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G 政府與政治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4 :迷宮之人】文字版

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4 :迷宮之人】文字版
1.
佛教《法華經》裡,有個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富翁,看到自己家裡房子已經失火了,但是自己的孩子卻在其中玩得開心,奔走嬉鬧。他看到火都要把他們燒死了,孩子們卻還覺得火焰華麗。為了要把孩子引出這個火宅,所以他只好用羊拉的車載來一些珍奇好玩的東西,逗他們出來。
有的孩子出來了,有的還不肯,所以他又用大一點的鹿車拉更多的東西來引他們出來。
又有孩子出來了,但有的還是不肯,所以他又用更大的牛車拉來更多的寶貝引他們出來。
孩子,指的是我們一般世人。著火的房子,是我們日常的生活,雖然其中種種苦惱和問題,但我們卻日復一日,坐看問題惡化,甚至還自得其樂。而富翁和那些羊車、鹿車、牛車,指的就是佛陀和各種說法的經典,希望能引大家離苦得樂。
這就是有名的「火宅之人」的故事。世人生活在自己製造的痛苦和危險之中,卻渾不自覺。
2.
教宗在《讓我們勇敢夢想》這本書裡,沒有說「火宅之人」,但用了「迷宮中的人」的說法。他講的是同樣的意思。
像前幾集所說,就國家、社會的層次,陷入不知節制的經濟開發,造成種種生態問題、貧富不均問題,又因而造成民粹主義、基本教義派思想的興趣,形成到處都是壁壘分明,難以溝通的障礙。
教宗說這都是不下於造成COVID-19風暴的病毒,但我們渾然不覺。
並且,這些病毒還會再演化成就個人層次,對每個人另有影響的病毒。
相對於不知節制的經濟開發,就個人層次來說,就會出現不知節制的狂熱消費主義。
狂熱消費當然也就會引發拜金。拜金會再引發出人生勝利組、魯蛇組等等的區分。大家都以人生勝利組、成功組為目標,達不到的人就會被認為是能力不夠,沒什麼好說的。
所以教宗說,社會上會有一種「棄弱文化」。棄弱文化,就是把所謂失敗的人,弱勢的人,視為競爭過程中自然產生的結果,所以不值一顧。也就是忽視,無動於中的忽視。
這些弱勢者離我們距離遠的話,我們當然會忽視。教宗提到像維吾爾族人、羅興亞人、阿茲迪人等等。
而這些弱勢者就算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會忽視。教宗提到許多社會對底層、弱勢族群的漠視。
在書裡,教宗提到他還在阿根廷的時候,有一天晚上因為想親身體驗一個都市裡的底層群體如何生活,所以匿名隱身參加了他們的隊伍。而他形容,就像那些人是以都市裡的廚餘和垃圾維生,整個都市也把他們當廚餘和垃圾了。
尤其,他形容那些上層人士、菁英份子看待這些弱勢者的眼神,十分深刻。他說,那是一種冷峻卻又斯文有禮的眼神,而其中充滿著沉默的暴力。
然而,我們這樣漠視、忽視社會裡的弱勢群體,最終是會遭到反噬的。
教宗說,這次許多國家的疫情爆發的破口,都出現在移工的身上。
移工正是社會下層、底層弱勢群體的代表。
教宗說,任何人,為了求生而要離開自己原來生長、熟悉的環境,都經歷了一重傷害。
中間經過人蛇集團,或其他人的剝削,是第二重傷害。
再到了我們的社會,我們如果再不善待他們,就是第三重傷害。
而教宗說,這次疫情,讓許多人發現自己社會的運作,是如此之仰使移工,卻又如此之忽視、漠視移工,給他們造成種種傷害。
以上這些例子,都是火宅的例子。明明我們是自己製造自己的種種問題,卻還安之若素。
也是迷宮中的人的例子,自己給自己製造了找不到出路的陷阱,卻還自以為享有一個安全而穩定的世界。
3.
所以教宗說,這次病毒來襲,是一次警鐘。和過去的病毒不同的是,這次它震動了全世界,讓全球各地都同時感受到震撼,其實也就是提醒我們過去以為某些事情發生在天邊,發生在世界和自己很遙遠,所以自己可以漠視、不當一回事,而這次不行了。
也因此,他說這是一次極為難得,讓事實終於可以由濁而轉清的時刻,我們終於應該可以認清自己置身於一個迷宮之中,而現在到了該走出迷宮的時候。
只不過,教宗也看到,還是有許多人以為這次的震撼是意外,等意外過去了,就趕快回到以前「常態」的日子;還有人把這次的變動,當成是一次意外的旅遊,旅遊結束了,就還是回到老家繼續過日子。
而教宗主張這是絕不要做的事。
過去的「常態」,是造成今天所有這些問題的禍源。我們不能回到禍源,而必須另找出路。
他說,等時間過去了,回顧起來的時候,我們絕不能說自己在那個難得的時刻卻什麼也沒做,又讓一切回到舊有的狀態。
那我們該怎麼做?
這是下一集的主題。
(圖為Cartonero,阿根廷社會底層的弱勢者。教宗還在阿根廷的時候,曾經在一個夜晚匿名微服和他們一起活動了一個晚上。)

2021 年 7 月 15 日,21:05

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L 人物P 隨筆
教宗說的「迷宮中的人」,有著哪些症狀呢?
和佛教《法華經》裡的「火宅之人」,有什麼相同之處?
歡迎收看【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18 之 4 : 迷宮中的人】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類到底如何給自己製造了找不到出路的陷阱,卻還自以為那是個非常安穩的世界。邀請大家今晚同一時間與我們一同反思,如何走出迷宮,開拓一條通往未來的路。
★【讓我們勇敢夢想—18 集專題介紹】:
★【讓我們勇敢夢想—專題頻道】: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3 :每個人都是「基本教義」派的時候】文字版

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3 :每個人都是「基本教義」派的時候】文字版
1
教宗認為在經濟發展與倫理脫鈎之後,佔據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忘了地球資源屬於全人類所有,而不是少數人所有。
他形容這種心態的時候,用了一個詞「技術官僚典範 」。
所謂「技術官僚典範 」,在這裡他指的不是指政府機構裡的「官僚」,而是指有些人以專家、菁英自居,不把別人的價值放在眼裡,更不理會價值本身所蘊含的一些制約或限制。
在這裡,我也想補充一下在政府機構裡的官僚,在這種新達爾文主義的經濟發展裡所扮演的角色。
韓國記者李容馬,寫過一本書《我相信未來可以改變》。
在這本書裡,他提出一個疑問:就是韓國民主化了三十多年,政黨輪替也好幾次了,為什麼整個國家還是不斷地在原地打轉。
他提出的分析是:政黨雖然輪替了,總統雖然換人當了,但是任何執政者都需要業績,經濟部的官員為了上司的要求,也需要業績。而經濟部的官僚要拿出GDP成長多少,外銷出口成長多少等,最方便的路子是拜託既有的大企業、大財團,提供他們各種好處,而大企業則回報他們需要的業績。
並且,大企業知道政府官員都怕媒體,所以大企業同時會或者用廣告支出來收買媒體,或者乾脆自己買下媒體、投資媒體,來掩護自己和支持自己的政府官員。政府、大企業大財團、媒體,這整個是綁在一起的利益結構。
因此,李容馬說,政府民主化之後,不論上層的執政者如何輪替,競選時拿出多麼前瞻的主張,實際真正在讓韓國運轉的是官僚+既得利益的大財團+媒體這鐵三角。
和韓國大致相同時間解嚴的台灣是什麼情況,大家可以對照著想一下。
李容馬的分析,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輔助說明教宗所說的經濟發展的新達爾文主義是如何越演越烈的。
當這種全球化和經濟新達爾文主義相互加成發展,造成全世界百分之一的人卻掌握了百分之五十的財富之後,站在相對面的幾十億人的被剝奪感可想而知。
2.
因此教宗說這就造就了全球各地民粹政治的興起。
一般都以為民粹主義是在反全球化。但教宗認為:在民粹主義興起的背後,其實有著一種切身的辛酸。許多人感覺到,自己在全球的巨浪中是被遺棄了,被遺棄得無動於衷。所以,他認為與其說民粹主義是反全球化,不如說是在反對這些全球化了的無動於衷。
打著民粹主義旗號登場的許多政治人物,是最清楚這種心理的。所以他們能做的,也最喜歡做的,就是進一步激化這種被遺棄的心理,激化遺棄者和被遺棄者之間的對立和仇恨。
也因此,民粹政治人物最希望的,就是跟隨他們的人不要思考,只要把權利交給他,他來負責解決他們的恐懼和憤怒。
伴隨著民粹主義的課題,我覺得教宗在這本書裡非常有意思地,花了很多篇幅談到社會上各個領域的基本教義派。
基本教義派本來是指宗教領域裡,有些人一直主張對經典要有原始的主張,而沒法接受隨時代的不同而有些開放的解釋。
教宗指出,今天不只是宗教,社會各個領域都盛行基本教義派。
簡單地說,就是社會各個領域都有人提供一些封閉而單一的價值觀,頑固地不隨時代變化而調整。
而為什麼在今天願意接受基本教義派思想的人會這麼多?
因為在一個動盪的年代裡,許多人心裡慌亂不安,大家想要心安,正好需要簡單,不複雜,沒有變化的東西;加入同溫層集合了同樣需求的團體,正好可以讓自己好像在風暴中進入避風港。
於是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然而,教宗也指出:回顧歷史,民粹政治容易導致獨裁政治。
而基本教義派,一旦相信「真理」已經被解釋完畢,不必再有進一步探尋的空間,那麼不但自己會停止思考真理,把所有的詮釋權都交給帶領他們的人手裡,並且任何人對他們提出質疑,都會被解讀為對他個人的人身攻擊。
於是,教宗說,社會上各個領域都有人『深陷在「自己的」 真理壕溝中,成為了自身立場的囚徒。 』
而這些問題的危險,都是不下於帶來COVID-19 的病毒。只是我們不自覺。
也因為這樣,我們都成了迷宮中的人。

2021 年 7 月 12 日,21:00

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是什麼主張,教宗說就像病毒一樣容易傳染,並且,這些病毒的危險並不下於帶來 COVID-19 的病毒,只是我們自己不自覺而已?
歡迎收看【讓我們勇敢夢想第 18 之 3 : 當每個人都是「基本教義」派的時候】
「基本教義」原指宗教領域裡,有些人對經典的解釋堅持要是原始的、固定的,且沒辦法接受這些宗教經典隨著時代的變遷而需要有新的解釋。
然而,今天這種基本教義派別跟精神已經不只是在宗教領域,已經蔓延到社會各個領域都在發生,也就是說社會各個領域都有些人在提出一些封閉而單一的價值, 頑固地不隨時代改變而調整。結果,我們就「深陷在『自己的』真理壕溝之中,也成為了自己立場的囚徒。 」
歡迎大家今晚繼續分享教宗在書裡提出的智慧。
★【讓我們勇敢夢想—18 集專題介紹】:
★【讓我們勇敢夢想—專題頻道】:

緣起

B 閱讀C 出版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緣起】
教宗方濟各寫的《讓我們勇敢地夢想》,開啟了我們看待COVID-19風暴及其病毒許多嶄新的觀點,體會我們真正的危險和機會。
為了使這本書方便為更多人閱讀和討論,我從 7 月 5 日起,按主題寫一系列 18 篇文章,也錄製成 Podcast 和影片。
今天是18集專題的第二集,主題是〈驅動世界運轉的背面〉,可以在 Facebook 這邊閱讀文章與觀賞影片,也可以透過其他平台第一時間接收新的集數,內容是一致的。
🎧 Podcast 連結
SoundOn
【讓我們勇敢夢想 18 之 2 :驅動世界運轉的背面】
1.
教宗提醒我們說:造成 Covid-19風暴的這個病毒 ,它可能只是帶給我們帶來一個驚醒,並且它可能是在邀請我們共同思考一些問題。譬如:世界今天種種經濟、社會、生態上的危險,會不會是同一個根源所產生的呢?而我們可能提供的解答,會不會可能也就是同一個呢?
我們來看看,教宗他所認為今天世界種種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今天趨動世界運轉的力量,是商業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
我們相信市場化有助於貨物、服務的流通、創造就業機會,因此使一個社會有種種發展。
而市場化的下一步一定是追求自由市場,市場的自由化。
然後追求市場的自由化再下一步發展,不可避免地一定是全球化。
而全球化的推動,也不可避免地會造就財富的全球化。
教宗說:他並不是反對市場化 ,他反對的是市場中心的放任主義。
也就是說,「凡是對市場好的,就必定對社會好」這種觀念。
他所反對的是:「必須讓財富毫無阻礙地流通,社會才能繁榮」這種觀念。
他反對的是:「經濟發展跟倫理脫鈎,結果出現經濟的達爾文主義 也就是不問過程 , 一切只看最後的優勝劣敗。」
2.
就天主教宗的立場,他會說出反對經濟發展跟倫理脫鈎這樣的話,是非常自然的。
但教宗方濟各特別的是:他不只如此。他同時又非常完整地分析,然後講出非常犀利的觀察。
譬如,他說:所謂的「自由」市場,其實對許多人來說是一點都不自由的。尤其是對越是貧窮的人,他在自由市場裡越是沒有選擇的機會。
又譬如,他說:今天許多被媒體捧為天緃英明,多麼成功了不起的許多企業家,其實背後都是巨額的公共投資的科研跟教育的成果,只是被這些企業股東給收割了果實而已。
教宗說:今天大家都忽略了這些,只追求財富的成功,所以財富成為了個新的偶像,更激化了所有事情滾動。其結果就是全世界今天最頂端的百分之一的人,卻掌握了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財富。
3.
在財富發展的這件事情上 去年我們出過一本書叫做《誰偷走了你的財富》 這本書可以輔助說明教宗對財富全球化這件事情的觀察
全球化當然有助於貨物、服務、人的流通 但事實上真正體現也享受到全球化最大好處的 是財富的全球化。
因為其他的人、事、物的全球化流通,總是會受到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只有財富的流通是不受任何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它是真正可以在彈指之間就完成的。
所以有本事、有本錢把財富進行全球化的人,他們所享有的機會和好處是其他人所完全沒法想像的。他們可以把財富進行各樣各式的躲避、隱藏、轉換、變身,不斷地把自己的財富滾雪球地越滾越大。
《誰偷走了我們的財富》這本書分析、蒐集了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有錢人怎麼玩財富全球化的這個遊戲。相形之下,玩不起這個遊戲的人,財富相形之下都巨幅縮水,所以形同財富被偷走。
而教宗要強調的是:大家把財富當作新的偶像來追逐,自然也就會追逐一種商業、經濟發展的無止境的成長。因此他也舉了聖經裡巴別塔的故事。
巴別塔的塔愈蓋愈高,需要的人多、磚頭多,而那個磚頭建造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如果有工人在那個過程裡面掉了手裡的磚,那就要停工,然後要被鞭打一頓 。
而教宗說:今天我們在追求無止境成長的企業,也很像是在蓋巴別塔,只是今天在排隊等當工人的人更多,人的價值也比磚頭更不值錢。今天你出了狀況,工都不會停,直接就會有排隊排得很長的人馬上接手。所以在這個過程裡,到底是人重要,還是磚頭重要,已經不是大家所考慮的。
全球化發展造就了新的要蓋建巴別塔的人,又把大量的人變成排隊要蓋巴別塔的奴隸的景像,教宗在書裡描寫得非常生動。
4.
這樣一味追求經濟成長 到底會發生什麼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人掉進了錢眼,就只顧著看得到錢,也就會想盡一切辦法掃盡自己和錢之間的所有的障礙。
因此一定會權、錢結合。因為和權力結合,是能把自己跟錢之間的障礙掃除的最快的途徑。而只要和權力的人結合,當然也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需要注意、關心弱勢的人。
此外,大自然本來就是以各種天險,設下了對人類發展的某種限制跟制約。可是人類掉進錢眼(之後,為了追求無止盡的成長,他就會開發各種科技工具來突破這些天險, 也給生態帶來巨大的破壞。
所以我們知道要設法讓船可以穿越北極,但卻想不到伴隨而來的氣候劇變,會給世界各地帶來洪水、森林大火。也因此,我們會讓地球高達一百萬種的生物瀕臨滅絕的危險,自己卻不自知,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所以只要眼裡只有錢,就會產生一種心態跟行為模式,也就是為了讓經濟的巴別塔愈蓋愈高,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犧牲的。
只是在這個過程裡,大家會忘記兩件事:
一個是:地球的資源是屬於全人類的,不是屬於少數幾個人的。
另一個是:光靠市場和經濟的成長,它沒法滿足我們需要同時達到的兩個目標:
一個是如何靠著比較永續、比較節制的生活方式,來讓大自然得到休養的機會。
再一個就是,如何照顧現有的經濟體系所傷害、所排擠的民眾,讓他們的生活不致匱乏。
用教宗的說法也就是說:在蓋巴別塔的過程裡,怎麼重視人而不是磚頭。
我們忘了這兩點的話,全世界各地感到被剝奪的人會產生反彈的力量,會出現反全球化的民粹風潮,自然也就不足為奇。
【更多資訊】
讓我們勇敢夢想 – 18 集的主題列表:
疫情時代的美好生活提案,購書連結:
大  塊:https://bit.ly/361oD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