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F 文化相關

2021 年 6 月 16 日,22:53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為了這次座談影片,我在第三段訪問波隆那書展主席 Elena Pasoli, 請她談這幾年對台灣畫家與繪本參與波隆那書展的觀察。
因為我們播出的時間在波隆那時間下午5點,已經在今年宣布「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之後,所以她說她除了要恭喜台灣今年有林廉恩的 HOME得到故事繪本的首獎、阿尼默再度得奨以《情批》拿到詩類的評審優選奬之外,還要講個消息,「The Surprise of Bologna Never Ends! 」(波隆那給人的驚奇不停止!)
今年的「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得主又是台灣人!
她笑一下,說了得主是卓霈欣。
她說這位二十歲的畫家,著著實實(Literally)讓國際評審大感驚喜。
「波隆那SM國際插畫家大獎」是波隆那書展和西班牙 SM 基金會合辦的一個獎項。
得奬的人會有1.5萬歐元獎金,SM會在一年內和她合作出一本書,並且明年波隆那書展會為她辦一場個人畫展。
卓霈欣是繼2011年Page 鄒駿昇之後,台灣第二位得主。
所以Elena 也祝福卓霈欣未來能和 Page一樣走上成功之路。
台灣今年拿了三項大獎,大家恭喜並同喜。

2021 年 6 月 16 日,20:03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今天晚上台北時間 11點, 義大利時間下午5 點,波隆那書展的網站會公開一部我幫台北書展基金會主持、製作的座談紀錄短片。
片名是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aiwanese Illustrators and Picture Books (台灣畫家與繪本的新起點) 。
會想到做這件事,是因為有感於今年台灣畫家與繪本在波隆那的突出表現,前陣子先應媒體之邀寫了篇短文。
台灣畫家與出版社參加波隆那書展的競賽活動,可以分兩塊來看。
一塊是插畫展,一塊是書籍的拉加茲獎。
插畫展部份,台灣畫家從1988年開始參加,到今年已經32年。其中前十年有五年入選,從2000年起則持續二十二年每年都有入選。近年來更達到高峰,像2019年共有9位畫家入選,義大利本國才有7位,而唯一比台灣還多的只有日本,是10位。而今年,台灣已經和日本、義大利並列最多入選國家。
相對而言,參加書籍拉加茲獎的部份,則一直要到 2015年、2016、2017 三年,才各有孫心瑜以《北京遊》、蔡兆倫以《看不見》、鄒駿昇以《禮物》拿到不同門類的評審優選獎。
其後中斷兩年,2020年阿尼默以《小輓》在漫畫主題青少年類拿到創紀錄的首獎,幾米也以《時光電影院》拿到電影主題類的評審優選獎。
而進入2021年今年,不但有阿尼默以《情批》再度拿到詩主題的評審優選獎,林廉恩更以《Home》拿到故事類首獎,寫下新的里程碑。
回頭看這三十多年的路程,其實也是很合理的。
挑戰書籍創作的拉加茲獎的難度,和插畫入選大不相同。
所以書籍要直到六年前才開始陸續得到評審優選獎,再開始比較密集地拿到首獎,應該可以說是台灣整體插畫、繪本創作持續耕耘了三十多年後,終於逐漸開花。
再結合2014年格林,2019年大塊在波隆那書展得到亞洲區BOP(年度最佳童書出版社)獎來看,綜合而言,說整個台灣繪本及童書創作在波隆那書展日益受到重視應不為過。
所以我覺得站在2021年新的立足點來看,台灣整體繪本、童書、插畫創作者、出版者應該共同把握這個基礎和機會,一方面彼此加油、刺激,以更多更精彩的圖像作品更上層樓,另一方面參考韓國的經驗,互相結合,共同開創更大的國際能見度,為台灣的圖像出版品打開新的出路。
在這個思路下,我想應該盡量利用今年的波隆那書展,就在最後關頭問了書展主席Elena Pasoli 是否可以給我們一個時段,她爽快地一口答應,我也就趕快準備。
全部內容分三塊,Part 1 是談HOME.
我們邀請林廉恩和巴巴文化的主編詹倩宜,對談者是拉加茲獎綜合類評審之一的 Izabella Kaluta, 她是波蘭文學界卓有聲譽,剛離開朵卡萩創立的基金會副執行長位置。
Part 2 是談 情批。
主談者有阿尼默和大塊文化副總編輯林怡君,對談者是拉加茲獎詩類評審之一Morag Styles,但後來因為她只能寄短片來,所以再邀請兼顧綜合類與詩類評審之一的Chiara Basile。Morag是劍橋大學教授,Chiara則是義大利推動少年讀詩運動的推手之一。
Part 3 則是訪問波隆那書展主席 Elena,請她談對台灣畫家與繪本這些年的表現的觀察。她談得非常誠懇,並有令人驚喜之處。
我當主持人,同事 Phoebe 當我助理與翻譯。Robin協助我後製。
今晚有興趣的人請到這裡登記上網就可以看:https://bit.ly/35qdkWz
波隆那書展結束後,台北書展基金會就會另外播出,並且會準備中文版。

2021 年 6 月 1 日,19:50

F 文化相關P 隨筆
台灣在今年波隆那書展拉加茲獎又傳來大喜訊。
林廉恩創作的 HOME 拿到繪本故事類首獎!
評審團說疫病期間證明了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地方,而這本書從畫到文字到印刷材質和裝訂方法,充分把家的意義傳達出來,也讓人聯想到「即使我們不得不把自己禁閉起來,仍然可以創造新的世界。」(even when confined, we can create worlds. )

恭喜林廉恩!

恭喜巴巴文化

2021 年 5 月 26 日,21:30

C 出版F 文化相關P 隨筆
聽說今晚有月全蝕。月全蝕之後,一切就會變好。
半小時前,義大利波隆那書展主席Elena Pasoli 通知我,說2021年拉加茲獎年度主題「詩類別」公布,評審優選獎得主是阿尼默的《情批》!
她在電話裡一直跟我說:「太難得了!太難得了!阿尼默連續兩年拿大獎!」
2020年阿尼默以《小輓》拿到當年「漫畫類別」首獎(青少年組),今年再以《情批》拿到「詩類別」評審優選獎,真是太好了!
今天星期3,觀看力量的日子,本來我就打算晚上介紹一本圖像類的書,這個好消息就這樣到來,實在美好。
恭喜阿尼默!
相信阿尼默一定樂意把得這個獎的喜悅和全台灣正籠罩在疫情低氣壓中的人分享!
過了今晚月全蝕之後,一切會變好的。
——–
評審評語:「這首由台灣插畫家暨作家阿尼默創作的詩,既溫柔又充滿張力,且帶著些許神祕氣息,搭配了極其優美的畫作。在文字開始之前,本作先以數張驚人的連續跨頁地景開場,有山、樹、海和屋舍。接下來,每一頁的詩都搭著一幅引人入勝的絕美插畫──畫面不僅僅是文字的映照,更能夠激發讀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本書畫作之美讓人為之屏息。而整首詩文帶著日式俳句/短歌的謎樣氣質,沒有明確的敘事線。當書末揭露令人驚訝的結局,讀者的期待也將受到挑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的原文是以台語寫就,也是台灣大多數人的母語,但是並未被當地列為官方語言。」

100分鐘內扮演100個角色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100分鐘內扮演100個角色】
後4月24日,本來打算在台北繼續休養手臂,看到臺中這場表演又心動,也貼出來給大家參考。
讓我心動的是,瑞克.米勒(Rick Miller)要在100分鐘內扮演100個角色,從兔寶寶、邱吉爾到巴布.狄倫(Bob Dylan),「運用多媒體影像轉換時空,歷經二戰戰後、冷戰、美蘇太空競賽、越戰、美國人權運動、搖滾樂的誕生,透過一種縮時影片的概念,以獨白、流行歌樂與影像創造出時代的縱深與層次,窺見政治與文化的時代變遷」。
NPAC-NTT.ORG
2021 NTT-TIFA 瑞克・米勒《爆發年代》|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