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是否以2020台北國際書展為國家防疫的戰略高地
F 文化相關G 政府與政治K 健康/醫療/社會P 隨筆
【政府是否以2020台北國際書展為國家防疫的戰略高地】
貞昌院長鈞鑒:
打擾。
想就昨晚傳給您的台北國際書展是否延期一文之後,再補充說明一些。
我完全明白此事屬文化部權責,由鄭麗君部長決定即可。
純就一個出版業者及台北國際書展的角度而言,我個人雖然傾向於以不要延期為宜,但也理解目前許多其他業者擔心讀者入場人數減少而影響業績的理由,尤其童書區的影響可能特別明顯。
因而與出版業相關的延期利弊,我大致已經向鄭部長說明過,在此不再贅言。
但我也看到此事有些層面與鄭部長權責無涉,但是與國家整體防疫戰略有關,所以寫信給您。
我主要想請您考慮的是,這次台北國際書展到底是否國家整體防疫的一個戰略高地。
我認為是。理由有三個:
一,台灣疫情本在控制範圍之內,目前以口罩為例所造成的紛擾和混亂,都是民眾莫名的恐慌所造成。
目前政府一直主張疫情是受控制的,聽說中央防疫中心目前也主張疫情在控制之內,書展可以如期舉辦,但如果歷史悠久,已有二十八年歷史的台北國際書展因為一些參展業者對業績低落的擔心而延期,是否更加大民眾對疫情的恐慌?
二,有些業者提出密閉空間開展,對入場觀眾及工作人員有莫大風險的揣測。但如同前述,中央防疫中心衡量目前風險情況表示可以舉辦。這時如果書展決定延期,形同政府防疫中心的可信度盡失,大家對政府接下來發布的防疫訊息肯定會更不相信,只能放任民間的各種揣測的風險泛濫,會進一步加大恐慌。
如果任憑現在對風險的揣測無限上綱,密閉空間就入場者和工作人員有莫大的風險,那麼書店也是密閉空間,是否也該暫時停止營業?百貨公司?捷運?高鐵?飛機?其他密閉空間的公眾場合或交通運輸?
(如果連書店也要被視為風險區而要暫停營業,那出版業的雪上加霜,已經顯得是小事了。)
三,在國際上的骨牌影響呢?台灣一直對外要建立台灣不同於中國,疫情受控制並穩定。今天新聞說亞洲最大遊輪撤出中國改來台灣,顯然國際上是有人相信的。http://bit.ly/2U9clpw
但是停辦台北國際書展,形同自己打臉。並且同時期相關聯的國際活動呢?元宵節花燈,觀光局在國際上招攬努力很久,是否都因而準備全部泡湯?其他國際旅遊的推廣?
如果台北國際書展的如期舉辦失守,那麼世貿中心其他的展覽活動呢?是否也要隨著延期?如果有人再主張也該暫停呢?
基於以上三點,我認為台北國際書展是否如期舉辦,是這次國家整體防疫戰略的一個高地。一旦失守,有太多連帶骨牌效應,造成政府防疫工作的混亂,甚至潰敗。
我認為一如人要活得久,更要有品質地活得久,防疫作戰也是。防疫的指標固然在控制患者的指數上,但也在是否能避免社會大眾盲動慌亂的心理上。
能夠讓社會大眾不要活在揣測的風險,自己把自己嚇癱嚇死,固然是每個人都該做的事,政府如何登高一呼,此刻更是關鍵時刻。
由於這種國家防疫的戰略高地考慮,不在文化部鄭麗君部長衡量的權責之內,因此我寫信給您。
如果您認為台北國際書展是國家整體防疫的一個戰略高地,相信可以動用遠超出文化部長的資源與力量來澄清各種不必要的揣測與恐懼,把情勢穩定下來。
有人說,中央疫情中心雖然目前說疫情不嚴重,可以舉辦,但不敢打包票說2月4日時也沒問題。
又有人說,萬一如期開展,只要有一個人發生感染情況,誰來負責。
如果放任這種說法成立,那形同主張沒有醫生可以打包票治好病,我們就都不要去看病了;形同進了醫院只要有一個人沒有治好,醫院就都不要開了。
所以關鍵在於我們社會對風險的理性評估,以及信心。而這種理性與信心的建立,莫過於由總統或行政院長層級的政府最高首長來宣示和以身作則,更加有說服力,更加激勵人心。
希望您能帶領大家建立對傳染病應有的警惕、對風險的理性評估,以及台灣在關鍵時刻對自己生活價值觀與方式的信心。
當然,如果您不認為台北國際書展是國家整體防疫的戰略高地,另當別論。
此信副本,我也一併送請蔡英文總統參閱。
即頌
政安
郝明義 謹啟
中華民國 109年 1月30日
副本並送
花花春日奇: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五回
C 出版P 隨筆
【花花春日奇: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五回】上篇
我在山上和他們一起住了下來。
江嶽看我練了拳,說我可以留下來幫幫忙。後來,我知道他主要是因為去哪裡都得帶著嬋兒,不然不放心,所以有我陪,他去打獵或是下山辦什麼事,都方便些。
江嶽把外屋的桌子挪動下,再在角落搭張床,我就踏實地住了下來。
那段時間,是我記憶中從沒有過的日子。
好日子。
江嶽雖然塊頭大,但心思很細。他說不管住哪裡、地方大小,都得當個家,要乾乾淨淨。我說我幹這種活兒很在行,以前店裡就是我收拾,所以每天早上起來我會練練拳,清理屋外。
嬋兒管屋裡。外頭那塊小菜圃,她起初不讓我碰,可後來她去摘什麼,也會叫我。
肉不夠吃的時候,江嶽就會去林子裡打獵。所以他也教我射箭,有時候叫我去打打看。那山上各種獸都有,兔子很容易就打得到。
我會射箭之後,很著迷可以越射越遠的感覺,所以不打獵的時候,也常跟他借著練。
江嶽說我射箭挺有天分,教了我兩句口訣:「目不轉睛,動靜如一。」
他說有人學箭用瞪大了眼睛看東西的招,說是專心看會把東西越看越大。「光是瞪眼睛,你把眼珠子瞪出來了也沒用。」江嶽說:「重要的是目不轉睛。」
動靜如一,就是不論是立定還是在奔跑中射,心都得定,沒有差別。
我問他怎麼讓自己心定。
「心定的法兒多啦!你得自己體會。」江嶽說:「最簡單的,就是不做虧心事。不做虧心事,心就會定。」他還接著說了一個我聽不明白的大道理。「所以說啊,孔老夫子說,射以觀德。」
吃過午飯後,嬋兒會在屋裡做些針線手藝。江嶽說他們穿的衣服都是嬋兒做的。這個功夫,他要我去劈些樹木、竹子回來當柴火,也說天就要涼了,準備另搭一個屋子給我住。所以快一個月我都在忙著堆那些木料。
那一個月都沒下雨。每天到了晚上,都是月明如晝。吃過晚飯,是我最喜歡的時間。有時候,江嶽會指點我一下拳腳。我問他可不可以拜師,他說我又不知道他有什麼功夫,拜什麼師。他說的也跟那位書生一樣,說只要基本功打好,比什麼都重要。
我也把那天看勿生使劍的情況跟江嶽說,問他那是否就是「臨機應變」。江嶽想了一下,說那應該叫「攻敵必救」才對。
嬋兒經常跟那天晚上一樣,坐在潭邊吹簫。那是我最盼望的時刻。她在月光下,怎麼看都是個仙子。後來我知道,本來她也不會吹到很晚。我上山那天,是她母親的忌日,所以她吹得久了些。
這樣的日子,讓我每天早上醒來都有點不敢相信會有這麼好的一天要開始。回想才不久前發生的事,滿心慶幸。差點被砍了腦袋,後頭卻能有這麼好的事情,我真是必有後福了。唯一遺憾的,是我那把劍。丟了那把劍找不回來,是唯一的遺憾。
————————————–
上一篇:【但願重來: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四回】http://bit.ly/2u0SMVz
下一篇:明日刊出【花花春日奇:阿鼻劍前傳連載之第十五回】中篇
WHO 的三則新聞和兩張照片
K 健康/醫療/社會N 談論過的新聞與文章O 活動與新聞報導
【WHO 的三則新聞和兩張照片】
2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坦承23到25日幾天連續表示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的全球風險「一般」,是「評估出現錯誤」,改為承認在中國的風險「非常高,在區域層級上高,在全球層級上也高」。http://bit.ly/2O6VHmt
但他們仍然維持23日的決定,還不宣告這已經是「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
28日新聞,WHO譚德塞秘書長去了北京見習近平。他『讚許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疫情防控防治,迅速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阻止疫情蔓延,「中國體制之有力和中國舉措之有效世所罕見」,令人敬佩。
『他還說,注意到有些國家提出希望撤僑,但WHO不主張這麼做,當前形勢下應保持鎮定,沒有必要過度反應。』http://bit.ly/3aKJ4at
29日新聞,『歐盟今天表示啟動公民保護機制,透過協調安排2架飛機接回在武漢的歐盟公民回歐洲,首架飛機預定30日從法國出發,初步估計大約有250名法國公民搭乘首班專機回國,其餘會員國100多名歐盟公民則搭乘第2班飛機,以後視需求也可能再安排專機。』bit.ly/37CbaCP
風傳媒28日報導的頁面用了兩張譚德塞見王毅和習近平的照片。見王毅的那張,頭碰頭是真哥們;見習近平的那張,看不清他的顏如何,膝倒是很清楚是曲的。http://bit.ly/3aKJ4at
Recent Comments