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3 月 2 日,10:46
G 政府與政治P 隨筆
【聽聽朱棣文怎麼談核電】
那些把核電當神主牌的人,可以聽聽朱棣文怎麼說的了。
『對於核電在替代能源所扮演角色,朱棣文在中研院的演講上則有所保留,朱表示,目前核能發電即使在反核聲浪較小的美國,核電廠興建與維運過程,經費嚴重超支的現象,目前也引起美國學界重視,核電廠運轉一段期間,反應爐的內壁會產生裂縫,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安排歲修,部分美國媒體甚至形容,核電廠興建是財務上的災難。』
他說的還只是財務上的災難而已。

【聽聽朱棣文怎麼談核電】
那些把核電當神主牌的人,可以聽聽朱棣文怎麼說的了。
『對於核電在替代能源所扮演角色,朱棣文在中研院的演講上則有所保留,朱表示,目前核能發電即使在反核聲浪較小的美國,核電廠興建與維運過程,經費嚴重超支的現象,目前也引起美國學界重視,核電廠運轉一段期間,反應爐的內壁會產生裂縫,每隔一段時間就得安排歲修,部分美國媒體甚至形容,核電廠興建是財務上的災難。』
他說的還只是財務上的災難而已。
【高雄+關心掩埋場的朋友請注意】
林于凱 來訊提醒我看 朱淑娟 的這篇報導,說這是他最擔心的事。
朱淑娟的文章開頭說:「2011年4月,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居民在抗爭十年後,台南市政府終於撤銷永揚掩埋場的不實環評結論,業者也因偽造環說書被台南高等法院判決有罪。自此我以為台灣不會再有選址不當的垃圾掩埋場、也不會再有人敢亂寫環說書、社會更不會再出現反掩埋場的抗爭。但事實並非如此,同樣的事正持續上演中。」
接著她一路舉例說明後來持續發生的問題,一直到本周五要舉行的高雄馬頭山掩埋場環評大會。
朱淑娟說:「馬頭山掩埋場預定地因生態豐富,也引發多位生態學者聲援反對,一旦棲地破壞,這些動物就會被趕走…….不但鄰近26,000位居民反對設置,也跟永揚、龍崎兩座掩埋場一樣取得政治承諾,包括民進黨的陳其邁、趙天麟、林岱樺、管碧玲、國民黨的陳宜民等五位高雄市長有意角逐者,都已簽署未來當選市長後絕不設置馬頭山掩埋場。」因此她認為即使環評通過,未來能不能蓋成還很難講。
但林于凱憂心,主張還是應該把有問題的環評先擋下來。他的質疑是:「可寧衛集團此次參與技術合作的富駿公司,所提出的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在去年12月底第一次環評大會時,遭到水利專家質疑地下水的調查方法,認為其調查涵蓋範圍不足以及生態調查資料闕如,兩個月過後,環保局認定富駿補件完成可再審,實在很令人質疑,這樣的闕漏在兩個月內能夠完善?」
林于凱的臉書請看:https://www.facebook.com/yukai2/posts/10212098267920127
【馬頭山廢棄物掩埋場第二次環評大會】
時間:107/3/2 (五) 下午 2:00
地點: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A棟八樓大禮堂(高雄市鳥松區澄清路834號)
報名旁聽:https://eiadoc.epa.gov.tw/EIAWEB/Default.aspx
書展期間太忙,都沒什麼時間看新聞。這一則還是轉貼。並摘一段:
“2016年5月16日核二廠二號機剛完成大修,經原能會審核同意重啟,發電箱避雷器卻在併聯35分鐘後,發生爆炸事故,核二廠二號機因而停機至今。依原能會調查報告及台電的肇因分析資料,發生事故之避雷器使用近35年,超出正常使用年限。可知:老舊核電廠潛藏安全疑慮,甚至大修審查,亦未必能及時發現、排除安全問題。況核二廠二號機與該廠一號機同有:錨定螺栓斷裂、爐心側板焊龜裂等問題,設備極為老朽,實應早日除役。
“核二廠緊鄰大屯火山群與山腳活動斷層,歷史上有過海嘯。歐盟同行審查報告曾指出「台灣受到天然危害例如地震、水災(包含海嘯)、極端天候狀況與火山爆發的風險遠高於世界上的許多其他地區」、「現行水災設計基準並未符合國際現行技術水準要求」。原能會亦曾要求台電建造大型海嘯鋼筋混凝土擋牆,但台電以已近除役效益偏低為由,不願改善。然核二既未除役,未改善海嘯防禦能力就重啟,無異讓全民暴露在風險之下。 ”
【不再是遙遠的少數人的問題】
在巴黎的飯店一早醒來,準備今天好好出去逛逛,趁天還沒怎麼亮先看看前兩天 何榮幸 (Jungshin Ho)寄給我還沒時間看的報導。
這個專題除了圖解簡介與短片之外,還有八篇報導,每一篇都值得讀。
想想看,二十年前多少報導在讚美「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這個大手筆投資?多少人把六輕當成台灣經濟的出路?
我在寫《大航海時刻》,提出陸地思維與海洋思維之別的時候,說很多陸地思維的人想不通過去都這樣過來的事,為什麼現在就不行了?
六輕正是一個例子。過去可供污染的環境還夠大,你的生產設備還夠新,所以相對而言暴露的問題就不那麼尖銳,當然就可以撐,但這麼多年後環境已經被污染到無以復加,你的設備又老舊了,當然就行不通了。
從六輕的問題,可以看出台灣諸多累積的環境問題的根源所在。包括核電。
總之,就是過去可以習以為常,行得通的,對不起,現在積累到臨界點,行不通了。
可是,就像這個專題報導裡所寫的,
『豎起在環境難民面前的那道銅牆鐵壁,叫做「傲慢與粉飾的科學」。
『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測不到?測到了也不算數?因為這是一場中央部會為難地方政府的科學戰爭;六輕的污染為什麼沒有定論?學者之間爭論不休?背後則是產學聯手製造的科學煙霧彈。
『「難民」並非有家歸不得,而是走也走不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所以,正如報導裡有一篇文章所提醒的:六輕問題已經大到政府管不了,所以只有我們自己大家一起共同監督。
二十年前,台北的人可能覺得雲林的人抗議六輕只是遙遠的少數聲音,現在應該知道那「遙遠的少數」問題已經是影響所有人的大問題了。
解決空污,不能再忽視六輕的這個環節。
謝謝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的追蹤報導。大家加油!
【三名前首相堅決反核的背後】
上星期看到日本小泉純一郎與細川護熙兩名前首相共同舉行記者會,推動日本走向零核電、2050年全面轉換為綠能的新聞後,這兩天劉黎兒又寫了一篇詳細的報導。
我看台灣還有些人一直在強調日本重啟核電,卻對這些推動「零核電」的趨勢視而不見,今早就補問劉黎兒日本現況到底如何。
劉黎兒回答說:311之前,日本有54個反應爐,加上高速衍生爐2爐,共56爐。311之後,陸續停轉,全部停下來。有一年多日本是全面停轉的零核電狀態。而2012年7月大飯核電廠3號機第一個重啟,目前所謂重啟,也不過只有4個爐在運轉。
至於311之後原來已經56個爐全面停轉為什麼又重啟了4個,很多人揣測是安倍因為對發展核武不死心的關係。
然而,當過家的人最明白狀況。現在曾經當過首相的小泉一郎、細川護熙如此大力呼籲要全面廢核,這種聲音的力道是可想而知的。其實,如果再加上菅直人,日本已經共有三名前首相站到枱面上來如此徹底地反核。
真是如果這還不值得重視,什麼才值得重視。
請某些人不要再誤導大家對日本核電的印象了。也請大家參閲黎兒這篇文章。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