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2 月 25 日
P 隨筆
十一月二十八日早上,我照常在紐約時間大約四點左右醒來。打開郵箱,檢查一下,收到了一封同事轉來iF Design Award的通知信。
自一九五三年開始舉辦的iF 設計大獎,每年有數十國頂尖產品參賽,被譽為全球產品設計界的奧斯卡獎。今年十一月底,全球四十九位評審聚集在德國漢諾瓦,為總共四千三百多件參賽作品評審出三類獎項:產品設計獎(Product Design Award)、傳達設計獎(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包裝設計獎(Packaging Design Award)。
通知信告訴我們:中文妙方得了其中以數位、遊戲、媒體產品為主要參賽者的「傳達設計大奬」,並邀請我們參加明年二月在慕尼黑舉行的頒獎典禮。
「當年如果不是蔡英文……」
G 政府與政治
(本文發表於2012年1月30日<中國時報>)
蔡主席:
很多人都說,今年台灣大選會讓人記住的有兩件事:一是選舉的結果;一是蔡英文的選後聲明。
您的發言,不同凡響,感動了許多對您並不了解的人。包括中國大陸的人。
您說: 「未來這四年,雖然我們沒有辦法以執政者的角色,來實踐我們的理想;但是,這並不代表,在野就沒有力量。」因此,我也想就這段話特別提出兩點建議。
選後,許多人對您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南部縣市的得票不如預期,難以接受。
有人歸因於動員不夠。另外也有人在討論:即使在南部,許多支持民進黨的人,在立委和總統的投票上會不會產生不同的考慮?他們投立委的票沒問題,但是在總統的這張選票上,會不會因為擔心兩岸經貿一旦倒退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而有不同的想法?
因此,就一名中華民國的公民對他所期許的反對黨主席,我想給您的第一個建議是:對於這種現象,不應該止步於泛泛的臆測,而應該做深入的調研。因為這個現象不只和如何解讀一些不表態的「中間選民」有關,隨著馬總統連任,兩岸經貿更進一步拉近,它對四年後的總統大選,影響可能更大。民進黨如果想在四年後走上山頂的最後一哩路,就應該在現在就切實了解其根由,並尋找對策。您雖然堅辭民進黨主席,但是在離任之前,卻有立場也有責任徹底檢討這次選舉結果,尤其在如此重大的一個現象上。
第二個建議是:在您離任之前,啟動民進黨重新檢視如何面對「九二共識」,並提出新的兩岸政策。不論民進黨下任主席是誰,不論下一次要挑戰最後一哩路的是誰,這兩件事都是他/她要面對的,並不免成為箭靶的。而現在由您來啟動對這些事情的正視與討論,卻有充分而正當的立場:深刻檢討這次選戰,以為後師之鑑。否則,如果民進黨還是提不出新的兩岸政策,四年後的選舉,不難想像 貴黨形同把兩岸議題的制高點優勢繼續拱手讓給對方。
政治人物做的事情再多,也不如掌握一些關鍵時刻的奠基性工作。今天大家談到台灣的解嚴,會說「當年如果不是蔣經國……」。談到大陸的經濟發展,會說「當年如果不是鄧小平……」。如果您今天能掃除障礙,啟動民進黨從新的視野來檢視兩岸政策,進而對民進黨的未來產生深刻影響,將來大家一定也會說「當年如果不是蔡英文……」 。
投票那天,令人感觸很多。回想三十多年前的選舉,投票所是一些火爆事件的引發點;二十年前,投票所是反對黨要緊盯監票的重地;近十年來,投票所成了社區一個比較大的活動地點;到今年,我發現自己要去投票的地方竟然是自家樓下的一間圖書室。圖書室外面,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真正能做的事不過是幫一名投票的媽媽照顧她的寶寶。
台灣的民主,不但深化到血液裡,也成為我們最自在的氣質。而在這漫長的民主之路上,黨外以及民進黨的積極參與和貢獻,煥發著耀眼的光芒。未來四年,是中華民國關鍵性的發展階段。我們對執政的國民黨有很深切的期待,對於在野的民進黨,也有同樣的期許和請託﹣﹣在兩岸政策這種影響我們如此重大的事情上,不要拘泥於成見,而能更積極地監督、參與並發想。如此才能符合您在選後聲明中所說的在野者的力量,也符合大家對兩黨在重大政策上正向競賽的期待。
我看到您開始謝票之旅,並提出三個檢討方向。因此不揣冒昧,建議可再深入探討之處如上。
郝明義
(本文作者為出版人)
馬總統脫胎換骨的三個關鍵
G 政府與政治
(本文發表於2012年1月20日<聯合報>)
馬總統:
多人指出:這次選舉您之勝出,不是因為政績或選戰突出(否則不會得票大幅下跌),而是選民對「反九二共識」(以及其可能再次造成鎖國效應)做了公投。因此選後看到您要劍及履及地改革,我想建議如下。
首先要說的是,大家對民進黨「反九二共識」的否決,不等於對您目前兩岸政策的肯定。過去您雖然開啟了三通,但是在兩岸政策的戰略、人事、戰術上,卻有許多矛盾與混亂。其中有當進不進之處,也有不當進卻冒進之處;有當守不守之處,也有不必守卻糾纏死守之處。政府談到三通的成果時,講得最多的是農產品賣了多少、來台觀光陸客增加了多少、大陸各省來台採購增加了多少,而看不到更有企圖心的格局,更有策略的布局。接下來的兩岸政策,您需要全面重新整頓。否則,不只是貽誤時機,還可能對我們國家形成新的危機。
再來,您應該儘快提出前瞻的國家論述。談到國家論述,您可能以為事涉敏感的統獨問題,不願碰觸。但國家論述不是別的,是執政者對國家未來發展方向的展望。執政者如果對國家說不出未來的方向,而只是拿一些和過去比較的數據來說明自己改善了什麼,那形同於看著照後鏡駕駛。許多人對您的施政「無感」,不在於別的,正是無感於您對國家發展方向的說明。
您再三強調連任將有「脫胎換骨」的施政。到底要脫的是什麼胎,換的是什麼骨,得先說清楚。這就是國家論述,國家未來的方向。沒有這些方向,卻想組成令人振奮的內閣團隊,想要施政脫胎換骨,很難。
全球經濟在極大的危機中,全世界的價值觀也在大變動之中。您面臨的其實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您願意把中華民國的國家論述跳脫狹隘的統獨思維,提升到全球典範大調整的環境中重新定位,將不只為台灣走出新的方向,給海峽兩岸帶來新的互動,甚至對全人類都會產生新的意義。
最後一個建議,和全國的公務人員有關。
過去幾年,我們目睹各級政府單位的奇景。從陳雲林來台時警察對待國旗之不知所從、國軍軍紀的荒腔走板,到總統府讓一個精神失常的女人長驅直入、資深法官的弊案等等,林林總總的事件可能反映著一個普遍的現象:許多公務人員行事準則及方法的混亂失序。問題的根源很多。從李登輝前總統精省而給行政體系製造空白與紊亂開始,加上陳水扁前總統貪腐執政的副作用、第二次政黨輪替後許多公務人員還沒來得及調整的心態,以及今天全世界新生事務及變化之大之快,非過去傳統思維和行事模式所能處理的現實,內外夾擊,造成一個各級政府難以治理,公務員行事難有依據的困境。看報行事,成了公務員最便易之輕,也是不可承受之重。您身為全國公務人員的表率,應該建立能夠對應二十一世紀情勢的「廉」、「能」兼顧的治理系統。
這裡又可以看出國家論述之重要。今天政府財政緊張,資源有限,不可能事事逞「能」,必須有施政的重點。國家論述,正可以幫助您設定重點、重新調整資源分配的順序,並鎖定首要改革的行政系統和行事準則,再逐漸由局部而全部,次第推進公務部門的全盤翻新。不然,您再誠懇地和再多人討論出再好的國是方向,落到執行面都要大相逕庭。
恭喜您連任。並期待您承諾的實踐。
郝明義
(出版人)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