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o hero

2016 年 2 月 17 日,22:41

P 隨筆

大塊每年在台北書展都辦一場party. 四年前和歐陽靜、Nadia Ho, Coco Shen 三位拍過一張,今年又拍一張對照一下。不過今年新加一位李光涵。

祝大家書展收穫豐富。

 

2016 年 2 月 16 日,22:18

P 隨筆

經過大家的通力合作,現在確認《大航海時刻》可以在台北書展期間出版了。2月21日星期天下午一點,在台北書展的主題廣場有一場新書發表會。歡迎大家參加。

《如果台灣的四周是海洋》是拉大時間與空間的範圍來探索台灣的處境,再細看二十年內決定滅亡或新生的黑暗與光明的可能。

《大航海時刻》則是聚焦於二○一六年的選舉,從選舉裡浮現的人物和事件,來思考台灣正在發生與尚未發生的變化,包括政治、經濟與社會,以及變化所可能帶來的機會。

封面是張士勇設計的。再次感謝阿勇、Wini、廖立文、呂佳真、塗思真。沒有你們,我再怎麼趕,這本書也出不來。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2 月 15 日,06:13

P 隨筆

昨天早上回家清理一下之後,十點鐘到美術設計集紅堂,和張士勇、廖立文、呂佳真會合,開始最後的文稿修整和校對。

工作結束,夥伴們收工的時間是今天凌晨五點二十分。整整十九個小時二十分。

下樓發現陰雨刺寒。但路燈溫暖地打著招呼:嗨,下班啦?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2 月 14 日,06:31

P 隨筆

在晨㬢中回到台北,等一下就得去準備新書送進印刷廠前的調整和校對了。
新年假期的最後一天,還是要大聲說:新年快樂!祝大家平安如意!

郝明義Rex How 的相片。

2016 年 2 月 13 日,12:41

P 隨筆

有人問我地震的預測和預防該怎麼做。我不是地震的專家,但是用常識想到幾點回覆如下:

1. 地震的預測和預防是兩回事。但不論是哪一件,日本人做得都可稱典範,看看日本人的政府和民間都怎麼做,就該有個眉目了。

2. 預測是專家的事,預防是每個人的事。台灣處於地震帶上,政府不只要有預測地震的機構,不只要從法令、設施上做好防震的要求,更應該帶頭讓整個社會隨時有防震的準備,使人人都把預防地震當作日常生活需要注意的事來做。網上隨便找一下,都可以看到日本人是怎麼推動公共設施、住宅建築的防震措施,還有小學生如何接受防震教育。

3.台灣在九二一地震之後,不是沒有警覺要設立一個國家級的防災救災中心,但最後因為政府的認識不足,「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只成為科技部下的一個行政法人,這兩年也根本沒做什麼事。

4. 但是台灣仍然不是沒有單位在做地震的預測,像中央研究院去年4月就預測到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台灣可能發生強震。但是大家不認為防震是件大事,那就算有這個預測也沒有用。

5. 地震的預測固然很難,但是從日本的例子還可以學到一點是:如果一個社會平素就有防震的準備,那麼即使地震發生前十秒這麼短時間內的預警,也可以讓很多人及時逃避或找到掩護,減少傷亡。

6. 有關預防地震的常識還很多,大家自己搜尋即可。

7. 常識再多,比不上自己的行動。最少大家每個人在自己家裡都備一個地震包吧。

8. 還有,看報導,照中央研究院的預測,「這次南台地震規模6.4,能量未釋放完,只是前兆,還會發生規模7以上大地震」,請注意吧。而台北市已經是許多人公認萬一發生地震可能受災最慘重的地區,也請多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