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G 政府與政治

2018 年 11 月 10 日,09:57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O 活動與新聞報導P 隨筆

【向16號公投說「不同意」的音樂祭+直播趴】

今天周六下午一點起,全國廢核平台在自由廣場有一場「風光明媚,分手核煤」的現場音樂祭,晚上七點起,再加上網路直播趴,邀請在不同地方的人加入。

我是今晚八點半的那一場直播。

明天周日,傍晚六點起,網路直播趴繼續。詳細資訊,請看底下的轉貼。

稍晚見。

—————

我們真的不適合(不適核),這段情已經拖了40年,
早該優雅,說掰掰!

過往已不可回首,前方一片風光明媚🎉

這個週末,我們要轟轟烈烈的分手,
這一場音樂祭 x 直播趴 來告訴大家這個消息!
讓 #分手核煤 的消息,散播整個台灣!
讓我們的道別,傳遍網路的每個角落🎊

直播網址: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topnukesnow/

🎉這些朋友,都會來見證我們的分手!

【11/10 現場舞台,自由廣場】
14:00 吳志寧​、鄭有傑 ​導演
14:30 巴奈​ 、張國龍教授
15:00 黃瑋傑、樓一安導演
15:30 謝銘祐、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郭慶霖、黃帝穎律師
16:00 火燒島​、呱吉
16:30 柔米、歐巴桑聯盟翁麗淑和劉欣宜
17:00 詹森淮
17:30 林生祥

【11/10 網路直播舞台】19:00-21:00
胡采蘋
拍謝少年
林飛帆
郝明義Rex How

【11/11 網路直播舞台】18:00-21:00
邱顯智律師
黃惠偵導演
楊雅喆導演
閃靈樂團 Doris
魏揚
焦糖哥哥+洪申翰
苗博雅

☀️ 風光明媚,分手核煤——音樂祭 x 直播趴🎶

時間|11/10(六) 13:00-19:00、19:00-21:00
11/11(日) 18:00-21:00
地點|自由廣場&你的電腦前
活動|線上直播表演 x 現場演唱會 雙舞台
活動頁|https://bit.ly/2OuTtum

年底,#向16號擁核公投說不!向核煤說掰掰!🎉


「16號投不同意」網站,正式上線
http://16sayno.nonukeyesvote.tw/

🔥加入反核志工:https://bit.ly/2DpJe9J

風光明媚,分手核煤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7979518754763/

2018 年 11 月 8 日,20:48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看看施耐德和朱棣文怎麼談核電】

昨天《風傳媒》訪問國際能源專家邁可.史耐德(Mycle Schneider)、解析全球核電及能源產業動態,刊出兩篇文章。

史耐德「從事核電及能源產業顧問工作超過20年,曾擔任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多國的能源政策顧問,並從1992年開始每年獨立編纂世界核能產業報告(World Nuclear Industry Status Report, WNISR)」。

施耐德談到,全球僅剩的31個使用核電的國家,儘管有千百種放不下核電的理由,「一旦除去軍事或政治目的,當新核電廠建造成本不斷增加、工期一再延長,舊核電廠又必須為維運及安全投入更多成本,則核電幾乎無法在自由市場中與其他能源競爭。」

而施耐德的說法,正好可以對照今年三月來台灣演講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前美國能源部長,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朱棣文所言:

「目前核能發電即使在反核聲浪較小的美國,核電廠興建與維運過程,經費嚴重超支的現象,目前也引起美國學界重視,核電廠運轉一段期間,反應爐的內壁會產生裂縫,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安排歲修,部分美國媒體甚至形容,核電廠興建是財務上的災難。」

有些擁核擁到盲目的人才會說別人是笑話。說別人是笑話之前,應該想想自己是什麼。

相關文章:

核電便宜、環保、可養綠能?國際能源專家第一手解答3大爭論https://www.storm.mg/article/598436

核電是世界趨勢?國際能源專家打臉:核電就像瀕臨絕種生物,生存機率幾乎是零! https://www.storm.mg/article/598436

朱棣文:空污將促使電動車發展
https://www.storm.mg/article/404204

STORM.MG
日本福島核災後,部分國家選擇廢核,也有國家選擇重啟或新建電廠。究竟核電是不是「大勢所趨」?《風傳媒》獨家專訪國際能源專家邁可.史耐德(MycleSchneider)、解析全球核電及能源產業動態。史耐德觀察,儘管去年核電….

如何打破這麼聰明的三個設計(與上報同步發表)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有些事情的設計,你不能不說聰明。

國民黨威權時代,為了架空立法院的監督,把各個委員會設三個召集人(沿續到今天成兩個人)每星期輪值,這是讓每個人都沒法建立專業、權威的問政能力。

今天,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黨在立法院讓小黨進委員會的時候,即使小黨的立法委員人數比委員會的數目還少,每年卻必須抽籤才能決定各自進哪個委員會。這是大黨給小黨穿小鞋,讓小黨難以發展專業、權威的問政能力。

兩者都是政治上的既得利益者,從制度上設計有利於自己的優勢,不讓競爭者長大。

Keep reading

2018 年 11 月 4 日,20:39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遇見阿苗的父母+預告】

苗博雅 MiaoPoya 相信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所以今天下午辦了個「選個好的音樂會」,我因為有事,只能在傍晚快結束的時候才過去。

除了幫阿苗打一下氣,也很高興遇見許久不見的朱立熙、范雲等人之外,很意外地有機會認識了阿苗的父親。

阿苗的父親瘦削,相貌和聲音都很沉穩。但是敘述自己長期在外工作,以及他和阿苗從小的溝通,卻沒有保留。

我和他一面說話的時候一面在想:阿苗的母親呢?會是什麼樣子?

就在好奇的時候,她出現了。又完全出乎我意料。說話輕快,熱情洋溢,問我剛才的橘子好不好吃。

我跟他們說,三年前我訪問苗博雅的文章說他是冰下之火,看到他的父母,明白其來由了。

阿苗的父親說:他本來從來不碰政治的議題,也不使用臉書,因為阿苗的關係,現在都接觸了。他聲量沒有什麼高低起伏,但是不難體會到其中飽含著對孩子的關切和自豪。

我和他們一起比了個 苗博雅 在大安文山區競選 8 號的手勢合影。

前兩個星期,我寫了一篇〈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選舉〉,呼籲我們從自己手中的一票開始,支持願意改革的政黨和年輕世代進入縣市議會,讓目前還沒有被沾污的力量進入縣市議會,把其中的黑暗揭露出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推動改革。

那篇文章,感謝很多人回應。只是發表之後,我循著自己納悶的一些線索再思考下去,整理出接續的一篇文章。

我取名為〈如何打破這麼聰明的三個設計〉。明天早上七點,也是上報發表。我會在七點半貼在自己臉書上。

讀過上一篇文章的朋友,請在看過這一篇之後再給我意見。

相關文章:

【他相信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http://bit.ly/2RwvYTN

【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選舉】 http://bit.ly/2PFLyvD

 

阿苗的父親瘦削,相貌和聲音都很沉穩。但是敘述自己長期在外工作,以及他和阿苗從小的溝通,卻沒有保留。   阿苗的母親說話輕快,熱情洋溢,問我剛才的橘子好不好吃。   我跟他們說,三年前我訪問苗博雅的文章說他是冰下之火,看到他的父母,明白其來由了。

 

 

2018 年 10 月 31 日,21:44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他相信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

「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

在苗博雅的競選辦公室玻璃窗上就貼著這句話。

事實上,每次和䁥稱阿苗的他談話,同樣是令人很愉快的事。

1.
認識苗博雅,也是三年前推「年輕的力量進國會」時候的事。

見到阿苗之前,我看到 林濁水去給他鼓勵、打氣,大感好奇。
當時我不記得林濁水有出席過其他「第三勢力」候選人的場子,就問他為什麼。林濁水簡單地回答:「頭腦邏輯清晰,口才也真好!」

確實如此。

選前我訪問阿苗一次。他說話可以讓人劃重點的「金句」很多。

當時他二十八歲,談到為什麼要出來競選,他說「台灣已經沒有時間等我們變老」,隨口一句,讓人無法忘記。

那時也正是馬習會突然發生之際。苗博雅說:從馬習會消息出來之後,過了一天立法院都沒有什麼動作。而照他分析下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阿苗提出:只要三分之一的委員連署,就可以聲請釋憲,同時申請緊急處分,可以限制總統這次會面,大法官是可以做到的。他也主張,依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還可以邀請總統在馬習會行前來立法院做一次國情報告,或者設立一個特別調閱委員會,做事後檢驗。

他說,這些提案雖然都可能不容易通過,但不能說沒用就不做。即使被否決,也可以對國際社會發出一個訊號,也可以讓大家知道誰為暴衝的總統護航。

可是最有立場和能力做這些事的民進黨,當時卻什麼都沒有做。

苗博雅的判斷是:那時大家都預測蔡英文很有可能當選。可能是接下來很有希望執政的民進黨,不想親身示範立法權干預太多行政權。

阿苗認為家大業大的政黨有許多考量,所以他接下來講了句重點:「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需要一個新興政治力量的原因。」

苗博雅講話速度有點快,但是複雜的問題在他分析之下,兩三下就清楚明白。

他講話的中氣又很足,後來我跟別人提到他的時候,總喜歡講:「阿苗的演講,要在十萬人以上的場子才好發揮威力。」

2.
這次要了解縣市議員選舉,除了在新北市的 曾柏瑜 和高雄市的 林于凱之外,在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參選的苗博雅自然是我必須訪談的人。

阿苗當然沒有讓我失望。

以台北市議會為例,縣市議員如何一心黑箱作業,重要會議紀錄付之厥如的現象,就是阿苗讓我見識到的。

看今年的「社子島開發案」、「第一果菜市場改建案」會議紀錄,真是令人瞠目結舌。

台北市「容積移轉」的歷史問題,建商可以如此這般地移花接木,我也是聽阿苗的介紹才大開眼界。並且知道柯文哲在這件事情上竟然還開了郝龍斌的倒車,證明利益團體與市議會結合之密,不論藍綠白都難以撼動。

和另外兩位年輕的市議員候選人一起,阿苗不但幫我了解了地方選舉的重要,也幫我把自己思索了幾年的台灣整體的問題,做了進一步的𨤳清。

3.
我問阿苗這次參選的任務是什麼。

他說有兩個。

一個是做好一個監督者。

阿苗認為要真正改善市民的生活,必須推動政治的改革。而市民生活的品質,取決於地方政府的施政品質。地方政府的施政品質,又和市議員的問政品質息息相關。

所以,他會全力推動台北市議會的公開透明,讓所有市議員都接受公民監督,提升市議會的問政品質。同時嚴格把關市政府的預算,檢視市政府或市議會與財團的利益糾葛,讓市民看見真相。

從三年前他分析立法院在馬習會上可以做的監督的事情而沒做的犀利來看,他一直把「監督」這件事念茲在茲。

他的第二個任務,是實踐社民黨的理念。上一次立委選舉,社民黨沒有人當選,這一次阿苗是社民黨指標型的參選人,不只要證明年輕世代有能力把理想化為現實,也要為社民黨打出一個灘頭堡。

阿苗有一些社民黨特色的政見。在我自己聽來,印象最深的是他主張:「市立各級學校,實施一定時數的勞動教育,讓每個學生高中畢業時,就清楚了解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

4.
上次立委選後,我又訪問了阿苗一次。他也又講了很多金句。

我問到他對今天選舉制度對新政黨、小政黨不公平的地方時,他回答:今天的選舉制度雖然不好,但還是比三十年前好。雖然有困難,但是不足以成為放棄的借口。因此,他說,新政黨、小政黨沒有資源,沒有人力,的確很艱難。「但政治就是要有把不可能轉換為可能的能力。」

然後阿苗又加了一句:「我們的每一步都得讓已有的支持者相信,覺得值得;要讓潛在的支持者覺得心動。我們就是要持續保持自己的進化。」

這次苗博雅參選台北市議員,不必想也知道,他因為資源、人力的不足而產生的拮据,但我也從他這次的過程,確實感受到他相信自己所說的「把不可能轉化為可能的能力」,以及持續保持自己的進化。

這不只顯示在他的競選事務處所貼的「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這句標語,也顯示在他所做的事情上。

在九月底的時候,我去他臉書上看,發現他貼了一則「做事不必等選上再說」。

阿苗說他的選區有一部分屬於天龍國的天龍區。但實際上,這個選區內也有許多特殊境遇的弱勢家庭。即使在明星學區,還是有一部分學生繳不出學雜費。「尤其閱讀寫作能力培養,需要以大量的文化資本、經濟資本疊加累積。更是特殊境遇家庭難以承受之重。」

所以阿苗決定在他的競選辦公室舉辦一系列國中學生閱讀寫作課程,提供就讀於大安、文山區國中的弱勢學生免費參加。他說:「除了拜票、拉票、傳遞理念之外,選舉還有更多美好的可能性。」

這兩天,阿苗臉書又貼了一則「選個好音樂會」的活動。

他說:民主,應該是讓人快樂的事。選舉,卻經常讓人不快樂。選前各種奧步,投票時各種含淚含恨…..

所以,這次阿苗要在自己的競選辦公室辦一場演唱會,讓大家開心一下。
他說:「這次,我們不必再含淚含恨投票,你可以投你所好。」

阿苗確實一直在實踐他所相信的「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

我不是台北市大安文山區的選民,但是推薦苗博雅給這個選區的朋友。也請大家轉告大家來支持 這次 8 號的 苗博雅 MiaoPoya

他雖然相信也實踐「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但選舉進行到離選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實際的辛苦是可以想像的。

以我在「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選舉」文章裡所說的地方選舉的黑暗與腐杇情況而言,大家應該支持苗博雅,讓他能突破黑暗的封鎖,也能更長遠地和大家一起分享他所相信的民主的快樂。

相關頁面:

支持苗博雅,請到 https://voteformiao.tw/

11月4日下午4點「選個好音樂會」活動頁面 http://bit.ly/2yGdgBV

「如果我們再不注意縣市議員選」http://bit.ly/2PFLyvD

 

那天在他競選總部。「苗博雅」底下的字就是「民主是令人快樂的事」。

 

去他競選辦公室,牆上掛著許多人的祝福。

 

所以我也寫了一張。

 

最近一次和苗博雅的合照。— 和苗博雅 MiaoPoya 。

 

阿苗在競選辦公室辦「筆耕新苗」的活動。 活動頁面: http://bit.ly/2PCef00
十一月四日下午四點,阿苗在競選辦公室辦演唱會的活動。 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8604344167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