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G 政府與政治

防疫不能三頭馬車

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防疫不能三頭馬車】
1.
這兩天,一方面看著疫情確診人數每天不過增加一百來人,情況比想像中好很多而覺得輕鬆;另一方面又看到一些現象而憂心。
過去一年多來,台灣防疫成功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事權統一、政令清楚,人民也樂意配合,兩者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看這幾天,因為防疫出了破口,病毒和傳染途徑都出現前所未見的情況,中央疫情中心看來有些亂了手腳,指揮官陳時中也出現信心不足的情況,決斷沒有以前明快,甚至模糊。
在這同時,雙北市長則以疫區的指揮官自居,趁機力圖主導,很多事情都逐漸要和中央各吹各的號。
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明訂的策略是「14天內每天平均100人」或「超過一半找不到感染源」才啟動第四級警戒,也就是封城,今天確診過百人才第三天,台北市長卻在要大家要自動自發地封城,新北市長也在說他要「朝準四級準備」。
至於「蓋方艙醫院」也是,新北市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顯然不同調。
台灣沒多大,在這個最需要大家冷靜面對問題,腳步不能亂的時候,最不需要的就是三頭馬車。
2.
如果說防疫像作戰,作戰沒有永遠不敗的。重要的是敗而不潰,然後整軍再戰。
所以我希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趕快重整自己的信心。
我不認識陳時中。
我也不是贊同他所有的見解。
但他畢竟是主要帶領台灣防疫作戰一年多的人。
不論如何,我們在他擔任指揮官任內,享受了一年多全球沒有的防疫成績和美好時光,沒必要,也不能因為一場戰役的失利就抹煞他。
也因此,我希望陳時中在重整旗鼓後能做三件事:
一,誠懇地、透明地講出這段時間有何不足,為什麼造成今天的局面。
二,清楚地說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接下來的戰略和方法,讓大家對未來有個務實的期待。
三,與地方首長溝通,接下來中央和地方有哪些要分權的講清楚,但請地方首長克制自己的主張和發言。
這樣我們才可能再度上下一心地面對新的難題和挑戰。
這不能以拖待變,必須馬上處理。
如果陳時中可以重整信心、重整旗鼓,我相信大部份人還是願意支持他的。
否則,他就真的需要認真考慮另找更能讓人信服的人出面了。
總之,防疫不能再三頭馬車。
三頭馬車本身就是問題。

2021 年 4 月 11 日,20:59

G 政府與政治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對時速平均120至130公里的高速行駛火車來說,軌道的清空才是唯一安全的可能。《報導者》在太魯閣事故發生後,搭乘其他列車經過時,發現明隧道內有簡易推車、紙箱、工程樓梯與施工器具等等,萬一雜物在列車通過時傾倒在軌道上,恐怕會再發生憾事。……….
「該名不願具名的專家直指,台鐵內部對於事故,通常都對單一事件本身進行檢討改善,完全不會擴及到其他類似工程或檢討規章制度是否有所疏漏,所以無法預防下一次再次發生意外。……….
「鐵道安全專家、台大土木工程學系教授賴勇成認為,鐵道系統在設計上都是有層層保護,就是為了避免一個疏忽造成嚴重事故,但原本應淨空的軌道,卻不時發生被外物入侵,這次又發生太魯閣號嚴重出軌事故,必須認真檢討各種規章制度當中是否有漏洞,以及怎麼落實到執行面,否則只是下次再換另一個地方發生工安意外。」
TWREPORTER.ORG
5年前巨石掉落僅用人工監控!太魯閣號事故只是台鐵安全堪慮的冰山一角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報導者》從工地現場、法規制度、內控外核層面檢視台鐵安全管理缺口,發現在太魯閣事故相近地點,5年前即有巨石掉落,但台鐵用人工監控2年多才發包興建明隧道。專家呼籲在台鐵體質改善前,要修改施工區的內規,強制….

別模糊了兩個焦點,別對不起死者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別模糊了兩個焦點,別對不起死者】
1.
這兩天許多媒體還是在追義祥工業社負責人李義祥當天有沒有拉工程車手剎車,而導致這場大車禍。
李義祥個人有沒有剎好車當然是責任,但更要追究的責任是,台鐵「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本迴線」工程,明明就是要在K51+170-500山側邊坡實施安全防護設施工程,但相關的人卻為什麼沒設?
今天看報導裡台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余烈談得比較深入,他說政府公共工程都會要求廠商提交施工防災計畫及交通維持計畫書,「如果當初有提交,並且送外部審查,相信太魯閣號就不會出事」。
「他解釋,依照現場環境,理應在爬坡左側做護欄,且護欄不是隨便做做,要以每根長達七、八米的鋼板樁、H型鋼或鋼軌樁打進土裡,露出地面約一米,打在爬坡左側一整排,假設有做護欄,不論是工程車、落石、木頭滑落邊坡,都不會掉入鐵軌,因此施工防災計畫很重要。」
現在事故現場邊坡沒有設置護欄,所以余烈說身為業主的台鐵責任很大,難辭其咎,因此要追問的是,當初營造廠商是否有提送這兩項計畫書?假設有提送,計畫書是送外部審查,還是台鐵自己審? https://bit.ly/3dwfVlw
拜託媒體接下不要再只是追問李義祥要不要為了手剎車而道歉,把護欄該做未做的原因追出來,把台鐵的流程和責任追出來。
2.
媒體在追李義祥的承包紀錄,追出他「承包台鐵局、公路總局17案 金額達1.42億元」。
但這些都是李義祥以「義程營造」的名義,在2015到2020年間承包的,和這次事件無關。https://bit.ly/3mhb9w9
這次他是以「義祥工業社」的名義來當「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本迴線」工程的協力廠商,而這個工程的「施工廠商是東新營造公司;設計監造公司是聯合大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管理交由中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https://bit.ly/31Kavhg
而看新聞,李義祥只是這次工程的「工地主任」。
所以,如果只顧得追蹤一個工地主任的責任,卻不追蹤東新營造、聯合大地、中棪工程這些公司肩負「施工」、「設計監造」、「專案管理」的責任,就太模糊焦點了。
應該設那些護欄而沒設的責任,會是一個工地主任的嗎?
同時,也從這樣看,即使是只看新聞,也可以知道李義祥有「義程營造」和「義祥工業社」兩家公司,是他兩頂帽子輪流戴。
他要自己去包工程時,就用「義程營造」,他要去幫其他承包工程的同業協力,就用「義祥工業社」,自己就當工地主任。所以他和東新營造、聯合大地、中棪工程這些公司當然有相互掩護的關係和可能。
法院會讓他用50萬交保,實在不合理。
拜託媒體再繼續深入,一起把東新營造、聯合大地、中棪工程的責任都追出來。要李義祥賠償,他那個「義祥工業社」肯定沒有多少能賠的。
台鐵開一個工程,標的就是為了要在「山側邊坡實施安全防護設施工程」,結果卻坐視一群人承包了工程卻就是因為不設護欄而造成這麼多人命死亡。
真是荒唐至極。
如果只讓事件逗留於對一個工地主任有沒有剎好車的追究,我們就太對不起那些枉死的人了。

2021 年 4 月 3 日,11:58

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這次台鐵發生這麼大事故,看到是一家義祥工業社的工程車滑落斜坡所導致,起初覺得台鐵可能是無妄之災,但後來看到這一則新聞,覺得台鐵還是脫不了干係。
出事的工程車,屬於台鐵「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本迴線」工程,於K51+170-500山側邊坡實施安全防護設施工程。
這個工程「施工廠商是東新營造公司;設計監造公司是聯合大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管理交由中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談到聯合大地,台鐵都不陌生,去年12月猴硐瑞芳段因為連日豪雨坍方,外界質疑邊坡分級是否有漏洞,當時就是委託聯合大地工程顧問公司執行邊坡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將全台主線、支線共5073處邊坡分為ABCD四級,耗資2億5161萬元。」
這樣看的話,固然要去追究義祥工業社那台工程車到底出了什麼狀況,也要查明去年12月聯合大地工程顧問公司的工作就引起質疑後,後來是怎麼要求這家公司改善的,怎麼督導的。
最好台鐵也把「鐵路行車安全改善六年計畫-本迴線」層層分包的流程和責任都說清楚。
UDN.COM
恐怖巧合?工程車滑落釀太魯閣出軌 設計監造又是它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台鐵太魯閣號408車次(樹林往台東)於花蓮縣大清水隧道出軌,造成車輛擦撞隧道壁、4至5節車廂變形,已釀48死。事故肇因與…

2021 年 3 月 1 日,12:31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截至今天已累積逾29萬份,超過中選會訂定公投法定門檻,僅剩5萬多份即可達35萬份安全門檻。工作小組宣布拉高設定目標,期望在3月10日前能衝到45萬份。」
繼續加油!
CNA.COM.TW | 作者: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藻礁公投連署逾法定門檻 拉高目標3/10前45萬份 | 生活 | 中央社 CNA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截至今天已累積逾29萬份,超過中選會訂定公投法定門檻,僅剩5萬多份即可達35萬份安全門檻。工作小組宣布拉高設定目標,期望在3月10日前能衝到45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