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4 月 14 日,14:53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證實,景翔於4月13日在台北仁愛醫院離世,享壽79歲,封德屏表示,景翔對台灣翻譯、電影及文學具有紮實貢獻,是翻譯家、作家、更是位藝術家。」
景翔。R.I.P.

「《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證實,景翔於4月13日在台北仁愛醫院離世,享壽79歲,封德屏表示,景翔對台灣翻譯、電影及文學具有紮實貢獻,是翻譯家、作家、更是位藝術家。」
景翔。R.I.P.

烏克蘭的防疫美學
「當中的名畫有:
。Leonardo da Vinci —《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及《抱銀鼠的女子 (Lady with an Ermine)》
。Michelangelo —《創造亞當 (The Creation of Adam)》
。Rene Magritte —《人子(The Son of A Man)》
。Giovanni Battista Salvi —《禱告的聖母(Praying Madonna)》
。Jacques Louis David —《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 (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
。Raphael —《穿紅衣的年輕男子 (Portrait of a Young Man in Red)》
。Frederic Leighton —《奧斐斯與尤莉迪絲(Orpheus and Eurydice)》」
【DESIGN】烏克蘭的防疫宣傳
每一個政府的宣傳品味不盡相同,而烏克蘭政府便選擇使用經典名畫,加入此時此刻的元素,帶藝術性地警剔市民做好防疫措施。
當中的名畫有:
。Leonardo da Vinci —《最後的晚餐(Last Supper)》及《抱銀鼠的女子 (Lady with an Ermine)》
。Michelangelo —《創造亞當 (The Creation of Adam)》
。Rene Magritte —《人子(The Son of A Man)》
。Giovanni Battista Salvi —《禱告的聖母(Praying Madonna)》
。Jacques Louis David —《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 (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
。Raphael —《穿紅衣的年輕男子 (Portrait of a Young Man in Red)》
。Frederic Leighton —《奧斐斯與尤莉迪絲(Orpheus and Eurydice)》
巧妙地運用耳熟能詳的名畫,加入審時度勢的宣傳語句及圖象,簡單清晰的讓市民一目了然,確是一次成功的宣傳設計。
—————————————
Follow us on :
www.instagram.com/artandpiecehk
【德國對文化和藝術工作者的視野與手筆】
各國政府都在為疫情準備各種紓困方案,但德國前兩天端出來的這個方案,令人開了眼界。
他們提出了500億歐元(1兆6千多億台幣),主要給個人自由工作者和小企業提供協助,包括藝術家和文化領域的小業者(in aid for individuals who are self-employed as well as for small businesses, and this will extend to artists and small cultural businesses. )
德國文化部長Monika Grütters說,「文化部門的個人自由工作者比例尤其特別高,他們現在的生計有問題。……各種協助會盡快下來,並且盡可能減除官僚作業的障礙。」
所以他們會給這些文化和藝術工作者租用表演場地或工作室提供補助,也會為業者提供可以渡過瓶頸的貸款。
此外,因為許多自由工作者和藝術家沒有社會保險和失業保險,他們也會補上這個缺口,因而再額外撥出100億歐元(3400億台幣)的預算來解決這個問題,以確保每個人至少有六個月可以留在自己住的地方 “everyone can stay in their own home.” 同時,也立法保護他們在萬一付不出房租時不會被房東趕出去。

《千年一問》鄭問紀錄片集資計畫,正式啟動!
▸▸▸http://tinyurl.com/qwnxvdy
「鄭問,台灣最重要的漫畫家之一
「他所締造的成就、創作天分和畫技至今依然無人超越
「對許多人而言,他是年少時期的偶像、經典神作的創造者
「2017 年 3 月 26 日,鄭問離開了我們,留下他筆下未完的武俠世界,也告別了一個他親手打造的漫畫時代
「而現在我們希望,透過紀錄片,替他訴說那些未道盡的故事…
「在台灣漫畫最燦爛的時代,他如何地意氣風發;而面對欲振乏力的衰落,他為何堅定地跨海而行?
「我們跟隨鄭問的創作足跡,橫跨台、日、港、中四地拍攝,邀請超過 50 位受訪者,其中更包含漫畫界重量級人物,千葉徹彌、池上遼一、《無間道》導演劉偉強、港漫教父黃玉郎、香港漫畫大師馬榮成等人,只為了還原他生命的起伏與周折
「並與金馬獎、金鐘獎獲獎團隊合力打造,加入高解析掃描、作品動畫化等方式,完整呈現鄭問作品的氣魄,相信會帶給你初見鄭問畫作的驚艷與感嘆
「我們有信心這部紀錄片會成為台灣紀錄片史上的驕傲,然而這部紀錄片,仍有後製和發行的資金需求,因此我們希望邀請你加入,攜手推動台灣第一部漫畫家紀錄片的誕生。
「這部紀錄片將獻給鄭問,以及所以擁有赤子之心的你
在這部紀錄片裡,你可以貼近一位被譽為天才漫畫家的生命故事,也可以找到與你相似的,對所愛事物的執著」

片集資計畫,正式啟動!
▸▸▸http://tinyurl.com/qwnxvdy
鄭問,台灣最重要的漫畫家之一
他所締造的成就、創作天分和畫技至今依然無人超越⋯⋯
更多
【從臺灣到安古蘭九年來的 4+3+73 】
0.
2011年12月初的一個夜裡,在士林的一家漢堡店裡,我們有四個人剛開完一場會。
當時顯然我還不會自拍。所以除了四人分成兩張照片拍,也另拍了那晚我畫的一個展館草稿。
那時,新聞局宣佈要前進2012年的法國安古蘭漫畫展,不但要設臺灣館,並且是亞洲主題國。任務重大,時間郤很緊迫,為了趕時間參與此事,所以我和同事連夜開會。
那晚會後,在新出發的興奮中,我說拍照來留念一下吧。
今天下午,2012 – 2020 安古蘭漫畫展臺灣館回顧展開幕,輪到我發言的時候,看著銀幕上的照片轉眼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感觸很多。
1.
怎麼用簡單的歸納來說明這九年前進安古蘭所發生的事?
我會說 4個成果 + 3個根由.
第一個成果,是建立臺灣漫畫進入法國及歐陸漫畫市場的跳板。
九年下來,由於臺灣漫畫家的參與,不只臺灣館在安古蘭逐漸累積出許多鐵粉,每年固定來報到,更重要的是也經由安古蘭,共有33種書39種語文版權簽訂加洽談中。
去年漫畫家左萱說:她從沒想到日漫風格的作品也可以經由安古蘭賣進法國。
版權方面的開展,本來就需要時間。九年的安古蘭,可以說建立了一定的基礎。
第二個成果,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漫畫家願意參與安古蘭漫畫展,也知道如何使用這個機會。
這次展覽的主題是「從臺灣到安古蘭:73位漫畫家的開拓之旅」,就可說明。
在這九年當中,文化部自2015年起,每年和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暨影像城開始合作「漫畫藝術家駐村計畫」,2018年進一步和布洛瓦市的BD BOUM也合作駐村計畫,加上年輕創作者積極投稿新秀獎和數位漫畫獎項並屢屢入圍,也對許多人產生鼓勵。
而其結果,臺灣自2013年起,入圍新秀獎有九人次,入圍數位競賽(Challenge Digital)和#DRAWMECOMICS共有九人次。其中數位競賽有一次是劉倩帆拿到第二獎,#DRAWMECOMICS第一屆饒予安就拿到第三獎。
而臺灣的獨立漫畫刊物,也多次入圍「另類漫畫獎」。2020年就有《Taiwan Comix》、《熱帶季風》、《波音漫畫誌》三本刊物入圍。
第三個成果,是臺灣漫畫家經由安古蘭而和世界其他各地產生創作或展出的聯結。
以臺灣四位漫畫家參與和日本、法國等漫畫家等的合作而完成的《羅浮八夢》為代表,至少參與了三種跨國合作的出版企畫。
以小莊的《80年代事件簿》及邱若龍的《漫畫.巴萊》為代表,至少有七場延伸到德國、比利時、波蘭、英國等地的展覽及演講活動。
第四個成果,則是臺灣漫畫家相互的認識與結盟。
劉倩帆和房瑞儀兩位漫畫家,在2018年在安古蘭見面之前素不相識。但是在那之後卻成為好友並共同創立了《波音漫畫誌》,到現在已經出版了第四期。2020年她們也回到刺激夢想的原點:安古蘭漫畫節的 Spin-off 帳棚擺攤。
2.
至於產生這四種成果的根由,則有三種。
我曾經在之前發了一篇貼文說明。這裡再摘錄其中一段:
『一,是漫畫家各自創造自己風格的努力。從1980年代的漫畫復興,到今天,一直在努力。
『二,是這些年政府的支持。安古蘭臺灣館起自於九年前政府的支持,而近幾年,許多支持漫畫創作的政策,也成為漫畫創作者十分重視的事情。
『三,是臺灣社會自由、開放的環境,本身成為創作者可以爭奇鬥妍的豐厚土壤。呼應2019年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立法的國家,金漫獎得主「星期一回收日」創作也以「百合」為特色,正好可以說明這個意義。』
相關貼文請看:http://bit.ly/32fumo0
以及http://bit.ly/3bZZfkM
3.
過去九年的安古蘭漫畫展臺灣館,畢竟還是有很多人沒能到現場去看過,因此這次文化部有了要做一次綜合回顧展的想法。
我們準備了之後,已經在今天2月22日,在臺灣漫畫基地開幕了。
歡迎大家參觀。
也基於以上的說明,可以在此說明幾個參觀重點如下。
一,是2012到2020年,每年展館重點說明。
二,每年特刊、精彩印製品。
三,參展漫畫家在現場留下的墨寶。其中尤其有2012年的鄭問和陳弘耀的創作。
四,共73位參加過安古蘭漫畫展的畫家的簡介及相關作品。
五,2014年和2015年,有十一篇作品只在安古蘭特刊上發表過,這次首次在台灣公開,難得一見。
六,共十人次入圍新秀獎的作品。年輕的創作者可以觀摩他們的作品,了解如何參賽,激發自己。
七,共九人次入圍數位獎的介紹。也是年輕的創作者可以了解如何參賽,激發自己。
八,2020年入圍安古蘭「另類漫畫獎」的三種刊物:《熱帶季風》、《Taiwan Comix》、《波音漫畫誌》。
4.
最後要感謝許多共同參與工作的人。
先是黃健和和王秀銀兩位。
從2012年我先構思了「漫畫的海洋:臺灣」的主題之後,之後到2018年的主題都由阿和負責,他的參與深而廣,建立很多人脈。
秀銀則在和我們共事的期間,有好多年都因為安古蘭漫畫展和春節撞期,自己先行出發,在安古蘭一個人過除夕的紀錄。
沒有他們兩位,這九年難以啟動也難持續。
此外,還有歷年參與的同事與協力夥伴。
2011年 12 月和我們一起討論展館的 Joyce,持續一起合作至今。
張敏慧、Tess、Nancy,曾經多年貢獻心力。吳幸雯、許雅馨、王正穎、陳德容等曾在臺灣館現場協助的工作人員等。
Joy 莊依婷是年來法國現場的調控核心,及她的助理黃心奎。
王耿瑜、何經泰等歷屆導演。
多年協助現場版權推介的武忠森、黃珮珊。
每年專業的法文翻譯Henri Gentilhomme(我們都暱稱小亨利)、陳太乙、英文翻譯Brian Borse等。
吳可明、林怡君、楊先妤、Eden、Trista、Daphne等同事,這兩年來的投入,也讓安古蘭臺灣館持續以新的型態服務參與的漫畫家和讀者。
回顧九年,感謝再感謝。
現在就讓我簡單地導覽一下。現場再請大家親自參觀。
_______
從臺灣到安古蘭:73位漫畫家的開拓之旅
De Taiwan à Angoulême, le parcours de 73 pionniers de la bande dessinée
展期:2020/02/22(六)-03/22(日)10:00-20:00
[每週一公休]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2F,3F(臺北市大同區華陰街38號)
・主辦單位:文化部
・承辦單位:大塊文化
______
*系列活動*
[座談01]
大開眼界的漫畫嘉年華
——漫畫家告訴你安古蘭哪裡厲害!
時間:2020/02/29(六)15: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2F
61Chi(2012、2014年安古蘭臺灣館參展漫畫家,2017年安古蘭駐村藝術家)
李隆杰(2012、2015、2019年安古蘭臺灣館參展漫畫家)
劉倩帆(2018年安古蘭數位競賽銀獎得主,2020年安古蘭新秀獎入圍)
[座談02]
用漫畫環遊世界
——從安古蘭出發,前進歐洲
時間:2020/03/07(六)15: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2F
小莊(2012、2014、2015年安古蘭臺灣館參展漫畫家,作品《80年代事件簿》授權法文、德文、義大利文等版本)
左萱(2017年安古蘭臺灣館參展漫畫家,作品《神之鄉》授權法文版)
陳沛珛(2015、2019年安古蘭新秀獎入圍,2017年安古蘭駐村藝術家,作品《暫時先這樣》授權法文版本)
[座談03]
如何讓你的漫畫走出國門?
——編輯看安古蘭與漫畫版權推介
時間:2020/03/14(六)15: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2F
江美云(曾任東立、大然、青文、尖端編輯,2015年金漫獎最佳編輯,2013、2014年曾陪同漫畫家林珉萱、顆粒前往安古蘭參展)
林怡君(大塊文化副總編,2016年金漫獎最佳編輯,2012、2015、2019、2020年安古蘭臺灣館人員)
黃健和(大辣出版總編,2014年金漫獎最佳編輯,2012-2018年安古蘭臺灣館策展人)
[工作坊]
法國漫畫大師貝涅.彼特 Benoît Peeters
漫畫編劇工作坊
時間:2020/03/21(六)13:00
地點:臺灣漫畫基地2F
講者:貝涅.彼特 Benoît Peeters
(歐洲著名漫畫編劇,得過諸多漫畫獎項,包含2002年法國安古蘭漫畫大賞、2013年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大獎等,代表作為「朦朧城市」系列)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