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P 隨筆

2021 年 1 月 28 日,12:14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一忙漏看了新聞。
一直打游擊為自己也為台灣開發火箭夢的吳宗信,將從八月起接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要率領帶有糧草的三軍往前行了。
這應該是 COVID-19 帶來種種令人低沉、鬱悶之中,最令人感到鼓舞和欣慰的事了吧。
恭喜吳教授,我們也都該同喜。
CNA.COM.TW | 作者: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火箭阿伯吳宗信:太空產業有機會成為護國神山 | 科技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外號「火箭阿伯」、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主任吳宗信將在今年8月1日接任太空中心主任一職。吳宗信表示,希望台灣可以發展太空經濟,太空產業門檻高、附加價值高,有機會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

歷史中的鬼滅傳奇,鬼滅中的歷史軼聞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歷史中的鬼滅傳奇,鬼滅中的歷史軼聞】
解碼「鬼滅」,先從日本史出發!
在日本古書中,妖魔精怪都是「真實存在」的故事泉源。鬼怪從何而來?如何害人?鬼是「異質他者」,還是我們自身?
日本知名歷史學者小和田哲男,帶我們從鬼之誕生與鬼的形象演變,探尋《鬼滅之刃》背後的歷史根源與隱藏祕密。
●「真實版黑死牟」役小角
●「真實版猗窩座」鬼童丸
●「真實版無慘」酒吞童子
●從主角炭治郎看賣藝「傀儡師」
●從岩柱.悲鳴嶼行冥看享有優遇制度的「盲人」
●從蛇柱.伊黑小芭內看被囚禁的「特殊兒童」
●從鱗瀧左近次看會抓走小孩的「天狗」
●從嘴平伊之助看五千個「棄兒」
●「鬼」(如鬼之人)是被社會排除的「異質之物」
●誰才是鬼?人心所在之處,你有把握不會變成鬼嗎?
●以慈悲與寬容面對世界上可能「化為鬼」的群體與個體
●以日本史代代相傳的妖異傳說,串連《鬼滅之刃》故事情節與角色呈現。
●引領大眾省思社會面對「異質者=鬼」時應懷抱的寬容態度。
●由日本知名歷史學者、多部大河劇時代考證專家小和田哲男教授,擔任本書總監修。
●全書收錄五十餘幅彩色+黑白古典圖繪,盡覽日本歷史傳說中的鬼魅靈物形象演變。
——
✍ 購書‧鬼滅的日本史
——
✍ 《鬼滅的日本史》#系列講座
🎎 蔡桑的滅鬼私塾——從民俗學踏查觀點重探《鬼滅之刃》
時間|2/6 (六) 15:00-17:00
地點|金石堂KingStone汀州店
講者|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江灝(本書責任編輯)
🎎鬼滅日文小學堂&直擊編譯後台
時間|農曆年前上線,敬請期待
收聽|大塊朵翼https://reurl.cc/Q765Rq

2021 年 1 月 27 日,07:49

B 閱讀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蔡總統的書單裡,有大塊的三本書,剛好涵蓋了臺灣的陸、海、空。
女子山海|張卉君和劉崇鳳的這本自然與友情的書,從森林寫起,由山而海,由海而山。我寫過的介紹:https://bit.ly/2M6s7zI
大海的一天|徐至宏在台灣本島各地,以及離島各地遊走、駐點,每個地方都一駐幾個月,看到的大海。
我寫過的介紹:https://bit.ly/3iNIw7W
風起台灣 Be Sky Taiwan|小林賢伍以空拍視角拍攝臺灣。他希望藉由攝影與寫作,向世界傳達臺灣之美。我寫過的介紹:https://bit.ly/2YjFvCV
甘巴迭!臺灣!
1月26日 
我要發起一個挑戰!#po一本你最近買的書challenge
今天是

台北國際書展

原訂的開幕日,謝謝主辦單位體諒防疫需求,改成在線上舉辦書展。雖然連續兩年沒有實體書展可以逛,實在有點可惜,不過我們還是要買書、看書,一起來支持多元又自由的台灣出版業!

以下是我的新年購書清單:
✅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衛城)
✅太平洋的多重歷史:大洋、土地與人群(原民會、文化部)
✅庫德的勇氣:庫德族人追求和平與獨立的故事,以及一段跨國界的台庫情緣(八旗)
✅狂飆一夢:台灣民主化與沒有歷史的人(廖建華影像工作室)
✅老屋顏與鐵窗花(馬可孛羅)
✅台灣早餐地圖(聯經)
✅風起台灣 Be Sky Taiwan(大塊)
✅大海的一天(大塊)
✅女子山海(大塊)
✅通往世界的植物:台灣高山植物的時空旅史(春山)
✅採集人的野帳(第一集,蓋亞)
✅滬尾畫帖:淡水古蹟擬人誌(蓋亞)
✅大井頭放電影:台南全美戲院(遠足)
✅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大寫)
我也要特別謝謝作家陳柔縉女士,前陣子寄來新出版的小說「大港的女兒」。這本小說以高雄港為舞台,透過女性的視角,細細刻劃出近代台灣的百年流轉。非常推薦大家讀讀看!
防疫期間,避免人潮群聚,買一本好書在家看,休閒又能充電,也是不錯的選擇喔!
下一棒請唐綺陽占星幫
接力。
📖買冊讀冊好過年

2021 年 1 月 26 日,22:14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月31日星期天,謝佩霓的新書首發講座
謝佩霓有很多頭銜,曾任高雄美術館館長、台北市文化局長之外,還有專業策展人、藝評家等等。
而現在她推出生涯第一本散文結合攝影的著作《貓非貓》。書的封面上寫著「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是一本只有具備跨領域專業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書,因而是一本「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是貓,也非貓。
「這書裡收錄了廿八篇文章,形同散策,集結日常中偶遇貓之後,以貓為觸媒發想成篇的小文。隨手拍的貓照,也沒缺席。任由所知、所感、所思、所學率性繁衍,串起走過大半生的生命中,實際經歷過但未必為人知的一些人、事、地、物,也許不見得字字珠璣,卻是誠意十足地分享了個人人生行旅中留下爪痕的點點滴滴。」
星期天請來聽謝佩霓談貓如何在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攝影之間恣意伸展,無論東西,古今不分;也有她在亞、歐、美、非各洲求學、執教、工作的人生故事。歡迎。
▋ 講座資訊
時間|01/31 (日) 15:00-16:30
地點|MOJO 1921(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當代藝術館旁)
講者|謝佩霓(本書作者、藝評人、策展人)
參加|https://reurl.cc/KxAG0e(免費入場,歡迎報名)

2021 年 1 月 26 日,19:00

P 隨筆
今年我們很早就決定不吃尾牙,每個人發了加菜金。
這幾天台北書展停辦,我看同仁興致高昂也辛勤準備的衝刺無從發揮,心情有些低落,就決定分部門另進行單桌聚餐。餐廳各自選。
我本來不吃晩餐,但現在既然減了十公斤,就拿出三公斤濶打,和大家一起吃。吃過後第天量體重,體重增加最多那一桌就發個特別禮物。
今天晩上第一桌!
庚子年還剩正好兩個星期,我們就讓自己愉快地渡過這兩個星期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