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F 文化相關

政府是否以2020台北國際書展為國家防疫的戰略高地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政府是否以2020台北國際書展為國家防疫的戰略高地】

貞昌院長鈞鑒:

打擾。
想就昨晚傳給您的台北國際書展是否延期一文之後,再補充說明一些。

我完全明白此事屬文化部權責,由鄭麗君部長決定即可。

純就一個出版業者及台北國際書展的角度而言,我個人雖然傾向於以不要延期為宜,但也理解目前許多其他業者擔心讀者入場人數減少而影響業績的理由,尤其童書區的影響可能特別明顯。

因而與出版業相關的延期利弊,我大致已經向鄭部長說明過,在此不再贅言。

但我也看到此事有些層面與鄭部長權責無涉,但是與國家整體防疫戰略有關,所以寫信給您。

我主要想請您考慮的是,這次台北國際書展到底是否國家整體防疫的一個戰略高地。

我認為是。理由有三個:

一,台灣疫情本在控制範圍之內,目前以口罩為例所造成的紛擾和混亂,都是民眾莫名的恐慌所造成。

目前政府一直主張疫情是受控制的,聽說中央防疫中心目前也主張疫情在控制之內,書展可以如期舉辦,但如果歷史悠久,已有二十八年歷史的台北國際書展因為一些參展業者對業績低落的擔心而延期,是否更加大民眾對疫情的恐慌?

二,有些業者提出密閉空間開展,對入場觀眾及工作人員有莫大風險的揣測。但如同前述,中央防疫中心衡量目前風險情況表示可以舉辦。這時如果書展決定延期,形同政府防疫中心的可信度盡失,大家對政府接下來發布的防疫訊息肯定會更不相信,只能放任民間的各種揣測的風險泛濫,會進一步加大恐慌。

如果任憑現在對風險的揣測無限上綱,密閉空間就入場者和工作人員有莫大的風險,那麼書店也是密閉空間,是否也該暫時停止營業?百貨公司?捷運?高鐵?飛機?其他密閉空間的公眾場合或交通運輸?

(如果連書店也要被視為風險區而要暫停營業,那出版業的雪上加霜,已經顯得是小事了。)

三,在國際上的骨牌影響呢?台灣一直對外要建立台灣不同於中國,疫情受控制並穩定。今天新聞說亞洲最大遊輪撤出中國改來台灣,顯然國際上是有人相信的。http://bit.ly/2U9clpw

但是停辦台北國際書展,形同自己打臉。並且同時期相關聯的國際活動呢?元宵節花燈,觀光局在國際上招攬努力很久,是否都因而準備全部泡湯?其他國際旅遊的推廣?

如果台北國際書展的如期舉辦失守,那麼世貿中心其他的展覽活動呢?是否也要隨著延期?如果有人再主張也該暫停呢?

基於以上三點,我認為台北國際書展是否如期舉辦,是這次國家整體防疫戰略的一個高地。一旦失守,有太多連帶骨牌效應,造成政府防疫工作的混亂,甚至潰敗。

我認為一如人要活得久,更要有品質地活得久,防疫作戰也是。防疫的指標固然在控制患者的指數上,但也在是否能避免社會大眾盲動慌亂的心理上。

能夠讓社會大眾不要活在揣測的風險,自己把自己嚇癱嚇死,固然是每個人都該做的事,政府如何登高一呼,此刻更是關鍵時刻。

由於這種國家防疫的戰略高地考慮,不在文化部鄭麗君部長衡量的權責之內,因此我寫信給您。

如果您認為台北國際書展是國家整體防疫的一個戰略高地,相信可以動用遠超出文化部長的資源與力量來澄清各種不必要的揣測與恐懼,把情勢穩定下來。

有人說,中央疫情中心雖然目前說疫情不嚴重,可以舉辦,但不敢打包票說2月4日時也沒問題。
又有人說,萬一如期開展,只要有一個人發生感染情況,誰來負責。

如果放任這種說法成立,那形同主張沒有醫生可以打包票治好病,我們就都不要去看病了;形同進了醫院只要有一個人沒有治好,醫院就都不要開了。

所以關鍵在於我們社會對風險的理性評估,以及信心。而這種理性與信心的建立,莫過於由總統或行政院長層級的政府最高首長來宣示和以身作則,更加有說服力,更加激勵人心。

希望您能帶領大家建立對傳染病應有的警惕、對風險的理性評估,以及台灣在關鍵時刻對自己生活價值觀與方式的信心。

當然,如果您不認為台北國際書展是國家整體防疫的戰略高地,另當別論。

此信副本,我也一併送請蔡英文總統參閱。

即頌
政安

郝明義 謹啟
中華民國 109年 1月30日

副本並送

蔡英文總統
鄭麗君部長

 

從2020台北國際書展是否需要延期談起(二版)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從2020台北國際書展是否需要延期談起】(二版)

我在飛法國安古蘭漫畫節的路上。看到有人在討論台北國際書展是否需要延期,因此也談一下我的看法。

1.
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的國防部長雖然我個人並不喜歡他,但他在記者會上講了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說,恐怖份子真正要做的,並不是摧毀兩棟世貿中心大樓,攻擊了五角大廈, 而是「他們想帶給我們一種恐懼,讓我們在天氣晴朗的早上要出門的時候,沒法再像以前一樣輕鬆自在地吹自己的口哨,而只能疑懼地張望四周。」(大意如此,詳細文字可以再查。)

換句話說,恐怖行動襲擊的表面上是人的生命,而深層襲擊的是對大家生活的價值觀和方式。

那位部長說要捍衛美國人的生活價值觀和方式。

所以其後我看美國並不是看他們在中東如何報復當年的襲擊者,或者消除所謂的恐怖份子,而是看他們到底在國內如何維持每個人可以在晴朗的早上照常吹著口哨出門,平日趕他們擁擠的地鐵,除夕夜在時代廣場迎接倒數計時。

911過去了快二十年,他們基本上一直是做到的。

2.
2003年,SARS風暴時,我出版過一本《移動在瘟疫蔓延時》。在卷首語裡,我寫兩個重點:

首先,1990年前後,出現兩件事情,改變了人類移動的本質。一是以柏林圍牆倒塌為代表,世界上大部份的「鐵幕」地區開放,開啟實體世界的全球化時代;二是提姆.柏納.李發明了WWW,開啟了網路時代的無遠弗屆。

這兩件事情合起來,給了太多人對未來的樂觀,於是有人寫「歷史的終結」,有人寫「世界是扁平的」,更多人在享受一段移動得最自在又快活的十年。

然而,2001年的911,2003年的SARS,提醒我們還是得面對隨著我們移動的突破,戰爭與瘟疫也有了新的突破。

新時代的SARS和WARS是只差一個字母的雙胞胎,都因為人類有了前所未有的移動方法,而有了前所未有的蔓延方法。

也因此,SARS也是新時代的使者,帶著要我們重新思考移動本質的訊息。

我們要如何面對傳染病,必須要先思考如何面對移動的本質、方法和目的。

十七年過去了。回顧當年我所寫的,還是都成立。
今天台灣和中國的交流之密切,雖然遠非當年所能相比,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思考如何面對移動的本質、方法和目的,更為緊要。

尤其現在有武漢肺炎進入台灣的此刻。

3.
首先,對於武漢肺炎,我認為台灣人必須嚴陣以待,盡最大的能力保護自己。

坊間有人拿來和美國流感相比,有人認為先捐口罩給中國才是正道,我都不同意。

看看這幾天世衛組織對武漢肺炎的一再淡化或誤讀,他們秘書長去北京的講話和姿態,台灣身為國際上的孤兒,當然要有更高的自我警惕,先防護好自我再說。

但,也正因為我們需要對疾病的本身有更高的自我警惕和防護,所以我們更應該注意:不能因而動搖了自己生活的價值觀和風格。

如果我們沒法維持自己生活的價值觀和風格,只剩下對疾病的恐懼,那我們的警惕和防護是持續不了多久的,還是很快會被疾病所擊倒的。

只有當我們可以該享受的該享受,該吹口哨的時候照吹口哨,在這同時卻又能對傳染病有新的警惕和防護,我們的日子才能繼續過下去。

而如前所述,由於傳染病本來就和移動有關,所以我們當然應該對自己的移動有特別的注意,對自己可以去哪裡不能去哪裡有特別的注意。

所以,要不要去2020年的台北國際書展?

4.
其實,說到這裡,我的結論應該很清楚了。
如果是民間主辦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我會說不需要延期。
現在主辦單位是文化部,就政府的立場,我認為是不該延期。

首先,台灣的疫情遠沒到和中國相提並論的地步。

再來,書展也和演唱會不同。
有人拿劉德華取消他的演唱會來避免傳染舉例,但演唱會的群眾是摩肩擦踵,需要狂歡嘶喊,而書展不是。書展人再擠,再比肩而坐聆聽演講,那種靜態的狀況是不同的。

演唱會大家沒法High會很失落,但是如果書展大家都保持更冷靜的氛圍,相信會讓人另有收穫。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必為了對傳染病的恐懼無限上綱,到改變自己生活方式的地步。
如果擔心凡密閉空間就會傳染,那我們捷運是否要停開?如果擔心陌生人會傳染,那是否所有的餐廳都不要去了?誰知道廚房裡的師傅有沒有感染到?是否菜市場都不要去了,誰知道有什麼傳染的可能?

如果台北國際書展延期了,取消了,是否今年後續的所有展覽也都要延期、取消?

我們需要警惕傳染病,但不應該被自己對它的恐懼擊垮,動搖所有的生活價值觀和方式。
政府尤其不該帶頭出現這種動搖。

2020台北國際書展當然應該繼續辦,但不論政府或民間,應該有些面對一個有些不一樣的書展的心理準備。

5.
我們每個人應該用更高的標準檢視自己是否應該「移動」到台北國際書展這個年度盛會。

首先,我相信愛書的人不會像愛跑舞廳的人,自己都知道有問題,還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再來,不只是因為武漢肺炎,即使是感冒或有其他不適的症狀的人,現在都該克制不去。即使戴口罩都不要去。自己錯過年度盛會,但是卻能造就一個其他人自在的閱覽環境,應該是功德。

第三,即使是身體毫無問題,相信可以去參加書展的人,也必須全程載口罩,勤洗手等。我看台北書展基金會已經準備了一份入場提要,請大家參閱。

也因此,今年書展不一樣的地方,有可能首先顯示在童書區。往年父母帶兒童、幼兒去書展參觀,今年相信可能會有許多父母更謹慎。
其他書區,當然也可能人潮會比往年少一些。

這些可能,會使得2020台北國際書展對參展者不利,但是對參觀者不見得不利。
參展者的不利,就是人少了,收入會不如過往。

但是參觀者不見得不利,是因為人少了,反而可能更能自在地觀覽,也減低了許多風險。

所以政府不需要考慮延期。
政府如果實在想做點什麼,可以展後看實際情況考慮對受影響的參展出版社有些什麼彌補。
並且,政府需要由文化部,以及文化部以上的層次更積極地做一些事情。

6.
文化部需要做的事,是立即發函給以韓國主題國為代表,所有預定要來台灣參展的國外參展者,跟他們說幾件事情:

一,說明台灣和中國不同,疫情的現況
二,說明台灣處理的情況,以及決心。
三,告訴我們對他們光臨的期待。並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一個安全,不被傳染病恐懼擊倒的國際交流。
現在很多人都在觀望,我們自己都沒有信心,別人當然更不會。

當然我們所有的出版社也是。

所有相信台灣和中國不同的人,這是一個最好證明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機會。
我們不要錯過,更要掌握。

我們讓所有這次來參展的國際朋友,都對台灣留下一個完全意想不到的安全又愉悅的參展經驗。
這正是台灣的價值。

7.
也正因為我們要提供大家一個真正安全的環境,同時我們應該對文化部以上的政府層級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他們應該捍衛我們生活的價值觀和方式。

所以要求他們協調出台灣更好的傳染病防護網、透明的資訊。

並且政府應該採取行動,更嚴格防範來自中國的傳染可能。
朝鮮關閉了中國的邊境。英航停止了通中國的所有航班。
連美國都在考慮要暫時中斷和中國的一切飛航往來,我們也該要求政府如此考慮。
如果不更積極防堵來自中國的傳染源頭,卻只在台灣停止自己的活動,加大大家的恐慌,那也是政府的失職。

而最後,就是我們每個人都仔細檢視自己的移動方式,不論在日常生活或特殊活動,不論在國內或國外。

這本來就是一進入二十世紀,SARS和WARS兩位使者就傳來的訊息。
十七年後,只是再提醒我們一次。

移動在瘟疫蔓延時。
在瘟疫蔓延時,我們還是得移動,也要閱讀。

 

熱情 Passion

F 文化相關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熱情 Passion】

今天舉行2020安古蘭漫畫節臺灣館行前記者會。
今年我們想到的主題是「熱情 Passion」。
臺灣參展進入第九年,繼歷年的主題,加上去年的「臺灣漫畫三重奏」有縱深地向法國與全球漫畫愛好者介紹之後,我想以「熱情」為今年的主軸,有一些理由。

首先,是向安古蘭的讀者和觀眾傳達臺灣館持續九年參與的熱情。
再來,是向他們介紹臺灣漫畫創作者的熱情。

而臺灣漫畫創作者的熱情則來自於三個因素:
一,是漫畫家各自創造自己風格的努力。從1980年代的漫畫復興,到今天,一直在努力。

二,是這些年政府的支持。安古蘭臺灣館起自於九年前政府的支持,而近幾年,許多支持漫畫創作的政策,也成為漫畫創作者十分重視的事情。

三,是臺灣社會自由、開放的環境,本身成為創作者可以爭奇鬥妍的豐厚土壤。呼應2019年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婚立法的國家,金漫獎得主「星期一回收日」創作也以「百合」為特色,正好可以說明這個意義。

我們1月28日就要出發了。屆時再跟大家報告現場情況。

本屆臺灣館參展的創作者共有金漫獎得主星期一回收日,三位遴選畫家阿尼默、高妍、吳宇實,新秀獎入圍劉倩帆,Drawmecomics 入圍水母蟲,兩位安古蘭駐村作家 NiN 、筆頭,布羅瓦駐村作家陳筱涵 。
今天除了在法國駐村的三位之外,都熱情地出席了。

今天是熱情的一天。

 

今年的主視覺海報。星期一回收日的圖。

 

臺灣館設計示意圖。

 

文化部人文出版司陳瑩芳司長致詞。

 

也請參展的幾位漫畫家現場在帆布袋上作畫。

 

他們畫出來的精彩作品。

 

大家一起展示。 最左邊是我們同事小毛。我和陳瑩芳司長之後,接著是水母蟲、劉倩帆、高妍、阿尼默、星期一回收日、吳宇實。 (最後兩位避免曝光。) 沒看錯,我也畫了一幅噢。

 

2019 年 12 月 18 日,20:12

F 文化相關P 隨筆

報導焦元溥的這四篇文章都要看,每一篇都可以看到他這個人有意思的切面,以及一些重要的句子。

我自己特別喜歡這一段:

「焦元溥也發現,鋼琴家越到近年,不同地域與派別間的差別越來越小,同質性越來越高,以致訪問驚喜較少。他說,他訪問的一位鋼琴家也說自己小時候聽以前的大鋼琴家演奏,覺得為何這麼好、這麼有想像力,鋼琴家的老師則回他:因為他們沒有錄音可以聽。」

U人物/東京6天1萬2 愛樂焦元溥超省採訪經公開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74/4231424

U人物/節儉一哥焦元溥 妹妹眼中的「提款機」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74/4231447

U人物/亡國感刺激 焦元溥CD轉檔「只帶這件走」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74/4231469

U人物/採訪全球108位鋼琴家 焦元溥秘訣:壓低自己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74/4231461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

Ding-Chao Ho──和 YuanPu Chiao 。

認識 YuanPu Chiao很久,大約就是一般人知道他熱愛音樂、全憑熱情採訪、善於將艱難寫得大眾、直言不諱這些面向。一次偶然聽他說起自費採訪、旅遊時如何節儉,超級驚訝,畢竟他看來就是貴公子相….(補充,其實貴公子的感覺比較是一種氣質,嚴格說來,元溥並沒有穿名牌什麼的)

採訪時,才知道他節儉背後的宏大理由之一,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