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F 文化相關

究極自我評量表 歐吉桑

F 文化相關

各位,你們一定看煩了最近我寫的嚴肅又沉重的文章(你們很快就會又看到一大篇),我也這麼想,所以就應《中國時報》的浮世繪版之邀寫了篇文章,今天登了出來。浮世繪因為篇幅的關係,刪了兩題,所以這裡刊登的才是全文版

————————————————————————-

究極自我評量表 歐吉桑

我第一次意識到「歐吉桑」這種「人」(或者說,這種現象)的存在,在大約二十年前。

那次,聽一位剛離婚的女士傾訴她的遭遇。她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奮力而為。印象最深的,是她親手漿燙先生所有的襯衫,每天睡前為他搭配好第二天的穿著,掛起來。早上準備當天的午餐飯盒等等,就更不在話下。她自己,又絕不是什麼黃臉婆,而是光鮮亮麗的上班族。

然而,她先生卻跟一個小女生跑掉了。她先生是一家大企業的中階主管,一直希望有機會更上層樓。等了多年,公司空出了一個高階職缺,可是在人事放榜的 時候,佈告欄裡的名字並不是他。就在這位先生自己強作無事,故作鎮靜的時候,現場一起看人事佈告的一位小女生同事,卻放聲大哭,為他打抱不平。

一個年輕女性的眼淚,沖洗了一個中年(或者更年期)男士對自己工作能力與生命的懷疑,但也沖潰了他和家庭、子女一切穩定而單調的栓綁,因而決定追求新的人生。

我從那個先生的身上,頭一次感受到「歐吉桑」的心理,以及「歐吉桑」的存在。在那之前,以及之後很長的時間,我都未曾把自己和「歐吉桑」做任何聯想。

Keep reading

我的818 懺情記–兼給宏達電的一封公開信

E 人生回顧F 文化相關

 *這篇文章是先投給八月號的《數位時代》,到現在二十多天沒有宏達電的什麼回音,所以我會再印出來寄給他們董事長和執行長。也因為如此,所以我想到再新加一條後記,多問一個先前版本沒有的問題。
-------------------------

前年,內人生了一場匪夷所思、驚險萬分的病,我自己人生也跟著陷入一場狂亂的漩渦。後來,我把這個過程寫了《那一百零八天》這本書。不久前,在網上看到一位香港的網友談論這本書。他提出一個懷疑:家人生病住院的時候,是一個人心情最慌亂的時候,所以郝明義怎麼可能那麼仔細地記下那麼多細節?又怎麼記?

我想到的確有件事情應該談一談。加上最近大家都在為之瘋狂的iphone,所以決定寫這篇文章。

我要談談我的手機。一個PDA手機。
我的同事都笑我,總對一些新鮮的科技玩意好奇。大致而言,我可以接受這個說法﹣﹣「好奇」,但還不到「瘋狂」的地步。
在我好奇的東西裡面,PDA如何和手機結合,一直是個重點。到2004年年底之前 (說來才三年不到,但有點談十年前事情的感覺) ,我一直沒有找到這兩者結合得令我滿意的解答,所以,只好分頭進行,經常換手機,也經常換PDA。

2004年當時,我用的手機是Nokia的。我一直不喜歡摺疊型的手機。手機多一個摺疊的動作,覺得根本是多一句囉嗦。當時主要生產單體型手機的Nokia,當然要支持一下。
PDA呢,經過各種品牌的試用後,我當時愛用,並寄以厚望的是SONY的Clié。
可是打擊來了。Clié確定不再推出新機種了。我指望由Clié加上手機功能而形成一個終極答案,泡湯了。

那麼還有什麼選擇呢?我徘徊到了2005年年初。
逛3C賣場,有不少蠻知名的品牌已經推出PDA手機的機種,不過其中很多在純PDA階段我就用過,沒什麼很好的印象。何況拋開功能不談,那些PDA手機光是造型就夠「恐龍」,和Clié那種美學相差難以道里計。

有家店員向我推銷:「你看這個好不好?」
「這個牌子沒聽過,是哪裡的?」
「是個台灣牌子,叫多普達Dopod。」

Keep reading

專業意識與水準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

前幾天,我出了一趟近幾個月沒有出的門。因為累積了一些事情要處理,結果行程也就安排得特別緊。一下子就四天晚上分別睡在四座不同的城市裡:首爾、釜山、上海、北京。
當然回到台北還是最開心的。可是也就在回國的海關上,心情低沉了下來。
因為行動不便,我都是坐輪椅,由航空公司的人幫忙推輪椅而通關的。但不論進出哪個國家的海關,驗照的人員都不會因為你坐輪椅,而疏忽或忘記瞄我一眼,核對一下這個坐在輪椅上的人的相貌是否和護照上的照片相符。只是核對的方法因人而異,有的海關櫃台有個高度,所以驗照的人要站起來,看你一眼(像北京);有的海關人員位置適當,會很快而看似不經意地瞄你一眼(像法蘭克福);又有的海關(像香港),會由特別的海關人員特別走出來看看你。

Keep reading

從北京國際書展看我們的出版產業政策以及作法

C 出版F 文化相關

去過2005年9月北京國際書展的人,會注意到,中國大陸內地出版社的規模與特色,雖然與往年相當,但是國際區卻有很大的成長。
尤其,他們今年第一次辦國家館,以法國為主賓國,佔了850平方米的展位面積,十分顯著。
我好奇地觀察這些現象。北京國際書展一個9平方米的展位,定價是1990美元,比台北國際書展的1300美元貴了五成。一個尚未開放的出版市場,能以這麼貴的展位價格吸引這麼多國際參展者,真的純粹是展場外面的商機如此之大了嗎?
Keep reading

「韓醫」及韓國申遺的一些背景認識

B 閱讀F 文化相關K 健康/醫療/社會

我剛參加完法蘭克福書展回台灣。幾天沒看中文報紙,一上回程飛機,就看到說是韓國正在申請「韓醫」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新聞。
上網看了一下進一步資料及各方反應,其中,有一則報導說:「對此,韓國媒體表示,“中國方面的反應太過敏感,我們將申報的是‘韓國的傳統醫書’,又不是中醫!” 」
的確,韓國準備申請的,不是「中醫」,不是「漢醫」,甚至也不是「韓醫」,而是一本有韓國醫聖之稱的許浚所著的醫書《東醫寶鑑》 。到2013年,《東醫寶鑑》將屆出版四百週年紀念,因此韓國打算把這本書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既然是韓國在申請他們自己的「傳統醫書」,中國人對這件事情還有沒有要注意的必要?
我不懂醫學。但是我在韓國居住過十八年,懂一些韓文,所以,想就我所知道的韓國人如何看待「漢醫」與「韓醫」這個問題,以及他們 申報《東醫寶鑑》的背景,做點介紹,以請各方參考。
Keep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