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C 出版

歷史中的鬼滅傳奇,鬼滅中的歷史軼聞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歷史中的鬼滅傳奇,鬼滅中的歷史軼聞】
解碼「鬼滅」,先從日本史出發!
在日本古書中,妖魔精怪都是「真實存在」的故事泉源。鬼怪從何而來?如何害人?鬼是「異質他者」,還是我們自身?
日本知名歷史學者小和田哲男,帶我們從鬼之誕生與鬼的形象演變,探尋《鬼滅之刃》背後的歷史根源與隱藏祕密。
●「真實版黑死牟」役小角
●「真實版猗窩座」鬼童丸
●「真實版無慘」酒吞童子
●從主角炭治郎看賣藝「傀儡師」
●從岩柱.悲鳴嶼行冥看享有優遇制度的「盲人」
●從蛇柱.伊黑小芭內看被囚禁的「特殊兒童」
●從鱗瀧左近次看會抓走小孩的「天狗」
●從嘴平伊之助看五千個「棄兒」
●「鬼」(如鬼之人)是被社會排除的「異質之物」
●誰才是鬼?人心所在之處,你有把握不會變成鬼嗎?
●以慈悲與寬容面對世界上可能「化為鬼」的群體與個體
●以日本史代代相傳的妖異傳說,串連《鬼滅之刃》故事情節與角色呈現。
●引領大眾省思社會面對「異質者=鬼」時應懷抱的寬容態度。
●由日本知名歷史學者、多部大河劇時代考證專家小和田哲男教授,擔任本書總監修。
●全書收錄五十餘幅彩色+黑白古典圖繪,盡覽日本歷史傳說中的鬼魅靈物形象演變。
——
✍ 購書‧鬼滅的日本史
——
✍ 《鬼滅的日本史》#系列講座
🎎 蔡桑的滅鬼私塾——從民俗學踏查觀點重探《鬼滅之刃》
時間|2/6 (六) 15:00-17:00
地點|金石堂KingStone汀州店
講者|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江灝(本書責任編輯)
🎎鬼滅日文小學堂&直擊編譯後台
時間|農曆年前上線,敬請期待
收聽|大塊朵翼https://reurl.cc/Q765Rq

2021 年 1 月 26 日,22:14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月31日星期天,謝佩霓的新書首發講座
謝佩霓有很多頭銜,曾任高雄美術館館長、台北市文化局長之外,還有專業策展人、藝評家等等。
而現在她推出生涯第一本散文結合攝影的著作《貓非貓》。書的封面上寫著「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是一本只有具備跨領域專業的人才能寫出來的書,因而是一本「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是貓,也非貓。
「這書裡收錄了廿八篇文章,形同散策,集結日常中偶遇貓之後,以貓為觸媒發想成篇的小文。隨手拍的貓照,也沒缺席。任由所知、所感、所思、所學率性繁衍,串起走過大半生的生命中,實際經歷過但未必為人知的一些人、事、地、物,也許不見得字字珠璣,卻是誠意十足地分享了個人人生行旅中留下爪痕的點點滴滴。」
星期天請來聽謝佩霓談貓如何在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攝影之間恣意伸展,無論東西,古今不分;也有她在亞、歐、美、非各洲求學、執教、工作的人生故事。歡迎。
▋ 講座資訊
時間|01/31 (日) 15:00-16:30
地點|MOJO 1921(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當代藝術館旁)
講者|謝佩霓(本書作者、藝評人、策展人)
參加|https://reurl.cc/KxAG0e(免費入場,歡迎報名)

2021 年 1 月 23 日,11:03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到不了的地方,用吃的吧。我們以前出過的書,讓我想起現在應該說:疫情時刻,到不了的地方,用看的吧。
所以,去不了法國,去不了巴黎,就讓羅慶鴻所寫的《法國經典建築紀行》來帶我們更深入地看吧。
法國是歐洲建築、藝術發展的重鎮,歐洲各時期的藝術、建築、工藝與文化發展在法國重新演繹、融合創造出新的樣貌。這些過去所留下來的建築,滋養了許多建築與藝術,直至今日仍是各領域研究的寶庫。
作者羅慶鴻是資深建築師,也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歷史建築評估專家小組成員。這本書他以歷史穿針引線,深入淺出介紹法國不同時期不同建築物的結構特色。除了知名的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凱旋門、羅浮宮等,更有研究法國建築與藝術不可不知的聖塞寧大教堂、卡爾卡松城堡、亞眠主教座堂、雪儂梭河堡、巴黎司法宮⋯⋯總共四個時期、四種風格,27座法國經典建築。
而今天下午三點,在image3非常圖像空間,有謝佩霓帶我們紙上旅讀這本書。佩霓留學歐洲,本身就有建築專業,導讀這本書,一定可以更給人親歷其境之感。
可以在台中聽演講的人
時間:2021年1月23日(六)15:00-17:00
地點:臺中歌劇院5F iMage3非常圖像空間(臺中市西屯區惠來路二段101號)
講者:謝佩霓(策展人、藝評人)
費用:199元(活動當天可於image3非常圖像空間全額折抵消費)
去不了的人,可以看書:
卡爾卡松城堡 (之一)

 

卡爾卡松城堡 (之二)

 

卡爾卡松城堡 (之三)

 

卡爾卡松城堡 (之四)未完。

 

去不了的人,可以看書: 博客來 https://bit.ly/3r8L6JK   誠 品 http://bit.ly/3mwOf2c   金石堂 http://bit.ly/2WqOwJx   讀 冊 https://bit.ly/3r81REH   MOMO https://bit.ly/3gZJcWY   大 塊 https://bit.ly/3asN9T3

 

 

 

https://www.facebook.com/rexhow.dna/posts/4003448646355977

美,是她的宗教信仰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美,是她的宗教信仰】
1.
那是個星期六晚上。
在台中的新手書店,謝佩霓在講我們出版的《白鯨記》。
我在台北還有個約,所以開場前跟她說只能聽到一半就要先離開。
但結果我一直聽到差預定結束時間十來分鐘才走。
一方面是因為謝佩霓旁徵博引,從文學到藝術到電影,講得精彩。
另一方面是因為好奇。好奇她到底會講到什麼時候。
會有這個好奇,是因為我們企劃部同事。他們跟我說,有什麼講座,很喜歡邀謝佩霓,因為講得好;但他們也有個甜蜜的苦惱,就是許多其他講者有講不足時間的問題,但是謝佩霓經常是欲罷不能,超出時間很多。
所以我那晚看時間一直過去,而她主講的內容還一直逗留在開場不久,就越聽越好奇那晚她會超時多久。
我畢竟沒能撐到在現場等出答案。第二天問同事,他們輕鬆地說:「還好啦,只超出了半小時左右。」
2.
後來,輪到我自己有很多事要請教謝佩霓。
發現她的特色是一以貫之。
不論談起什麼話題,她都能縱橫上下,說得既有熱情又有深度。從她最拿手的展覽,到書、繪畫、音樂、人物掌故;從公家到民間的做事方法策略,到各種軼聞八卦,每次見面也都是結果要比預定超時甚多。
她這些特點到底該怎麼歸納呢?我想了一陣也沒滿意的答案。
還好,在《貓非貓》這本書裡,她自己說出來了。
「生性多癮又多控,改不來也戒不掉,只好順著癮頭走,奢望他人包涵我的控發作。」她在序言裡這麼寫。
謝佩霓真是對太多事物深感興趣,付出注意,直到上癮。
她說的「多控」,我覺得其實倒是只有一控,就是「資料控」。
感興趣的事物多,和要收集的資料多,互為因果。也因此,就起了滾雪球的作用。雪球一大嘛,當然就有動力,往哪個方向動起來都難一下子打住。
3.
謝佩霓會策展、演講、寫文章,還有鑽研建築的專業,是我知道的。
但是到出版她這本《貓非貓》之前,我不知道她攝影也很好。
所以前幾天我連續挑了三張她的貓照片貼了出來。
在她的鏡頭下,貓都各有韻味。
我還是覺得我說像葛莉絲凱莉的那一張最神奇。
那一張實在像是在攝影棚裡調出最好的燈光,才把貓兼有明星與皇后的氣質拍了出來。
但那是在街頭拍的一隻流浪貓。
為免印象有錯誤,我跟她再確認一下:「那是在街頭拍的流浪貓對吧?」
她回答對,然後加了一句話:「流浪貓才是貓。」
4.
書名《貓非貓》,我貢獻了兩個字。
原先,我建議是《非貓》,謝佩霓加了一個字,《貓非貓》就更立體了。
她在書的序言裡說:『書名訂作《貓非貓》,其實是為了誠實以告。畢竟這本書無法分類,套用「花 非花,霧非霧」的句型,當然也暗示著「夜半來,天明去」的貓影貓蹤。』
除了貓的攝影,書裡有廿八篇短文,「形同散策,集結了日常中偶遇貓之後,以貓為觸媒 發想成篇的小文。優游在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攝影之間恣意伸展,無論東西,古今不分,但求群聚於書中齊來相會。」
並且,她也坦誠表白:『翻飛的念想,如貓之行跡,很難參透難以掌握。欲走筆捕捉之時,筆尖彷彿突然自有意志,率性隨意遊走,於是僅能任由恣起,緊隨所學、所知、 所感、所思率性繁衍。』
這個表白說明了她那些超時演講的由來,也把她在書裡二十八篇文章的特色做了說明。
不然,怎麼解釋「夏日松山的貓」、「老舍的貓城記」 、「法爾珺與嗜睡的貓」、「貓.史蒂文斯與破曉」、「武則天與貓」、「加菲貓與珈琲」等等文章是怎麼睥睨貓行的呢?
5.
謝佩霓因為一些病癥而動過很多手術,而她沒有受這些因素的困擾,走出自己的路,是大家都知道的。
我想知道支持她最大的動力是什麼,有一天就問她是否有宗教信仰。
「我沒有宗教信仰。」她說。然後接了一句:「美,就是我的宗教信仰。」
她說的非常簡短,短到讓你馬上知道那就是一切。也解釋了一切:她有那麼多戒不掉的「癮」與「控」,終究都是她對美的癮與控。
所以我想她的外文名字取得很好:Beatrice.
那是但丁《神曲》裡美的化身。
要認識這一位Beatrice嗎?
何不從《貓非貓》開始?
貓非貓【博客來獨家‧限量作者親簽紀念珍藏版】
貓非貓
救贖者或告解者在貓之前。攝影 Beatrice 還有一些照片可以看這裡   http://bit.ly/39MxZWt    http://bit.ly/3bUv1SK  http://bit.ly/2LCiTuV

 

那位明星兼皇后的另一張。 攝影 Beatrice 還有一些照片可以看這裡   http://bit.ly/39MxZWt    http://bit.ly/3bUv1SK  http://bit.ly/2LCiTuV
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 貓非貓【博客來獨家‧限量作者親簽紀念珍藏版】 博客來 http://bit.ly/38HZQIf   貓非貓 博客來 http://bit.ly/3ilGoEj  誠 品 http://bit.ly/2KgBRX7  讀 冊 http://bit.ly/2XGXwLb  金石堂 http://bit.ly/2LSa7IY   MOMO https://bit.ly/3nIZlBN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993615714005937&id=272264852807727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B 閱讀C 出版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今天下午,劉君祖在國家圖書館講《從易經解金剛經》。天冷,又有種種消息的此時,還有那麼多人來聽,很激勵。
開場我應邀致詞時,談了一點感想整理如下:
四顧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今天台灣的人珍惜自己幸運的同時,也應該把握幸運,更加奮發自強。這是我們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人應有的回報,也是責任。
也因此,這正是我們好好了解《易經》和《金剛經》的時候。
《金剛經》既破「有」,也破「空」。
《易經》雖然能把「有」算到極致,但《易經》也終究指向「知易者不卜」。所以可以說是既「有」,也「空」。
因此,用《金剛經》和《易經》來對照著看,可以對照出修練的指引。而劉君祖寫的《從易經解金剛經》(還有一本《從易經解心經》),正是便利的入手途徑。
後來,我聽劉君祖演講,他在投影幕上亮出一頁筆記,最後一句話更吸引住我:「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一個月前,我還不知道這句話。近一個月,我則讀到易經的〈繫辭傳〉裡孔子所說的一段話:「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因為看過整段話,所以對最後「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八個字就印象深刻。
我對這段話的體會和翻譯是這樣的: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不管你研究《易經》還是什麼經,如果能掌握到一些門路,是因為這可以幫助你有所應用。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讓你有所應用,是方便你能在這個變動的世界有一個安身之處;而所以幫你可以安身,是因為希望你能堅守一些高貴的理念和價值觀。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至於你堅守一些高貴的理念和價值觀之後還會發生什麼事,不是你現在能知道的。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要知道這宇宙之間的神祕,以及造化的神奇,那是要道德和修為都高到一定程度之上的事。
而我自己再加上一句話:「不過,也正因為我們的德行和修為都遠遠不足,所以要更持續地努力。」
很高興今天聽到君祖兄提到「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我一定要找時間跟他好好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