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2022 年 12 月 20 日,22:35

B 閱讀C 出版L 人物P 隨筆
「這是我的夢體——我用它在夢中行走。」
1.
「前衛音樂教母」、「多媒體實驗家」、「文化間諜」、「藝術情報員」,這麼多稱謂集中在一個今年75歲的人身上,實在令人心嚮往之。
蘿瑞・安德森( Laurie Anderson )為許多台灣人認識的,可能始自於她和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合作、於2017年在美國麻州當代藝術博物館(Mass MoCA)所展出的虛擬實境(VR)作品《粉筆之房》(Chalkroom)。(後來其擴增版本《沙中房間》於2017-2018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
但她是從1970年代末出道。四十年來一路穿越素描、音樂、繪畫、裝置藝術、影片、雕塑、電子設計、電腦軟體、歌劇與舞台劇等各種創作領域。早在1980年,她就以創作的電子音樂 O Superman 攻下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第二名的位置。今天聽這首歌,仍然可以感受到豐沛的創意。
總之,安德森早在二十一世紀高科技勃興之前,她就因為對新媒體深感興趣,成為使用科技創作出嶄新藝術形式的先驅者,從此身兼音樂家、表演藝術家、作曲家、小說作家與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在音樂和純藝術之間自在遊走。
2.
不過,她說自己雖然從畫家和雕塑家起步,跨越這麼多創作領域,但所有創作的根源都是故事:「它們才是真正的引擎。故事和字詞是我的最愛。」
也因此,有了《我在洪水中失去的一切》這本書。「這本書就是關於我要把故事和字詞放進作品裡時,曾經使用過的許多不同手段。」
之所以出現這本書,是因為世界上並沒有「故事博物館」或者「敘事藝術博物館」這種存在,而安德森覺得她有很多件視覺作品被當成純視覺藝術作品展出,卻忽略了這些作品實際上與字語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所以,「這本書所寫的就是這種創作的發展過程,以及圖像與故事間的相互催化作用,還有我們用來呈現這個世界的多種符碼。」
3.
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安德森匯集了她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藝術作品集,涵蓋了素描、畫作、手稿、多媒體裝置、表演藝術和電影等各類型作品,貫穿了她開創性的40年藝術生涯。其中有一些文字與作品過去從未公開亦未曾出版。
而最重要的是,她極為坦誠地把自己的創作拿出來,最心思振動的最原始點開始回憶、剖析、旁引、評論,最重要的,講出她的創作故事,以及只有她說得出來的話。
「看著文字、看見文字、閱讀文字、理解文字, 並把它們連結到思想與事物。
有些文字是由光、由記憶所打造出來——而當它們被大聲朗誦出來時——則是由聲音與空氣所構成。」
4.
和她合作密切的黃心健說:「蘿瑞・安德森非常具有原創性,而且她的創作經歷,幾乎就是一部現代紐約與美國的藝術發展史。」
而《我在洪水中失去的一切》是有多層次的書。
是給前衛藝術創作者的書,是給任何藝術創作者的書,也是給任何創作者的書。
也是一本給普通讀者的書,因為安德森一直用文字、圖像,來談論我們每個人可以如何探索自己感官,以及心靈。
只是,讀這本書確實有個挑戰。
一方面她每個故事都寫得動人,令人覺得需要就像躺在海灘上安靜地一路讀下去;但另一方面她講故事過程裡旁徵博引的各種資料都豐富如一波波的海浪,所以又不斷地想起身跟著那些波浪去享受衝浪之樂。
也因此,她說「這是我的夢體——我用它在夢中行走。」是對的。
只有在夢中可以同時安靜地讀著書,又同時駕御衝刺在浪濤之上。
特別設計的書盒,構成外書封。拉出來的書另有一個封面。

 

前言的結尾處。

 

在這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作中,安德森匯集了她迄今為止最全面的藝術作品集,涵蓋了素描、畫作、手稿、多媒體裝置、表演藝術和電影等各類型作品,貫穿了她開創性的40年藝術生涯。其中有一些文字與作品過去從未公開亦未曾出版。 而最重要的是,她極為坦誠地把自己的創作拿出來,最心思振動的最原始點開始回憶、剖析、旁引、評論,最重要的,講出她的創作故事,以及只有她說得出來的話。

 

「看著文字、看見文字、閱讀文字、理解文字, 並把它們連結到思想與事物。 有些文字是由光、由記憶所打造出來——而當它們被大聲朗誦出來時——則是由聲音與空氣所構成。」

 

 

2022 年 12 月 17 日,22:13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2月18日,星期天,在台北、台南各有一場活動。
》台北
下午兩點半在國圖三樓,《從易經談維摩詰經》的分享會。
維摩詰是大居士、大慈善家,在出世與入世間圓通無礙,因此以在家居士說法,卻能折服眾多羅漢乃至菩薩;他周旋於世間各處,出入自在的風采與能量,更成為典範。
也因此,《維摩詰經》自古就吸引文人雅士傳誦,包括王維、白居易、蘇東坡等等。
疫情持續,天災人禍不斷的時代,人心憂懼不安,正是修習維摩詰的本事以從容應對,進而旋轉乾坤普濟眾生的好時機。而劉君祖新著《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正是引入這部經典的方便入門。
▍劉君祖《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新書分享會
■時間|12/18(日)14:30pm – 16:30pm
■地點|國家圖書館 3F 國際會議廳
■主講|劉君祖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
■主持|王蘭生 (國父紀念館館長)
■嘉賓|林安梧 (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山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
————
》台南
下午兩點半在政大書城,我會講<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十個月。這十個月來,軍火戰場上炮火不斷,訊息戰場上各種攻防更是激烈萬分。
俄羅斯不斷地以各種手段和說辭為他們的侵略合理化、正當化,以各種抹黑、攻擊試圖矮化、醜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降低他的影響力。
而澤倫斯基也使盡渾身解數要以各種方法反擊,把他和烏克蘭人民的意志及聲音傳達出去,擴大影響力。
我們應該看清這場戰爭真正的戰場,不在陸地、海洋或天空,而在人的心智和意識。這也有助於我們思考這對正在面對中國威脅的臺灣有什麼參考意義。
▍活動資訊
|時間|2022/12/18(日) 15:30-17:00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
|講題|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講者|郝明義 (大塊文化 董事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現場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
12月18日,星期天,在台北,下午兩點半在國圖三樓,《從易經談維摩詰經》的分享會。 維摩詰是大居士、大慈善家,在出世與入世間圓通無礙,因此以在家居士說法,卻能折服眾多羅漢乃至菩薩;他周旋於世間各處,出入自在的風采與能量,更成為典範。 也因此,《維摩詰經》自古就吸引文人雅士傳誦,包括王維、白居易、蘇東坡等等。 疫情持續,天災人禍不斷的時代,人心憂懼不安,正是修習維摩詰的本事以從容應對,進而旋轉乾坤普濟眾生的好時機。而劉君祖新著《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正是引入這部經典的方便入門。 — ▍劉君祖《從易經解維摩詰經》新書分享會 ■時間|12/18(日)14:30pm – 16:30pm ■地點|國家圖書館 3F 國際會議廳 ■主講|劉君祖 (台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 ■主持|王蘭生 (國父紀念館館長) ■嘉賓|林安梧 (國立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元亨書院山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

 

 

18日,星期天下午兩點半,在台南政大書城,我會講<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十個月。這十個月來,軍火戰場上炮火不斷,訊息戰場上各種攻防更是激烈萬分。 俄羅斯不斷地以各種手段和說辭為他們的侵略合理化、正當化,以各種抹黑、攻擊試圖矮化、醜化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降低他的影響力。 而澤倫斯基也使盡渾身解數要以各種方法反擊,把他和烏克蘭人民的意志及聲音傳達出去,擴大影響力。 我們應該看清這場戰爭真正的戰場,不在陸地、海洋或天空,而在人的心智和意識。這也有助於我們思考這對正在面對中國威脅的臺灣有什麼參考意義。 ▍活動資訊 |時間|2022/12/18(日) 15:30-17:00 |地點|台南政大書城/台南(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120號B1) |講題|俄烏歷史情仇與澤倫斯基代表的力量 |講者|郝明義 (大塊文化 董事長)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現場座位有限,請事先報名)

 

 

2022 年 12 月 16 日,21:34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2月17日,星期六,在台北有兩場活動。
》下午兩點半,在國際藝術村,是《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新書分享會。
本書從2020年疫情初起時,清華大學林文源教授和他的工作團隊,參與並邀請社會各界同時以文字與影像開始追蹤記錄臺灣社會的變化。歷經三年,在疫情告一段落,臺灣終於全面解封之際,終於出版一本完整的紀錄:《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
這本書希望檢視三年來疫情帶來的種種訊息,也省思政府、社會、個人所面對種種需要調整的思維和習慣,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記疫: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新書分享會
■時間|12/17(六)14:30 – 16:00
■地點|臺北國際藝術村 幽竹廳(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7號)
■引言|郝明義
■主講|林文源 教授
■與談|蔡甫昌 臺大醫學院教授 / 趙有誠 台北慈濟醫院院長/ 陶振超 陽明交通大學傳科系教授/ 林明仁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 蔣顯斌 CNEX董事長/ 王盈舜 《記疫臺灣》紀錄片導演
(報名請見留言處)
————–
》下午兩點半,在飛地書店,有《那城》黃照達新書分享會。
《那城》不只是「人到傷心處畫出來的詩意」,也有人到傷心處寫出來的詩意。而這正是創作的奇特點。呈現給讀者最動人、最美麗的創作花朵,往往是從作者內心最深的哀慟處開出來的。
所以我說這是一本香港之書。
一本充滿眼淚之書。
也是一本不論你在哪個城市,是否想要和自己的城市道別、需要和自己的城市道別,都可以一起默寫她的形狀之書。
明天的活動,黃照達將從英國以視訊現身,對談的是引介大塊出版本書的香港作家鄧小樺。
舉辦的地點在飛地書店,主持人是前端傳媒總編輯,也是飛地書店的老闆張潔平。飛地書店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應該一去。
▍活動資訊
■時間:12/17 14:30-16:30
■地點:飛地書店(捷運西門站)
■講者:黃照達(本書作者)/ 對談:鄧小樺(作家)/ 主持:張潔平(飛地書店創辦人)
*本活動為免費講座,座位有限請盡早入場
(報名請見留言處)

2022 年 12 月 10 日,22:03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今天我接受一個直播節目的訪問,談到看漫畫和小說最大的快感不同在哪裡。
我是這麼說的:
小說是文字書,文字書的排版構想事先不在創作者身上,所以故事的變化、給人的驚異感,主要靠內容的章、節設定來進行。
漫畫,因為每一個以跨頁為單位的頁面裡的內容,都是漫畫家自己安排的,都是在創作過程中就一手控制,所以故事的變化,固然可以透過每個跨頁裡的分鏡安排來進行,更可以讓讀者每當翻過一個跨頁的時候,享受他事先沒有預期的驚奇。
2.
常勝有一頭和他面貌不成年齡正比的白髮。
漫畫家有一頭白髮,是很有梗的畫面。
一根根白髮本身就像是會隨時撲面而來的兵器!何況常勝顯然又是話很少,表情也不多的人。
所以他本人就挺武俠的。而他從二十年前離開廣告業,著手畫漫畫之後,故事的時空背景雖然不同,但都是「動作片」!
而《閻鐵花》正是最新的一部科幻動作片。
3.
《閻鐵花》的故事構想,和常勝相信的一個概念有關。
他相信:一個好的故事、好的作品,通常會有一個簡單到不行、卻極具張力的的核心創意。
以《閻鐵花》為例,故事的核心創意可以濃縮為一句話:「如果京劇女伶成為超級英雄」。
於是,2020年出版的《閻鐵花》第一集故事,是在傳統戲曲婉轉唱腔中揭開序幕,背負血海深仇的少女閻鐵花,以一身超級武術直擊三十年前的陰謀……而2022年的第三集「命運之章」,終於讓所有的未解之謎都有答案。
總之,《閻鐵花》讓傳統戲曲與超級英雄一拍即合。並且,畫了京劇的妝,超級英雄就不需要戴面具了。
4.
常勝說:如果漫畫有信仰的話,他的信仰是「創意」。從我旁觀者來看,其實他還有一個信仰是:「紀律」。
二十年來,常勝持續創作,每年都能出版至少一本書。以《閻鐵花》來說,他更是精準無誤地在連續三年裡的每年十二月出版。
漫畫家都知道有個助手的重要。而這三年間常勝在沒有助手的情況下,獨力完成了《閻鐵花》994頁作品。
這是沒有紀律絕不可能完的事。
5.
不論怎麼說,常勝的信仰都已經回應他了。
《閻鐵花》從第一集剛出版,就有人來洽談影視版權,現在已經簽下電影與劇集改拍權,同時還賣出義大利文版權,近日更登上「原創IP風雲榜TOP IP」第一名。
因為漫畫會改拍為影視,常勝在《閻鐵花》第三集的後記寫了個彩蛋,描述他如何想像自己的作品轉化為電影影像時的光影、聲音效果。
而事實上,看他的自述就知道,不只是他寫的後記才是彩蛋,他在三集《閻鐵花》將近一千頁的內容裡,一直在生產彩蛋:
「我一直喜愛著也覺得紙本書與其他媒體最大的不同在於『翻頁』,翻開下一頁,試著享受紙本書獨有的媒體特性,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頁會帶給你什麼,一個前所未見的世界,一個全新的冒險或是充滿驚喜的彩蛋。」
歡迎享受《閻鐵花》的彩蛋。
二十年來,常勝持續創作,每年都能出版至少一本書。以《閻鐵花》來說,他更是精準無誤地在連續三年裡的每年十二月出版。 漫畫家都知道有個助手的重要。而這三年間常勝在沒有助手的情況下,獨力完成了《閻鐵花》994頁作品。 這真是沒有紀律絕不可能完的事。

 

《閻鐵花》的故事構想,和常勝相信的一個概念有關。 他相信:一個好的故事、好的作品,通常會有一個簡單到不行、卻極具張力的的核心創意。 以《閻鐵花》為例,故事的核心創意可以濃縮為一句話:「如果京劇女伶成為超級英雄」。

 

京劇女伶超級英雄出現在台北街頭!

 

 

2022 年 12 月 7 日,21:51

B 閱讀C 出版P 隨筆
1.
「西方有個門神叫『雅努斯』。這個『雅努斯』的特點就是它具有兩個面孔。…….烏克蘭既面對西方,面對美國和歐盟國家,又面對俄羅斯,面對一個數百年來它所依附和歸屬的國家。因此,烏克蘭在大國的勢力範圍爭奪中,不得不具備相背的兩面。
烏克蘭的這扇門既是它試圖進入西方世界的一扇門,也是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它進入俄羅斯的一扇門。…..
雅努斯,烏克蘭的門神;雅努斯,烏克蘭擺脫不了的兩面門神!」
2.
《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克蘭》是聞一先生的著作。這本書不是烏克蘭的通史,但是在了解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恩怨情仇上,有不同於其他書籍的獨特剖析。
書的開始,是從一九一七年,羅曼諾夫王朝結束的時空說起。烏克蘭如何在俄羅斯帝國解體的權力真空的局勢中獨立,又如何在十月革命之後,在列寧、托洛斯基、史達林等人不同立場的錯綜拉扯中終究成為蘇聯的一員、俄羅斯蘇維埃的附庸國。
一四八〇年莫斯科大公國反抗金帳帝國成功之後,得到了擴張領土的信心,以及繼承蒙古帝國版圖的雄圖,從此膨脹帝國的野心幾乎沒有止境。十月布爾什維克革命之後,列寧本來說要尊重各民族平等及自決,連芬蘭都承認其獨立,但是對烏克蘭卻只是虛晃一招,結果沒有。
這雖然是很短時間裡發生的事,但卻十分關鍵。
光是這中間的轉折及其背景分析,就可以讓讀者對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歷史多一個維度的認識。
3.
《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克蘭》的內容共分三個部份。
<第一部 蘇聯聯邦制結構裡的烏克蘭>,從十月革命之後列寧、史達林如何消滅烏克蘭企圖獨立的努力,再繼續分析蘇聯時期如何控制、分配烏克蘭的資源,一直到蘇聯解體過程中的歷史背景和後續影響。
<第二部 沙皇專制制度下的烏克蘭>,回頭點出之前帝俄時期烏克蘭歷史需要注意的一些關鍵重點。
<第三部 俄烏與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關係脈絡>,再綜合歸納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歷史糾結,並分析二〇一四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至今年全面戰前的重要事件。
作者聞一先生自謙他的專長是俄羅斯史,對烏克蘭研究不多。但事實上正因為他深入鑽研蘇聯檔案,所以從近代關鍵時期切入,對想要認識烏克蘭的讀者提供了深度和廣度不同於他人解釋。
而他的文筆,對閱讀中文的人又有特別動人的感受:
「烏克蘭的前世今生是與俄羅斯這個國家千絲萬縷地交織在一起。斬不斷,理還亂,真可謂:隔影遙望似相識,回眸一笑陌路人。
烏克蘭的前世今生與其說是一部歷史,不如說是一個傳奇,一部時而浪漫、時而刀光劍影,又時而光怪陸離的歷史舞臺大戲。
這齣戲已經上演了好多世紀,而且還會繼續上演下去。歷史的進程似乎給人們某種啟迪:只要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存在,只要這兩個國家的土地還連接在一起,只要他們的習俗和信仰還在東正教的庇護下發展,他們之間的分分合合和恩怨情仇就不會終結,這齣傳奇般的大戲就沒有落幕的時候。 」
4.
今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我經由北京萬聖書園的老友劉蘇里引介,得知這本最早於八年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寫成,於二〇一六年出版的書。
我們和聞一先生聯絡討論後,他決定就之前版本的內容進行修訂,並且新增加了許多內容,於是現在有了新版的《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克蘭》。
很可惜聞一先生在完稿之後過世,沒能看到他最後投入心力的著作出版。
現在相信他會很高興這本書終於在台灣和讀者見面。
歡迎大家進入《硝煙中的雅努斯: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