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G 政府與政治

2018 年 8 月 15 日,21:02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分寸—致陳維昭召集人】

陳維昭召集人:

臺大工會聲援校內各學生組織反對遴選會 8/2 聲明,不知您是否看到。

我看過,也發表過一篇回應的文章。

從過去半年多的觀察與了解,我相信:這次台大校長聘任案之引起諸多爭議,喧騰難息,有三方面因素。

其一,是該受聘人本身的爭議行為及其面對問題的態度。
其二,是教育部本身立場與處理方法的搖擺與粗糙。
其三,是台大遴選會及校方本身在過程中所產生的爭議。
這一點也正是臺大工會在其聲明中所指出,此次校長遴選爭議,台大校方各種言論及行為「已屢屢違反民主法治之基本價值與原則」的問題。

今天奉函,是因為想到這第三點問題,可能與您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您是1993年當選台大第一任「民選」校長,再連任兩屆,總共當了十二年校長。卸任後,您又擔任了兩屆校長的遴選委員會召集人。總之,過去的二十五年間,您直接、間接影響與台大校長相關的工作,至少有十六年。

這十六年時間裡,和台大校長相關的爭議不少。由我來說,所有爭議的源頭,都可以回溯至您1993年當上校長後,修改台大組織章程,把原先校長只能連任一次改為可以連任兩次,享受起自肥條款。

對於這起爭議,您的說法是一切合法,是校務會議所通過的。但這種說法不值一哂。古今中外任何極權者要延長自己的任期,也都是自稱合法,有會議通過的背書。

中華民國總統都只能連任得一次,您卻能自己修法得以連任兩次,創紀錄地當上十二年台大校長。

中華民國總統都沒法對誰是接任者有任何置喙之餘地,您卻可以在在卸任之後還再擔任兩屆台大校長遴選會的召集人,二十五年後還繼續影響校長人選之決定,指點江山。

簡言之,您是披著「合法」的外衣,進行擅權、擴權之實。在台大,您真形成一個有別於台灣民主化社社會的獨立王國。

臺大工會在聲明中所言:「校內各種黑箱會議運作已久」,行政高層的一言堂決策模式「罔顧本校學生及勞工權益」,以及此次校長遴選爭議,校方各種言論及行為「已屢屢違反民主法治之基本價值與原則」的問題,相信都因為受您形成的這個獨立王國的治理風格所影響。

您的影響如此之大,相對的責任如此之大,但從未見您反省過。

上屆台大校長因為爆出爭議行為,自己多少知所進退,本屆未再續任,但是您身為該校長遴選會的召集人,卻絲毫不覺慚愧,本屆又繼續擔任校長遴選會的召集人。

本屆校長遴選的過程爆出爭議,您身為遴選會的召集人,也同樣不覺任何慚愧。面對爭議,不知道如何民主、開放地面對,而只知道以更充滿爭議的手段回應,形同火上加油,越發不可收拾。

不僅如此。煙火彌漫之後,您和同伴們還更披起「大學自治」的外衣,掛起「政黨離開校園」的旗子,營造起藍綠對立的氛圍,模糊事件的焦點,自己則成功地隱身於煙霧之後。

今年我台大畢業四十周年。對您就任校長之後這二十五年的台大校園,之前實在注意不多。也因為注意不多,所以本屆校長遴選案爆出爭議之後,我固然也看到當事人的爭議行為及其面對問題的態度,但對台大校園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更感到好奇;我固然也因為您和同伴們點放的許多煙霧而謹慎自己的發言,但更要感謝您和同伴們的動作實在太奇特,所以最後終究從煙霧中看出您藏鏡人的身影。

寫這封信給您,是以一個前後期校友的身分,給您一個建議。

大學自治,不是讓台大所謂「校方」及主導遴選會和校務會議的人把連中學生都知道的基本民主法治、議事規則踩在腳下。

政黨退出校園,不是把台大送給您陳維昭閣下,無人無法可管,讓您直接間接影響台大這麼多年之後,還可以再繼續垂簾聽政。

所以我給您的建議是:仔細看看也想想「分寸」兩個字。

從您當年修法自肥,擴大台大校長的續任屆數,而美其名曰校務會議決定,「一切合法」開始,您就拉低了台大校長在我們社會的位階。

在一個社會裡,法律是規範行為的最低標準,道德則是高標準。任何人只知道為自己的行為披上「合法」的外衣,而完全不顧道德的顧慮,都是往最低標準的沉淪。

台大校長,當然更是如此。台大校長的位置,在我們社會有一種超越性的位階,所謂「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嚮而已」的位階。

從您開始以合法之名來行自肥任期之實,就是把台大校長拉下這個位階,棄守道德的高標,而自甘淪落到法律底線的低標。

有您做榜樣,後來的台大校長取法乎下而能得到什麼,不難想像。近來台大校長或被遴選的當事人會一再產生這麼大爭議,甚至有踩過法律底線之嫌,其來有自。

法律的衡量尺度有條文,而道德的衡量尺度不過是「分寸」兩字。一是注意分寸間的細微,一是掌握內心的分寸。您對台大擁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建議至少在這次台大校長遴選案的發展上,您以遴選會召集人的身分,後續能多少開始注意「分寸」。

畢竟,「分寸」兩字不像「羞恥」兩字筆劃複雜,比較好認。

身為關心此案的台大校友,我也有兩個要求。

一,是8月2日台大遴選會發布的聲明,說是在「葉俊榮部長分別與召集人及數位遴委懇談」之後,得到「本會」的肯定,因而發布該聲明。

但是葉俊榮部長既然只是「與召集人及數位遴委懇談」,並且還是「分別」懇談,那台大遴選會後來是開過什麼樣的會,向所有成員告知葉部長懇談的內容並討論之後,決定由遴選會發出這個聲明呢?

畢竟,光召集人及數位遴委,是不足以代表遴選會全體成員的。請公開說明會議是如何召開與討論的是盼。

二,是台大遴選會在8月2日的聲明中,難得地承認了遴選過程「無明顯重大瑕疵」。

承認「無明顯重大瑕疵」,就是承認有瑕疵,但不明顯重大。

所以是否可以煩請遴委會說明一下:到底遴委會發現也承認的瑕疵是什麼?是經過遴委會開過什麼樣的會議討論過後,決定那雖然是瑕疵,但並不明顯重大呢?

以上兩點,期待您以召集人身分公開回覆說明,以釋眾疑。

隨函也附上臺大工會的聲明,以及我對他們的回應,並請參考。

順候
時祺

本信以臉書發表並以掛號信奉達

郝明義 謹啟
2018年8月15日

【臺大工會聲援校內各學生組織反對遴選會 8/2 聲明】https://bit.ly/2vERdcM

【站上改革台大的關鍵點―對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的回應及建議】https://bit.ly/2OnTzV2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2018 年 8 月 10 日,15:37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站上改革台大的關鍵點―對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的回應及建議】

致國立臺灣大學工會:

看到各位在我臉書的留言之後,因為旅途上連續忙碌,今天才有空在抵達下一站之後正式回應並建議如下。先為遲覆致歉。

1.
我是七月底出國的。瀏覽這些天台大校長聘任案的相關新聞之後,我先說說自己的一些體會。

首先,看教育部長葉俊榮「分別與召集人及數位遴委懇談」之後,八月二日台大遴委會聲明他們作業「無明顯重大瑕疵,適法有據」並請教育部儘速聘任,葉俊榮再回應這個聲明「相當難得,也是個重要的進展」,民進黨政府準備放水是可以確定的。

我認為葉俊榮說的「相當難得」,就是台大遴委會難得地承認他們作業有雖然不明顯,但還是有的「瑕疵」了。所以接下來的劇本不難想像:葉俊榮再要求改善這些瑕疵但也同時放行聘任案;台大遴委會或校方或相關的人則欣然同意,承諾未來一定根除這些遴選制度與作業上的瑕疵。於是雙方各退一步,完成很有溫度的溝通。

葉俊榮會走這條路,不可能是他一個教育部長的層次敢自己決定的。

有人可能會問:民進黨政府不是一直在卡這個案?怎麼會放水?

其實,我覺得民進黨政府從來都沒有把這次的台大校長聘任案放在心上。這不在他們的注意雷達之內,事發之前如此,之後也如此。如果他們要真卡,事情不會拖到今天這個地步。

台大校長聘任案會一直發展到今天,主因是台大幾位教授鍥而不捨地一直挖掘問題,激發輿論注意,民進黨政府不得不被動接招。沒有這些教授的堅持,民進黨政府早已經同意聘任案了。

至於有些媒體一直說是民進黨政府主導此事,我相信不是他們想要轉移焦點,製造藍綠對立的氛圍,就是被藍綠對立的氛圍激動過頭,模糊了焦點。

也正因為民進黨政府在此案上一直是被動而不是主動,所以到此刻決定放水,絲毫不足為怪。

為什麼是此刻?年底選戰快到,第一,不必在一個自己本來就不主動的戰場上戀戰。第二,此刻放水,到年底之前還有時間另外製造議題轉移他們支持者一旦反彈之後的注意力。

所以說八月,或是在蔡英文總統出國前要放行聘任案,都是合理的推測。這個時候確實是最好的時機。

至於有些人說是民進黨政府如果放水,年底就不必選了,民進黨是不會在乎的。因為他們吃定了這些人。

2.
如果我體會到的情勢確實如此,那麼現在真是最黑暗也最光明的時候。

先說黑暗。
黑暗就是台大校長聘任案的根本問題,被越發成功地隱藏起來,太多人的情緒都只被「卡」或「插」的動詞所制約。而且如此下去,未來大家記得的也只有「卡」「插」。

製造太多爭議根源的台大校方行政當局及其相關的人,卻隱藏起來,不負任何責任。

這段時間,他們打著「大學自治」的旗幟,不許任何人提出質疑。到目前為止,只有在葉俊榮套招的邀請下,才好不容易承認了自己有「無明顯重大」的瑕疵。

一般人發言如果反對,就會被戴上親綠、獨派的帽子。
學生反對,就被說是代表性不足、職業學生。
現在民進黨政府再放水,他們雖然會承諾未來會改善,誰能相信這麼傲慢、封閉的一群人能改善?

也就在這種情勢下,當我看到「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站出來聲援學生的時候,眼睛為之發亮。

我相信沒有人能給各位扣上親綠、獨派的帽子。
我相信沒有人能說「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理監事會暨秘書處」的代表性不足。

從各位的口中指出:台大「校內各種黑箱會議運作已久」,行政高層的一言堂決策模式「罔顧本校學生及勞工權益」,以及校方各種言論及行為「已屢屢違反民主法治之基本價值與原則」的問題,聲音清亮。

在台灣,任何工會,都是相對弱勢的一方。由各位相對弱勢的立場,在這個關鍵時刻能站出來指出行政高層和校方種種問題,勇氣又非比尋常。

我相信各位的聲音和勇氣,應該可以讓許多原先對台大校園自治相關議題不關心、厭煩,或被誤導的人,重新關注問題的核心。

感謝民進黨政府準備放水,使球賽的上半場結束。而各位正好在下半場開始的時候上場。

所以我說這也是最光明的時刻。

3.
誠如各位在給我的留言中所說:「雖然台灣社會解嚴已快三十年,大學校園裡的制度和運作卻未跟上民主和法治的腳步」,台灣雖然已經解嚴、民主化、政黨輪替已經三次,但是各種過去保守、陳舊的力量仍然變身、隱身各處。

他們隱藏在這個名字的政黨裡,也隱藏在那個名字的政黨裡。
他們隱藏在政治領域裡,也隱藏在經濟領域裡、司法領域𥚃。
當然,他們也隱藏在校園裡。

起碼對我個人來說,固然看到這次台大校長聘任案的當事人的種種爭議行為及其面對問題的態度,但是更感驚訝的是台大所謂「校方」及主導遴選會和校務會議的那許多人的心態、思維和行為。

說他們沒有跟上民主和法治的腳步,是太客氣了,他們根本就是視民主和法治如無物。他們在大庭廣眾,網路連線直播的狀態下召開會議,都可以把連中學生都知道的基本民主法治、議事規則踩在腳下,他們自己關起門來開會的時候是什麼狀態,就更不在話下。

這也是我為什麼在臉書前一個貼文裡建議各位:既然跨出了第一步,就再跨第二步,請各位從工會和校方更實務、更近距離的接觸經驗,公布:

工會所觀察到的校內行之已久的各種黑箱會議有哪些,
行政高層罔顧學生及勞工權益的一言堂決策模式有哪些,
以及這次校長遴選爭議中校方屢屢違反民主法治之基本價值與原則的行為有哪些。

我建議各位不需顧慮公布得是否過份。因為許多人披著校長、教授、大老的外袍,自己對羞恥之心不顧得太過份。

只有戳破他們的道貌岸然,才能讓他們不要披著道袍作怪。
而這件事,我相信由各位來做,有其他人難及之處。

4.
對於這次台大校長聘任案,之前我極少發言。我曾經說:這是因為除了基於太多法律議題我沒有研究,也基於對大學自治以及發展中事情的尊重,覺得應該多聽台大校園裡老師、同學等各方當事人的討論。

我要很慚愧地說,在我說「各方當事人」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有「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的存在。也因此,當我看到各位發聲的時候,格外感到震動。

就在各位發聲的前後,我還看到台灣兩家航空公司的工會也有很引人注目的聲明。

所以,一方面,我為台灣的工會力量同時在不同領域有這種展現而感到鼓舞,另一方面,我還是要向各位,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特別致意。

航空公司的工會發聲,是終於知道自己個人的工作權益要以行動來爭取。

但各位在此時此刻的聲援學生的發聲,卻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工作權益。

年輕、充滿理想的學生在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固然難能可貴,各位想必都已經畢業、工作多年,深知何謂「明哲保身」,卻也同樣熱情、勇敢地發聲,尤其令人感動,同時也更能讓人體會到台大校方的問題實際嚴重到什麼程度。

至於各位的身分是工會的成員,但各位所說:「希望這段改革可以將學生和勞工的監督和制衡帶入大學的制度性運作,才是高等教育及學術機構轉型和前進的契機,工會亦希望大學能再次變成為台灣社會提供前進能量的引擎。」這種視野與行動,更是超越許多自以為高高在上的校長、教授,讓許多身為台大校友的人引以為榮。

各位現在真正站上改革台大的關鍵點。

因此我不能不再寫這篇文章回應。

再次致謝,也祈願各位和各個學生會接下來一起推動的改革順利。

在先前就持續努力的許多教授之外,有各位和學生一起結合起來的視野、理想、經驗與熱情,我相信那是誰也無法輕忽的力量,也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推動台大真正的改革。

國立臺灣大學工會

相關貼文:

臺大工會聲援校內各學生組織反對遴選會 8/2 聲明 https://bit.ly/2vERdcM

圖像裡可能有文字

2018 年 7 月 31 日,22:52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盧郁佳這一篇長文,摘其中的結語部份:

『民主化為何仍不正義?李容馬細膩剔出國家各環節如何凍結民主的每一根神經、每一條肌肉機能。政府假反共真鎮壓民主,假經濟成長真侵害人權,有組織地打壓異議者,討論也被消音。菁英追求安定、抵抗改革,李容馬說:「二十年來的記者生涯,讓我有機會親眼目睹韓國的這些現實,苦守著以財閥來帶動成長的經濟官僚、比美國人更親美的外交官僚、擔任政權走狗,汲汲營營保住自己飯碗的檢方、受冷戰理念束縛,支撐著既得體系的政治勢力,他們親如手足,當中站在頂端的,就是那些大部分靠世襲積累財富與權力的財閥。」

『台灣變天為何依舊沒民主?因為層層網羅同樣嚴密,媒體,警察,法院,議會,企業,政府,軍隊,教師,民代,公務員,每個人的身體都還殘留著反射性的恐懼與逃避。從小都遭遇過權力的電擊傷害,意識雖已遺忘痛苦,洗掉記憶,身體卻牢記創傷,會在每個關鍵時刻直覺退縮噤聲,安分守己,出賣下一代的未來。甚至自己因為搶到老虎堂買一送一的極權甜頭而欣慰安心,死守捍衛買老虎堂的權利,若有人要奪走,他就罵你獨裁、跟你拼命。

『我們長期受壓迫,早已麻木,需要李容馬滿滿的良知勇氣,喚醒我們的腦和眼,手和腳,相信自己有力量。更重要的是,相信別人志同道合也能成為自己的力量。很久以前台灣有人說,「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那是千錘百鍊的抗爭實踐所得。今天李容馬又把它跨海還給了我們,讓我們忽然想起,人的尊嚴、自由,本是我們原有的財產,要團結,去實現。』

◎ 全文閱讀 https://tinyurl.com/y97hlzdu

相關閱讀 https://tinyurl.com/yb4mxzvt

STORM.MG|作者:風傳媒
連鎖飲料店老虎堂被踢爆廣告不實後,祭出買一送一優惠,結果門市大排長龍,有人排了2小時才買到。《中國時報》報導〈老虎堂找她當店長 民眾息怒了 網轟:台灣人好色貪便宜本性盡露〉,許常德罵消費者自取其辱,讓…..

2018 年 7 月 20 日,09:58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熱血】

李容馬的《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讀來熱血十足。上個星期先是為這本書做了一首主題曲,前兩天決定配合音樂做一支短片。今天早上終於完成了。和大家分享。

讓我們一起相信世界可以改變。

2018 年 7 月 4 日,10:45

G 政府與政治J 核電與能源P 隨筆

【開始搬大石頭,及之後】

民進黨政府終於把核四燃料棒送出國去,總算是跨出了終結核四的堅定一步,值得肯定,可以說是搬開了一塊大石。

但是民進黨政府在改革台電的行動上不敢大刀闊斧,造成養癰遺患的後果,也滋生了製造這些誤導迷障的溫床,可以說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右手搬開大石,左手又砸自己的腳,是民進黨政府接下來要實現「非核家園」必須避免的事,也是大家要共同監督的事。

但今天先鼓勵一下。

相關閱讀:

誤導能源政策的六個迷障 https://bit.ly/2u3A7V8

UDN.COM
台電公司今天凌晨起運,把核四廠燃料棒運離廠區,警方動員大批警力沿路戒護送抵碼頭,將運回美國,核四確定走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