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8日,21:31
B 閱讀C 出版M 漫畫與小說O 活動與新聞報導
月亮忘記了陪伴了無數人25年。
現在,2025年快要到了。請把最勇敢的小男孩與溫暖發光的月亮一起帶回家,讓2025年的每一天都提醒自己:要勇敢!要溫暖!
幾米2025日曆
🌗├─精選幾米作品中的名場面,將繪本故事的吉光片羽,變成每天一張的日曆。
🌖├─增選幾米長篇繪本的片段,讓故事長流中的瞬間感動凝結成為每日的陪伴。
🌕├─橫式日曆編排,模擬電影場景感。
🌖├─紙頁軟膠裝釘,便於撕下且不傷畫面。
🌗├─附有硬紙腳架與紙盒,便於收納。
˗❝ 最後倒數3天 ❞
大塊官網限定
原價𝟏𝟎𝟎𝟎元,限定𝟗折免運費
╳
獨家贈品套組
🌙 獨家𝟏 ︴加贈幾米親筆簽名的「月亮書卡」乙份
🌙 獨家𝟐 ︴加贈「月亮忘記了托特包」乙個
🌙 獨家𝟑 ︴加贈「我的小月亮透明貼紙」乙份
只到𝟖/𝟑𝟏 𝟐𝟑:𝟓𝟗!
#與幾米的一年一會
2024年8月18日,20:10
B 閱讀C 出版
1.
「看過第二次神經科醫師之後,我姊就跟我一起掉眼淚。醫生花不到一小時就為布萊恩做了心智狀態檢查,並告訴我們布萊恩幾乎肯定得了阿茲海默症……他可能已經發病多年。不到一個禮拜,布萊恩就決定,阿茲海默症的『漫長的告別』並不適合他。我也花不到一個禮拜,就在一長串google搜尋結果中發現了『尊嚴』。」
2.
艾美‧布魯姆(Amy Bloom)是美國入選、獲得許多大獎的文學作家。《在愛之中告別》,寫的是她如何陪丈夫布萊恩在得知患了阿茲海默症之後走過人生最後路程。
她在書中說的「尊嚴」,是瑞士蘇黎世的一家非營利機構,他們提供的服務是「陪伴自殺」(accompanied suicide)。
因為布萊恩不只一次說:「我寧可站著死,也不願跪著活。」所以要她去尋找了這個方法。同時,也告訴她:「請把這一切寫下來。」
3.
《在愛之中告別》寫的不只是作者如何和她丈夫共同省思並經歷安樂死的過程。
「讀這本書完完全全是一種超越自我的經驗。《在愛之中告別》這部作品美得驚心,銳眼透視愛、生命與死亡,更可貴的是點出三者如何密不可分。讀完你肯定會感到心痛、不安,同時也會覺得心被打開,充滿希望。」美國作家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說。
「我在一趟長途飛行中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第一次覺得航程快得不可思議。這本重要的回憶錄令我肅然起敬。作者的精湛文筆讓我們深陷其中,並在最後一頁使我們宛如新生。」《喜福會》作者譚恩美(Amy Tan)說。
4.
華人社會本來忌諱談論死亡,父母或親人健在時更不忍談論,或者不知道如何談起。
作者艾美‧布魯姆忠實描述老年生活與生命幾大議題,翔實回顧自己如何發現丈夫有失智的跡象,以及整個確診的過程。陪伴者的艱辛、矛盾、痛苦,作者寫來不具悲情,而她勇敢面對的心路歷程,更道出每位失智者家屬的心聲。
並且,在她的文筆下,日常的相處細節與發病過程徐徐流洩,沒有矯情的感傷吶喊,極致的悲痛卻在每篇短短的記敘中,逐漸建構出一段感人的關係與抉擇的脈絡。
「《在愛之中告別》有如所有探討死亡的偉大著作,不以怵目驚心的數據和警語恐嚇讀者,反而除去安樂死的污名,使讀者更加珍愛和感謝自己擁有的生命。縱使一成不變的生活令人麻木,人到中年也因此鬱鬱寡歡,這本書卻喚醒了我們能跟心愛的人相守相伴的喜悅。」《華盛頓郵報》這麼說。
不忌諱談死亡與失智,才能幫助我們在愛中告別。的確是。
5.
這本書的結尾,是作者回憶她和丈夫在十三年前,他們在牧師面前說的一段話:
—-
他緊緊按住我的手,便哭了出來。
「我好愛妳。」他說:「我只能這麼說。我真的好愛好愛妳,活著的每一天我都會愛著妳。」
然後,他輕聲說:「該妳了。」
我說:「照理說,中年女性應該找個安全的依靠,一個躲避人生風雨的港灣,追求平靜舒適的生活才對。對我來說,你就是港口。你就是風雨。你也是大海。你是岩石,是沙灘,是海浪。是日出,是日落,是在那之間的所有光芒。」
我還有更多要說卻說不出口的話。我們手拉手,緊緊相依,互相支撐。
我悄聲對他說:「活著的每一天。」他也悄聲對我說:「活著的每一天。」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