了,會看地。
會群聚生活,有美感的條件了,開始看人。
繪畫出現,會看轉述的世界。
文字出現,會看濃縮的世界。
書籍出現,會看別人腦中的世界。
放大鏡出現,會看小的。
望遠鏡出現,會看遠的。
火車出現,會看城市。
汽車出現,會看招牌和霓虹燈。
攝影出現,會看停格的時間。
電影出現,會看摹擬上帝創造的世界。
電視出現,會看自己為之著迷的東西。
網路出現,會看到別人同步的心跳。
手機出現,會看到把其他觀看都放棄的看到,而最大的風險,是沒了手機就不再知道如何觀看。
人類的發展,本來就是要發展各種各類的觀看途徑。
所以觀看分散,沒法集中注意力,是注定的,也是無法避免的。
但也正因為如此,更要注意觀看,知道不同觀看的作用,如何觀看。
Photo by Denise Duplinski from Pexels

2021 年 6 月 8 日,07:23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你上一次傾聽別人說話是什麼時候?而且是真正的傾聽,不去想接下來要說什麼、 不低頭瞄手機、不急著發表意見。
上一次有人真正的傾聽你說話又是什麼時候?認真聽你要表達的事,給的回應一針見血,讓你覺得自己真正被理解。
現代生活鼓勵我們要傾聽自己的內心、傾聽內在的聲音、傾聽直覺,卻很少鼓勵我們仔細、用心地傾聽他人。於是我們在雞尾酒會、工作會議上,甚至跟家人吃晚餐時,進行著一場又一場充耳不聞、雞同鴨講的對話,一心想要主導對話,而不是聽對方怎麼 說。無論是在網路上或與人面對面,重點都在定義自己、描述自己,以及傳達自己的論 點。於是,你投射了什麼成了價值所在,而不是你吸收了什麼。
然而,傾聽的重要性絕對不遜於表達。因為缺乏傾聽而引發戰爭、傾家蕩產、友誼 破碎的例子所在多有。
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說過一句名言:「從來沒有人因為傾聽過頭而丟了工作。」
藉由傾聽,我們才能參與融入、理解他人、跟人聯繫、同理他人,並且成為一個成熟的人。成功的關係都少不了傾聽,於公於私皆 然,政治領域也不例外。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有言:「大自然給人類 一張嘴、兩隻耳朵,無非是要我們多聽少說。」
由此可見,高中和大學有辯論社和教學生如何表達和說服的課,卻很少開教學生用 心傾聽的課,令人費解…..現代人對功成名就的想像,少不了麥克風和舞台,不然就是站在講台上發表演說。…..
社群媒體給了每個人虛擬的麥克風,讓我們暢所欲言,還能過濾掉與我們相反的意見。
大家漸漸覺得打電話會打擾別人,也不太用語音信箱,寧可互傳訊息或表情貼圖。 就算在聽什麼,也很可能是戴著耳機,安全地躲在自己編排的聲音泡泡裡,在周圍築起高牆,耳朵裡的音樂就是自己為生活這齣電影挑選的配樂。
結果是疏離感和空虛感日漸蔓延,讓人滑手機滑得更凶。電子產品讓我們的腦袋隨時有事可忙,卻極少給它養分,更不用說培養情感的深度。畢竟情感的深度需要身心跟另一個聲音共鳴才能達成。而真正的傾聽,就是身體、心靈、理性、感性被另一個人的敘述給打動。
————
以上摘錄自《你都沒在聽》(大塊)。
今天星期2, 就少使用文字簡訊,多電話給朋友,好好聽聽他/她們說話吧。
Photo by Zack Jarosz from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