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2 月 17 日,08:27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昨天來台中開兩個會,加上晚上聽白建宇撞擊的貝多芬,再加上吃了好久以來的第一餐宵夜,回到飯店就攤平,都沒看新聞。
今早起來看到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名單,讓我從疲累中一下子清醒過來。
真是大大恭喜四位圖像創作者,慢工和大辣!
也為所有得獎者鼓掌!
——————–
在「小說獎」、「非小說獎」及「兒童及青少年獎」入圍作品中,各選出三名首獎
今年九名首獎中,三本「圖像小說 Graphic Novel」各自在三類裡奪下一席
小說獎:PAM PAM LIU《瘋人院之旅》/ 慢工文化
非小說獎:陳沛珛《暫時先這樣》/ 大辣出版
兒童及青少年獎:游珮芸、周見信《來自清水的孩子 1 & 2》/ 慢工文化
2021,A Graphic Novel Year in Taiwan.
下午,台北書展基金會剛公布「2021第14屆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首獎名單,及金蝶獎得獎名單。
在「小說獎」、「非小說獎」及「兒童及青少年獎」入圍作品中,各選出三名首獎……
更多
兩個關鍵字+一個金句
F 文化相關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兩個關鍵字+一個金句】
今天下午在「左轉有書x慕哲咖啡」主持「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講座,聽了兩個關鍵字和一個金句。
中正大學黃俊儒教授的關鍵字是「說故事的能力」、政大徐美苓教授的是「大腦素養」。我覺得這兩者正好一感性一理性,剛好相輔相成,並且都是我們出版的《未來在等待的人才》書裡所提到的特質。
結束後,和「左轉有書X 慕哲咖啡」的負責人慧如聊了一會兒。她談經營書店的辛苦,為什麼必須做餐飲,把場地出租辦活動等等。聽她說了出租給 NGO團體的價格之後,再聽到給出版業的價格反而更低之後,我訝異地問她怎麼回事,難道出版業比NGO還可憐?
慧如說:「是啊。因為NGO是非營利事業。而出版業是營不到利的營利事業。」
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F 文化相關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後疫情時代的展望」計劃的「記疫之社會對話系列」,在12月12日星期六舉辦第五場了。主題是「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兩位主講人是中正大學黃俊儒教授,和政大徐美苓教授。我擔任主持人。
黃俊儒教授談的焦點是『進入「數位說故事」的知識傳播年代』。
疫情造成數位溝通環境的成熟與躍進,除了數位通訊、線上會議、線上課程大增之外,另一種新的「數位說故事」形式很可能大大地改換了新一波知識及文化傳播的面貌。Netflix, Spotify等影音串流平台都呈現爆量的成長趨勢,podcast也順勢崛起。這些平台把「數位說故事」的媒介、製作環境,及受眾接受方式的數位化推波助瀾,達到新的高峰。
所以黃俊儒教授認為:『為了增加故事的吸引力,更為複雜、更富含知識、更能體現文化感受的故事架構是免不了的進路…..而文化傳播及知識傳播之間的界線也會越來越模糊,「透過故事學習」可能會是更加明顯與普及的態勢。這樣的發展不僅可能影響「校園內」的學習(例如作為教材),對於「校園外」的學習衝擊會更大(例如binge watching的現象)。所以在後疫情的時代,我們需要學會更多挖掘與講述自己故事的能力,不僅對於文化的深耕有幫助,對於知識的創新與學習也會有同樣的助益。』
徐美苓教授談的焦點是『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挑戰與展望』。她也關注數位平台在這次疫情的作用,除了Netflix、Spotify等影音串流平台的「COVID效應」之外,還有各種「開放博物館」、「開放圖書館」的藝術與高雅文化共享。
但是徐美苓教授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當閱聽眾需要的內容、獲得的管道、累積與生產的方式醞釀著變化,我們接收到的觀點與內容不再一致;即使同一議題,也因選擇載具差異,導致觀點差異越來越大,這就是所謂的同溫層效應。過去由專家壟斷的知識一旦解放,民眾雖拿回詮釋權,知識的定義也不再定於一宗,但不免眾聲喧嘩,再現巴別塔。…….但是事實的查核永遠趕不上虛假或惡意訊息的製造與病毒式地擴散,此時更重要的角色是導航(navigation),即導引大眾如何更有智慧地搜尋與運用(或不運用)訊息,提升與賦權自身資訊獲得的判別素養。換言之,我們需要的不只是更多的查核次數與機構,而是大腦的啟動。』
他們兩位的講綱,可以到這裡看:https://bit.ly/37QpvwK
歡迎大家來聽他們兩位精彩的交流,也希望能在現場與大家共同討論他們所提出的觀點。
時間:12/12(六),下午2-4點 (下午1點30分開始報到)
地點:左轉有書X 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主講:
黃俊儒(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兼科學傳播教育研究室主持人)
徐美苓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特聘教授)
主持:郝明義
2020 年 12 月 5 日,22:11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今天 Openbook閱讀誌 2020 好書獎頒獎典禮。很榮幸我們有四本書得獎。
奧爾嘉.朵卡萩的《雲遊者》,得到年度翻譯書獎。我們從十多年前出版這位波蘭作家的書,到去年她拿到諾貝爾文學獎,今年再以此書得到這個獎,很開心https://pse.is/38x6qh
義大利畫家亞歷山卓・桑納的《如同此石:一切戰爭之書》也得到年度翻譯書獎。這本書跨越圖像與文字的界限,自成一格,能得到年度翻譯書獎,桑納想必會十分高興。https://pse.is/38963s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所編著的《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得到年度生活書獎。阿媽們應該很欣慰。https://pse.is/38jxb7
韓國創作者蘇西・李的《海浪》,得到年度青少年圖書獎。今年年初的台北國際書展,她預定要來,可惜因為疫情而沒能。我們再向她轉達這個好消息。https://pse.is/3a87h2
Openbook閱讀誌的主事者一直秉持多年來的熱情、專業和堅持,和台灣的出版業者一起前行。每年這個時候,在陰冷潮濕的天候中,給大家帶來許多鼓舞。
月英、金蓮、昭平,隔空擁抱一下。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