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G 政府與政治

我所知道的一些經過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我所知道的一些經過】
1.
今天早上十一點,陪台北書展基金會的林訓民董事長和其他成員,一起參加了文化部李永得部長召開的會議。
基金會的王秀銀執行長及同仁,報告了他們對即將開始的2021年台北書展所做的各種防疫準備,以及他們所看到出版同業規劃活動,迎接中斷了一年的書展的熱情。大家都認為今年和去年情況不同,歷經一年的準備,和對防疫的認識,可以謹慎但充滿信心地辦這次書展,希望能在低迷的產業氣氛中有新的衝刺。
除了國內出版同業的心情和氛圍之外,同仁也報告了國際對台北國際書展的期盼。世界各國的業者都知道台灣的防疫成果,所以看我們可以成為良久以來首見的實體書展,都表達羨慕與期待。
出席的林董事長及其他董事會成員也都一致表達了同樣的心意。
2.
我發言的時候這麼說:我個人的立場是,跟中央疫情防治中心的政策行動。
去年此時,中央疫情防制中心說台灣室內大型活動還不需要取消,所以我主張書展不必停辦。
今年,我看1月19日的中央疫情防制中心快訊,有三個重點:
一,「因應近期北部醫院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導致之群聚感染事件,指揮中心已積極啟動多項防治作為,目前疫情在掌握與控制中。」
二,「國際COVID-19疫情仍相當嚴峻,病毒自境外進入國內導致本土感染的風險升高,民眾應持續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
三,集會活動之主辦單位,應「妥為評估該活動舉辦之必要性及相關風險程度,若決定舉辦,應訂定完整防疫應變計畫,落實防疫相關準備及措施。若無法於活動前嚴格執行完整風險評估,並規劃完善之防疫配套措施,指揮中心強烈建議取消或延後舉辦。」
以這三點而言,首先,第二點不成問題,因為今年書展完全沒有外賓來台,所以不必擔心病毒自境外進入國內的風險。
第三點,如前所述,書展基金會基於出版同業的需要,以及各種防疫應變計劃都有完善準備和配套措施,也不是問題。
我自己最擔心的是第一點,桃園醫院所發生的感染問題,但這一點指揮中心說疫情在掌握與控制中,那顯然也不成問題。
退一萬步來說,萬一桃園醫院發生的感染問題其實已經十分嚴重,並不如中央疫情防制中心所說的在掌握和控制中,那麼今天大家要擔心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應對桃園與台北市之間的交通問題,捷運、大眾運輸工具是否該停開的問題,而不是台北書展該不該舉辦的問題。
總之,我看不出舉辦書展有違中央疫情防治中心政策之處,所以也贊成舉辦。
3.
但很遺憾地,即使會議開了三個小時,李永得部長及官員還是基於難以承擔萬一有人逛了書展而發生染疫的風險,拍板決定停辦這次實體書展,只辦理線上書展及出版專業論壇。
李部長很慷慨地承諾出版同業及基金會因停辦實體書展而發生的一切損失,由文化部補償。
我也建議,因為只剩六天就開展,既然文化部承諾補償一切損失,那是否可以先公開說明,而實際是否開展的決定再看幾天再說。
但最後決定還是今天公布。
於是最後我再建議李部長那一定要在新聞發布之前先行知會韓國出版協會。
韓國是2020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去年沒有舉辦之後,我知道書展基金會同事花了不少心力遊說他們繼續成為2021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而韓國出版協會幾經考慮之後,基於雙方長期的友情而同意。而這次他們雖然沒法派人前來,但仍然花了相當經費在會場組建了一個韓國館,並且,韓國因為也受疫情之害,所以他們的同仁即使在各自在不同地點遠距工作的情況下,也共同籌備了可供台北國際書展線上播放的影片、節目,以及線上進行的論壇。
所以不論基於任何理由,都必須讓他們第一手知道今年台北國際書展再次停辦的消息,以示尊重。
這一點很感謝李部長同意並做到。
以上,先簡報一下今天我所知道的文化部一些決策經過。
其他相關感想,有時間整理出來再奉報。

乙方須團結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乙方須團結】
這個星期太忙,今天才有時間看了一遍

馬世芳

希望大家注意的「乙方須團結」事件所有相關新聞。

馬世芳最新貼文指出一點,照藝文採購法17條:「機關經評估有利用著作財產權之情形者,#以取得著作財產權之授權為原則。但有 #特殊情形,得取得 #部分或全部 著作財產權。」
這確實是關鍵。
明明法律規定是公家機關要使用乙方(創作方)的著作權時,以取得「授權」為原則,但現實情況是,太多公家機關把「取得全部著作財產權」當成原則,不想和乙方共有著作財產權,當然更不想只是取得「授權」。
這次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就是之前付馬世芳主持費還願意和乙方共有著作財產權,但現在想「見賢思齊」,付了主持費就擁有全部著作財產權。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應該知道那些「賢」其實是「不賢」。他們真正要做的,是依法行事,回歸藝文採購法17條的精神:「以取得著作財產權之授權為原則」,而不是以取得「全部著作財產權」為原則。
支持馬世芳,以及他說的「乙方須團結 團結真有力沒有乙方是局外人」。
把相關的重要貼文整理在這裡:
1.事件起源
2.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發了聲明稿,馬世芳的回應:
3.乙方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後疫情時代的展望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後疫情時代的展望】
清華大學林文源教授來找我,共同參與一個「後疫情時代的展望」計劃。這個計劃以八場社會對話為起點,動員人文及社會科學學界,以及民間媒體與組織,希望透過講座,並藉由記錄、培力、對話,期望建立回應社會危機的機制。
這個周末,11月21日(六),下午在新竹市影像博物館一樓(新竹市東區中正路65號),舉辦前兩場。
主題一:經濟與科技新日常
時間:11/21(六),下午2-4點
主持:林明仁 科技部人文司司長
主講:連賢明 政大財政系教授
林建甫 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
主題二:後疫情時代的自然、生態與風險
時間:11/21(六),晚上6-8點
地點:新竹市影像博物館一樓(新竹市東區中正路65號)
主持:林崇熙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
主講:林益仁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杜文苓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其他六場資訊分別如下:
【主題三:後疫情社會的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
【主題四:心靈與情感的新日常】
【主題五:後疫情時代的知識與文化】
【主題六:防疫第一線新日常】
【主題七:後疫情共同體的心理社會價值】
【主題八:後疫情國際衛生治理與臺灣定位】
🗣 【大公開‼️#後疫情時代的展望 X 視覺海報 🏆
座談活動全公開!🎉🎉讓您一目瞭然!😆😅🤣
「記疫」舉辦的 #後疫情時代的展望 系列座談會,共有八個主題😉😉,包含經濟與科技、自然生態、公民人權與民主治理、防疫第一線、國際等主題🤩,今天搶先公開主視覺海報😍,歡迎大家即早排定時間,前來參與阿~~~(吶喊)🤗😘❤️……

2020 年 11 月 18 日,20:41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公共電視台的《台語記事簿》節目,很關注這次MOMO雙11事件。他們派了幾組人手在台灣各地採訪相關業者,綜合起來之後,預計要在本月底播出。
今天他們來訪問我。談完之後,我也準備寫一篇文章,就涉及的相關議題,用文字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希望這幾天能找時間寫好。屆時再請大家指教。
(照片裡是公視記者周靖瑜)

2020 年 11 月 16 日,21:44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這篇文章提到「割腕自殘」的比喻很值得注意。摘錄兩段重點。
『採取價格破壞策略好比是可怕的毒藥,雖然短期內能收到明顯效果,卻很容易讓顧客養成固定要求折扣的消費習慣,日後想要恢復原價早已是不可能。比如目前已「回不去」的新書上市79折,誰又敢保證將來這些電商會不會食髓知味,更進一步把新書折扣下殺到66折?
『在一般情況下,低價行銷本身沒有錯,消費者也樂得滿足更多自身的需求,但只應偶爾為之。若是多家廠商經常使用這種「殺到見骨」的削價競爭,整個產業環境就會很快陷入病態。』
『站在一般讀者的立場,畢竟網路購書就是比較方便,違反人性的對抗方式通常很難有效。因此,倘若書店本身過於頻繁依賴「消費者運動」——比如為了支持獨立書店理念,而放棄網路折扣到實體書店買書的說法——長期下來往往會導致反效果,亦會讓消費者感受到有情緒勒索之嫌。
『除此,根據我的短期觀察,部分書店業者串連「歇業一天」的抗議方式顯然缺乏吸引民眾共鳴的現實感,不僅難以有效抵制,更令人不免覺得親痛仇快。即便是支持者,也無法給自己一個理由直接到書店買書助威,反倒像是情侶吵架時其中一方宣告割腕自殘行徑。
『試想,平常固定會去獨立書店買書消費的支持群眾原本就已經不多,哪怕歇業一天甚至十天的抗爭效果,對於一般普羅大眾而言,很可能根本毫無影響。若要做得徹底,從事抗爭者不妨參考2010年環保團體抗議富邦集團投資國光石化的做法,呼籲民眾共同抵制富邦金控所有子公司金融產品,包括號召支持者關閉台北富邦銀行帳戶、拒絕使用台北富邦信用卡、定期存款解約等,如此才會真正打到這家企業的痛處,從而達到抗爭效果。』
OPINION.UDN.COM
低價行銷,有何不可?書價「割喉戰」與書店抗爭的幾點反思 | 李志銘 | 鳴人堂
採取價格破壞策略好比是可怕的毒藥,雖然短期內能收到明顯效果,卻很容易讓顧客養成固定要求折扣的消費習慣,日後想要恢復原價早已是不可能。比如目前已回不去了的新書上市79折,誰又敢保證將來這些電商會不會食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